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不单单是听、读、写,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高度重视在教学中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着障碍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现状,在阅读教学中具有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条件,运用一定的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可以达到训练目的。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训练;障碍;条件;方法
阅读教学——“读”应该是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基本的理念,“书声琅琅”应该是主要的特征。无论语文教学改到了什么程度,放弃了读,就等于放弃了一切。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做了如下尝试。
1 补充内容,续编故事,启发创造性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记叙文,根据表达的需要,某些情节有时会有跳跃性或写得相当简略,而在阅读时,又往往需要对这些地方进行扩充和填补,才能获得真正的理解,这就为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想象的条件。如《鸟的天堂》这课中有这样一段话:“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象一曲音乐。”教学时可引导想象,深入体会意境。“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会使人产生什么感觉?“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是怎样的情景?“那声音”指的是什么声音?由这些内容想象出一幅充满情趣的画面:宽宽的河面水平如镜,四周的一切都十分平静。载着几个人的一只小船在水面上缓缓地移动着。三支桨有节奏地拨着水,碧波荡漾。那桨划动时发出的咿呀声和拨水的哗哗声就像一曲悦耳的音乐荡漾在宁静的河面上……从另一个方面表现出“鸟的天堂”的迷人的美。任何描绘得再细腻的作品,总要留下许多艺术空白,要我们边读边想象边补充,就会体会到作品中那言而不尽、余意无穷的艺术韵味。这样的想象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精心选才,深入研究,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
例如《司马光》一文中,司马光果断地办起石头砸缸,使思维变通的结果。在学完课文后,我又问:假如你是司马光,你会怎样做呢?有的学生说一起用力推倒水缸,有的说爬上假山舀水等。虽然方法不是最好,但是这样反映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如诗歌《秋思》,描述的是:秋风乍起,居住在洛阳城里的诗人想给家里人写封信,可想表达的意思太多,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当捎信的人准备出发时,诗人担心匆匆写的信不够完全,于是又匆匆拆开已封的信查看。学生很难理解诗人那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不明白诗人为什么将封好的信又拆开,现正值中秋佳节,而我班留守儿童特别多,在这月好明圆时,远在异乡的爸爸妈妈们最想的是什么?再加上秋天是最令人思乡的季节。见秋风而起乡思,古来有之。教师还应当将发问权归还给学生,抓准时机,鼓励学生质疑,尝试自悟。
3 利用语言,发散思维
如果说文本阅读强调的是“智商式思维”,那么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由于充分尊重学生认知的差异性,注意以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以及从平面化学习跳跃到多维度的实践空间,因而更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犹如多棱面的钻石,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4 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4.1 提倡独立思考
独特的见解,新颖的方法等,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突出标志。只有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
提倡独立思考能力关键是实行教学民主。在教学中我们向学生提出了“三个不迷信”、“三个欢迎”、“三个允许”。
“三个不迷信”包括:不迷信古人、古人说的话好多是对的,但不一定全对;不迷信名家,许多名家很有学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是他们所说的话,不一定每句都正确,也可能有某些不恰当或需要发展和补充的;不迷信老师,老师的学问有限,老师的授课也可能有不正确的。这“三个不迷信”,实际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就是让他们树立勇于超前人,开拓创新的信心。
“三个欢迎”是指:欢迎质疑。行成于思,思生于疑。敢于质疑,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标志。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教材是学习的范例,作为学生对于教材,首先是学习,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教材之中有什么问题,允许发表意见,这也是为了让学生不迷信,能坚持独立思考。欢迎发表与老师不同见解。欢迎学生提出与老师不同的看法,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个允许”即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正如一位未来学家所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只有培养了学生有主见、不盲从,坚持独立思考,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决不盲从于别人,我们的学生才具有了未来人的重要素质。
4.2 教会学生积累知识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它不能凭空而产生。“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因此,创造性思维必须植根于知识积累的土壤中。没有知识的积累,就谈不上创造,知识不牢,根基不固,何来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呢?这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吗?要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积累知识,使他们懂得厚积而薄发的道理。使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去思索和探究,从而发现新的知识。
那么,又如何积累知识呢?对于这个问题,方法很多,因人而异,应该让学生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例如:阅读一些精美的课文后,把读到的课文的大意摘录下来,逐句逐段地背诵课文。再模仿原文的风格写一篇文章,而后,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一些缺点,就把他改过来。就这样,一篇文章,先是读,后是摘,再是背。几天之后,可以又写,写了又进行比照,发现错误立即改正。靠这一套积累知识的方法是:读、摘、背、写、比,使知识逐渐积累,达到厚积勃发。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未来的教学之路还很漫长,“教学有法,又无定法”,需我们不懈的努力,不断地探索、研究。
作者单位
吉林省安图县两江镇中心小学 吉林省安图县 133611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训练;障碍;条件;方法
阅读教学——“读”应该是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基本的理念,“书声琅琅”应该是主要的特征。无论语文教学改到了什么程度,放弃了读,就等于放弃了一切。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做了如下尝试。
1 补充内容,续编故事,启发创造性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记叙文,根据表达的需要,某些情节有时会有跳跃性或写得相当简略,而在阅读时,又往往需要对这些地方进行扩充和填补,才能获得真正的理解,这就为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想象的条件。如《鸟的天堂》这课中有这样一段话:“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象一曲音乐。”教学时可引导想象,深入体会意境。“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会使人产生什么感觉?“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是怎样的情景?“那声音”指的是什么声音?由这些内容想象出一幅充满情趣的画面:宽宽的河面水平如镜,四周的一切都十分平静。载着几个人的一只小船在水面上缓缓地移动着。三支桨有节奏地拨着水,碧波荡漾。那桨划动时发出的咿呀声和拨水的哗哗声就像一曲悦耳的音乐荡漾在宁静的河面上……从另一个方面表现出“鸟的天堂”的迷人的美。任何描绘得再细腻的作品,总要留下许多艺术空白,要我们边读边想象边补充,就会体会到作品中那言而不尽、余意无穷的艺术韵味。这样的想象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精心选才,深入研究,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
例如《司马光》一文中,司马光果断地办起石头砸缸,使思维变通的结果。在学完课文后,我又问:假如你是司马光,你会怎样做呢?有的学生说一起用力推倒水缸,有的说爬上假山舀水等。虽然方法不是最好,但是这样反映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如诗歌《秋思》,描述的是:秋风乍起,居住在洛阳城里的诗人想给家里人写封信,可想表达的意思太多,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当捎信的人准备出发时,诗人担心匆匆写的信不够完全,于是又匆匆拆开已封的信查看。学生很难理解诗人那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不明白诗人为什么将封好的信又拆开,现正值中秋佳节,而我班留守儿童特别多,在这月好明圆时,远在异乡的爸爸妈妈们最想的是什么?再加上秋天是最令人思乡的季节。见秋风而起乡思,古来有之。教师还应当将发问权归还给学生,抓准时机,鼓励学生质疑,尝试自悟。
3 利用语言,发散思维
如果说文本阅读强调的是“智商式思维”,那么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由于充分尊重学生认知的差异性,注意以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以及从平面化学习跳跃到多维度的实践空间,因而更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犹如多棱面的钻石,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4 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4.1 提倡独立思考
独特的见解,新颖的方法等,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突出标志。只有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
提倡独立思考能力关键是实行教学民主。在教学中我们向学生提出了“三个不迷信”、“三个欢迎”、“三个允许”。
“三个不迷信”包括:不迷信古人、古人说的话好多是对的,但不一定全对;不迷信名家,许多名家很有学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是他们所说的话,不一定每句都正确,也可能有某些不恰当或需要发展和补充的;不迷信老师,老师的学问有限,老师的授课也可能有不正确的。这“三个不迷信”,实际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就是让他们树立勇于超前人,开拓创新的信心。
“三个欢迎”是指:欢迎质疑。行成于思,思生于疑。敢于质疑,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标志。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教材是学习的范例,作为学生对于教材,首先是学习,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教材之中有什么问题,允许发表意见,这也是为了让学生不迷信,能坚持独立思考。欢迎发表与老师不同见解。欢迎学生提出与老师不同的看法,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个允许”即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正如一位未来学家所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只有培养了学生有主见、不盲从,坚持独立思考,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决不盲从于别人,我们的学生才具有了未来人的重要素质。
4.2 教会学生积累知识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它不能凭空而产生。“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因此,创造性思维必须植根于知识积累的土壤中。没有知识的积累,就谈不上创造,知识不牢,根基不固,何来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呢?这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吗?要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积累知识,使他们懂得厚积而薄发的道理。使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去思索和探究,从而发现新的知识。
那么,又如何积累知识呢?对于这个问题,方法很多,因人而异,应该让学生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例如:阅读一些精美的课文后,把读到的课文的大意摘录下来,逐句逐段地背诵课文。再模仿原文的风格写一篇文章,而后,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一些缺点,就把他改过来。就这样,一篇文章,先是读,后是摘,再是背。几天之后,可以又写,写了又进行比照,发现错误立即改正。靠这一套积累知识的方法是:读、摘、背、写、比,使知识逐渐积累,达到厚积勃发。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未来的教学之路还很漫长,“教学有法,又无定法”,需我们不懈的努力,不断地探索、研究。
作者单位
吉林省安图县两江镇中心小学 吉林省安图县 13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