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节选)

来源 :中华儿女·青联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xuyu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年的人,不愿意再说些情感的话,虽然在回忆中充满了含泪的微笑,我只约略地画出童年的环境和训练,以及遗留在我的嗜好或习惯上的一切,也许有些父母们愿意用来作参考。
  先说到我的遗传:我的父亲是个海军将领,身体很好,我从不记得他在病榻上躺着过。我的祖父身体也很好,86岁无疾而终。我的母亲却很瘦弱,常常头痛,吐血——这吐血的症候,我也得过,不是肺结核,而是肺气枝涨大,过劳或操心,都会发作——因此我童年时代记忆所及的母亲,是个极温柔,极安静的女人,不是做活计,就是看书,她的生活是非常恬淡的。
  虽然母亲说过,我在会吐奶的时候,就吐过血,而在我的童年时代,并不曾发作过,我也不记得我那时生过什么大病,身体也好,精神也活泼,于是那七八年山陬海隅的生活,我多半是父亲的孩子,而少半是母亲的女儿!
  环境把童年的我,造成一个“野孩子”,丝毫没有少女的气息。我们的家,总是住近海军兵营,或海军学校。四围没有和我同年龄的女伴,我没有玩过“娃娃”,没有学过针线,没有搽过脂粉,没有穿过鲜艳的衣服,没有戴过花。
  反过来说,因着母亲的病弱,和家里的冷静,使得我整天跟在父亲的身边,参加了他的种种工作与活动,得到了连一般男子都得不到的经验。为一切方便起见,我总是男装,常着军服。父母叫我“阿哥”,弟弟们称呼我“哥哥”,弄得后来我自己也忘其所以了。
  父亲办公的时候,也常常有人带我出去,我的游踪所及,是旗台,炮台,海军码头,火药库,龙王庙。我的谈伴是修理枪炮的工人,看守火药库的残废兵士,水手,军官,他们多半是山东人,和蔼而质朴,他们告诉我许多海上新奇悲壮的故事。有时也遇见农夫和渔人,谈些山中海上的家常。那时除了我母亲和父亲同事的太太们外,几乎轻易见不到一个女性。
  四岁以后,开始认字。六七岁就和我的堂兄表兄们同在家里读书。他们比我大了四五岁,仍旧是玩不到一处,我常常一个人走到山上海边去。那是极其熟识的环境,一草一石,一沙一沫,我都有无限的亲切。我常常独步在沙岸上,看潮来的时候,仿佛天地都飘浮了起来!潮退的时候,仿佛海岸和我都被吸卷了去!童稚的心,对着这亲切的“伟大”,常常感到怔忡。黄昏时,休息的军号吹起,四山回响,声音凄壮而悠长,那熟识的调子,也使我莫名其妙的要下泪,我不觉得自己的“闷”,只觉得自己的“小”。
  因着没有游伴,我很小就学习看书,得了个“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习惯。我的老师很爱我,常常教我背些诗句,我似懂似不懂的,有时很能欣赏。比如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独立山头的时候,就常常默诵它。
  再大一点,学会了些精致的淘气,我的玩具已从铲子和沙桶,进步到蟋蟀罐同风筝,我收集美丽的小石子,在瓷缸里养着,我学作诗,写章回小说,但都不能终篇,因为我的兴趣,仍在户外,低头伏案的时候很少。
  这种生活一直连续到了11岁,此后我们回到故乡——福州——去,生活起了很大的转变。我也不能不感谢这个转变!10岁以前的训练,若再继续下去,我就很容易变成一个男性的女人,心理也许就不会健全。因着这个转变,我才渐渐的从父亲身边走到母亲的怀里,而开始我的少女时期了。
其他文献
2008年四月某日,京郊白坊早市。  20多平米的门面房,水泥地面、白灰墙。一张床、一张桌子、三个凳子,后面则是一排崭新的厨具。这里是徐大兵进京后的第二家工作“单位”。此前,他一直在早市上的一家餐馆工作。  每天早上起床后就算开门营业了。这是一家外卖店,徐大兵的任务就是在11:00之前准备好当天要卖的饭菜——大约100份盒饭。  08:50,徐大兵还在切土豆。他是个左撇子,但下手非常利落。嚓嚓……
期刊
感觉上还停留在萨马兰奇生涩地读出“Beijing”的时候,可一转眼距离奥运会就剩下十几天了,坐在公交车上人们也开始谈论单双号和忙着种植盈盈绿草的亚运村了。    前段时间报社人事重新调整,终于我也换了新工作,很荣幸介入到新成立的文体部,这样的荣幸导致的结果是我必须非常完整地关注奥运会气氛的弥漫和扩散。    奥运会前好多小区的老太太都蹲在家门口煞有介事地背英语单词,其实我听来听去,好像就“Welc
期刊
“一个20多岁的青年,经过40多年,已经变成老头儿了。然而我觉得自己还像年轻人一样活蹦乱跳、朝气蓬勃。我在共青团中央工作了20多年,天天同青年朋友打交道,也许正由于此,我仍感觉自己还不老,不知老之将至……”在回忆录里,张道诚这样记录他的心情。  张道诚说自己平生有两大爱好:一是结识朋友,二是舞文弄墨。从早年在中国青年杂志社任编辑、记者,到团中央、全国青联,再到全国政协, 4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爽朗
期刊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30周年庆典之际,“神童”们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尤其是曾最受关注的1978年入学的首届少年班成员。周逸峰就是其中之一。  记者与他对话后,颠覆了自己对少年班“神童”的既定印象。“神童”的称谓并不像外界所推测的那样让他觉得荣耀无上,或倍感压力。“‘神童’只是一个词语,我对这个概念没什么感觉。”周逸峰平静地陈述,没有开心得意,也没有反感不耐。    “我的童年是蓝色的”  “如
期刊
穿梭在城市的森林里,日复一日地忙碌、疲惫而倦怠。  在多少因焦虑而失眠的夜晚,常常回忆起烂漫天真、无拘无束的童年;回忆起在乡下的夏夜,躺在户外的凉席上,听着外婆娓娓道来的民间典故,仰头细数着满天的繁星闪烁,丈量着牛郎织女之间宽阔的银河,无邪地甜蜜入睡……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因为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有着对浩瀚星空的追求,有着对一切美好与善良的向往。  当成长并成熟,到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劳碌,我们
期刊
陈晓楠,凤凰卫视主持人, 曾获“第一届华鹤杯全国经济节目主持人大赛十佳主持人”第二名。    在香港直播室的时候,每一次连线记者,我都下意识地身体前倾,直到有人提醒,“你怎么老趴着?都快钻到监视器里了!”  香港太远了,演播室太豪华了,我没法相信眼前的一切。  127个小时过去,录完周六的特别节目,走出大楼,给头儿打了个电话,“我必须得走了”。  “冷暖人生”摄制组已经在那里拍摄了五天的时间。有一
期刊
纪念全国青联成立59周年暨全国青联委员活动日,于5月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杨利伟、臧天朔、邓伟、俞贵麟、胡伟、阎冰竹、冯巩、李汉林、倪邦文、何青龙等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全国青联新、老委员青联工作者欢聚一堂,共庆青联59岁生日。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杨岳出席纪念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上,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国青联常委、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特殊教育室主任陈云英,第十届全国青联常
期刊
我8岁那年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13岁。早晚我到地里干活。白天我读孔夫子的《论语》和“四书”。我的国文教员是主张严格对待学生的。他态度粗暴严厉,常常打学生。因为这个缘故,我10岁的时候曾经逃过学。但我又不敢回家,怕挨打,便朝县城的方向走去,以为县城就在一个山谷里。乱跑了三天之后,终于被我家里的人找到了。我这才知道我只是来回兜了几个圈子,走了那么久,离家才8里路。   可是,我回到家里以
期刊
童年像一汪清澈的泉,是每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或许你正值豆蔻年华,也许你已步入不惑之年,甚至你已经白发斑斑,童年,始终是你心目中不曾忘却的记忆。  你童年中最美好的故事是什么?那些镜头中的笑脸我们能否寻回?你儿时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你还记得你最爱唱的那支歌谣吗?你和儿时最亲密的伙伴还有联系吗?让我们在今天,试着摸索着穿越时光的隧道,找寻那个在我们记忆深处最纯真的自己,和那段闪耀着七色光的岁月。 
期刊
汶川地震,顷刻间山崩地裂、骨肉分离……在以分秒为单位抢救受灾群众的过程中,人民解放军官兵再次成为时代最可爱的人。  同样作为一名军人的冯琳,已经连续工作了数天没有休息。作为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军事报道》节目的主持人,冯琳这几天过得确实不平静。5月15日晚,播报完抗震救灾新闻的她,终于有机会小睡一会儿。  这天晚上,她做了个梦。地震来临,楼房摇摇欲坠,顷刻倒塌。大家纷纷往外跑,冯琳也本能地跟着往外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