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人云:布衣暖,菜根香,唯有读书滋味长。的确,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教我们明是非、辨美丑、识荣辱,帮我们开眼界、长见识、增智慧。孤独时,书是贴心的朋友,为我们驱走漫漫长夜的冷清;彷徨时,书是明亮的灯塔,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
关键词:读书相伴;童年乐趣;知识
读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有书在手就好像乾坤在握,整个世界都是你的,这是多么充实的一种感觉。“一个人读过的所有书是一块块石头、一层层台阶,让你成为今天的你。”对于我来说,引以为豪的一件事就是每天与书相伴的日子。
一曲《一晃就老了》红遍大江南北。除了歌的旋律优美歌唱者声情并茂的歌唱外,最重要的还是这首歌的歌词道出了许多50、60后的心声。“怎么刚刚学会懂事就老了?怎么刚刚学会包容就老了?怎么懂得路该往哪走,怎么刚刚还没走到就老了……”
是的,我们正在变老,时间过得真快呀!我还清楚地记得年少时与书相伴的点点滴滴。
读书的记忆源于儿时,当年我们生活的年代经济落后,物质匮乏,是真正意义上的农耕社会。我们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能有几年学上就已经是很幸运的了。更何况我是女孩。后来才知道有些比我还小的女孩一年学都没得上。我和她们比,我真得感谢我的父母。
我九岁开始上一年级。虽然有点晚,但我很懂事,一直是班里的学霸。除了学语文、数学,我开始接触课外书。那时的课外书是图书。也叫小人书,大人巴掌大小,约一厘米厚,封面上有插图,书里面有插图还有文字说明,就像现在小学生写的看图说话。我们既看图,又读话。我很喜欢看图书,几乎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没钱买图书,就到处借,换着看。为了快点看完,白天看,晚上躲被子里看。
当年街上有图书摊,一分钱一本,坐在摊前的小板凳上看,我偶尔也上街看看。但当年女孩坐摊前看书的很少,我怕羞,所以就租书回家看。
记得我有一个亲戚在街上摆图书摊。我就如鱼得水似的,一口气借一书包书回家。亲戚没收我的钱,条件是要快点看完。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拿回家就看。怕妈妈找我干家务,我就躲起来看。你知道我藏在哪里吗?说出来你都不信,我躲在家里的木板楼上,上面有我奶奶的棺材,平时很少有人上去。我就靠在棺材上看了一整天。媽妈全村找我,喊我,我都不知道。真是入了迷,连中午饭都忘了吃。因此还被妈妈打了一顿。还有一次,也是看图书发生的事。我记得是上五年级,我的教室外就是种有稻子的水田,水稻长到一尺来高。我上语文课看,虽然坐在最后一排,但也是第四排。以为老师不看不到我,这次我错了。语文邱老师当时发了好大的火,把我一书包图书全部扔到了窗外。我既害怕又担心,巴不得立即下课到教室外面捡回图书。我担心书会不会浸满水?会不会被过路的人捡走了?我不知道当时是怎么熬过去的。一下课,我飞奔出校门,到田里去捡老师丢到窗外的书。谢天谢地!书完好无损的被我捡回教室,老师也没再难为我。从此以后,我不敢在上课时看课外书了。
我顺利地考取了临川二中。人大了,胆子也大了。我继续在课堂上读课外书。现在我们的课外书是一些刊物。如《少年报》《少年时代》《儿童文学》……我们班上的人数比小学多多了,我坐在倒数一、二排。我们特别喜欢上语文课看。语文老师姓万,是一位戴眼镜的年纪稍大的女老师。她性格温和脾气好,说话轻言细语的。我语文课几乎都没怎么听,全都在看课外书。除了上古文课,我听一点。
我还记得坐讲台前的男同学,为了看课外书,把桌面弄破,把书放在破桌子的抽屉里看,就是那样用刀在桌面上挖一条长缝,然后把书放在缝的下面,一行一行移着看。多巧妙啊!他们男生看的书,都是大部头的。大多数是看《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还别说上课看课外书没有耽误他们的功课。他们(包括我)顺利地考取了本校的高中,后来有些人还考取了少年大学。你说神不神?
上高中时,我们继续在课堂上偷偷地看课外书,但大部分时间都是上晚自习。毕竟我们的功课多了,难了,重了。我记得有一次,已经忘了是什么书。全班都轮着看。追得紧啊!我也偷偷在上课时看,看了一上午,很快就把这本书看完了,传给了下一位同学。闲暇时,我总会捧起自己喜欢的书籍,静静翻阅。与书相伴的日子,宛若有一股股暖暖的、柔柔的清流,时时涤荡着我的心灵。
不明白当年哪来的那股劲儿,总是不知疲倦,总有使不完的劲,总是入迷,总是着魔。后来上了师专,这种好读书的劲儿就逐渐消退了。读书只是为了完成学业,虽然天天跟书打交道,但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再见了,我的少年时代;再见了,我的青春时光;再见了,我与书快乐相伴的日子。
参考文献:
[1]曹丽芹.有书相伴的日子[J].中国职工教育,2012(11):78.
[2]李娟.写给我热爱读书的孩子[J].新湘评论,2019(4):54-55.
作者简介:
尧凤香,江西省抚州市,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河东中心小学。
关键词:读书相伴;童年乐趣;知识
读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有书在手就好像乾坤在握,整个世界都是你的,这是多么充实的一种感觉。“一个人读过的所有书是一块块石头、一层层台阶,让你成为今天的你。”对于我来说,引以为豪的一件事就是每天与书相伴的日子。
一曲《一晃就老了》红遍大江南北。除了歌的旋律优美歌唱者声情并茂的歌唱外,最重要的还是这首歌的歌词道出了许多50、60后的心声。“怎么刚刚学会懂事就老了?怎么刚刚学会包容就老了?怎么懂得路该往哪走,怎么刚刚还没走到就老了……”
是的,我们正在变老,时间过得真快呀!我还清楚地记得年少时与书相伴的点点滴滴。
读书的记忆源于儿时,当年我们生活的年代经济落后,物质匮乏,是真正意义上的农耕社会。我们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能有几年学上就已经是很幸运的了。更何况我是女孩。后来才知道有些比我还小的女孩一年学都没得上。我和她们比,我真得感谢我的父母。
我九岁开始上一年级。虽然有点晚,但我很懂事,一直是班里的学霸。除了学语文、数学,我开始接触课外书。那时的课外书是图书。也叫小人书,大人巴掌大小,约一厘米厚,封面上有插图,书里面有插图还有文字说明,就像现在小学生写的看图说话。我们既看图,又读话。我很喜欢看图书,几乎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没钱买图书,就到处借,换着看。为了快点看完,白天看,晚上躲被子里看。
当年街上有图书摊,一分钱一本,坐在摊前的小板凳上看,我偶尔也上街看看。但当年女孩坐摊前看书的很少,我怕羞,所以就租书回家看。
记得我有一个亲戚在街上摆图书摊。我就如鱼得水似的,一口气借一书包书回家。亲戚没收我的钱,条件是要快点看完。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拿回家就看。怕妈妈找我干家务,我就躲起来看。你知道我藏在哪里吗?说出来你都不信,我躲在家里的木板楼上,上面有我奶奶的棺材,平时很少有人上去。我就靠在棺材上看了一整天。媽妈全村找我,喊我,我都不知道。真是入了迷,连中午饭都忘了吃。因此还被妈妈打了一顿。还有一次,也是看图书发生的事。我记得是上五年级,我的教室外就是种有稻子的水田,水稻长到一尺来高。我上语文课看,虽然坐在最后一排,但也是第四排。以为老师不看不到我,这次我错了。语文邱老师当时发了好大的火,把我一书包图书全部扔到了窗外。我既害怕又担心,巴不得立即下课到教室外面捡回图书。我担心书会不会浸满水?会不会被过路的人捡走了?我不知道当时是怎么熬过去的。一下课,我飞奔出校门,到田里去捡老师丢到窗外的书。谢天谢地!书完好无损的被我捡回教室,老师也没再难为我。从此以后,我不敢在上课时看课外书了。
我顺利地考取了临川二中。人大了,胆子也大了。我继续在课堂上读课外书。现在我们的课外书是一些刊物。如《少年报》《少年时代》《儿童文学》……我们班上的人数比小学多多了,我坐在倒数一、二排。我们特别喜欢上语文课看。语文老师姓万,是一位戴眼镜的年纪稍大的女老师。她性格温和脾气好,说话轻言细语的。我语文课几乎都没怎么听,全都在看课外书。除了上古文课,我听一点。
我还记得坐讲台前的男同学,为了看课外书,把桌面弄破,把书放在破桌子的抽屉里看,就是那样用刀在桌面上挖一条长缝,然后把书放在缝的下面,一行一行移着看。多巧妙啊!他们男生看的书,都是大部头的。大多数是看《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还别说上课看课外书没有耽误他们的功课。他们(包括我)顺利地考取了本校的高中,后来有些人还考取了少年大学。你说神不神?
上高中时,我们继续在课堂上偷偷地看课外书,但大部分时间都是上晚自习。毕竟我们的功课多了,难了,重了。我记得有一次,已经忘了是什么书。全班都轮着看。追得紧啊!我也偷偷在上课时看,看了一上午,很快就把这本书看完了,传给了下一位同学。闲暇时,我总会捧起自己喜欢的书籍,静静翻阅。与书相伴的日子,宛若有一股股暖暖的、柔柔的清流,时时涤荡着我的心灵。
不明白当年哪来的那股劲儿,总是不知疲倦,总有使不完的劲,总是入迷,总是着魔。后来上了师专,这种好读书的劲儿就逐渐消退了。读书只是为了完成学业,虽然天天跟书打交道,但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再见了,我的少年时代;再见了,我的青春时光;再见了,我与书快乐相伴的日子。
参考文献:
[1]曹丽芹.有书相伴的日子[J].中国职工教育,2012(11):78.
[2]李娟.写给我热爱读书的孩子[J].新湘评论,2019(4):54-55.
作者简介:
尧凤香,江西省抚州市,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河东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