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1
【摘要】护理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是对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营造安全文化,保证护理安全,需要全体护理人员的共同参与。关爱生命健康,保障患者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完善安全制度,落实安全责任,是我们刻不容缓的工作。本文探讨了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风险管理;护理管理;应用
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 因而在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是难免的, 因此, 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率, 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除应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外, 还要制定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增强风险意识, 以预防为主, 及早做好应对措施, 才能确保临床护理安全。
1.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
1.1 护理人员的风险: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是建立在对大量病例的直接观察和诊治的动态体会之上,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直接影响其对病症的认识和判断力,影响护理人员认知能力的因素包括:主观因素、身体因素、情绪因素、环境因素、患者的疾病因素等,对于少见病,护理人员能够认识的只有少数;对于罕见病,能够认识的则有凤毛麟角。
1.2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风险:深静脉或者动静脉穿刺失败,动静脉穿刺孔渗血;导尿失败或尿量不准确;误吸、窒息;护理人员技术因素;护理人员职业素质和规章制度因素;评估患者护理风险;保护性措施不到位引发的风险;压疮风险等。
1.3用药管理风险:过期药品;外观相似的药品;配伍禁忌;用药途经错误;护理人员对药品性能掌握不全;药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1.4 输血风险:患者的知情权和同意权;输血前的血液标本采集;对五项检测结果的保密;血袋标签的留存;输血医疗文书的保留;输血过程中的查对制度。
2.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1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要降低医院临床护理风险发生概率首先必须要建立一个全面管理护理风险事件的组织机构。在护理部中由护士长带头,各科室责任护士参与组成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每月召开例会,讨论和认定本月中的风险事件,对风险事件的发生原因深入分析,同时制定出对于此类风险事件的干预措施。另外,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要重点对日常护理工作中可能引发护理风险事件的因素进行控制,对护理人员行为加强监督,观察是否按照规范护理程序进行,对风险行为给予警告。
2.2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护理人员高度的风险防范意识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重要前提,为此,医院要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案例让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事件的严重后果清楚认识,在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避免犯类似错误。另外一方面,要通过对大量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分析,让临床护士掌握风险事件的常见种类、基本特征、发生时间和科室分布,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际工作中能对相关因素加强考虑,做到事先预警。例如,临床护理风险在内科、儿科、输液室等发生率较高,作为该科室的护理人员,必须要加强警惕,护理工作要更加认真和仔细。
2.3强化各种护理常规及核心制度的执行,规范护理行为
认真执行护理常规及各种护理制度,规范护理行为,是保证护理安全,避免护理风险发生的重要途径。护理管理者要善于发现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经常检查护理人员工作,督导护理人员认真执行各种护理核心制度及常规护理工作,并将护理人员各项护理工作质量纳入绩效考核中,保证核心制度及护理常规落到实处,去除各种护理不安全隐患。
2.4 护理管理工作中注重细节管理
相对医院的其他工作,护理岗位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细节方面却是不得不注意的,特別是护理管理者更应该重视细节管理,护理风险存在于整个医疗实践中,护理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规范自身行为,注重细节管理。
2.5修订临床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与应急预案
用制度来规范、约束临床实践活动, 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是护理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针对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 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重新修订, 补充制订了《在职护士学历教育若干规定》 和《护理会诊制度》 等新的管理制度。同时还组织了科室的技术骨干修订了专科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共43 项, 包括: 针对病人跌倒、自杀、外出不归、烫伤、急性化学中毒、失窃、遭遇暴徒等意外事件而制订的《病人安全管理预案》; 针对医院停电、火灾、停水等医院突发事件而制订的《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针对特殊的护理操作如入侵性护理操作而制订的《特殊护理操作前后的告知指引》等。
2.6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对在职人员进行持续风险教育和风险意识培训。护理风险教育的主要目的,首先是让全体护理人员了解本医院、本工作岗位和本人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其次通过护理规范、操作程序等的培训,让护理人员尽量采取规避护理风险的行为。
2.7加强护理监管力度
院科两级护理质控组织明确职责,加强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的质控,把好医嘱关、查对关、交接关、文书书写关、特殊检查诊疗关,严格要求工作中每个人、每个班次、每个环节都按要求、按标准去做,使护理工作质量做到每日检查、每周点评、每月考核、每人到位,对倾向性问题做到预见、预查、预防。如每年在节假日前、梅雨季节、高温季节前进行输液环节预查,加强对输液反应的预防性管理。同时注意薄弱环节监控,如重点部门: 急症室、手术室、病房; 重点人员: 责任心不强的人、新上岗的护士; 重点时间: 节假日、夜班、交接班,努力把护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
2.8加强仪器、药物及医疗废物的管理
建立仪器维修保养制度,淘汰旧设备,更新必备设备、仪器,新设备、新仪器由专人管理,长期处于备用状态。特殊药物及急救器材分类明确、标识清楚、定点放置、定时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放置、专人回收焚烧处理,锐器单独处置,防止护士针刺伤引起职业危害。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缓解医患矛盾,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玉荣.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2012,26(9C):2581-2582
[2]周汉仁.护理风险事件的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国临床护理,2012,4(6):536-537
[3]于春红.浅谈临床常见护理风险事件原因与防范措施[J].大众健康,2012,12(8):727-273
[4]马琳.护理风险事件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4):328-329
【摘要】护理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是对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营造安全文化,保证护理安全,需要全体护理人员的共同参与。关爱生命健康,保障患者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完善安全制度,落实安全责任,是我们刻不容缓的工作。本文探讨了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风险管理;护理管理;应用
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 因而在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是难免的, 因此, 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率, 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除应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外, 还要制定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增强风险意识, 以预防为主, 及早做好应对措施, 才能确保临床护理安全。
1.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
1.1 护理人员的风险: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是建立在对大量病例的直接观察和诊治的动态体会之上,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直接影响其对病症的认识和判断力,影响护理人员认知能力的因素包括:主观因素、身体因素、情绪因素、环境因素、患者的疾病因素等,对于少见病,护理人员能够认识的只有少数;对于罕见病,能够认识的则有凤毛麟角。
1.2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风险:深静脉或者动静脉穿刺失败,动静脉穿刺孔渗血;导尿失败或尿量不准确;误吸、窒息;护理人员技术因素;护理人员职业素质和规章制度因素;评估患者护理风险;保护性措施不到位引发的风险;压疮风险等。
1.3用药管理风险:过期药品;外观相似的药品;配伍禁忌;用药途经错误;护理人员对药品性能掌握不全;药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1.4 输血风险:患者的知情权和同意权;输血前的血液标本采集;对五项检测结果的保密;血袋标签的留存;输血医疗文书的保留;输血过程中的查对制度。
2.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1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要降低医院临床护理风险发生概率首先必须要建立一个全面管理护理风险事件的组织机构。在护理部中由护士长带头,各科室责任护士参与组成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每月召开例会,讨论和认定本月中的风险事件,对风险事件的发生原因深入分析,同时制定出对于此类风险事件的干预措施。另外,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要重点对日常护理工作中可能引发护理风险事件的因素进行控制,对护理人员行为加强监督,观察是否按照规范护理程序进行,对风险行为给予警告。
2.2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护理人员高度的风险防范意识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重要前提,为此,医院要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案例让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事件的严重后果清楚认识,在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避免犯类似错误。另外一方面,要通过对大量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分析,让临床护士掌握风险事件的常见种类、基本特征、发生时间和科室分布,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际工作中能对相关因素加强考虑,做到事先预警。例如,临床护理风险在内科、儿科、输液室等发生率较高,作为该科室的护理人员,必须要加强警惕,护理工作要更加认真和仔细。
2.3强化各种护理常规及核心制度的执行,规范护理行为
认真执行护理常规及各种护理制度,规范护理行为,是保证护理安全,避免护理风险发生的重要途径。护理管理者要善于发现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经常检查护理人员工作,督导护理人员认真执行各种护理核心制度及常规护理工作,并将护理人员各项护理工作质量纳入绩效考核中,保证核心制度及护理常规落到实处,去除各种护理不安全隐患。
2.4 护理管理工作中注重细节管理
相对医院的其他工作,护理岗位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细节方面却是不得不注意的,特別是护理管理者更应该重视细节管理,护理风险存在于整个医疗实践中,护理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规范自身行为,注重细节管理。
2.5修订临床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与应急预案
用制度来规范、约束临床实践活动, 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是护理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针对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 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重新修订, 补充制订了《在职护士学历教育若干规定》 和《护理会诊制度》 等新的管理制度。同时还组织了科室的技术骨干修订了专科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共43 项, 包括: 针对病人跌倒、自杀、外出不归、烫伤、急性化学中毒、失窃、遭遇暴徒等意外事件而制订的《病人安全管理预案》; 针对医院停电、火灾、停水等医院突发事件而制订的《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针对特殊的护理操作如入侵性护理操作而制订的《特殊护理操作前后的告知指引》等。
2.6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对在职人员进行持续风险教育和风险意识培训。护理风险教育的主要目的,首先是让全体护理人员了解本医院、本工作岗位和本人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其次通过护理规范、操作程序等的培训,让护理人员尽量采取规避护理风险的行为。
2.7加强护理监管力度
院科两级护理质控组织明确职责,加强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的质控,把好医嘱关、查对关、交接关、文书书写关、特殊检查诊疗关,严格要求工作中每个人、每个班次、每个环节都按要求、按标准去做,使护理工作质量做到每日检查、每周点评、每月考核、每人到位,对倾向性问题做到预见、预查、预防。如每年在节假日前、梅雨季节、高温季节前进行输液环节预查,加强对输液反应的预防性管理。同时注意薄弱环节监控,如重点部门: 急症室、手术室、病房; 重点人员: 责任心不强的人、新上岗的护士; 重点时间: 节假日、夜班、交接班,努力把护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
2.8加强仪器、药物及医疗废物的管理
建立仪器维修保养制度,淘汰旧设备,更新必备设备、仪器,新设备、新仪器由专人管理,长期处于备用状态。特殊药物及急救器材分类明确、标识清楚、定点放置、定时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放置、专人回收焚烧处理,锐器单独处置,防止护士针刺伤引起职业危害。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缓解医患矛盾,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玉荣.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2012,26(9C):2581-2582
[2]周汉仁.护理风险事件的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国临床护理,2012,4(6):536-537
[3]于春红.浅谈临床常见护理风险事件原因与防范措施[J].大众健康,2012,12(8):727-273
[4]马琳.护理风险事件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4):328-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