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教育布局调整研究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i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均衡发展已成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农村基础教育“撤点并校”应运而生,这一措施对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实施中也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借鉴美国合并学校运动,给我国“撤点并校”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途径。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撤点并校;启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教育布局调整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第13条要求,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适当合并。全国各地自此开始了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等为目标的大规模的学校合并工作。
  一、“撤点并校”取得的成效
  1.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当规模小的学校和一些教学点被撤并以后,各地就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使用,从而避免了过去分散办学时普遍存在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接受调查的县乡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认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而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县教育局局长中,这一比例高达100%。尽管在调查中学校校长、中层管理人员、教师及其他人员(教辅和工勤人员),对这一问题的认同比例呈递减趋势,但在各项选择中都居首位。由此可见,尽管教育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不完全一致,但大多数人都认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2.提高了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调查发现,在受访人员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人员认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提高了学校的规模效益。而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前与布局调整后的学校规模比较中,能够明显看到各级学校的校均在校学生人数都有显著增长,高中的规模增长极为明显,这是由于高校扩招后对普通高中产生了极为显著的拉动作用。
  3.促进了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实地调查中我们看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后,一些基础设施较好、教学质量较高的农村中心校,由于投入加大、资源集中,其办学条件在当地农村达到一流水平,其基础设施、师资、教学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等也朝着与城镇水平差距缩小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学龄儿童可就近接受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从长远来看,对缩小区域内、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推进区域内、城乡间的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撤点并校”可以说是整合教育资源的一个创举,但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我国国情、地域、经济发展状况、人口结构等多方面的问题的复杂性也产生了很多问题。
  二、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引发的问题
  农村的“撤点并校”这一政策推行9年以来,使得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地整合,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促进了办学的规范化、科学化,许多家长和老师为此叫好。然而,“撤点并校”带来欣喜的同时,也带来不少烦恼。教育界人士分析认为,农村小学在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都产生了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学校撤并之后,家长负担增加。撤并学校带来了上学成本的压力,终将落到家长的身上。并校之后许多原来就近上学的学生因寄宿产生了住宿费、伙食费、生活费、交通费等合计每年数千元的开销;学生年龄太小,异地就学家长不放心,不少家长选择了陪读,这样又增加了租房费等开支。许多贫困地区的孩子,由于家里负担不起学费而导致新的辍学率反弹的现象。
  2.安全隐患增多。由于乡村地势比较宽阔,部分村屯相隔较远,一旦并校,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学生上学、放学的交通问题。现在许多学校都采用校车固定接送的方法,但并不意味着这样就可以彻底解决孩子的上学、放学问题。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湿滑,或车辆超载,学生安全存在潜在隐患。此外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也可能对学生造成危害,这些隐性的危害应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
  3.学校发展受限。学校撤并后,许多“新学校”并没有相应地扩建,导致许多地方出现“巨班”现象;而扩建校舍的学校所消耗的教育投资要远远超过并校前的投资费用,闲置的校产如不扩建将无异于废墟,便造成了新的资源浪费,与教育资源的集约使用和优化配置的目的南辕北辙。况且新学校的师资大都来自撤并的学校,教学质量也并没有相应提高,限制了“新学校”的发展。
  4.大批师资力量闲置。我国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存在着区域数量过盛、学科结构失衡、年龄分布不均和学历层次偏低等诸多结构性问题。并校数量多,导致“新学校”将面临着极大的管理问题。资源整合后,由于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严重制约着师资力量的调整,有部分教师被调至新学校工作,同时也造成大批师资力量闲置。因此,剩余教师的下岗安顿问题成为该政策能否得到社会各方支持的关键。
  5.学生在并校后的磨合期容易出现因不适应而产生违纪行为。撤点并校带来的不仅仅是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等显性后果,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期,受学校、家庭环境影响较大。由于孩子们过早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难以适应新学校的生活,身心受到了不良影响,这是更严重的隐性危机。有些孩子因不适应食堂饭菜而食欲不振,造成营养不良;有些孩子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适当的疏导,造成性格上的偏执,可能出现逃课、打仗、违反课堂秩序等问题,学习受到严重影响。
  撤点并校并不是中国首创,很多国家的教育发展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借鉴意义的便是美国的做法。
  三、美国农村学校合并运动的启示
  美国的农村学校合并运动其实是以城市标准化的教育模式为参照系的,它试图解决因城市化而导致的逐渐衰退的“美国农村教育问题”,追求教育效益与平等,以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美国一百多年来的学校合并历程及围绕合并而展开的争论、研究和探索,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考空间。
  1.理性看待农村学校合并所涉及的利益调整。我国农村学校合并中的利益调整涉及地方政府、教师、村民及其子女。就政府而言,学校合并提高了教育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减轻了地方财政负担,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和管理。对村民而言,其获得的益处可能是教育质量的提高,但在当前我国学校布局调整补偿机制远未完善之前,由此带来的损失包括家庭经济负担增加、对孩子上学不便的担心以及失去学校这一农村文化标志物的情感失落。对学生而言,学校合并可使他们在更好的环境接受更多元化的教育,但由此也产生了生活、交通的不便及安全隐患等。因而,在农村学校的合并中,示范式或强制与示范相结合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模式更为理想,可减少利益主体的冲突。此外,公平应优先于效益,对处境不利者的补偿应该是公平教育的应有之义。建立与完善对在农村中小学合并过程中利益受损者的补偿机制,对实现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提高教育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农村学校合并应遵循渐进与逐步完善的原则。一个多世纪来,伴随着美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及教育水平的发展,美国农村教育目标经历了由实现农村教育城市化、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到实现教育公平和农村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发展历程。同样,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与经济及教育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也必将是一个长期的、逐步完善的过程,且需要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进行制度创新。为此,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这一行为,坚持协调、公平、均衡、可持续的农村学校布局与发展模式,为未来的教育发展预留空间。
  3.应关注农村学校的文化重地作用。农村学校布局是城乡教育中非常关键的问题,从现象看是学校布局问题,从实质看是财政支持体制、管理体制问题以及文化的问题。目前,在学校合并的状况下,撤销小规模学校对传统文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应得到适当的关注。无论农村目前有多落后、贫困与守旧,农村都不应该成为城市的“跟班”。农村需要有自身的价值取向,农村教育也应该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农村学校合并应在充分考虑这种价值取向之下而为之。
  4.农村学校后勤保障体系的完善。学校后勤体系是否完善,关系到农村学校发展的全局。一是农村学校食堂建设问题。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有效保障学生的餐饮健康。二是学生的住宿与安全问题。农村学校合并后,边远地区的中小学生大部分住进了学校,学生的住宿条件、安全问题与管理问题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需要做到细致周到。三是学生的交通问题。农村学校的合并,打破了以往在儿童步行距离区域内设点的基本原则,意味着儿童将要步行更远的距离去就读。因此,为农村合并学校建立一个高效、安全与免费的交通服务体系,应成为农村“学校合并”的基本条件之一。
  总之,对农村学校而言,规模大并不能绝对保证办学的成功,不同规模的学校都有成功的例证。在不具备学校合并条件的地区,盲目进行一刀切的校点撤并,可能会导致辍学率、失学率上升以及教育质量的下降。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中资源办学,循序渐进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是发展农村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 李鹤,王舒怀.教育天平上的寄宿制学校[N].人民日报,2009-04-l4.
  [2] 杨东平.2009中国教育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 杨孔炽,徐宜安.美国公立中学发展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
  [4] 廖英丽.20世纪以来美国农村学校合并历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基础教育参考,2009,(3).
  [5] 王强.2O世纪美国农村“学校合并”运动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8).
  [6] 廖英丽.美国农村中小学合并问题[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8.
  [7] 汪求俊.超大班教学与农村中小学“并校”潮[J].现代教育论坛,2008,(12).
其他文献
摘要:广告活动作为一种涉及边际影响的(面向社会、公众)求利活动,具有相应的道德价值,更应当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但是,在现实的广告领域,由于其职业道德轴心原则的定位失当,导致广告行为对广告道德的轻蔑和对规范的颉颃,更导致了广告职业活动存在诸多的失德或不道德现象。  关键词:广告职业;轴心道德;道德推理;道德判断    广告活动作为一种信息传受活动,是一种属于经济领域的、为了追求一定的经济目标而进行的
期刊
摘要:以贵州大学07、08级部分学生的体能测试成绩为研究对象,在比较几所高校体能测试情况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法对该校学生体能测试成绩的离散系数进行比较,同时套用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与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现行体能测试五项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各项目等级评定的修改意见,为制定更科学、更合理、更适合我国大学生体质状况的考试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贵州大学;大学生;体能测评;评分标准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发展迅速,然而在信息与科技不断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其开发和使用遇到了新的问题。通过对高校0A的需求分析,结合KM、OAS和高校三者各自的特点,设计一种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OAS平台,能够最终提高办公效率、服务质量和决策水平。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网络技术;知识管理;需求    辦公自动化,简称OA(Office Automation),就是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设
期刊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课程化、全程化、建立全员参与的环境、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层次、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职业训练等相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对策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结合自身情况以及所处的环境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生涯目标,选择职业发展道路,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
期刊
摘要:以对景颇族村寨的实地调研为基础,通过对景颇族村寨生产关系的研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制约其发展的因素进行探讨,进而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提出适合景颇族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关键词:直过区民族;生产关系;小农经济;带头人模式    直过区民族是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自然在其经济关系中体现出特殊的历史阶段性。景颇族便是一个典型的直过区民族,尤其是地处偏远山区的景颇族
期刊
摘要:20世纪60、7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人力资本理论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增强了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解释力。随着改革开放,人力资本理论逐渐被介绍到国内,并渐渐被接受,其影响力不断增加,运用范围不断拓展,人力资本的概念在企业培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这是以人力资本概念的正确理解为前提的.本文以石油勘探公司的培训为例对人力资本这一概念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人力资本;企业;培训    一、人力资本概念
期刊
摘要:人力资源开发是当今全球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本文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视角探讨了陕西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陕西省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职业教育;战略研究    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在当前及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是影响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分析人力资源开发问
期刊
摘要:目前高校管理体制中最主要的弊端是管理过于集中在校级机构,二级学院在学校发展中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力量。以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学院体制改革为例,探讨了加强二级学院建设,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二级学院;权限下放;管理体制;核心竞争力    近几年,我国在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进程中迅猛发展,高职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不仅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
期刊
摘要:建设完善的后备人才管理体系,将对企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支撑作用。职业生涯管理是实现员工成长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方法。首先论述了在后备人才管理中导入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其次分析了目前企业后备人才管理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职业生涯管理的视角提出了构建企业后备人才管理体系的策略。  关键词:后备人才;管理体系;职业生涯管理    随着企业外部商业环境的剧烈变化和技术革新速度的不断加快,现代企业要
期刊
摘要:塑造大学精神是高职学院文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它对于指明高职学院办学方向、保持教职工群体凝聚力、凝练高职办学特色以及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竞争力都大有助益。以上海大学高职学院为例,阐述了大学精神的内涵,并对高职学院自身的文化方面进行了全面地探索和构架,整合并提出了高职学院的内在文化,高职学院正进入了一个以文化为引领的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大学精神;高职院校;引领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