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无为”之道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ji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价值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实现教育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教育要提高和扩充人的价值——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素质教育注重在教育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注重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的发展以及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提高,发挥人的潜力和能力,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并使人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将个体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
  作为一位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笔者一直思考如何在一线教育过程中寻找一种“以人为本”的构建和谐素质教育的方法。通过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学习和自身教学的实践,我觉得黄老学说的“无为”哲学思想在现代教育中也具有非凡的指导意义。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思想与现代教育
  老子的道家思想是一种以人为本、追求生命自身价值的思想,与我们现代教育中追求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价值的发展是相通的。“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政治主张,也是道家思想的精髓。“无,名天地之始”,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有产生于无,世间万物的运行变化都遵循着道的原则,“无”和“有”正如信息技术二进制数中的0和1,0与1同出而异名,相伴相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老子哲学思想中,“无为”即“道法自然”,并不是消极等待、无所事事、毫无作为,而是包含不妄为、不勉强,因势利导,无所不为,顺应自然态势、尊重客观规律的含义。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每次盛世的出现都有着让百姓休养生息,按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治国、治世之道,如著名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无不闪耀着道家“无为而治”的治世思想。就本质而言,“无为”是一种思维方式,具有方法论的价值,将之运用于治学上,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有着神似之处。区别于儒家思想的等级观念和服从意识,道家思想坚持的是自然规律、自我本性的精神追求。所以,教育者应以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遵循自然本性和自然规律,引领学生的价值实现,以达到共同进步、个体不同发展的教育目标。
  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格罗培斯在设计美国迪斯尼乐园时,为如何设计乐园内各个景点之间的连接道路犯了难。他与他的团队设计了许多道路方案,但没有一个能令他满意。后来受到一位法国种葡萄老人的启发,格罗培斯在乐园中撒上草籽,并且提前开放了乐园。第二年,格罗培斯依照游客踏出的小路,设计出了景点之间的道路。崇尚自然法则使格罗培斯获得了1971年园林艺术最佳设计奖。教育也应道法自然,就如同蔡元培先生所说:“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无为教育”是一种教育艺术,在生活中也不乏“无为教育”的例子。一位妈妈带着年幼的儿子在散步,路边的一颗小石子使刚刚学会走路的儿子摔倒在地,膝盖磕得又红又肿。儿子哭喊着妈妈,妈妈没有直接冲过去将孩子扶起来,只是在原地微笑着张开双臂等待着儿子,还不时地鼓励儿子自己站起来,儿子最终忍痛站起来,扑到妈妈怀中破涕为笑。正是这位妈妈的“无为”创造了儿子的“有为”,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和战胜困难的意志,给孩子上了一堂重要的人生课。妈妈的“无为教育”不是比空洞的说教要高超得多吗?这是一个“无为教育”的典型事例。教育者利用自然成长规律,去创设一种教育情境,引导一种成长经历,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得到感悟,完成精神的升华。这样的教育艺术是多么有魅力,令人神往!
  运用“无为教育”之道,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来解决信息技术课堂管理难题
  由于好奇心和兴趣,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喜欢信息技术这门课的。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停留在好玩上面。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使课堂秩序混乱;一些学生沉迷于游戏和网络世界中,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有些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生硬地控制学生课堂的行为,让学生亦步亦趋地按照教师的指令完成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失去了灵魂,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和兴趣,没有让他们体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没有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没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发展能力。
  在积极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我们要研究道法自然的“无为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放任自流,漠不关心,也不能用绳子去拴住学生学习思维的牛鼻子,让学生亦步亦趋地按照教师的指示来“技术模仿”,而要能够顺应学生的“自然本性”,遵循着学生的成长心理和学习规律,策略性地加以引导。笔者在教学高中信息技术课时,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跟学生说老师并不喜欢“看猫”式管理学生的方法,想给学生们更多的自由。同时,我也把我的担忧说出来,比如课堂纪律差,学生无所事事、不融入课堂,或沉迷游戏、网络。学生向往自由,潜在的自律本能就会激发出来,他们在课堂上或班会课上组织开展有关课堂纪律、信息安全、网络和游戏利弊的讨论,得出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和网络为学习服务的方法和措施。学生自己制定的规范往往比老师的说教来得更有效,有学生参与的课堂管理能更好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需要教师过多管理、干涉,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生的成长逐渐由他律转变为自律。
  其实学生们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积极向上的追求,有着天生的因其自身内在需求而形成的自觉自律意识,教师需要积极地引导好、保护好。自由是每个人生来最珍爱的东西。学生身体里深藏着无限蓬勃的活力和自己的个性,在教育中不应该被压抑,而要将其激发出来,舒展他们的天性,使他们无拘无束地成长。学生生命的成长中有一种自我塑造、自我成型的表达潜质,犹如一颗种子里藏着根茎、叶片、果实,在适合的条件下自然会长出来一样。教师有园丁的信念,学生自然会成长得更好。柳宗元的《种树郭橐传》中以种树来讲哲理,种树高人之所以能使树长得好、活得长,不过是按照树生长的自然规律,充分适应它的天性而已,这是“无为教育”思想的生动说明。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信息技术教育要生动灵活,放飞学生的学习思维
  “无为,顺乎自然以为治”,要遵循自然规律,教师所坚持的“无为”就能造就学生的“有为”、“无不为”。“无为”代表教育不刻意追求形式,教学过程实事求是,“无不为”指的是学生的自我发展、完善。为了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应灵活地处理各个小目标,应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环境,生动地安排调整每一个学习活动,教师的教不冒进,不“妄为”,不干扰学生的学。例如,高一学生在学习网页制作时,会遇到较多的网络概念和名词,还要涉及HTML等代码阅读理解,对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来说这是比较难的。如果这时将大量内容一股脑儿灌输给学生,再让学生模仿演练,学生会不知其所以然,产生畏难情绪,对网页制作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师不能做揠苗助长的事情,要适时地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作调整,该放的东西先放一放,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后,学生也许会发现原来觉得困难的知识变得简单,甚至无师自通了。
  学生的学习思维是有着灵活翅膀的小鸟,不能将之囚禁在牢笼中,应放飞在知识的树林中。教师的教学要打破常规,“无为”地伴随着学生的思维腾飞,做好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让学生自由探索、内化知识。搜索引擎是我们在网络时代收集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笔者在教学“搜索引擎”时,学生并没有用老师提供的平台和素材反复练习“搜索引擎”的几种搜索途径和搜索方法,而是在练习一两次后就开始研究搜索平台提供的谷歌地图、百度地图,运用地图功能找到自己的家和学校。在“卫星视图”中看俯视效果,并用比例尺、测量工具计算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有的学生利用地图导航功能研究两地之间什么路线最短,什么路线用时最少;还有学生搜索了解GPS,继而查找信息,了解我国的“北斗”系统的发展使用情况;有的学生在阅读百度百科;有的学生利用“三维街景”功能足不出户地浏览世界各地的美丽风光……作为教师,不能认为学生的行为偏离了教师原来已制定的教学目标而强行制止,而要鼓励并辅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这不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发展终身学习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最有效的途径吗?
  “无为教育”有助于加强学生学习中的自主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无为教育”只是表象,它是在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集权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一种策略,教师的主导力量化为无形的、无为的方式,达到“不教而教”的境界。学生有了更多的表现舞台,在学习中看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体会学习中蕴涵的乐趣,自主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得到了加强。
  在信息技术课“网站建立”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对网页编辑软件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可以将已学的文档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迁移过来,触类旁通。笔者在教学中没有灌输网页编辑软件各个命令的详细使用方法,只是提出了任务,让学生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创建网站来表现“家乡美”,同时提出了任务的评价方法。“家乡美”网站任务的完成过程涉及很多方面,教师没有刻意安排,学生们已经自发地组建小组。组内推选组长来协调和主导工作,组内分工合作,每个人都有角色安排,如创意总监、编辑、美工、网站管理员等。虽然各有分工,但许多工作还是组内的人一起商量着完成。笔者适时地参与到各组活动中去,了解任务完成的情况,帮助解决问题。学生将一个大工程通过组内分工合作的方式顺利完成。组内、组间的评价和作品的展示又使笔者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学生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每个学生都显得那么自信和有作为。这里,竞争成了一种动力,迸发出学习的快乐。
  身教是“无为教育”的首要方法,教师需提升自身素质
  “无为教育”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并非降低教师的作用和要求,而恰恰相反,更多要求教师有为人师表的良好品德,高超的专业素质,注重教师的个人成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学识素养、崇高的师德是最具魅力的“无为教育”。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教师对学生而言,是最具直接的象征意义的人物。教师好的品格对学生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学生有着太多的迷茫,但他们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具有无声的示范作用,教师的高超本领是学生的前进目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既能够传播知识又能启迪智慧,有意无意中起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作用,比任何说教都更有说服力。
  我们发现在信息技术课上,具有扎实基本功和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更加能得到学生的“崇拜”和信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笔者认为,身教是“无为教育”的首要方法,教师的身教就应该从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做起,要言行一致。如笔者常教育学生要尊重知识版权,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在网络中下载教学素材时就要时时刻刻关注版权问题,即使使用了无版权问题的素材也往往会注明出处。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版权意识才会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尊重学生个性,顺应自然规律的“无为教育”是贴近教育核心的一种教育策略、教育艺术。信息技术教师要运用“无为教育”之道,不断地创新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通州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声乐教学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与"学术"和"精英"为主线教育的传统艺术院校存在很大的不同,职业化是高职院校教学的根本特征,在高职院校中实践性即学以致用是高职教师教学时可遵
通过选拔,学校推选我参加越城区的信息技术优质课课堂比武,紧接着,就是反复多次的听课、上课和评课,意在让我能练就课堂驾驭的技术、体悟课堂教学的方法、提升学科教学的艺术,直到
介绍了燃用液态天然气的M701F单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配置;阐述了该机组启动、带负荷运行及停机等过程的运行、控制要求及步骤。总结了机组特点是启动快速,适宜于两班制运
就公共产品经营中的政府机会成本问题进行了讨论,把现实的政府预算背景下的公共产品由政府垄断经营及其假定通过竞争经营所产生的政府机会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政府在经营公共
[摘要]交响乐《红色娘子军》不仅美在形式、美在内容、更美在其精神;作品之经典,让我们在今天听起来仍旧心潮澎湃。该作品是艺术美的典范,不仅带给我们美的愉悦与享受,更带给我们精神上的升华与思考。  [关键词]音乐形态;音乐形象;崇高美;悲剧美  《红色娘子军》是一部诞生于文革期间的优秀作品,是当时的八大样板戏之一,其流传程度可谓是家喻户晓。《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取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岛琼崖纵队
三网融合将消除行业性垄断,带来全方位的公平市场竞争,信息网络产业链必将重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期待能发展内涵、增强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就要统计调查清楚网络中各种资源的
针对燃气轮机调峰电厂中燃气轮机启停频繁,潮湿的空气会对压气机产生腐蚀的问题,为提高燃气轮机运行可靠性,提出在机组安装后首次启动前及停机过程中使用转轮除湿机,以保持压气机
2012年9月5日,全国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主持会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学校和企业代表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区、市)政府分管负责人及所属有关部门负责人、学校代表在当地分会场参加会议。会议交流了地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安排部署了“十二五”期间和今、明两年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加快改善教学点
讨论布尔群代数半群中的Green关系、幂等元、极大子群以及正则元.给出了布尔群代数半群中的幂等元、极大子群和正则元的结构以及幂等元和正则元的个数.
CO2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首要因素。燃煤发电厂毫无疑问是温室气体CO2排放大户。目前,美国怀俄明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正提出一个方便且可能有经济价值的捕集CO2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