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STEM课程,促进小学生科学知识与技能的有机融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76447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新型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大力推崇,教育领域的相关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小学作为学生建立起各项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因此,小学教师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在进行授课的时候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STEM教学概念引入到小学科学课程之中,促进小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把在校习得的各项技能积极利用于实际的生活当中。
  【关键词】STEM课程  小学科学  知识与技能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0-0054-02
  STEM课程理念源于美国,其核心概念是帮助学生在完成基础文化课程的同时能够全面地了解与科学相关知识,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及指导掌握重要的生活技能,激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良好思维。同时,这种新型的教学理念还要求学生能够深度挖掘数学科目中的核心内涵,切实提升学生的理科思维能力。小学生的各项能力还在开发阶段,其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没有形成固有的思维模式,因此,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一时机,及时进行教学理念的变更,切实提升小学生的科学领域素养。
  一、借助STEM课程,推动小学生科学知识与技能融合的益处和挑战
  小学科学课堂授课包含了自然科学范畴的各方各面,这和STEM课程在授课内容总体性的特征上是相同的,同时科学科目也拥有十分强的实践性,在课本中涉及到有实验、互动等等充满实践性的内容,使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环节中了解到越来越多的知识和技巧,小学科学课堂的这部分特点为STEM理念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STEM课程教育,一个是可以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老师在课堂上对所有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探究未知事物,在亲自实践中深化对科学内容的了解。第二个则是要训练学生所具备的协调合作水平,在实现具体的实验目标时往往应该把学生做好分组,产生各式各样的学习共同体,学生在沟通与交流的环节中强化自己的协调合作能力。第三个是达成授课资源的整合,开展STEM教育能够切实把分散的各种师资、设施等等授课资源做好整合,不仅可以完善单科老师专业能力的不足之处还处理了实验室等授课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
  STEM教育强化了对所有学生本身理论知识与技能技术等各方面的锻炼,转换了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重视理论知识、轻视实践能力”的传统局势,在培育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创造理念的方面达成了重大突破。但是STEM教育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西方的教育观念和我国的教育观念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这就让STEM教育在引入我国逐渐发展的环节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一个是各大学校师资力量尤为匮乏。在老旧教育方式的引导下,学校按照课程安排都设立了语文和数学等科目的专业老师,而这些老师在正式上岗前也都获得了相关的教师资格证,但是STEM教育在国内开展的时间并不长,拥有跨科目授课的STEM老师总数量也不多,在教师认证层面还没有规范的制度,师资力量不足就为授课创新工作带来了阻碍。第二个是没有课程支撑,授课资源十分匮乏。STEM课程中包含了的学科在如今小学教育当中时常被看作是“副科”,而受到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影响,这些科目也并不会受到大家的重视,所以STEM课程在家长与学校领导阶层都无法获得大力的支持。除此之外,开展STEM课程教育所需要的课本、实验场地等还尤为有限,部分由国际课本翻译而来的授课材料和国内教育实际情况并不十分契合,对授课工作的顺畅开展极易造成影响。第三个是授课模式非常单一、内容生硬。STEM课程强调的是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但是往往会受到老旧授课观念的约束,很多老师在开展STEM课程的时候仍旧是将教授当作主导,学生本身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无法获得有效的提升,预想中的授课效率与品质也根本不能达成。
  二、学校应重视科学领域教育工作,积极增加STEM课程资金投入
  STEM课程顺利地进行不仅需要教师进行教学观念的革新以及教学手段的改变,学校领导也需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加大STEM课程相关的资金投入,积极引入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建立科学实验室,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切实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实用价值,能够将在校习得的科学技能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之中。除此之外,学校需要定期对教师进行STEM课程教授技巧的培训,组建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教师团队。这样,STEM课程才能够得以顺利进行下去。教师应该将自己的教学眼光放得长远一些,采用STEM课程教学理念,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思考科学问题的习惯。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先进的科学理念,并将在学校习得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生活技能,切实解决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
  三、教师应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多角度提升STEM课程趣味性
  很多教师在教授科学课程的时候之所以无法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果,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教师没有积极变换自己的教学手段来为学生创设出一个精彩纷呈的教学环境。小学生是活泼好动的群体,在进行小学科学课程学习的时候也更加喜欢参与到具有趣味性的课程当中。小学生的意志力也是相对薄弱的,这便导致学生无法在长达四十分钟的课堂学习时间中时刻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因此,小学教师应该根据这种现状,在进行科学课程教学的时候一定积极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来激发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学习的兴趣,随后教师再进行科学知识讲授的时候便能够很明显地发现每个学生都能够全神贯注地倾听教师讲授的内容。比如,教师在讲授物质酸碱度相关的知识时便能够积极利用这种教学手段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化学领域的知识距离学生还是较为遥远的,在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并不会經常接触到,教师可以事先在网上搜集相关的影视资料,让学生对物质酸碱度的知识拥有一个大致的认知,随后教师再询问学生:“大家想不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测试身边事物的酸碱度呢?”,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被全面激发出来,教师此时再引入PH试纸的概念,并提供几种生活当中常见的液体供学生检测。随后教师再将试纸的显色结果告知学生,学生便能够很直观地观察到物质的酸碱度,并且可以将这种简单的检验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四、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层次提高STEM课程教学效率
  很多教师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在讲述科学知识的时候并没有将学生放置在课堂的主要地位,仅进行填鸭式的教学。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步失去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会渐渐失去独立思考科学知识的能力,无法从中习得具有实际价值的生活技能。因此,教师需要将STEM课程教学理念与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机地融合,让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让学习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带领后进生一同研究科学领域的知识,班级内部的整体学习氛围会因此而变得极为活跃。或者采用情境教学法,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到STEM课程之中。比如,教师可以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纸制作成一个能够承重支架,组内成员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多种方案的制定。在这种教学方式之中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思考的过程中挖掘出自身的潜在能力,学生还能够发现别人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最后学生会发现将两张纸卷成一个实心的圆柱体并排放置的时能够承受的重量是最大的,此时教师需要及时向学生解释其中的原理,让学生认识曲形的侧面能够将重物的压力进行很好的分散。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了解到科学知识的核心内容,还能够习得相应的生活小技能。
  五、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多元化增强STEM课程实用性
  世界上很多的科学理论都是在科学家坚持不懈的假设和实验中得出的。教师在进行科学课程教授的时候也需要将这种观念融汇贯通于自己的课堂之中,积极带领学生设计小型的科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操中更为真切地体会到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学生自身也能够对科学知识富有更加强烈的兴趣,教师在运用STEM课程理念的时候也能够进展得更为顺利。因此,教师需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水果电池的设计。在进行这堂课的时候教师先不要将需要准备的材料进行描述,先让学生自行思考电池都有哪些重要的组成部分。此时,学生便会依据以往的经验了解到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会用到电线以及电极,然后教师再将材料进行补充,为学生准备水果作为电池的主体,并用小灯泡作为验证水果电池工作与否的材料。随后组织学生对水果电池进行组装。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有的学生能够顺利地将电池制作出来,有的学生做的电池却并不能够顺利通电。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很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将实验课得到的经验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之中,切实提升了学生动手实操的能力。这样的STEM课程才是具有实际效果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够因此得到显著的提升。
  结束语
  STEM课程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从各个方面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这项课程汇集了多种学科的核心内涵,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小学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变迁,积极采用新型的教学手段来促进STEM课程的顺利开展,帮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技能,切实解决生活当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江雅.基于设计的STEM教学对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石小云.STEM教学理念在小学《科學》课程中的应用与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63.
  [3]傅骞,刘鹏飞.从验证到创造——中小学STEM教育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4):71-78+105.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高中化学来说,在讲授过程当中不仅要将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够对化学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因此本篇文章针对目前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基于深度学习来进行研究,为高中化学的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深度学习 高中化学 教学思考 课堂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0-0039-02
期刊
【摘要】数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学中日趋注重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帮助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学习效果。本文将针对当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提升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对策,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今后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能力培养 审题能力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大学时期是价值观塑造、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培育,将会影响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和正确价值选择。因此,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首先从传播机制科学建立和隐性教育体系形成,全方位、立体动态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认知;其次,加强利益引导和情感认同,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再次,通过心理引导和榜样示范,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内化;最后,通过体验实践和参
期刊
【摘要】小学时期是学生进入学习的初始阶段,班主任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策略。本文从多个维度、多个方面探究了小学班主任的沟通艺术,通过沟通艺术的形式提高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保障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受到好的教育,以期为小学班主任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 班主任 沟通艺术 实践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强、逻辑性强的特点,对尚处在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具有抽象性强的数学知识确实具有一定难度。同时,由于小学生这一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决定其专注力不持久,而且课本中枯燥无趣的数学理论知识不容易激发其学习兴趣。因此,也就产生了思维导图这种相应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导图
期刊
【摘要】化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掌握“动态平衡”、“宏观辨识、微观探析”等技能,在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板块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重中之重。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把握,同时具备动态分析化学反应原理的能力。因此,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渗透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 反应原理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
期刊
【摘要】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具有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问题,而数学知识的应用也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小学阶段,由于学生智力尚未发育完善,同时数学知识较为复杂、枯燥,其往往不具备数学学习兴趣,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本文从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意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策略,希望能为同仁提供一定的幫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在我国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政治是一门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培育政治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课程。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本篇文章侧重于在高中政治课堂上运用议题式教学方式,了解议题式教学概念的前提下来对议题式教学优势进行分析,发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提出解决策略,最大化的发挥出议题式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高中政治学习水平,使学生成为具有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同时具备政
期刊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到2020年)第19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第59条: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第 60条: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为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和开发提供政策依据和支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到2020年),即科技【2012】5号,提出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要求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这一切表明现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0-0043-02  能力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若在学习某一学科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了一定的能力,不仅会有利于该学科的持续深入学习,而且会有利于促进其它相关学科的学习。反之,一个学生若在学习某一学科的过程中没有培养一定的能力,不仅会不利于该学科的持续深入学习,而且也会不利于其它相关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