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响应国家深化产教融合的号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与行业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建立了产教融合工作室。结合工作室的建立和运转过程,对建筑装饰专业产教融合的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工作室;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9-0234-03
2017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深化“引企入教”改革。趁此东风,2018年1月9日,我校引入首个建筑装饰专业产教融合工作室——PONE工作室。
何谓产教融合?学界还没有公认的表述。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依此我们认为,工作室就是一个产教融合体,直接参与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一、PONE工作室运作的内容
工作室成立至今已有近两年时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积极配合下,企业骨干员工、教师、优秀学生等积极参与到工作室的建设和运转过程中。目前,PONE工作室活动内容丰富,项目紧凑,工作室运转顺利。主要开展的活动有以下几项。
(一)设计师职业生涯规划分享
学校每个专业都开设有“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德育课教师也努力收集了学校各个专业的就业信息和职场案例,但始终是站在观察者的角度去理解的。
为了让学生更清楚本专业的行业内容和职业发展前景,我们组织了多场形式各异的分享活动,比如专题演讲、座谈分享等,邀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导师到工作室,给学生最直接的经验,帮助学生思考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进而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
(二)设计案例欣赏交流
建筑装饰专业属于复合型专业,是将艺术设计类学科知识、职业操作技能和应用技术手段等结合而形成的综合型专业,即使是入门级的助理设计师,也需要基本的艺术修养,了解国内外建筑装饰发展的动态和趋势,熟悉建筑装饰设计的标准和规范。虽然在教学中已采用一些项目化的教学,然而模拟始终不真实,通过工作室这个平台,我们邀请设计师带着自己设计的真实项目来与学生分享,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从设计思路到如何化解设计难题,最后到使用的新材料、新技术一一呈现给学生,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或存在的困惑当场向设计师讨教,这种经验给学生带来的冲击是普通的课堂教学远远无法比拟的,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专业视野、设计水平以及职业经验。
(三)项目实战强化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大量的案例学习和模拟实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学生需要实战的机会检验学习成果。
根据校企沟通,我们从PONE公司选择了难度适宜的工程项目(比如某小区住宅的架空层设计项目)交给工作室完成。公司方面委派两位设计师带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按公司的出图要求完成深化阶段的图纸。面对实战任务,学生表现出极大热情,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集中精力,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正是这样的实战训练,让设计师了解了我校学生的实际专业能力,总结出更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法,同时也让我校师生熟悉了行业实际的工作流程和出图标准。另外,团队协作的精神也经受了实际工作的考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四)团队文化建设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PONE公司作为一支跨界设计团队,以新锐理念、严谨出品、系统管理、高效执行作为行动准则,他们拥有高雅的审美情操,对设计有强烈的热爱与激情,因此,具备敏锐的设计触觉是入职该公司的基本条件。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PONE公司的企业文化,我们组织了工作室师生与企业导师的户外拓展活动,通过拓展训练锻炼了工作室成员集体协作的精神。另外,建筑、园林以及岭南流派展览等参观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专业素养,再通过企业导师的讲解,理解如何在设计中根据自己的构思立意,利用各种建筑、艺术元素表现自己的设计风格,甚至体现人文、人性的先进理念。
二、PONE工作室投入获益分析
通常大家都认为校企合作涉及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利益,比如学校比较关心是否安全、是否对专业建设有帮助,对学生来说,是否专业基本对口,工作、生活环境、待遇合理是他們关注的重点,而对企业来说,有无合理回报、人员是否稳定才是他们需要考虑的关键。
在工作室实际运作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校企合作牵涉多个方面,分别是学校、设计公司、教师、学生还有企业导师。笔者通过分析工作室的运作过程及活动内容,制作了各方的投入及获益分析表,如表1所示。
三、PONE工作室运作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初次开展工作室建设,经验有限,目前在工作室的运作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经过分析后,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企业并没有在实际经济效益上有较大的获利 由于中职学生的专业水平不高,因此,在项目实战过程中,他们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也不高,还需要企业导师反复修改,多次解释,投入大量的时间成本,学生这样的“廉价劳动力”消耗了企业大量的时间、精力,更没有为企业创造出很大的经济价值。
(二)工作室没能真正为企业提供人员储备
近年来中职学校从以就业为导向逐步转变为升学与就业并重,同时高职纷纷扩招,因此,中职学生升学的门槛直线下降,家长也觉得孩子年纪还小应该抓紧机会读书,导致目前中职学生就业愿望不强,反而升学期望很高。公司在工作室中花大力气培养出来的人才,最终并没有到公司就业,也就是并没有给企业提供稳定的人员储备,这就意味着降低企业人力招聘成本的愿景一度落空。
企业失去了参与的动力,将直接影响工作室的有效运转,导致学校大量投入的成本无法产生预期的效益,没有达到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三)教师投入和获益不匹配
平时教师在正常的教学生活以外,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业余时间去熟悉企业的技术标准,辅导学生理解设计师的意图,按企业标准进行深化设计。但教师只是计算了少量的第二课堂辅导费用,与投入的时间、精力不相匹配。
(四)学生认为实习中应得到酬劳
学生在工作室学习了很多专业内容,实战过程中也花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完成公司要求的图纸。部分学生自我膨胀,认为公司应该支付一定的酬劳以回报他们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但企业认为这是一个培训的过程,与酬劳无关,导致部分学生感觉自身的劳动价值没有得到肯定而产生消极心理。
(五)企业导师认为自身价值未体现
企业导师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做设计和施工管理,在工作室却要花大量的时间教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而工作效率却奇低,甚至出图的速度还不如自己动手更快。他们会嫌这个工作枯燥乏味,且不能体现设计师的自身价值。
四、问题产生的原因
产教融合工作室是一个比较繁杂的系统,只有参与工作室的各方都能够互利共赢,才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2019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共同发布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在第四章第十二条中指出:进入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的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激励政策与企业投资兴办职业教育、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接纳教师岗位实践、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工作相挂钩,具体办法另行制订。这对企业来说是迄今为止见到的最为明确的激励措施,然而从表中列出的建设培育条件可以发现,对一般的中小企业来说是遥不可及的。
建筑装饰企业在20世纪末呈现出明显的“国退民进”的现象,改革开放后诞生的建筑装饰行业,民营企业大量涌现,但规模普遍不大,虽有少量的集团化经营的大型企业,但绝大多数的装饰企业很难达到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培育条件,无法享受政府部门特殊政策待遇。非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只能享受产教融合普惠性政策待遇,目前优惠政策尚不明朗,将来出台政策如果只是减免和教育相关的税费(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教育费附加=(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3%,地方教育附加=(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2%,减免这两项费用对企业来说可以说是无关痛痒。
如果企业既不能从国家方面得到力度比较大的税收优惠,学生又不能很有效地为企业创造价值,单靠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很难长期持续性地投入。而如果企业方面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学校的前期投资比如建设的场地、购置的设备使用率降低,师生接触到的项目减少,就会逐渐失去建設工作室的意义。
五、解决困境的一些思考
(一)建立职教集团,加强与行业协会合作
鉴于建筑装饰行业小微企业较多,无法大规模地接收毕业生,通过职教集团和行业协会,积少成多聚集大量的用人需求,以一些龙头企业牵头制订培养标准,使更多的企业可以接收校企融合模式培养出来的优质劳动力,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清晰界定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标准,并不能单方面强调企业的规模,也需要考虑到是否代表产业的新技术和高水平。
(二)中高职贯通与企业进行三方合作
目前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已经成为社会广为接受的一种办学模式。企业可以在较长的时间段里通过工作室参与学生的培养,既解决中职毕业生专业能力较弱,无法高质量完成项目实际运作的问题,又解决中职学生就业愿望不强烈,学校无法向企业提供优质人员储备的问题。
(三)倡导社会责任感
企业对社会除了有经济责任外,还有文化责任、教育责任和环境责任。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符合社会整体对企业的合理期望,积极承担文化责任与教育责任能够树立企业的正面形象,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四)落实中小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税收优惠政策
社会不能希望企业完全用自己的资金、人力去做只对社会有利的事情,应实事求是地思考如何吸引优质的企业长久参与产教融合。“各级财政、税务部门要把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推进降成本、补短板的重要举措,落实社会力量举办教育有关财税政策,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和企业参与办学”。
(五)保证师生的劳动价值得到合理体现
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已经明确指出“推进实习实训规范化,保障学生享有获得合理报酬等合法权益”“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科研人员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因此必须与企业共同制订工作室项目酬金计算方法,当然在此之前,应该先制订中职学校教师企业兼职的管理办法,界定允许兼职的范围,明确符合兼职的条件,说明兼职的时间,违规情况处理等,同时维护学校、教师双方的合理利益,通过企业兼职促进中职师资队伍建设。
(六)学校应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以向企业购买服务的方式支付费用
由企业按劳向设计师支付酬金,提高企业导师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工作室的教学质量。我校近年一直通过申请广州市 “能工巧匠进校园”专项以及其他一些专业建设专项支付部分企业导师的酬金,但是企业也提出企业导师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在领取了企业的薪水后,利用工作时间在学校兼职同时由学校支付酬金的矛盾。因此,更理想的做法应该是由学校向企业支付服务费用,而由企业自主进行分配。
加强校企融合,通过“工作室”的模式真正开展工学结合,实现学生、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可以给学校带来积极的效益。同时需要设计合理的政策措施,达到保证企业的利益,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事业中,才能保障校企合作工作的高效性和延续性。
参考文献:
欧阳河,戴春桃.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内涵、分类与特征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4).
编辑 常超波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工作室;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9-0234-03
2017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深化“引企入教”改革。趁此东风,2018年1月9日,我校引入首个建筑装饰专业产教融合工作室——PONE工作室。
何谓产教融合?学界还没有公认的表述。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依此我们认为,工作室就是一个产教融合体,直接参与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一、PONE工作室运作的内容
工作室成立至今已有近两年时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积极配合下,企业骨干员工、教师、优秀学生等积极参与到工作室的建设和运转过程中。目前,PONE工作室活动内容丰富,项目紧凑,工作室运转顺利。主要开展的活动有以下几项。
(一)设计师职业生涯规划分享
学校每个专业都开设有“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德育课教师也努力收集了学校各个专业的就业信息和职场案例,但始终是站在观察者的角度去理解的。
为了让学生更清楚本专业的行业内容和职业发展前景,我们组织了多场形式各异的分享活动,比如专题演讲、座谈分享等,邀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导师到工作室,给学生最直接的经验,帮助学生思考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进而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
(二)设计案例欣赏交流
建筑装饰专业属于复合型专业,是将艺术设计类学科知识、职业操作技能和应用技术手段等结合而形成的综合型专业,即使是入门级的助理设计师,也需要基本的艺术修养,了解国内外建筑装饰发展的动态和趋势,熟悉建筑装饰设计的标准和规范。虽然在教学中已采用一些项目化的教学,然而模拟始终不真实,通过工作室这个平台,我们邀请设计师带着自己设计的真实项目来与学生分享,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从设计思路到如何化解设计难题,最后到使用的新材料、新技术一一呈现给学生,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或存在的困惑当场向设计师讨教,这种经验给学生带来的冲击是普通的课堂教学远远无法比拟的,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专业视野、设计水平以及职业经验。
(三)项目实战强化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大量的案例学习和模拟实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学生需要实战的机会检验学习成果。
根据校企沟通,我们从PONE公司选择了难度适宜的工程项目(比如某小区住宅的架空层设计项目)交给工作室完成。公司方面委派两位设计师带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按公司的出图要求完成深化阶段的图纸。面对实战任务,学生表现出极大热情,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集中精力,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正是这样的实战训练,让设计师了解了我校学生的实际专业能力,总结出更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法,同时也让我校师生熟悉了行业实际的工作流程和出图标准。另外,团队协作的精神也经受了实际工作的考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四)团队文化建设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PONE公司作为一支跨界设计团队,以新锐理念、严谨出品、系统管理、高效执行作为行动准则,他们拥有高雅的审美情操,对设计有强烈的热爱与激情,因此,具备敏锐的设计触觉是入职该公司的基本条件。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PONE公司的企业文化,我们组织了工作室师生与企业导师的户外拓展活动,通过拓展训练锻炼了工作室成员集体协作的精神。另外,建筑、园林以及岭南流派展览等参观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专业素养,再通过企业导师的讲解,理解如何在设计中根据自己的构思立意,利用各种建筑、艺术元素表现自己的设计风格,甚至体现人文、人性的先进理念。
二、PONE工作室投入获益分析
通常大家都认为校企合作涉及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利益,比如学校比较关心是否安全、是否对专业建设有帮助,对学生来说,是否专业基本对口,工作、生活环境、待遇合理是他們关注的重点,而对企业来说,有无合理回报、人员是否稳定才是他们需要考虑的关键。
在工作室实际运作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校企合作牵涉多个方面,分别是学校、设计公司、教师、学生还有企业导师。笔者通过分析工作室的运作过程及活动内容,制作了各方的投入及获益分析表,如表1所示。
三、PONE工作室运作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初次开展工作室建设,经验有限,目前在工作室的运作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经过分析后,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企业并没有在实际经济效益上有较大的获利 由于中职学生的专业水平不高,因此,在项目实战过程中,他们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也不高,还需要企业导师反复修改,多次解释,投入大量的时间成本,学生这样的“廉价劳动力”消耗了企业大量的时间、精力,更没有为企业创造出很大的经济价值。
(二)工作室没能真正为企业提供人员储备
近年来中职学校从以就业为导向逐步转变为升学与就业并重,同时高职纷纷扩招,因此,中职学生升学的门槛直线下降,家长也觉得孩子年纪还小应该抓紧机会读书,导致目前中职学生就业愿望不强,反而升学期望很高。公司在工作室中花大力气培养出来的人才,最终并没有到公司就业,也就是并没有给企业提供稳定的人员储备,这就意味着降低企业人力招聘成本的愿景一度落空。
企业失去了参与的动力,将直接影响工作室的有效运转,导致学校大量投入的成本无法产生预期的效益,没有达到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三)教师投入和获益不匹配
平时教师在正常的教学生活以外,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业余时间去熟悉企业的技术标准,辅导学生理解设计师的意图,按企业标准进行深化设计。但教师只是计算了少量的第二课堂辅导费用,与投入的时间、精力不相匹配。
(四)学生认为实习中应得到酬劳
学生在工作室学习了很多专业内容,实战过程中也花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完成公司要求的图纸。部分学生自我膨胀,认为公司应该支付一定的酬劳以回报他们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但企业认为这是一个培训的过程,与酬劳无关,导致部分学生感觉自身的劳动价值没有得到肯定而产生消极心理。
(五)企业导师认为自身价值未体现
企业导师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做设计和施工管理,在工作室却要花大量的时间教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而工作效率却奇低,甚至出图的速度还不如自己动手更快。他们会嫌这个工作枯燥乏味,且不能体现设计师的自身价值。
四、问题产生的原因
产教融合工作室是一个比较繁杂的系统,只有参与工作室的各方都能够互利共赢,才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2019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共同发布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在第四章第十二条中指出:进入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的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激励政策与企业投资兴办职业教育、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接纳教师岗位实践、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工作相挂钩,具体办法另行制订。这对企业来说是迄今为止见到的最为明确的激励措施,然而从表中列出的建设培育条件可以发现,对一般的中小企业来说是遥不可及的。
建筑装饰企业在20世纪末呈现出明显的“国退民进”的现象,改革开放后诞生的建筑装饰行业,民营企业大量涌现,但规模普遍不大,虽有少量的集团化经营的大型企业,但绝大多数的装饰企业很难达到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培育条件,无法享受政府部门特殊政策待遇。非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只能享受产教融合普惠性政策待遇,目前优惠政策尚不明朗,将来出台政策如果只是减免和教育相关的税费(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教育费附加=(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3%,地方教育附加=(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2%,减免这两项费用对企业来说可以说是无关痛痒。
如果企业既不能从国家方面得到力度比较大的税收优惠,学生又不能很有效地为企业创造价值,单靠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很难长期持续性地投入。而如果企业方面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学校的前期投资比如建设的场地、购置的设备使用率降低,师生接触到的项目减少,就会逐渐失去建設工作室的意义。
五、解决困境的一些思考
(一)建立职教集团,加强与行业协会合作
鉴于建筑装饰行业小微企业较多,无法大规模地接收毕业生,通过职教集团和行业协会,积少成多聚集大量的用人需求,以一些龙头企业牵头制订培养标准,使更多的企业可以接收校企融合模式培养出来的优质劳动力,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清晰界定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标准,并不能单方面强调企业的规模,也需要考虑到是否代表产业的新技术和高水平。
(二)中高职贯通与企业进行三方合作
目前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已经成为社会广为接受的一种办学模式。企业可以在较长的时间段里通过工作室参与学生的培养,既解决中职毕业生专业能力较弱,无法高质量完成项目实际运作的问题,又解决中职学生就业愿望不强烈,学校无法向企业提供优质人员储备的问题。
(三)倡导社会责任感
企业对社会除了有经济责任外,还有文化责任、教育责任和环境责任。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符合社会整体对企业的合理期望,积极承担文化责任与教育责任能够树立企业的正面形象,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四)落实中小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税收优惠政策
社会不能希望企业完全用自己的资金、人力去做只对社会有利的事情,应实事求是地思考如何吸引优质的企业长久参与产教融合。“各级财政、税务部门要把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推进降成本、补短板的重要举措,落实社会力量举办教育有关财税政策,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和企业参与办学”。
(五)保证师生的劳动价值得到合理体现
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已经明确指出“推进实习实训规范化,保障学生享有获得合理报酬等合法权益”“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科研人员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因此必须与企业共同制订工作室项目酬金计算方法,当然在此之前,应该先制订中职学校教师企业兼职的管理办法,界定允许兼职的范围,明确符合兼职的条件,说明兼职的时间,违规情况处理等,同时维护学校、教师双方的合理利益,通过企业兼职促进中职师资队伍建设。
(六)学校应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以向企业购买服务的方式支付费用
由企业按劳向设计师支付酬金,提高企业导师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工作室的教学质量。我校近年一直通过申请广州市 “能工巧匠进校园”专项以及其他一些专业建设专项支付部分企业导师的酬金,但是企业也提出企业导师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在领取了企业的薪水后,利用工作时间在学校兼职同时由学校支付酬金的矛盾。因此,更理想的做法应该是由学校向企业支付服务费用,而由企业自主进行分配。
加强校企融合,通过“工作室”的模式真正开展工学结合,实现学生、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可以给学校带来积极的效益。同时需要设计合理的政策措施,达到保证企业的利益,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事业中,才能保障校企合作工作的高效性和延续性。
参考文献:
欧阳河,戴春桃.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内涵、分类与特征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4).
编辑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