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在转移瘤姑息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ly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在转移瘤姑息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45例转移瘤患者采取SIB-IMRT,大体肿瘤靶区(GTV)处方剂量2.0~5.0 Gy/次,计划靶区(PTV)处方剂量1.8~3.0 Gy/次,共治疗10~28次。并制定三维适形放疗(3D-CRT)计划作为比较。放疗结束后1个月及以后每3个月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

结果

除1例患者因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肝脓肿未能完成治疗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19例患者同步静脉或口服化疗或靶向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及分级:38.64%(17/44)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Ⅰ~Ⅱ级消化道或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82%(25/44),仅3例患者(6.82%)出现Ⅲ级骨髓抑制,无Ⅲ级及以上的胃肠道反应和任何Ⅳ级不良反应发生。放疗计划评估:SIB-IMRT与3D-CRT计划GTV平均受量分别为(5 556.1±925.6)cGy和(4 491.5±881.4)cGy,提高了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92,P=0.000)。危及器官的比较:共评估了包括肺、小肠、脊髓、肾脏、肝脏等167个危及器官,其中有72个危及器官的受量SIB-IMRT较3D-CRT减小,减小0.50%~77.43%,平均19.71%;95个危及器官的受量增加,增加0.59%~86.71%,平均18.13%;总平均为增加0.86%。因此,SIB-IMRT计划可以接受。临床疗效评估: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5~26个月),失访2例,照射野内无复发生存率为95.23%(40/42)。

结论

采用SIB-IMRT可显著提高肿瘤区的照射剂量,正常组织受量有增有减,增加的幅度较小,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从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构建全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基因库,并采用真核核糖体展示技术高效筛选全人源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链抗体。方法采用PCR技术从52例晚期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构建大容量的全人源抗体基因库。针对EGFR抗原靶标,应用真核核糖体展示技术对该基因库进行高效富集筛选。通过大肠埃希菌表达体系对回收的基因库进行克隆、表达,并
期刊
期刊
目的应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y,LC/MS)和液相色谱-非数据依赖二级质谱数据采集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data independent acquisition mass spectromety,LC/MSE)对利妥昔单抗及其类似药进行结构表征和相似性研究。方法用LC/MS对利妥昔单抗及其类似药的完
目的观察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对结肠癌细胞SW620生长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方法,分别将pcDNA3.1-NDRG2和siRNA-NDRG2转染入SW620细胞内,以空白组作为对照。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NDRG2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情况;细胞侵袭试验对各组细胞侵袭能力进行分析;四甲基偶氮唑蓝法对各组细
期刊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可通过卷曲蛋白抑制Wnt信号通路的表达,SFRP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沉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转移相关,如结肠癌、胃癌、肝癌、肺癌、卵巢癌等。多项研究发现SFRP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有望成为癌症基因诊断与治疗的新靶点。
目的探讨单纯放疗、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27例宫颈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单纯放疗组65例,同步化放疗组6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和生存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单纯放疗组完全缓解率为80.00%(52/65),同步化放疗组完全缓解率为82.26%(5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颈广泛性切除术(VRT)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对生育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并随访2005年6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行宫颈广泛性切除术治疗的60例早期子宫颈癌年轻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VRT组32例,腹式子宫颈广泛性切除术(ART)组28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育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VRT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RT组[(278.00±97.00)ml∶(4
肿瘤干细胞(CSC)标志物是用来标记并鉴定CSC的一类分子。目前研究发现与结直肠癌有关的CSC标志物主要有CD133、CD29、CD166、CD44、Nanog等。这些干细胞标志物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还可被用作评估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