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两会再次强调“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许多媒体也纷纷刊出不少有关振兴“实体经济”的时评、新闻。近期一篇《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新实体经济正在迅速崛起》报道,再次激起探讨“何为实体经济”的千层浪。笔者认为,“实体经济”一词在理论上和实务中有较大区别,应该并可以从理论源头寻找“何为实体经济”。
金融业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吗
目前,人们关注实体经济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对金融业批评,批评的焦点是过度金融化导致实体经济衰弱。那么非金融部门是否就组成了实体经济呢?这个问题需追溯到货币是“中性”还是“非中性”。
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人们通常认为货币是中性的,即货币仅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这种观点一直维系到凯恩斯理论的出现。凯恩斯是最早同时涉及货币与商品两个市场的经济学家。他认为投资作为影响有效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而投资量是由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决定。其中,资本边际效率由商品市场决定,即:每一笔现实投资(如机器设备、厂房等资本品)预期可以得到的利润率;利息率则由储蓄(资本供给,通常是指扣除现金之外的货币)和投资(资本需求,即上文中的现实投资)共同决定。当资本边际效率与利息率相当时,经济处于均衡;当资本边际效率低于利息率时,人们更愿意持有现金,不愿意进行资本供给,反之,人们愿意放弃现金持有(理论上称“流动性偏好”)進行资本供给。凯恩斯还认为,货币供给是可以调节的,即通过货币供给调节利息率,从而改变投资量。例如,增加货币供给,就可以增加资本供给,从而降低利息率,刺激投资。正是在这样的经济思想下,人们认为货币不仅影响商品价格,而且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后,在戈德思密斯、麦金农、肖、默顿等经济学家提出的金融结构、金融深化、金融功能等理论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在内的金融业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可见,西方经济学理论中,金融应当是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一分子,也应该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政府部门提及的“实体经济”
2007年次贷危机后,美联储频繁使用“实体经济”一词,并使其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关心的话题。如,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后,美联储宣称“金融市场动荡没有损及实体经济”,同年9月,美联储改变立场大幅降息的声明中仍然表示“为防止市场动荡损及实体经济”。根据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危害,有学者分析认为美联储的实体经济是去除房地产和金融业之外的部分。另外,有学者还认为美联储所谓的实体经济还要去除核心能源部分,因为,美联储所谓的“实体经济健康”往往与能源价格走势相反。
同样,中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也高度关注实体经济,频繁出现在中央领导人国际会议上的讲话、政府工作报告、两会提案中。如2008年时任国家总理温家宝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明确提出“应当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在2012年全国两会提交了《关于强本固基维护实体经济坚实基础的提案》。梳理发现,这次关注实体经济的切入点竟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民间资本逃离等问题。如辜胜阻在提交《关于强本固基维护实体经济坚实基础的提案》前,对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中小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发现,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用工荒和成本高的严重生存困境,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大量做实体经济的企业从实业平台取得的融资流向非实体经济领域;大量民间资本游离实体经济,变成炒资产的“游资”和“热钱”;企业家实业精神衰退,呈现出“赚快钱”的浮躁心态,等。事实上,中小企业所在行业通常不是国家要害部门或尖端领域,但又与一国市场稳定运行密切相关。可见,政府部门提及的实体经济的外延较广,涵盖了基础性的、与民生相关的领域。正如2017年李克强在“两会”期间表示,实体经济不是仅仅包含制造业,而是涵盖着一、二、三产业。
总之,经济理论同经济实践对实体经济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但通过经济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实践中的实体经济含义。
金融业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吗
目前,人们关注实体经济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对金融业批评,批评的焦点是过度金融化导致实体经济衰弱。那么非金融部门是否就组成了实体经济呢?这个问题需追溯到货币是“中性”还是“非中性”。
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人们通常认为货币是中性的,即货币仅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这种观点一直维系到凯恩斯理论的出现。凯恩斯是最早同时涉及货币与商品两个市场的经济学家。他认为投资作为影响有效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而投资量是由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决定。其中,资本边际效率由商品市场决定,即:每一笔现实投资(如机器设备、厂房等资本品)预期可以得到的利润率;利息率则由储蓄(资本供给,通常是指扣除现金之外的货币)和投资(资本需求,即上文中的现实投资)共同决定。当资本边际效率与利息率相当时,经济处于均衡;当资本边际效率低于利息率时,人们更愿意持有现金,不愿意进行资本供给,反之,人们愿意放弃现金持有(理论上称“流动性偏好”)進行资本供给。凯恩斯还认为,货币供给是可以调节的,即通过货币供给调节利息率,从而改变投资量。例如,增加货币供给,就可以增加资本供给,从而降低利息率,刺激投资。正是在这样的经济思想下,人们认为货币不仅影响商品价格,而且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后,在戈德思密斯、麦金农、肖、默顿等经济学家提出的金融结构、金融深化、金融功能等理论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在内的金融业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可见,西方经济学理论中,金融应当是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一分子,也应该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政府部门提及的“实体经济”
2007年次贷危机后,美联储频繁使用“实体经济”一词,并使其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关心的话题。如,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后,美联储宣称“金融市场动荡没有损及实体经济”,同年9月,美联储改变立场大幅降息的声明中仍然表示“为防止市场动荡损及实体经济”。根据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危害,有学者分析认为美联储的实体经济是去除房地产和金融业之外的部分。另外,有学者还认为美联储所谓的实体经济还要去除核心能源部分,因为,美联储所谓的“实体经济健康”往往与能源价格走势相反。
同样,中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也高度关注实体经济,频繁出现在中央领导人国际会议上的讲话、政府工作报告、两会提案中。如2008年时任国家总理温家宝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明确提出“应当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在2012年全国两会提交了《关于强本固基维护实体经济坚实基础的提案》。梳理发现,这次关注实体经济的切入点竟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民间资本逃离等问题。如辜胜阻在提交《关于强本固基维护实体经济坚实基础的提案》前,对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中小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发现,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用工荒和成本高的严重生存困境,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大量做实体经济的企业从实业平台取得的融资流向非实体经济领域;大量民间资本游离实体经济,变成炒资产的“游资”和“热钱”;企业家实业精神衰退,呈现出“赚快钱”的浮躁心态,等。事实上,中小企业所在行业通常不是国家要害部门或尖端领域,但又与一国市场稳定运行密切相关。可见,政府部门提及的实体经济的外延较广,涵盖了基础性的、与民生相关的领域。正如2017年李克强在“两会”期间表示,实体经济不是仅仅包含制造业,而是涵盖着一、二、三产业。
总之,经济理论同经济实践对实体经济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但通过经济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实践中的实体经济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