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绍了中国沙棘在甘肃东南部生态区的物候特征和结果特性,以期为沙棘的开发利用和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甘肃东南部;中国沙棘;物候特征;结果特性
中图分类号 S79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0-55-02
甘肃东南部生态区有比较完整的原始自然生态系统,大部分山地基本处于原始状态,是中国沙棘在黄河流域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沙棘因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引起了国内外研究和开发的高度重视。怎样使沙棘资源建设和深度开发并重,并使其迅速得到改良、驯化,探索其物候期的特征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使其转化为栽培种,是沙棘生产的重大课题。笔者经对该生态区中国沙棘的物候特征和结果特性进行较系统的调查、统计、研究,结果如下。
1 中国沙棘的物候特征
甘肃东南部生态区中国沙棘的物候特征调查区域选在清水县陇山山脉西南端的不同海拔、不同土壤、坡向和坡位进行。该区属陇中南部温带半湿润区,大陆性季风气候,介于N34°32′~34°53′,E105°45′~106°30′;海拔1 112~2 201m;年日照时数2 076.9h,日照百分率为47%,日较差12.3℃,≥0℃期间的平均日照时数为1 584.1h,占全年日照时数的76.3%;年均温4.8~10.4℃,积温2 360~4 020℃,在≥10℃的沙棘活跃生长季节的平均日照时数为1 069.9h,占全年日照时数的51.51%;年降雨量574.8mm,多集中于7、8、9这3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55%(见表1、表2)。区域气候和土壤条件对沙棘生物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坡向和坡位,坡度的影响最小。
天然中国沙棘在低山区日均温达11.6℃(每年4月10日左右)时进入始花期,雄株的花较雌株先开放约3~4d,日均温达13.2℃时进入盛花期(每年4月13~17日),终花期为4月23日,花期约13d左右。其它各区的花期依次推迟约4~13d。叶芽一般较花芽迟展开8d左右,在盛花后期叶芽陆续萌发展开。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落叶。
当日均温稳定于17.8℃时(每年5月10日左右)新梢开始生长,日均温稳定于20.5℃时(每年6月20日左右)达到生长高峰期,以后生长速度渐缓,日均温降至19.1℃(每年8月17日左右)时枝条生长完全停止。树冠内的弱短枝萌发生长一段时间后,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停止生长;一般新梢生长到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陆续停止生长;徒长枝条因其生长旺盛,直到9月20日以后生长才停止,顶芽变成棘刺;新梢自开始生长后,于6月14日左右雌、雄株的新梢先后出现二次分枝,该分枝的顶芽于7月上旬停止生长,变为棘刺;三次分枝于7月20日左右出现,数量很少,生长极为缓慢,随后分化为棘刺,长度仅为0.2cm左右。
中国沙棘从开花(4月10日)到果实成熟(9月26日),在甘肃东南部生态区浅山要经过165d的时间。属典型的风媒花,传粉效率对结实率的影响很大。花粉的传播距离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通过在实验室测定,在风速小于2~3m/s时,传播距离在13~27m,当风速大于4~5m/s时,传播距离可超过75m。此花后10d左右子房明显膨大,果纵径(0.14cm)大于横径(0.064cm),鲜单果重缓慢上升(0.002g),至6月15日后,果实横径生长加快,鲜单果重明显增高(0.002 6g)。说明果肉细胞已停止分裂,果实肥大开始。至8月3日果实的纵、横径达到相等(0.367cm)。在果实迅速肥大的同时,于8月28日至9月15日在17d内鲜单果重增加最快,日增重为0.001 7g,以后则趋于缓慢,日增重为0.001g。7月10日以后种子的种皮开始骨质转硬,9月初果实开始转色,9月26日以后果实变软成熟,即可采收。
2 中国沙棘的生长、结果特性
中国沙棘在甘肃东南部生态区生长速度较快,分枝数较多,1a生根蘖苗可长70~100cm,干粗达1.26cm。其旺盛生长期可保持5a左右,6a生中国沙棘的平均冠高为2.8m,东西方向冠径平均为2.6m,南北方向冠径平均为2.25m,主干粗为5.8cm。年新稍生长量可达34.28cm,在甘肃东南部生态区新梢生长高峰期在4月20日以前出现。进入生长旺盛期的雄株新梢日平均生长量大于雌株约0.048cm。中国沙棘的分枝能力强,每年可发生2~3次枝。其中长枝较少,中短枝较多(见表3),这种特性极有利于中国沙棘早果和高产、稳产。
中国沙棘的隐芽寿命长,水平根萌蘖能力强,使树体和群体易更新复壮。一般当枝干受到伤害或内膛严重空虚时,隐芽可萌发生长形成旺枝。这种特性使沙棘种群在生长6a以后,通过萌蘖植株的出生与死亡调节不断改变种群结构,在种群衰退过程中通过水平根萌蘖和隐芽使幼苗与幼树的比例回升,以形成幼苗幼树比例高于衰退型而低于稳定型的过渡种群类型。因此中国沙棘栽培过程中要及时平茬复壮(2)。
中国沙棘的根系很发达,特别是水平根的穿插能力和延伸能力都很强。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地上测定,5a生的根在水平方向的延伸可达9.87m,且水平根系相互构成网状分布,多分布于20~28cm的土层中,垂直根深达1.4m左右。在水平根萌蘖处都有相应的垂直根分布,在3~4a平茬后,每667m2可产萌蘖苗6 000~12 000多株,能为生产栽培提供充足的无性繁殖苗木。中国沙棘的根系具根瘤,但与豆科植物的根瘤不同,不是由根瘤菌形成,而是由许多端部分成二叉的棒状放线菌形成的小瘤的集群,主根一般不结瘤,1级侧根结瘤最多,瘤块也最大,2~3级次之。根瘤在1a中以6月下旬至7中旬营养体强化生长期的固氮量最高,成年根瘤的固氮力比豆科植物的高。3a生的根系每667m2结瘤量可达4.2×109kg,年每667m2增加氮肥14kg,相当于25kg尿素;4a生中国沙棘林下土壤和相临农田比较,全氮增高52%,全磷增高14%,有机质增高4.2%。
中国沙棘进入结果期早,一般实生苗和营养苗3~4a始果,5~6a进入盛果期。盛果期的中国沙棘667m2产枝果约267.5kg,净果125.5kg,经观察统计以2~3a生枝结果为主。因为沙棘的腋芽多为混合芽,3年生枝条在结果的同时还能抽出新稍。生长旺盛的果枝其花芽多着生于中下部,前端为叶芽;生长较弱的果枝其上全为花芽。中国沙棘果枝的连续结果能力较差,花束状果枝可连续结果2a左右,内膛细弱的果枝若当年光照不足时干枯死亡。结果部位逐年上移,每个花序可座果4~5个,极少有落花落果现象。
中国沙棘生育期间喜光性强。用遮阳网进行遮光处理并测算,若以自然光强的100%计算,在树冠内50cm处光强减弱为60%时生长正常,在树冠内100cm处光强减弱为38%时有枯枝出现,当树冠内光强减弱为3.9%时全树枯死。
3 结语
沙棘根系发达,穿插构成网状,枯枝落叶较多,对地面覆盖较好,同时又抗风沙、耐高温严寒,是西北黄土沟壑区固土肥田的最好植物之一,应加强管理和科学开发利用。天然沙棘群落普遍存在雄株多,雌株少的现象,影响结果量和经济效益,应在不影响其自然分布的情况下,采取伐雄留雌的方法,充分利用其萌蘖力强的特性,使群体雌雄比例合理。引进优良沙棘品种,利用根接方法营养繁殖,逐年淘汰劣种,建立沙棘良种基因库,做好天然沙棘林的改造和转化工作。为促使新梢健壮生长和果肉细胞的旺盛分裂,应加强花后至新梢旺盛生长期的水肥管理,在二、三次枝出现前,即果实肥大缓慢期控制水肥,以减少二次枝条的发生量,避免养分的过多消耗,在三次枝停止生长以后的8月上、中旬,应增加水肥供应量,最好喷施叶面肥,提高光合强度,促进高产。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沙棘栽培技术[M].农业教育音像出版社,2011,-02.
[2]王彩霞.小龙山林区高寒地沙棘的栽培技术[J].经济林研究,2010.
[3]杨彩凤.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沙棘栽培技术初探[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
(责编:张宏民)
关键词:甘肃东南部;中国沙棘;物候特征;结果特性
中图分类号 S79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0-55-02
甘肃东南部生态区有比较完整的原始自然生态系统,大部分山地基本处于原始状态,是中国沙棘在黄河流域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沙棘因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引起了国内外研究和开发的高度重视。怎样使沙棘资源建设和深度开发并重,并使其迅速得到改良、驯化,探索其物候期的特征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使其转化为栽培种,是沙棘生产的重大课题。笔者经对该生态区中国沙棘的物候特征和结果特性进行较系统的调查、统计、研究,结果如下。
1 中国沙棘的物候特征
甘肃东南部生态区中国沙棘的物候特征调查区域选在清水县陇山山脉西南端的不同海拔、不同土壤、坡向和坡位进行。该区属陇中南部温带半湿润区,大陆性季风气候,介于N34°32′~34°53′,E105°45′~106°30′;海拔1 112~2 201m;年日照时数2 076.9h,日照百分率为47%,日较差12.3℃,≥0℃期间的平均日照时数为1 584.1h,占全年日照时数的76.3%;年均温4.8~10.4℃,积温2 360~4 020℃,在≥10℃的沙棘活跃生长季节的平均日照时数为1 069.9h,占全年日照时数的51.51%;年降雨量574.8mm,多集中于7、8、9这3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55%(见表1、表2)。区域气候和土壤条件对沙棘生物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坡向和坡位,坡度的影响最小。
天然中国沙棘在低山区日均温达11.6℃(每年4月10日左右)时进入始花期,雄株的花较雌株先开放约3~4d,日均温达13.2℃时进入盛花期(每年4月13~17日),终花期为4月23日,花期约13d左右。其它各区的花期依次推迟约4~13d。叶芽一般较花芽迟展开8d左右,在盛花后期叶芽陆续萌发展开。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落叶。
当日均温稳定于17.8℃时(每年5月10日左右)新梢开始生长,日均温稳定于20.5℃时(每年6月20日左右)达到生长高峰期,以后生长速度渐缓,日均温降至19.1℃(每年8月17日左右)时枝条生长完全停止。树冠内的弱短枝萌发生长一段时间后,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停止生长;一般新梢生长到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陆续停止生长;徒长枝条因其生长旺盛,直到9月20日以后生长才停止,顶芽变成棘刺;新梢自开始生长后,于6月14日左右雌、雄株的新梢先后出现二次分枝,该分枝的顶芽于7月上旬停止生长,变为棘刺;三次分枝于7月20日左右出现,数量很少,生长极为缓慢,随后分化为棘刺,长度仅为0.2cm左右。
中国沙棘从开花(4月10日)到果实成熟(9月26日),在甘肃东南部生态区浅山要经过165d的时间。属典型的风媒花,传粉效率对结实率的影响很大。花粉的传播距离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通过在实验室测定,在风速小于2~3m/s时,传播距离在13~27m,当风速大于4~5m/s时,传播距离可超过75m。此花后10d左右子房明显膨大,果纵径(0.14cm)大于横径(0.064cm),鲜单果重缓慢上升(0.002g),至6月15日后,果实横径生长加快,鲜单果重明显增高(0.002 6g)。说明果肉细胞已停止分裂,果实肥大开始。至8月3日果实的纵、横径达到相等(0.367cm)。在果实迅速肥大的同时,于8月28日至9月15日在17d内鲜单果重增加最快,日增重为0.001 7g,以后则趋于缓慢,日增重为0.001g。7月10日以后种子的种皮开始骨质转硬,9月初果实开始转色,9月26日以后果实变软成熟,即可采收。
2 中国沙棘的生长、结果特性
中国沙棘在甘肃东南部生态区生长速度较快,分枝数较多,1a生根蘖苗可长70~100cm,干粗达1.26cm。其旺盛生长期可保持5a左右,6a生中国沙棘的平均冠高为2.8m,东西方向冠径平均为2.6m,南北方向冠径平均为2.25m,主干粗为5.8cm。年新稍生长量可达34.28cm,在甘肃东南部生态区新梢生长高峰期在4月20日以前出现。进入生长旺盛期的雄株新梢日平均生长量大于雌株约0.048cm。中国沙棘的分枝能力强,每年可发生2~3次枝。其中长枝较少,中短枝较多(见表3),这种特性极有利于中国沙棘早果和高产、稳产。
中国沙棘的隐芽寿命长,水平根萌蘖能力强,使树体和群体易更新复壮。一般当枝干受到伤害或内膛严重空虚时,隐芽可萌发生长形成旺枝。这种特性使沙棘种群在生长6a以后,通过萌蘖植株的出生与死亡调节不断改变种群结构,在种群衰退过程中通过水平根萌蘖和隐芽使幼苗与幼树的比例回升,以形成幼苗幼树比例高于衰退型而低于稳定型的过渡种群类型。因此中国沙棘栽培过程中要及时平茬复壮(2)。
中国沙棘的根系很发达,特别是水平根的穿插能力和延伸能力都很强。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地上测定,5a生的根在水平方向的延伸可达9.87m,且水平根系相互构成网状分布,多分布于20~28cm的土层中,垂直根深达1.4m左右。在水平根萌蘖处都有相应的垂直根分布,在3~4a平茬后,每667m2可产萌蘖苗6 000~12 000多株,能为生产栽培提供充足的无性繁殖苗木。中国沙棘的根系具根瘤,但与豆科植物的根瘤不同,不是由根瘤菌形成,而是由许多端部分成二叉的棒状放线菌形成的小瘤的集群,主根一般不结瘤,1级侧根结瘤最多,瘤块也最大,2~3级次之。根瘤在1a中以6月下旬至7中旬营养体强化生长期的固氮量最高,成年根瘤的固氮力比豆科植物的高。3a生的根系每667m2结瘤量可达4.2×109kg,年每667m2增加氮肥14kg,相当于25kg尿素;4a生中国沙棘林下土壤和相临农田比较,全氮增高52%,全磷增高14%,有机质增高4.2%。
中国沙棘进入结果期早,一般实生苗和营养苗3~4a始果,5~6a进入盛果期。盛果期的中国沙棘667m2产枝果约267.5kg,净果125.5kg,经观察统计以2~3a生枝结果为主。因为沙棘的腋芽多为混合芽,3年生枝条在结果的同时还能抽出新稍。生长旺盛的果枝其花芽多着生于中下部,前端为叶芽;生长较弱的果枝其上全为花芽。中国沙棘果枝的连续结果能力较差,花束状果枝可连续结果2a左右,内膛细弱的果枝若当年光照不足时干枯死亡。结果部位逐年上移,每个花序可座果4~5个,极少有落花落果现象。
中国沙棘生育期间喜光性强。用遮阳网进行遮光处理并测算,若以自然光强的100%计算,在树冠内50cm处光强减弱为60%时生长正常,在树冠内100cm处光强减弱为38%时有枯枝出现,当树冠内光强减弱为3.9%时全树枯死。
3 结语
沙棘根系发达,穿插构成网状,枯枝落叶较多,对地面覆盖较好,同时又抗风沙、耐高温严寒,是西北黄土沟壑区固土肥田的最好植物之一,应加强管理和科学开发利用。天然沙棘群落普遍存在雄株多,雌株少的现象,影响结果量和经济效益,应在不影响其自然分布的情况下,采取伐雄留雌的方法,充分利用其萌蘖力强的特性,使群体雌雄比例合理。引进优良沙棘品种,利用根接方法营养繁殖,逐年淘汰劣种,建立沙棘良种基因库,做好天然沙棘林的改造和转化工作。为促使新梢健壮生长和果肉细胞的旺盛分裂,应加强花后至新梢旺盛生长期的水肥管理,在二、三次枝出现前,即果实肥大缓慢期控制水肥,以减少二次枝条的发生量,避免养分的过多消耗,在三次枝停止生长以后的8月上、中旬,应增加水肥供应量,最好喷施叶面肥,提高光合强度,促进高产。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沙棘栽培技术[M].农业教育音像出版社,2011,-02.
[2]王彩霞.小龙山林区高寒地沙棘的栽培技术[J].经济林研究,2010.
[3]杨彩凤.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沙棘栽培技术初探[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