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教师创新性的思想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同时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积极开展课外实验,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并组织学生调查,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和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创新能力 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学是一种应试教学,它以社会为出发点,一味追求分数,把人当作生活的客体来塑造。考什么教什么,教给学生的只是公式、定律和标准答案,方法一般是先讲定理、定律,再依照定理、定律讲解实例,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为了分数大搞题海战术和考试,使学生疲于应付,自由发展的空间没有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自然也就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当然,考试是无可非议的,关键是怎么考,怎么教的问题,当然也不能否定传统的这些教学方法其优越的一面,它至少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在短时间内学到人类花漫长时间所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技能,但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也是无可置疑的。所以,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还要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也就是创新教学,下面就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教师创造性的思想和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教学的水平直接联系,互为反馈,如果教师拘泥于“一支粉笔一本书,口讲不足手势补。”的照本宣科教学方式,就会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健康发展,使学生的创造性失去生命力,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探索创造性教学的新模式。以实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1.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观念
教学工作受教学思想制约,创造性的教学思想是工作的指南。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灌输式教育模式,知識积累第一,能力培养第二,未能把能力教育渗透在知识传授中。因此便形成了从理论到理论、放书本到书本,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老师循循诱导,学生亦步亦趋;重视照文理解,轻视怀疑求新;重视逻辑推理,轻视发散求异;重概念内涵、轻形象直观,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培养;重师道尊严,轻学生心理感受。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唯书,唯上,唯名人。概念推理能力强,动手实践能力弱,缺乏求异求新和求实的创造思维。
2.教师要精心设计发散型的物理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构建一系列的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发散型物理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向多角度多侧面发展,在课余作业布置上教师应着重设计具有发散性、创造性的思考练习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怀疑探奇索引,寻根问底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
心理学认为,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和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那么,怎样创设探究的情境呢?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演示实验、多媒体、挂图以及教师的神态、手势、抑扬顿挫的语言等,抓住教学中的导入、环节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以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等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实施探究教学营造一种有利的心理基础和环境氛围。
三、开展物理课外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纸锅烧水”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物理实验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了《密度知识的应用》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鉴别一件小工艺品是不是纯金的,要求学生先设计出实验方案,再动手进行操作,然后讨论有几种鉴别方法,比较哪一种实验可信度最高。
四、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撰写小论文,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组织学生注意收集报刊杂志上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引导学生在家里定时收听收音机、收看电视里的科技节目,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并定期举办“初中物理报”专刊评比,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及写作能力。就某一社会问题让学生扮演决策者的角色,应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的方案,撰写小论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学了《安全用电》后,要求学生调查家里和附近违反安全用电的事例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学生撰写小论文,对如何进行安全用电作大胆的设计和构想,提高了学生正确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决策能力。
五、组织社会调查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知识,通过社会调查活动,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到现场实地观察、调查来增加他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学了《安全用电》后,组织学生安装照明电路,排除照明电路的故障。在学了《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后,让学生到附近工厂、农村调查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在通过引导学生接触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使学生意识到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建立平等、民主、和谐、亲密的师生伙伴关系,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学生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做“平等中的首席”,要与学生共同去讨论和探究,解决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己发现和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探索学习中来,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正确面对学生的质疑和挑战,对学生不同的或错误的观点不能视为“异端”,而“一棒子打死”,否则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思维,造成一种令人窒息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培养学生好学、敢问、质疑,具有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的良好品质,要责无旁贷的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探索与交流的氛围。在课下,教师应与学生多接触,多辅导,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为课堂上实施探究教学奠定良好的友情氛围。
【参考文献】
[1] 熊新华.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拓展性学习,《中学物理》,2007年第6期.
[2] 邓照强. 谈教师在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中学物理》,2008年第3期.
(作者单位: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柘皋镇中心学校)
【关键词】创新能力 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学是一种应试教学,它以社会为出发点,一味追求分数,把人当作生活的客体来塑造。考什么教什么,教给学生的只是公式、定律和标准答案,方法一般是先讲定理、定律,再依照定理、定律讲解实例,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为了分数大搞题海战术和考试,使学生疲于应付,自由发展的空间没有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自然也就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当然,考试是无可非议的,关键是怎么考,怎么教的问题,当然也不能否定传统的这些教学方法其优越的一面,它至少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在短时间内学到人类花漫长时间所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技能,但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也是无可置疑的。所以,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还要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也就是创新教学,下面就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教师创造性的思想和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教学的水平直接联系,互为反馈,如果教师拘泥于“一支粉笔一本书,口讲不足手势补。”的照本宣科教学方式,就会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健康发展,使学生的创造性失去生命力,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探索创造性教学的新模式。以实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1.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观念
教学工作受教学思想制约,创造性的教学思想是工作的指南。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灌输式教育模式,知識积累第一,能力培养第二,未能把能力教育渗透在知识传授中。因此便形成了从理论到理论、放书本到书本,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老师循循诱导,学生亦步亦趋;重视照文理解,轻视怀疑求新;重视逻辑推理,轻视发散求异;重概念内涵、轻形象直观,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培养;重师道尊严,轻学生心理感受。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唯书,唯上,唯名人。概念推理能力强,动手实践能力弱,缺乏求异求新和求实的创造思维。
2.教师要精心设计发散型的物理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构建一系列的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发散型物理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向多角度多侧面发展,在课余作业布置上教师应着重设计具有发散性、创造性的思考练习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怀疑探奇索引,寻根问底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
心理学认为,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和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那么,怎样创设探究的情境呢?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演示实验、多媒体、挂图以及教师的神态、手势、抑扬顿挫的语言等,抓住教学中的导入、环节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以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等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实施探究教学营造一种有利的心理基础和环境氛围。
三、开展物理课外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纸锅烧水”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物理实验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了《密度知识的应用》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鉴别一件小工艺品是不是纯金的,要求学生先设计出实验方案,再动手进行操作,然后讨论有几种鉴别方法,比较哪一种实验可信度最高。
四、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撰写小论文,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组织学生注意收集报刊杂志上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引导学生在家里定时收听收音机、收看电视里的科技节目,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并定期举办“初中物理报”专刊评比,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及写作能力。就某一社会问题让学生扮演决策者的角色,应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的方案,撰写小论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学了《安全用电》后,要求学生调查家里和附近违反安全用电的事例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学生撰写小论文,对如何进行安全用电作大胆的设计和构想,提高了学生正确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决策能力。
五、组织社会调查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知识,通过社会调查活动,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到现场实地观察、调查来增加他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学了《安全用电》后,组织学生安装照明电路,排除照明电路的故障。在学了《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后,让学生到附近工厂、农村调查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在通过引导学生接触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使学生意识到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建立平等、民主、和谐、亲密的师生伙伴关系,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学生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做“平等中的首席”,要与学生共同去讨论和探究,解决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己发现和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探索学习中来,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正确面对学生的质疑和挑战,对学生不同的或错误的观点不能视为“异端”,而“一棒子打死”,否则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思维,造成一种令人窒息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培养学生好学、敢问、质疑,具有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的良好品质,要责无旁贷的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探索与交流的氛围。在课下,教师应与学生多接触,多辅导,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为课堂上实施探究教学奠定良好的友情氛围。
【参考文献】
[1] 熊新华.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拓展性学习,《中学物理》,2007年第6期.
[2] 邓照强. 谈教师在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中学物理》,2008年第3期.
(作者单位: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柘皋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