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电影因其篇幅短小、故事紧凑、可读性较强等特性,在现今的新媒体时代下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对于新生事物的接纳、学习和应用能力较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介入微电影、制作微电影、传播微电影。将目光投在校大学生这一群体上,观察了解微电影的深层次内容发展,预测微电影产业未来的变化趋势,引导大学生在微电影创作方面积极健康向上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微电影;高校大学生;网络平台;微电影大赛
当今网络平台上有短视频、微电影、网络大电影、院线电影等视频表现形式,而其中高校大学生涉足的领域自然是微电影。短视频所在平台较为狭隘,如“快手”、“秒拍”之类,网络大电影以及院线电影商业气息浓厚,动辄百万千万投资,普通高校大学生无法涉足其中,就剩微电影这一领域可供广大高校大学生试水。从当前网络微电影的发展现状来看,大学生所创作的微电影尽管水平高低不均,但却也有形式多样、创作手法新颖的优秀作品。目前国内许多学府已经将微电影的创作能力作为检验学生专业能力的一块试金石,因此,对于大学生微电影的创作与实践有必要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探讨。
一、发展中的微电影
近几年,我们时常能够听到身边有着各种关于微电影的活动,最常见的有各种以教育组织名义举办的微电影大赛,以及由政府牵头举办的各种微电影节。高校借微电影大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其创作的积极性。政府与企业通过微电影节巧设主题,扩大影响。
1.微电影的兴起
对于微电影,确切的定义还未落定下来。从广义上讲,微电影属于微视频中的一种,而微视频是指以网络视频播放平台为基础,长度在5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微视频内容包含非常广泛,娱乐、经济、政治、体育等等,几乎可以说世俗上所有长视频所包括的内容微视频都可涉猎或者涵盖。从狭义上来讲,微电影也是电影的一种表现手段,普通院线电影具有清晰的逻辑线与完整的故事情节,微电影同样也具备。并且微电影所表现的审美价值以及世俗观念与电影一样,与绝大多数人的审美观念是一样的。在创作过程投入时间成本方面,微电影的时间成本显然更低,通常数天内即可完成拍摄。综合时长以及拍摄周期的因素,微电影相对于一般电影的资金投入要少得多,同时这一原因也造就了高校大学生为微电影主要输出人群的原因[1]3-5。
2.微电影的发展现状
微电影短小的体量与紧凑的故事,一直在考验着每一个创作者用镜头讲故事的能力,越来越多的观众,也渐渐接受并喜爱上了这样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并且由于微电影创作低门槛、易上手的特性而转化为创作大军中的一员。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目光也开始聚焦在微电影产业发展领域以及创作者本身的方向上来。
(1)微电影的主要创作人群
“微时长放映、微周期制作、微规模投资和微播出平台”[2]10,曾是业内有关学者为微电影总结的特点,抛开“微平台播放”不谈,其余三项特点确实将微电影的准入门栏一降再降。微电影兴起之初,社会各界涌入了一大批的尝鲜者,无论是商业运作、民间玩票性质的创作亦或是学术作品,微电影作为新生的视频展现方式着实吸引了各方势力竞相角逐。这一时期出现的《老男孩》、《一触即发》、《床上关系》等一系列优秀作品无时不刻地在彰显着微电影在视频领域的分量。然而到了今天,随着其他新興视频形式的兴起,如“网络大电影”、“短视频”,微电影昔日的风光不在,热度已经趋于平稳[3]5。特性决定命运,微电影的特性注定将其引入高校校园。微电影由于制作周期短、易上手的特点,非常适合于在校大学生在影视创作方面的发展。所以,如今微电影的主创人群成为高校大学生的现状,其实也是长期以来微电影和高校大学生已经是密不可分的双向选择了[4]13,17。
(2)微电影的内容分析
但凡深入了解过微电影产业的人,都应该知道在微电影发展中期,有这样几部比较有代表性的微电影作品。一是以缅怀青春、歌颂友谊为主题的《老男孩》,二是企业投入巨资,具备浓重商业性质的《康美之恋》,三是劝导人们珍惜生命、爱护家人的公益类微电影《回家》。而公益类微电影则又细分为纯公益性质以及植入商业信息的两种。
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的微电影涵盖内容甚广,在分类方面与院线电影不相上下。爱情片、剧情片、喜剧片、家庭片、伦理片、文艺片、音乐片、歌舞片、动漫片、西部片、武侠片、古装片、动作片、恐怖片、惊悚片等等。而且微电影相比于上百分钟的院线电影,更加适合商业广告的运作,现在市面上的各类影视广告也学会分集分系列,以微电影的形式展现在观众的面前[5]23。
(3)微电影的传播平台
微电影与网络平台的联系密不可分,可以说微电影的降生就是在网络视频平台的摇篮之中。2010年,微电影逐步通过网络平台进入公众的视野,全面而新颖的题材与形式为观众带来了新鲜的感受。腾讯、优酷、搜狐、乐视以及爱奇艺,这五家网络视频平台为蓬勃发展的微电影,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微电影带来的巨大网络流量也滋润着网络平台,为视频平台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另一方面,各大高校、当地政府或者二者联合的微电影比赛、微电影节作为微电影的展播平台,也像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大学生微电影节”、“国际微电影大赛”、“邯郸微电影节”等等比赛不绝于耳[6]4。有了高校的牵头以及政府的鼓励,更多的大学生作品也就迈出了校园,面向了更多更广的观众。与微电影在网络平台逐渐被网络大电影取代不同,各式各样的大学生微电影比赛以及各类微电影节,如今还依然活跃在全国各地,可以说微电影“微时长放映、微周期制作、微规模投资”的特性以及独有的广告性质为微电影的存续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7]5。
二、校园大学生微电影的发展
高校大学生微电影作品在网络微电影中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也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同于商业微电影,高校大学生微电影的创作没有极端的目的性以及功利性。摒弃了大多数的商业属性,大学生微电影的创作往往是因为几个创意,一群年轻人就围绕在了一起开始创作属于他们的作品。 1.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的优劣性
(1)创作优势
①较低的创作门槛。与成熟的院线电影相比,大学生微电影的创作并不需要十分专业的器材,一两台单反,几只三脚架就能够拍摄出一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微电影。同样,由于微电影创作投入时间成本小的特点,大学生完全可以在学习生活外进行拍摄与剪辑。所以微电影在高校环境中很容易就扎根生长,而高校的大学生也得以很快的上手操作。
②新颖的展现形式。相对于传统电影的创作手法,大学生在微电影创作形式上打破了很多条条框框,完全不拘泥于传统的拍摄手法。像是沙画、定格动画、手语等等更加新颖的表现形式从各高校大学生的手中诞生。当下迅猛发展的科技帮助电影行业不断创新,高校大学生也结合自己的创意,将更多形式新颖的微电影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8]16。
③广阔的创作前景。无论是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大赛或是邯郸微电影节,各种形式、各种主题以微电影为载体的活动,在不断的举办,而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身影也活跃在此类的活动中,参展参赛的大学生人数以及作品数量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
(2)创作劣势
创作环境较差。微电影的门槛低的特点,让高校大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微电影作品的创作中,同时大多数的高校大学生微电影作品质量也还处于入门阶段。在剧本故事的设计、影视语言的把握、拍摄器材的选择、机位的架设、画面的构图、后期的剪辑水平等创作要素上,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往往都是选择最低标准去完成作品[9]35,38。尤其是影视相关专业外的大学生,在缺少拍摄技巧的同时也缺少系统的理论支撑,因此,多数大学生所拍摄作品的质量可想而知。在这种条件下,画质不够细腻、拍摄手法粗糙、剪辑逻辑性不强、故事内容有矛盾等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
2.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的题材与内容
高校微电影作品数量逐年增长,每年都有新的作品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之中,而良莠不齐的作品质量,似乎也成为了高校大学生微电影作品的特性。发展初期的大学生微电影题材内容形式较为单一,多为校园爱情故事类,情节简单,风格明快,深得在校大学生的欢迎与喜爱。在后续大量出现的此类题材中,多是用迷茫、青春、无病呻吟的的元素,引起了多数观众的反感。自这一阶段后,高校微电影的种类开始走向多元化,从青春题材衍生出更多的如惊悚、悬疑、魔幻、纪录、喜剧等新颖题材。不得不说,高校大学生微电影作品的内容走向,其实也受传统院线电影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的摸索、模仿、创新,这也是激励高校大学生在微电影创作路上的一种精神力量。
三、正确看待大学生的微电影
随着更多的原创视频作品出现在网络平台之上,一些包含着色情、暴力、反动等不良内容的视频也渐渐露出了头角,并且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种情况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作品题材的局限性
高校微电影虽已经朝着多元化发展,但其因创作主题为高校大学生的缘故,题材依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高校微电影很少涉及主旋律题材,对于文化以及历史题材的创作也相对较少。目前高校大学生群体基本为“90后”,他们是网络文化的主要生产者和消费者,但由于年龄以及经历的原因,较难驾驭关于社会现实题材以及历史文化题材。另一方面,涉及现实以及历史题材的作品对于创作者的文化底蕴以及严谨性都偏高,作为还在象牙塔内的高校大学生能达到如上要求的人寥寥无几。
2.創作的自我意识较强
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种层次: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尊重的需求、爱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当低端的需求被满足后,人们就会产生超越生存的需求而追求自我实现的心理[10]15-16。
高校大学生在作品的孵化过程中,会出现固执己见的现象。为了能够将自我的想法融入作品之中,完全封闭对外界建议以及指导的接纳。这种坚持与拒绝,一方面体现出大学生个体意识的出现,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大学生内心渴望证明自我的价值表现。究其原因,是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迫切希望一部属于自己个人的作品能够获得大众的认可,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创意、思想水准。
3.故事内容不够深刻
高校大学生创作出的微电影作品,大多数为先拟定主题,然后虚构故事,再进行创作。创作者对作品主题的认识多是基于自己的观念,再加上生活经验与观察,最后整合而成。因此,在高校大学生自身涉世未深的前提下,高校大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难免出现两种倾向,第一是过分迎合主题,且对主题的了解流于形式。二是与主题疏离过远,导致作品后期成型后完全偏离主题。这种想表达些什么,却又无法顺利的用作品流畅表达的现象,是大学生微电影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通病。追根溯源,还是高校大学生在创作之时没有深入思考主题,创作过程过于随意,才导致这种有话说不清的尴尬境地。
4.作品尺度的把握不到位
高校作为微电影大量产出的生产基地,对于微电影的影视生态起着举重若轻的作用。目前网络平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导向不正的微电影,高校微电影也难以梳理其中的关系。
高校大学生虽然已经进入对人生的开始独立思考的阶段,开始去思考生命、社会、婚姻等问题,但由于社会阅历的问题,还是与这些话题有着天生的隔膜。当高校大学生开始尝试此类题材,则更容易受网络已有作品的价值观所影响,从而忘却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及所处的环境。对于作品题材的掌控也就越发的脱离,从而产生了许多涉黄、涉暴、涉俗的高校微电影。而网络视频平台的审查机制相对宽松,也为这些不合格的作品打开了流通的大门,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越来越多意识形态不端正的微电影作品。而文化作品又是引导社会舆论的一种重要手段,所以,对微电影的引导以及规范就变得更加刻不容缓。
四、提升大学生微电影创作质量
引导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的意识形态,主要还得依靠官方的导向。因为,难以驾驭的历史、民族、人性等类似现实题材要求作者的知识面以及知识素养较高。大学生创作群体的避而不见意味着逃避问题,因此,官方力量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参与度与影响力,引导大学生使其能够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有深刻的思考与感悟,如民族文化以及人文精神等领域。加强大学生的素质修养教育,使大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磨练了意识,成熟了思想。
关键词:微电影;高校大学生;网络平台;微电影大赛
当今网络平台上有短视频、微电影、网络大电影、院线电影等视频表现形式,而其中高校大学生涉足的领域自然是微电影。短视频所在平台较为狭隘,如“快手”、“秒拍”之类,网络大电影以及院线电影商业气息浓厚,动辄百万千万投资,普通高校大学生无法涉足其中,就剩微电影这一领域可供广大高校大学生试水。从当前网络微电影的发展现状来看,大学生所创作的微电影尽管水平高低不均,但却也有形式多样、创作手法新颖的优秀作品。目前国内许多学府已经将微电影的创作能力作为检验学生专业能力的一块试金石,因此,对于大学生微电影的创作与实践有必要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探讨。
一、发展中的微电影
近几年,我们时常能够听到身边有着各种关于微电影的活动,最常见的有各种以教育组织名义举办的微电影大赛,以及由政府牵头举办的各种微电影节。高校借微电影大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其创作的积极性。政府与企业通过微电影节巧设主题,扩大影响。
1.微电影的兴起
对于微电影,确切的定义还未落定下来。从广义上讲,微电影属于微视频中的一种,而微视频是指以网络视频播放平台为基础,长度在5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微视频内容包含非常广泛,娱乐、经济、政治、体育等等,几乎可以说世俗上所有长视频所包括的内容微视频都可涉猎或者涵盖。从狭义上来讲,微电影也是电影的一种表现手段,普通院线电影具有清晰的逻辑线与完整的故事情节,微电影同样也具备。并且微电影所表现的审美价值以及世俗观念与电影一样,与绝大多数人的审美观念是一样的。在创作过程投入时间成本方面,微电影的时间成本显然更低,通常数天内即可完成拍摄。综合时长以及拍摄周期的因素,微电影相对于一般电影的资金投入要少得多,同时这一原因也造就了高校大学生为微电影主要输出人群的原因[1]3-5。
2.微电影的发展现状
微电影短小的体量与紧凑的故事,一直在考验着每一个创作者用镜头讲故事的能力,越来越多的观众,也渐渐接受并喜爱上了这样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并且由于微电影创作低门槛、易上手的特性而转化为创作大军中的一员。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目光也开始聚焦在微电影产业发展领域以及创作者本身的方向上来。
(1)微电影的主要创作人群
“微时长放映、微周期制作、微规模投资和微播出平台”[2]10,曾是业内有关学者为微电影总结的特点,抛开“微平台播放”不谈,其余三项特点确实将微电影的准入门栏一降再降。微电影兴起之初,社会各界涌入了一大批的尝鲜者,无论是商业运作、民间玩票性质的创作亦或是学术作品,微电影作为新生的视频展现方式着实吸引了各方势力竞相角逐。这一时期出现的《老男孩》、《一触即发》、《床上关系》等一系列优秀作品无时不刻地在彰显着微电影在视频领域的分量。然而到了今天,随着其他新興视频形式的兴起,如“网络大电影”、“短视频”,微电影昔日的风光不在,热度已经趋于平稳[3]5。特性决定命运,微电影的特性注定将其引入高校校园。微电影由于制作周期短、易上手的特点,非常适合于在校大学生在影视创作方面的发展。所以,如今微电影的主创人群成为高校大学生的现状,其实也是长期以来微电影和高校大学生已经是密不可分的双向选择了[4]13,17。
(2)微电影的内容分析
但凡深入了解过微电影产业的人,都应该知道在微电影发展中期,有这样几部比较有代表性的微电影作品。一是以缅怀青春、歌颂友谊为主题的《老男孩》,二是企业投入巨资,具备浓重商业性质的《康美之恋》,三是劝导人们珍惜生命、爱护家人的公益类微电影《回家》。而公益类微电影则又细分为纯公益性质以及植入商业信息的两种。
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的微电影涵盖内容甚广,在分类方面与院线电影不相上下。爱情片、剧情片、喜剧片、家庭片、伦理片、文艺片、音乐片、歌舞片、动漫片、西部片、武侠片、古装片、动作片、恐怖片、惊悚片等等。而且微电影相比于上百分钟的院线电影,更加适合商业广告的运作,现在市面上的各类影视广告也学会分集分系列,以微电影的形式展现在观众的面前[5]23。
(3)微电影的传播平台
微电影与网络平台的联系密不可分,可以说微电影的降生就是在网络视频平台的摇篮之中。2010年,微电影逐步通过网络平台进入公众的视野,全面而新颖的题材与形式为观众带来了新鲜的感受。腾讯、优酷、搜狐、乐视以及爱奇艺,这五家网络视频平台为蓬勃发展的微电影,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微电影带来的巨大网络流量也滋润着网络平台,为视频平台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另一方面,各大高校、当地政府或者二者联合的微电影比赛、微电影节作为微电影的展播平台,也像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大学生微电影节”、“国际微电影大赛”、“邯郸微电影节”等等比赛不绝于耳[6]4。有了高校的牵头以及政府的鼓励,更多的大学生作品也就迈出了校园,面向了更多更广的观众。与微电影在网络平台逐渐被网络大电影取代不同,各式各样的大学生微电影比赛以及各类微电影节,如今还依然活跃在全国各地,可以说微电影“微时长放映、微周期制作、微规模投资”的特性以及独有的广告性质为微电影的存续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7]5。
二、校园大学生微电影的发展
高校大学生微电影作品在网络微电影中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也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同于商业微电影,高校大学生微电影的创作没有极端的目的性以及功利性。摒弃了大多数的商业属性,大学生微电影的创作往往是因为几个创意,一群年轻人就围绕在了一起开始创作属于他们的作品。 1.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的优劣性
(1)创作优势
①较低的创作门槛。与成熟的院线电影相比,大学生微电影的创作并不需要十分专业的器材,一两台单反,几只三脚架就能够拍摄出一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微电影。同样,由于微电影创作投入时间成本小的特点,大学生完全可以在学习生活外进行拍摄与剪辑。所以微电影在高校环境中很容易就扎根生长,而高校的大学生也得以很快的上手操作。
②新颖的展现形式。相对于传统电影的创作手法,大学生在微电影创作形式上打破了很多条条框框,完全不拘泥于传统的拍摄手法。像是沙画、定格动画、手语等等更加新颖的表现形式从各高校大学生的手中诞生。当下迅猛发展的科技帮助电影行业不断创新,高校大学生也结合自己的创意,将更多形式新颖的微电影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8]16。
③广阔的创作前景。无论是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大赛或是邯郸微电影节,各种形式、各种主题以微电影为载体的活动,在不断的举办,而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身影也活跃在此类的活动中,参展参赛的大学生人数以及作品数量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
(2)创作劣势
创作环境较差。微电影的门槛低的特点,让高校大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微电影作品的创作中,同时大多数的高校大学生微电影作品质量也还处于入门阶段。在剧本故事的设计、影视语言的把握、拍摄器材的选择、机位的架设、画面的构图、后期的剪辑水平等创作要素上,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往往都是选择最低标准去完成作品[9]35,38。尤其是影视相关专业外的大学生,在缺少拍摄技巧的同时也缺少系统的理论支撑,因此,多数大学生所拍摄作品的质量可想而知。在这种条件下,画质不够细腻、拍摄手法粗糙、剪辑逻辑性不强、故事内容有矛盾等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
2.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的题材与内容
高校微电影作品数量逐年增长,每年都有新的作品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之中,而良莠不齐的作品质量,似乎也成为了高校大学生微电影作品的特性。发展初期的大学生微电影题材内容形式较为单一,多为校园爱情故事类,情节简单,风格明快,深得在校大学生的欢迎与喜爱。在后续大量出现的此类题材中,多是用迷茫、青春、无病呻吟的的元素,引起了多数观众的反感。自这一阶段后,高校微电影的种类开始走向多元化,从青春题材衍生出更多的如惊悚、悬疑、魔幻、纪录、喜剧等新颖题材。不得不说,高校大学生微电影作品的内容走向,其实也受传统院线电影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的摸索、模仿、创新,这也是激励高校大学生在微电影创作路上的一种精神力量。
三、正确看待大学生的微电影
随着更多的原创视频作品出现在网络平台之上,一些包含着色情、暴力、反动等不良内容的视频也渐渐露出了头角,并且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种情况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作品题材的局限性
高校微电影虽已经朝着多元化发展,但其因创作主题为高校大学生的缘故,题材依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高校微电影很少涉及主旋律题材,对于文化以及历史题材的创作也相对较少。目前高校大学生群体基本为“90后”,他们是网络文化的主要生产者和消费者,但由于年龄以及经历的原因,较难驾驭关于社会现实题材以及历史文化题材。另一方面,涉及现实以及历史题材的作品对于创作者的文化底蕴以及严谨性都偏高,作为还在象牙塔内的高校大学生能达到如上要求的人寥寥无几。
2.創作的自我意识较强
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种层次: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尊重的需求、爱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当低端的需求被满足后,人们就会产生超越生存的需求而追求自我实现的心理[10]15-16。
高校大学生在作品的孵化过程中,会出现固执己见的现象。为了能够将自我的想法融入作品之中,完全封闭对外界建议以及指导的接纳。这种坚持与拒绝,一方面体现出大学生个体意识的出现,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大学生内心渴望证明自我的价值表现。究其原因,是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迫切希望一部属于自己个人的作品能够获得大众的认可,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创意、思想水准。
3.故事内容不够深刻
高校大学生创作出的微电影作品,大多数为先拟定主题,然后虚构故事,再进行创作。创作者对作品主题的认识多是基于自己的观念,再加上生活经验与观察,最后整合而成。因此,在高校大学生自身涉世未深的前提下,高校大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难免出现两种倾向,第一是过分迎合主题,且对主题的了解流于形式。二是与主题疏离过远,导致作品后期成型后完全偏离主题。这种想表达些什么,却又无法顺利的用作品流畅表达的现象,是大学生微电影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通病。追根溯源,还是高校大学生在创作之时没有深入思考主题,创作过程过于随意,才导致这种有话说不清的尴尬境地。
4.作品尺度的把握不到位
高校作为微电影大量产出的生产基地,对于微电影的影视生态起着举重若轻的作用。目前网络平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导向不正的微电影,高校微电影也难以梳理其中的关系。
高校大学生虽然已经进入对人生的开始独立思考的阶段,开始去思考生命、社会、婚姻等问题,但由于社会阅历的问题,还是与这些话题有着天生的隔膜。当高校大学生开始尝试此类题材,则更容易受网络已有作品的价值观所影响,从而忘却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及所处的环境。对于作品题材的掌控也就越发的脱离,从而产生了许多涉黄、涉暴、涉俗的高校微电影。而网络视频平台的审查机制相对宽松,也为这些不合格的作品打开了流通的大门,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越来越多意识形态不端正的微电影作品。而文化作品又是引导社会舆论的一种重要手段,所以,对微电影的引导以及规范就变得更加刻不容缓。
四、提升大学生微电影创作质量
引导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的意识形态,主要还得依靠官方的导向。因为,难以驾驭的历史、民族、人性等类似现实题材要求作者的知识面以及知识素养较高。大学生创作群体的避而不见意味着逃避问题,因此,官方力量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参与度与影响力,引导大学生使其能够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有深刻的思考与感悟,如民族文化以及人文精神等领域。加强大学生的素质修养教育,使大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磨练了意识,成熟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