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其概念与定义的语言描述都十分精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与数学阅读能力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采取分阶段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多种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专项训练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生活应用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广度等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阅读;数学思维
阅读能力泛指学生必须具有通过阅读来认识和理解其中所有内容的技巧和能力,在阅读相关的数学课程,需要深入地研究如何理解数量、结构、变化和空间模型等。数学的阅读不仅是一般理论上的阅读,它还包含假设、证明、概括、归纳、判断、推理等一系列阅读能力;且不仅包含语言文字的阅读,还包含一些符号、图表等的阅读。
数学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语言,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转化及吸收,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思考。教师要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必须重视起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新课标的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確指出:数学给其他各类专业的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语言、观念和方式。数学阅读活动作为一个使学生在同时从数学的语言、符号中共同获得重要意义的精神心理活动过程,为了有效地提升教师对数学的自主研究与学习的能力、逻辑思考能力,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必须加强对数学阅读活动能力的训练。
(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阶段处于儿童心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实际学习中表现出思维能力不强及理解能力弱的特点,对数学知识常常表现出一种感性认识。有资料显示,3—10岁是孩子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期,而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及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学生想要深刻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内容,也需要同语文学习一样,通过阅读了解数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同时在引导学生求解一个数学问题时,也需要仔细地阅读题目,找出在题目中有用的条件,以便于提高其解题的效率及其解题的准确性。
(三)高效课堂的必然选择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将阅读能力作为课堂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对教材的阅读和理解是每一门学科的学习必需的能力。对于有严谨的定义、定理、法则和思想方法的数学学科,学生的课前预习、独立思考尤为重要,所以要想实现高效课堂就必须要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二、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数学阅读能力包括元认知能力、语言转化能力、阅读推理能力、联想记忆能力和概括能力,要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从多方面入手、坚持不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以下是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总结出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四个培养策略。
(一)分阶段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儿童心理学认为,9岁前的学生有着识字量不足、以形象思维为主等特点,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9—12岁学生抽象思维日益完善,可以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中,学生通过关键词对比,便可以很快地领悟到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学生只有把基础熟练弄懂,数学阅读能力有所发展,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信息的能力,在许多的信息中提取适合要求的数学信息,更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以一道应用题为例:用50元买一些文具作为奖品,先花了24.8元买了4本笔记本,并准备用剩下的钱买一些笔,每支笔4.2元,可以买多少支同样的笔?这里考查学生运用“笔的单价=笔的总价÷笔的数量”。学生在阅读题目时,着重理解在已知条件中“4本笔记本”的“4本”是多余的信息,不需要参与计算。
(二)多种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且能够使学生充分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以及能够使学生清楚地看到阅读是否有利于自己的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最终能够使得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数学阅读当中。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技巧。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知识层次的需求和学生,从其不同的条件、特色及需要出发,认真探索研究不同知识层次之间相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实施策略及教学手段,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主动适应不同阶段学生的水平。例如,在一、二年级,数学教师在数学阅读课上,可以开展每周一次的数学绘本课,让学生在情境中阅读,引起他们对数学阅读的兴趣。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闯关题目。学生通过自主阅读,顺利闯关,产生一种成就感,逐渐增强对数学阅读的兴趣,建立自信心。
当然,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实际,研究自己的教学手段,主动适应和改变学生,使得教学手段和方法更具人性化。
(三)专项训练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长期而细致的引导和培养。而通过专项阅读训练,可以较为系统地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以下从几个方面说明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专项训练的一些做法。
首先,关键词与整体阅读相结合。数学题目的特点是运用简短的词语表达复杂而抽象的数量关系,所以在阅读数学题目时,除了利用关键词阅读法外,还要注重题目的整体性。阅读时要求学生在题目中标出关键词,分好句,并且细心地思考每个关键词、每一句之间的联系。
其次,数形结合。数学的题目很多都是由图形、文字和符号相结合的。学生能够把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数形结合思维培养,例如,让学生根据几何的文字题画出对应的图形,让学生根据行程应用题画出对应的线段图。
然后,对比阅读训练。通过知识的比较,学生可以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差别,把知识系统化,让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更灵活。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第113页第3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对6道小题仔细阅读和对比,让学生发现“解决有关分数、比和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最关键是什么”。
(四)生活应用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广度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生活与数学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生活能力协调发展,提高和完善儿童作为社会人的综合素质,所以数学阅读要与生活相结合。笔者对此有很多做法,例如——
第一,根据课本知识拓展阅读。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第五章《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查找关于“圆”的资料:圆周率π的知识、阅读《周髀算经》、圆的面积公式的多种证明方法、收集或设计关于圆的美丽图案等等。
第二,开展专题分享会。例如,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数学家的故事”,并开展“数学家的故事”的分享会。
第三,利用《数学阅读记录本》培养学生长期数学阅读的习惯。教师通过推荐数学阅读书目,建立数学阅读记录本,倡导亲子阅读等方式,让学生坚持阅读,爱上阅读。
三、结语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给予学生一些数学阅读的引导,多给一些数学阅读的时间,多给一些有关于阅读知识的素材。根据各种数学课程和各个类型的阅读知识特点和要求提升学生对于阅读知识的理解和认知,重视对于数学阅读的运用和教学,充分利用这些阅读知识的形式,让学生掌握各种科学的数学阅读的方法和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赵现甫.数学教学如何走出“0”阅读的困境[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5(07).
[2]王丽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探究[J].教育(周刊),2018(10).
[3]赵莉.小学数学中的阅读教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03).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潭山小学,广州510000)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阅读;数学思维
阅读能力泛指学生必须具有通过阅读来认识和理解其中所有内容的技巧和能力,在阅读相关的数学课程,需要深入地研究如何理解数量、结构、变化和空间模型等。数学的阅读不仅是一般理论上的阅读,它还包含假设、证明、概括、归纳、判断、推理等一系列阅读能力;且不仅包含语言文字的阅读,还包含一些符号、图表等的阅读。
数学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语言,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转化及吸收,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思考。教师要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必须重视起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新课标的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確指出:数学给其他各类专业的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语言、观念和方式。数学阅读活动作为一个使学生在同时从数学的语言、符号中共同获得重要意义的精神心理活动过程,为了有效地提升教师对数学的自主研究与学习的能力、逻辑思考能力,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必须加强对数学阅读活动能力的训练。
(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阶段处于儿童心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实际学习中表现出思维能力不强及理解能力弱的特点,对数学知识常常表现出一种感性认识。有资料显示,3—10岁是孩子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期,而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及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学生想要深刻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内容,也需要同语文学习一样,通过阅读了解数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同时在引导学生求解一个数学问题时,也需要仔细地阅读题目,找出在题目中有用的条件,以便于提高其解题的效率及其解题的准确性。
(三)高效课堂的必然选择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将阅读能力作为课堂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对教材的阅读和理解是每一门学科的学习必需的能力。对于有严谨的定义、定理、法则和思想方法的数学学科,学生的课前预习、独立思考尤为重要,所以要想实现高效课堂就必须要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二、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数学阅读能力包括元认知能力、语言转化能力、阅读推理能力、联想记忆能力和概括能力,要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从多方面入手、坚持不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以下是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总结出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四个培养策略。
(一)分阶段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儿童心理学认为,9岁前的学生有着识字量不足、以形象思维为主等特点,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9—12岁学生抽象思维日益完善,可以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中,学生通过关键词对比,便可以很快地领悟到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学生只有把基础熟练弄懂,数学阅读能力有所发展,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信息的能力,在许多的信息中提取适合要求的数学信息,更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以一道应用题为例:用50元买一些文具作为奖品,先花了24.8元买了4本笔记本,并准备用剩下的钱买一些笔,每支笔4.2元,可以买多少支同样的笔?这里考查学生运用“笔的单价=笔的总价÷笔的数量”。学生在阅读题目时,着重理解在已知条件中“4本笔记本”的“4本”是多余的信息,不需要参与计算。
(二)多种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且能够使学生充分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以及能够使学生清楚地看到阅读是否有利于自己的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最终能够使得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数学阅读当中。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技巧。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知识层次的需求和学生,从其不同的条件、特色及需要出发,认真探索研究不同知识层次之间相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实施策略及教学手段,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主动适应不同阶段学生的水平。例如,在一、二年级,数学教师在数学阅读课上,可以开展每周一次的数学绘本课,让学生在情境中阅读,引起他们对数学阅读的兴趣。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闯关题目。学生通过自主阅读,顺利闯关,产生一种成就感,逐渐增强对数学阅读的兴趣,建立自信心。
当然,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实际,研究自己的教学手段,主动适应和改变学生,使得教学手段和方法更具人性化。
(三)专项训练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长期而细致的引导和培养。而通过专项阅读训练,可以较为系统地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以下从几个方面说明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专项训练的一些做法。
首先,关键词与整体阅读相结合。数学题目的特点是运用简短的词语表达复杂而抽象的数量关系,所以在阅读数学题目时,除了利用关键词阅读法外,还要注重题目的整体性。阅读时要求学生在题目中标出关键词,分好句,并且细心地思考每个关键词、每一句之间的联系。
其次,数形结合。数学的题目很多都是由图形、文字和符号相结合的。学生能够把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数形结合思维培养,例如,让学生根据几何的文字题画出对应的图形,让学生根据行程应用题画出对应的线段图。
然后,对比阅读训练。通过知识的比较,学生可以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差别,把知识系统化,让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更灵活。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第113页第3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对6道小题仔细阅读和对比,让学生发现“解决有关分数、比和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最关键是什么”。
(四)生活应用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广度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生活与数学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生活能力协调发展,提高和完善儿童作为社会人的综合素质,所以数学阅读要与生活相结合。笔者对此有很多做法,例如——
第一,根据课本知识拓展阅读。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第五章《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查找关于“圆”的资料:圆周率π的知识、阅读《周髀算经》、圆的面积公式的多种证明方法、收集或设计关于圆的美丽图案等等。
第二,开展专题分享会。例如,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数学家的故事”,并开展“数学家的故事”的分享会。
第三,利用《数学阅读记录本》培养学生长期数学阅读的习惯。教师通过推荐数学阅读书目,建立数学阅读记录本,倡导亲子阅读等方式,让学生坚持阅读,爱上阅读。
三、结语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给予学生一些数学阅读的引导,多给一些数学阅读的时间,多给一些有关于阅读知识的素材。根据各种数学课程和各个类型的阅读知识特点和要求提升学生对于阅读知识的理解和认知,重视对于数学阅读的运用和教学,充分利用这些阅读知识的形式,让学生掌握各种科学的数学阅读的方法和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赵现甫.数学教学如何走出“0”阅读的困境[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5(07).
[2]王丽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探究[J].教育(周刊),2018(10).
[3]赵莉.小学数学中的阅读教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03).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潭山小学,广州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