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几点做法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13143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教育是指在教育者的启发和引导下,受教育者对自己的品德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以提高品德水平,形成良好品德习惯的方法。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一、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
  自我教育的重要问题不在于头脑中有没有不符合共产主义品德的思想,而在于能否用共产主义品德同各种非无产阶级的品德观念进行坚决的斗争。但这种斗争是不会自发产生的,关键在于激发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愿望,有了这种自觉的愿望,在新旧思想的斗争中才能嫉恶如仇、严格要求,才能坚持不懈、再接再厉;才能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坚持良好的品德行为。反之,如果缺乏自我教育的愿望就会得过且过,很难提高品德水平。为了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起自己的道德理想,善于针对学生的实际,引导他们从自己仰慕的英雄人物中找寻自己学习的榜样,只有当学生能够自觉地以榜样的言行作为衡量和对比自己的尺度,并渴望成为这种人时,其内在道德的需要才能油然而生,并在按既定的理想去修养和锻炼的过程中,产生出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把自我教育进行到底。
  
  二、努力为学生创设自我教育的情境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的道德情境,组织好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去发展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要培养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
  青少年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开始重视了自我探索、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但由于他们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其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并不高。教师可通过集体舆论,大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指导学生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会以别人为镜子对照检查自己、正确认识自己、解剖自己并虚心向先进人物学习,进而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独立思考,推动其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增强自我认识的能力。
  (二)要培养学生自我激励的能力
  自我认识的能力是开展好自我教育的前提,但要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教育,教师还必须同时培养学生自我激励的能力。这关键是培养学生要有正确的理想,同时,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去开展社会调查、观看优秀的文艺作品、撰写影评、书评,启发学生产生追求心灵美的精神需要,并将这种需要和目标具体化。
  (三)培养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实质上就是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自我教育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情绪体验的过程,也是一个意志过程和突现品德行为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需要克服某种困难的情境,例如:冬天坚持长跑的锻炼,可让参加长跑的学生向一班宣布自己的计划,这样,既利于坚定自己的目标,也可以充分发挥同学间的相互督促和检查。
  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是既有特点,又相互联系的自我教育的有机组合,教师则需要善于去选择最佳的时机,努力去创设最佳情境,并不断加以训练和培养,最终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
  
  三、要善于把个体的自我教育同集体的自我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强调自我教育并不是要否定集体教育的力量,更不是要脱离社会、脱离集体、脱离他人去搞什么“自我设计”“自我完善”。实践证明,只有将个体的自我教育与集体的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平行影响”的教育作用。这是因为,集体作本身就是一个教育的主体,可以起到教师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向自己的每个成员提出严格的要求,而且可以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督促、相互检查和相互帮助,进而成功推动个体自我教育不可缺少的外部动力。同样,个体自我教育的完善,也必然会提高和促进集体自我教育的水平。
其他文献
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凸显,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整体来说,研究者们的目光主要集中在普通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当前,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
兴趣是学生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问题。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信心的情绪下学习,智力活动会顺利进行,有利于发现事务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和创造。数学课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巧引新课、激发兴趣  (一)利用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
进入21世纪,环境恶化问题已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环境保护迫在眉睫,江泽民同志指出:“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环保教育成了新世纪教育的走向,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则意义重大。  一、在课堂内体现环保教育  课堂是融入环保教育的主阵地,但这并不意味着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都时时刻刻谈“环保”,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其实,课堂进行环境教育并不要占太多时间,一节课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学校的全局工作,直接影响全校的校风校貌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班级管理的过程是陶冶人格的过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培养人才的艺术,也是教育教学中一项复杂、辛苦的工作。  一、重视学生思想工作  班主任要有耐心和爱心。班主任要像一团火对学生满腔热忱一身温暖;要像一池水点点雨露滋润心田;要像一盏灯照亮道路指引航程。学生刚入初中对一切都好奇,教师要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信息技术课教学也得到不断发展和提高,结合我省的信息技术教材特点,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任务驱动为模式,在课堂学生练习过程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的训练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组织合作小组   组建小组原则:在了解、熟悉学生的基础上,把班中具有相似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学生分为三层,再从高、中、低各层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和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出发,合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着中学历史教学要实现和谐教育。  〖HTH〗一、“和谐思想”始终贯穿于人类发展史〖HT〗  (一)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和谐思想”的显现  和谐、融洽的民族关系在我国古代历史发展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显现。张骞出使西域、昭君出塞,及北魏孝文帝的锐意改革……为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十分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他认为“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第一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与学习的积极性,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看作是英语教学的生命。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