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政府强调建立和谐社会。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建设和谐学校近年来也备受关注。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所以把学校建设成为和谐学校不仅可以提高我国文化教育水平,还可以为我国未来发展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以实现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本文结合我校“有效德育,高效课堂,乐享教育”的教育梦分析了建设和谐学校的内容和方式。
关键词:和谐学校;以人为本;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101-02
构建和谐校园体现了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学校的软实力。追求个人、知识、社会的和谐发展将成为21世纪大学理念的价值取向。一所学校的发展应该是软实力与硬实力共同提升,尤其是软实力。软实力指的是学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构建和谐校园,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这种和谐使学校在其内在凝聚力、对内外吸引力和向心力等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发展,这也正是学校软实力的一种体现。
一、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学校的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以人为本人的办学理念是沿着党的思想路线发展学校的表现。我校建立以情感管理为基础,以目标管理为导向,以制度管理促规范,以过程管理为关键,以服务管理为宗旨的管理思路可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学校。
(一)以人为本要注重师生的基本需要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社会活动。在学校也是一样,要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必须注重师生的基本需要。首先就是吃穿住行的问题,及时解决老师和学生的基本生活问题,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学习质量解决后顾之忧,以便集中精力学习和工作,体现以人为本人的理念。主要表现为:吃饭、住宿、社会保障、安全等。
(二)满足师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要做到和谐学校的建设,仅注重师生员工的基本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在满足了基本需求后,学校要建立适当的条件和平台,让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对教职工来说,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需求也日益增高,所以他们必须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学校应定期对教职工进行专业进修和培训,让他们不断接受新的思想和教育方式,这样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学生来说,教育不仅要教给他们专业的文化知识,更要保证学生在学校能全面发展,找到自我,发展自我,最后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三)关注不同个体的差异,让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学校是个大集体,不管学校的整体水平如何,每个个体之间总是存在差异的。学校要关注个体的差异,不同个体不同对待,坚持“从一般到个别,再从个别到一般”的原则,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特长和位置,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最后促进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体现“以民为本”的原则,是一个集体公平、公正、客观的表现。要做到听取民意、采纳民意、为人民谋福利。在和谐学校的建设中,要做到校务公开化,让教职工和学生能够完整及时地了解学校的发展情况;要充分利用工会、党会、团会的平台,多多听取收集大部分人的意见,好的意见要敢于采纳使用,做到真正地为人民服务,促进和谐学校的建设发展。
二、加强德育教育促进和谐学校发展
为了贯彻中央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传达的精神,构建和谐校园,近年来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借鉴江苏扬州美琪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方式,主要方式如下:
(一)注重校风建设,建立团结、勤奋、爱国的集体
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首先,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我们都是祖国的一份子,应当对我们的祖国充满爱和尊重。其次,培养学生对父母、对老师的感恩之情,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教给我们生活的道理,给我们创造好的生活环境等等;老师指导我们学习和进步,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学生应该对父母和老师抱有感恩之情。最后,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我们在这个社会生存是离不开集体的,所以,要注重对学生集体主义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团结,学会怎样适应集体的生活。总之,学校教育要结合实际,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建立和谐学校。例如:在植树节来临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内或者校外开展植树活动,绿化环境;开展学校文化节,鼓励学生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我校开展有特色体育项目——“跳绳”,以“绳采飞扬,舞动快乐”为主题的跳绳系列活动为载体,每年11月27日为纪“绳”日,跳绳可以健身,象征“手拉手”,象征“凝成一股绳”,比喻团结,以“绳”为起跑线,比喻无限努力。并做好绳操,编好校歌、绳歌,进行德、智、体、美样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二)提高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根本。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作为履行“传道、授业、解惑”职能的教师队伍整体,实质上既是教育—教学内容(信息)乃至一些教学手段的载体,也是学校软建设的载体,又是实施教育—教学职能的主体。教师在学校全部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1.推出师表工程、青蓝工程、骨干工程这“三项工程”,努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其传帮带作用,加快年轻教师的成长。
2.积极开展“四课”活动,即推门课、切磋课、汇报课、展示课,在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效率。
3.科学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加强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快速发展。 4.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加强外出学习培训,扩大对外交流,开阔教师眼界。
(三)改变教育方式
我国教育的传统方式是课堂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了。要转变教育模式,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课改和课题研究是很好的教育方式,实行“考后一百分制度”。考试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满分,更重要的是通过考试发现不足、弥补不足,真正搞懂学习内容。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可以参考江苏扬州美琪学校的教学经验,即以学案为导线的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自主权,通过自主学习,更透彻地掌握学习内容。
让学生享受教育也是提高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我校每周举行的“快乐星期五”的十几个社团活动,让学生在享受活动快乐的同时也能学到知识。
2.学校应多与家长沟通。家长也是学生的老师,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和环境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至关重要。学校应该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让老师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这样老师和家长都能够全面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
3.加强对学生的社会教育。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学校,所以他们的社会经验薄弱。但是,学生的德育教育离不开社会教育。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社会教育。具体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点:
(1)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主要可以讲述一些社会实践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讲座了解社会。
(2)邀请社会团体到学校宣传安全知识,开展自救练习。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熟悉自救方法,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自我保护。
(3)学校和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例如养老院和福利院,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到这些公益组织中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心。
总之,加强德育教育促进和谐学校的发展,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
三、加强环境教育促进和谐学校发展
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要做好环境保护,人们必须要有环境保护意识。学校是学生环保意识最好的培养地。同时,做好环保意识的培养可以促进和谐校园的建立和发展。
(一)在学校开展环保活动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环保的兴趣,让学生正确认识环保,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保中来。如在4·22的“世界地球日”,举办征集环保文稿比赛及演讲比赛等等。
(二)创造环保的文化氛围,让环保深入全校师生之心
学校环境对工作和学习影响很大,一个好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让人心情愉悦,轻松学习轻松工作,还可以在潜意识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校应该致力于建设一个“绿色校园”,做好校园的绿化工作,可以在空地建设小花园,在学校走廊或墙角种植一些小植物。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感情,以产生保护他们的动力。
(三)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有利结合
利用课堂讲解环保知识,把环保作为教学内容列入日常教学范围,并配发教材,让学生能系统地学习环保知识。另外,家庭和社会环境也会影响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学校可以和家长跟社区合作,联合开展环保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四、结束语
构建和谐学校是遵循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方式,反过来,推动和谐学校的建立和发展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发展道路。同时,构建和谐校园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更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参与,三者力量联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好和谐学校的建立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文萍.试论新形势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
[2]党希红.浅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3]戚妍,沈文雪.浅析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J].才智,2011,(20).
[4]山西省浑源中学课题组.人本·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与教师发展的研究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
关键词:和谐学校;以人为本;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101-02
构建和谐校园体现了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学校的软实力。追求个人、知识、社会的和谐发展将成为21世纪大学理念的价值取向。一所学校的发展应该是软实力与硬实力共同提升,尤其是软实力。软实力指的是学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构建和谐校园,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这种和谐使学校在其内在凝聚力、对内外吸引力和向心力等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发展,这也正是学校软实力的一种体现。
一、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学校的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以人为本人的办学理念是沿着党的思想路线发展学校的表现。我校建立以情感管理为基础,以目标管理为导向,以制度管理促规范,以过程管理为关键,以服务管理为宗旨的管理思路可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学校。
(一)以人为本要注重师生的基本需要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社会活动。在学校也是一样,要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必须注重师生的基本需要。首先就是吃穿住行的问题,及时解决老师和学生的基本生活问题,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学习质量解决后顾之忧,以便集中精力学习和工作,体现以人为本人的理念。主要表现为:吃饭、住宿、社会保障、安全等。
(二)满足师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要做到和谐学校的建设,仅注重师生员工的基本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在满足了基本需求后,学校要建立适当的条件和平台,让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对教职工来说,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需求也日益增高,所以他们必须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学校应定期对教职工进行专业进修和培训,让他们不断接受新的思想和教育方式,这样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学生来说,教育不仅要教给他们专业的文化知识,更要保证学生在学校能全面发展,找到自我,发展自我,最后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三)关注不同个体的差异,让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学校是个大集体,不管学校的整体水平如何,每个个体之间总是存在差异的。学校要关注个体的差异,不同个体不同对待,坚持“从一般到个别,再从个别到一般”的原则,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特长和位置,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最后促进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体现“以民为本”的原则,是一个集体公平、公正、客观的表现。要做到听取民意、采纳民意、为人民谋福利。在和谐学校的建设中,要做到校务公开化,让教职工和学生能够完整及时地了解学校的发展情况;要充分利用工会、党会、团会的平台,多多听取收集大部分人的意见,好的意见要敢于采纳使用,做到真正地为人民服务,促进和谐学校的建设发展。
二、加强德育教育促进和谐学校发展
为了贯彻中央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传达的精神,构建和谐校园,近年来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借鉴江苏扬州美琪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方式,主要方式如下:
(一)注重校风建设,建立团结、勤奋、爱国的集体
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首先,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我们都是祖国的一份子,应当对我们的祖国充满爱和尊重。其次,培养学生对父母、对老师的感恩之情,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教给我们生活的道理,给我们创造好的生活环境等等;老师指导我们学习和进步,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学生应该对父母和老师抱有感恩之情。最后,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我们在这个社会生存是离不开集体的,所以,要注重对学生集体主义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团结,学会怎样适应集体的生活。总之,学校教育要结合实际,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建立和谐学校。例如:在植树节来临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内或者校外开展植树活动,绿化环境;开展学校文化节,鼓励学生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我校开展有特色体育项目——“跳绳”,以“绳采飞扬,舞动快乐”为主题的跳绳系列活动为载体,每年11月27日为纪“绳”日,跳绳可以健身,象征“手拉手”,象征“凝成一股绳”,比喻团结,以“绳”为起跑线,比喻无限努力。并做好绳操,编好校歌、绳歌,进行德、智、体、美样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二)提高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根本。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作为履行“传道、授业、解惑”职能的教师队伍整体,实质上既是教育—教学内容(信息)乃至一些教学手段的载体,也是学校软建设的载体,又是实施教育—教学职能的主体。教师在学校全部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1.推出师表工程、青蓝工程、骨干工程这“三项工程”,努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其传帮带作用,加快年轻教师的成长。
2.积极开展“四课”活动,即推门课、切磋课、汇报课、展示课,在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效率。
3.科学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加强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快速发展。 4.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加强外出学习培训,扩大对外交流,开阔教师眼界。
(三)改变教育方式
我国教育的传统方式是课堂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了。要转变教育模式,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课改和课题研究是很好的教育方式,实行“考后一百分制度”。考试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满分,更重要的是通过考试发现不足、弥补不足,真正搞懂学习内容。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可以参考江苏扬州美琪学校的教学经验,即以学案为导线的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自主权,通过自主学习,更透彻地掌握学习内容。
让学生享受教育也是提高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我校每周举行的“快乐星期五”的十几个社团活动,让学生在享受活动快乐的同时也能学到知识。
2.学校应多与家长沟通。家长也是学生的老师,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和环境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至关重要。学校应该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让老师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这样老师和家长都能够全面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
3.加强对学生的社会教育。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学校,所以他们的社会经验薄弱。但是,学生的德育教育离不开社会教育。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社会教育。具体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点:
(1)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主要可以讲述一些社会实践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讲座了解社会。
(2)邀请社会团体到学校宣传安全知识,开展自救练习。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熟悉自救方法,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自我保护。
(3)学校和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例如养老院和福利院,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到这些公益组织中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心。
总之,加强德育教育促进和谐学校的发展,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
三、加强环境教育促进和谐学校发展
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要做好环境保护,人们必须要有环境保护意识。学校是学生环保意识最好的培养地。同时,做好环保意识的培养可以促进和谐校园的建立和发展。
(一)在学校开展环保活动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环保的兴趣,让学生正确认识环保,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保中来。如在4·22的“世界地球日”,举办征集环保文稿比赛及演讲比赛等等。
(二)创造环保的文化氛围,让环保深入全校师生之心
学校环境对工作和学习影响很大,一个好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让人心情愉悦,轻松学习轻松工作,还可以在潜意识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校应该致力于建设一个“绿色校园”,做好校园的绿化工作,可以在空地建设小花园,在学校走廊或墙角种植一些小植物。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感情,以产生保护他们的动力。
(三)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有利结合
利用课堂讲解环保知识,把环保作为教学内容列入日常教学范围,并配发教材,让学生能系统地学习环保知识。另外,家庭和社会环境也会影响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学校可以和家长跟社区合作,联合开展环保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四、结束语
构建和谐学校是遵循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方式,反过来,推动和谐学校的建立和发展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发展道路。同时,构建和谐校园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更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参与,三者力量联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好和谐学校的建立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文萍.试论新形势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
[2]党希红.浅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3]戚妍,沈文雪.浅析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J].才智,2011,(20).
[4]山西省浑源中学课题组.人本·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与教师发展的研究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