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学生养成低碳习惯,不仅能提高自身素质,而且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子孙后代造福。
关键词:低碳生活; 学校教育; 造福后代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005-001
有的人会说,低碳,那是企业的事,和我们教学没有多大关系吧。其实,在教育教学时,低碳生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一、让我们走进低碳生活
我到一所学校去参观,学习他们推行新课改的做法。那所学校教室的前后左右都安装了黑板,目的是让学生都有展示的场所。听完课后,有一种感觉,学生确实变成了课堂的主人,黑板成了他们展示成果的舞台。但是教室的光线却令人感到美中不足。晴天光线还可以,稍微有点阴天,就要开电棒。因为教室左右两边采光的窗户有一部分被黑板遮挡住了。长期下去,学生的视力堪忧。再说,教室四周都是黑板,学生板演用剩的粉笔头,随手扔在地上,被脚一踩,不免尘土飞扬。学生每天呼吸这样的空气,能有好处吗?
再看我们各处的书店,各种教辅用书充斥柜台,琳琅满目。李炳亭老师大力推行课改,他说:“让学生和知识直接对话,取消老师的‘二传’。”我认为此法很好。我们是否可以直接把老师用的教参,让学生也每人一本呢?学生人手一本课本、教参、练习,岂不是足矣?学生和家长也不用为选择哪种教辅而伤神,一会儿买这一套,一会儿买那一套,既浪费了金钱,又浪费了学生的精力。如果这样,我们国家将省了多少人力、物力啊!
我们社会各界为了能提高学生成绩,真是想尽了办法,把书店、校园、学生都武装到了牙齿,但有一点要注意,无论什么样的课改,無论什么样的教育,都不能以损害学生健康为代价,以浪费国家能源为代价。“绿色办学,低碳生活。”让我们树立低碳理念,走进低碳生活吧。
二、低碳生活在国外
早在20世纪60年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非常注重学校的环境建设,他处处为学生的健康着想,在今天看来就是注重给学生以低碳生活。帕夫雷什中学的自然环境非常优美。“校园占地约5公顷,与一片森林和集体农庄的肥沃农田毗连,学校四周的田野种的是小麦、苜蓿、荞麦和牧草。据科学测定,一平方公里土地如没有绿色植物覆盖,上面空气中经常含有浮沉500吨,而有植物的土地上空则不超过40吨。城市一立方米空气中含细菌5000以上,而遍布在我校地区的空气中则只有400~500。孩子经常呼吸田野和森林地带含氧极丰富的空气,会使机体的新陈代谢十分活跃,产生防病作用。校园里到处都植有核桃、樱桃、杏树、栗树和针叶树木。这些树都是以散发植物杀菌素见长的。例如,榛树林中任何时候都没有苍蝇。”
苏霍姆林斯基还带领师生在学校了开辟了大片的葡萄园,葡萄架下是学生读书、谈天的场所。秋天葡萄熟了的时候,学生们可以享用他们的劳动果实,还要带一部分回家让父母分享快乐。剩余的就卖掉,买回学校车间所需要的物品。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世界级教育家,他的观念具有前瞻性。他提倡学生要亲近自然,在劳动中锻炼自己的智慧。他的做法不正是我们今天要提倡的低碳生活吗?我们在进行学校建设的时候,是否值得借鉴呢?我们的绿化用地满足要求了吗?我们的学校够宽敞吗?
三、低碳生活与学校教育
在台湾有这么一所学校,学生年龄在15-18岁之间,学校没有工人,没有保卫,没有大师傅,一切的必要工种都由学生自己去做。学校实行学长制,三年级学生带一年级学生。全校集合只需3分钟。学生见到老师7米外要敬礼。学生没有寒暑假作业,没有一个学生考不上大学的。这就是台湾享誉30年的忠信高级工商学校。校长是高振东。这样自我管理的学校将为国家节约多少能源啊。
高校长来我们大陆演讲时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于大家无责。‘匹夫有责’要改成‘我的责任’,我是这样教我的学生的。”这句话实在而深刻。
有些学生在倒垃圾时,废纸从纸篓里被风刮跑了,他也不去捡起来。心想:“反正不是我们班清洁区,是别人班的,扣分也不关我的事。”看到学校水龙头哗哗地流淌,满池满地都是,他也不去关一下,心想:“那是学校的水,是总务处的事。”这些都是不负责的表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优秀的学生必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德”是第一位的。网络上有句话:“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劣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企业家说,在没有精品的情况下,我宁愿用次品,也不愿用劣品。
能主动捡起一张废纸;不要因为无人而随地吐痰;早晨有雾,教室里开了电灯,太阳出来了,马上把电灯关上……从这些小事做起,就学会了低碳生活,也是一个人素质提高的表现。
当第十二届亚运会在日本广岛结束的时候,六万人的会场上竟没有一张废纸。全世界的报纸都登文惊叹:“可敬,可怕的日本民族!”就是因为没有一张废纸,就使全世界为之惊讶。日本是个岛国,能源较少,日本的家庭主妇为了节约能源,每天开几次冰箱都是通过计算的。“3.11”日本地震后,民众在一个广场临时避难,几百人没有一人抽烟、没有一人喧哗,更没有一人打架斗殴,离开的时候没有杂物和一丝垃圾。低碳生活的习惯成就了这个可敬、可怕的民族。
去年暑假,我们一家人到西安旅游。西安广场真有帝王之气——豪放阔大。古朴凝重的大雁塔,酣畅淋漓的秦腔,青翠欲滴的树木,潺潺流淌的小溪……漫步广场,真有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让人的身心变得沉静和愉悦。
在一块大的空地上,有一群人围观,我们也过去凑热闹,看到一老一小正在挥毫泼墨地在铺有大理石的地面上,用特大的毛笔写字呢!我心里一惊,这岂不污染环境?到近一看,原来他们的毛笔蘸的是水而不是墨。老人写得苍劲有力,小姑娘写得清新娟秀。他们都是自发地表演,不收任何费用。一些外国游客,流露出赞叹的神情。儿子也深受鼓舞:“我回家也要好好练。”他们笔尖流淌的既有古老的中国文化的底蕴,又有时尚的低碳环保的理念。文化古都的概念,要靠每个人一笔一画去书写啊!
低碳生活就在我们身边,教育学生养成低碳习惯,不仅能提高自身素质,而且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子孙后代造福。
关键词:低碳生活; 学校教育; 造福后代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005-001
有的人会说,低碳,那是企业的事,和我们教学没有多大关系吧。其实,在教育教学时,低碳生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一、让我们走进低碳生活
我到一所学校去参观,学习他们推行新课改的做法。那所学校教室的前后左右都安装了黑板,目的是让学生都有展示的场所。听完课后,有一种感觉,学生确实变成了课堂的主人,黑板成了他们展示成果的舞台。但是教室的光线却令人感到美中不足。晴天光线还可以,稍微有点阴天,就要开电棒。因为教室左右两边采光的窗户有一部分被黑板遮挡住了。长期下去,学生的视力堪忧。再说,教室四周都是黑板,学生板演用剩的粉笔头,随手扔在地上,被脚一踩,不免尘土飞扬。学生每天呼吸这样的空气,能有好处吗?
再看我们各处的书店,各种教辅用书充斥柜台,琳琅满目。李炳亭老师大力推行课改,他说:“让学生和知识直接对话,取消老师的‘二传’。”我认为此法很好。我们是否可以直接把老师用的教参,让学生也每人一本呢?学生人手一本课本、教参、练习,岂不是足矣?学生和家长也不用为选择哪种教辅而伤神,一会儿买这一套,一会儿买那一套,既浪费了金钱,又浪费了学生的精力。如果这样,我们国家将省了多少人力、物力啊!
我们社会各界为了能提高学生成绩,真是想尽了办法,把书店、校园、学生都武装到了牙齿,但有一点要注意,无论什么样的课改,無论什么样的教育,都不能以损害学生健康为代价,以浪费国家能源为代价。“绿色办学,低碳生活。”让我们树立低碳理念,走进低碳生活吧。
二、低碳生活在国外
早在20世纪60年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非常注重学校的环境建设,他处处为学生的健康着想,在今天看来就是注重给学生以低碳生活。帕夫雷什中学的自然环境非常优美。“校园占地约5公顷,与一片森林和集体农庄的肥沃农田毗连,学校四周的田野种的是小麦、苜蓿、荞麦和牧草。据科学测定,一平方公里土地如没有绿色植物覆盖,上面空气中经常含有浮沉500吨,而有植物的土地上空则不超过40吨。城市一立方米空气中含细菌5000以上,而遍布在我校地区的空气中则只有400~500。孩子经常呼吸田野和森林地带含氧极丰富的空气,会使机体的新陈代谢十分活跃,产生防病作用。校园里到处都植有核桃、樱桃、杏树、栗树和针叶树木。这些树都是以散发植物杀菌素见长的。例如,榛树林中任何时候都没有苍蝇。”
苏霍姆林斯基还带领师生在学校了开辟了大片的葡萄园,葡萄架下是学生读书、谈天的场所。秋天葡萄熟了的时候,学生们可以享用他们的劳动果实,还要带一部分回家让父母分享快乐。剩余的就卖掉,买回学校车间所需要的物品。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世界级教育家,他的观念具有前瞻性。他提倡学生要亲近自然,在劳动中锻炼自己的智慧。他的做法不正是我们今天要提倡的低碳生活吗?我们在进行学校建设的时候,是否值得借鉴呢?我们的绿化用地满足要求了吗?我们的学校够宽敞吗?
三、低碳生活与学校教育
在台湾有这么一所学校,学生年龄在15-18岁之间,学校没有工人,没有保卫,没有大师傅,一切的必要工种都由学生自己去做。学校实行学长制,三年级学生带一年级学生。全校集合只需3分钟。学生见到老师7米外要敬礼。学生没有寒暑假作业,没有一个学生考不上大学的。这就是台湾享誉30年的忠信高级工商学校。校长是高振东。这样自我管理的学校将为国家节约多少能源啊。
高校长来我们大陆演讲时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于大家无责。‘匹夫有责’要改成‘我的责任’,我是这样教我的学生的。”这句话实在而深刻。
有些学生在倒垃圾时,废纸从纸篓里被风刮跑了,他也不去捡起来。心想:“反正不是我们班清洁区,是别人班的,扣分也不关我的事。”看到学校水龙头哗哗地流淌,满池满地都是,他也不去关一下,心想:“那是学校的水,是总务处的事。”这些都是不负责的表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优秀的学生必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德”是第一位的。网络上有句话:“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劣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企业家说,在没有精品的情况下,我宁愿用次品,也不愿用劣品。
能主动捡起一张废纸;不要因为无人而随地吐痰;早晨有雾,教室里开了电灯,太阳出来了,马上把电灯关上……从这些小事做起,就学会了低碳生活,也是一个人素质提高的表现。
当第十二届亚运会在日本广岛结束的时候,六万人的会场上竟没有一张废纸。全世界的报纸都登文惊叹:“可敬,可怕的日本民族!”就是因为没有一张废纸,就使全世界为之惊讶。日本是个岛国,能源较少,日本的家庭主妇为了节约能源,每天开几次冰箱都是通过计算的。“3.11”日本地震后,民众在一个广场临时避难,几百人没有一人抽烟、没有一人喧哗,更没有一人打架斗殴,离开的时候没有杂物和一丝垃圾。低碳生活的习惯成就了这个可敬、可怕的民族。
去年暑假,我们一家人到西安旅游。西安广场真有帝王之气——豪放阔大。古朴凝重的大雁塔,酣畅淋漓的秦腔,青翠欲滴的树木,潺潺流淌的小溪……漫步广场,真有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让人的身心变得沉静和愉悦。
在一块大的空地上,有一群人围观,我们也过去凑热闹,看到一老一小正在挥毫泼墨地在铺有大理石的地面上,用特大的毛笔写字呢!我心里一惊,这岂不污染环境?到近一看,原来他们的毛笔蘸的是水而不是墨。老人写得苍劲有力,小姑娘写得清新娟秀。他们都是自发地表演,不收任何费用。一些外国游客,流露出赞叹的神情。儿子也深受鼓舞:“我回家也要好好练。”他们笔尖流淌的既有古老的中国文化的底蕴,又有时尚的低碳环保的理念。文化古都的概念,要靠每个人一笔一画去书写啊!
低碳生活就在我们身边,教育学生养成低碳习惯,不仅能提高自身素质,而且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子孙后代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