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胰腺炎(AP)是臨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病情凶险,发展迅速变化较快为特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在以腹痛收入住院病历中,而以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住院率,特别是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有逐年增加趋势。而重症胰腺炎病人预后差,治疗棘手。其治疗方案的选择——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历来争议较多[1]。我院自2005年3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103例胰腺炎患者,运用西医治疗为主,辅以中药清胰泻热汤治疗。获得一点经和教训,愿同道们分享。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男性32例、女性71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7岁,根据胰腺炎轻重和有无胆道梗阻分为4类:轻症非梗阻型、轻症梗阻型、重症非梗阻型、重症梗阻型。轻症非梗阻型(26例)例轻症梗阻型(34例)重症非梗阻型(28例)重症梗阻型(15例)住院时间12—35天,平均17.5天。
1.2内科合并症
糖尿病22例,高血压34例,高冠心病7例慢性梗阻性肺疾病9例,同时有上述疾病2种以上18例。
1.3诊断标准
按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诊断分析标准[2],其诊断和分型依据为:(1)有急性胰腺炎症状和体征,特别是腹痛伴(或不伴)黄疸、寒战高热、腹膜刺激征、微循环障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表现。(2)血尿淀粉酶升高。(3)血清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异常。(4)BUS、CT或(和)MRI(或MRCP)等检查提示胰腺肿大、密度不均、包膜水肿增厚或(和)胰周积液、囊肿、脓肿,胆囊结石或(和)肿大、胆总管扩张或(和)结石。(5)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胰腺炎。本组病例胆总管下段狭窄6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3例。
2方法
2.1西医治疗
2.1.1体液补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维持循环稳定、改善微循环、预防和防治低血压,加强监护治疗。
2.1.2胰腺休息疗法: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胰液分泌和胰酶活性治疗,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在急性胰腺炎早期治疗中应用,奥曲肽用法:首次剂量推注0.1mg,继以25μg-50μg/h维持治疗。
2.1.3应用抗生素:替硝唑100ml静滴,2次/日;左氧氟沙量100ml静滴,2次/日;头孢呋辛钠1.5ml静滴,2次/日;一般三种药选用两种联用。
2.1.4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2.1.5镇静、解痉、止痛处理。
2.2中医治疗
2.2.1中医学认为,成因多由长期肝郁气滞,湿热内蕴,肝胆疏泄不利,胆汁淤滞不畅,再由于饮食不当,恣食肥腻醇酒、情志不畅或蛔虫上扰而诱发,至郁滞夹积,积滞于中,酿湿化热,邪热食滞等互结,脾胃实热,腑气不通,同时本病传变极快,且气、湿、热结聚不散则酿生热毒,热毒炽盛又易导致血热妄行而致血瘀,热毒血瘀互结,肉腐血败成脓,即所谓“邪热炽盛,郁火熏蒸,血液胶凝”故本病的病机在于少阳、阳明合病,胆胰郁热,腑结、血瘀是本病病机的关键。
2.2.2中药清肠泻热保留灌肠,水煎取200ml,每日二次,每次保留时间不少于30分钟,水煎取汁200ml,药液温度与肠腔温度接近,一般37℃-38℃,于患者左侧卧位保留灌肠,滴完后拔管,清洁肛周。灌肠后嘱患者保留2h以上才能排便。
2.2.3中药组成:柴胡15g,生大黄(后下)30g,芒硝(冲)20g,枳实20g,厚朴20g,桅子20g,延胡索20g,黄连20g,赤芍20g组成。
3结果
回顾性观察103例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效果,其中血尿淀粉酶复查正常,B超胰腺水肿消失,形态正常,能进流汁97例,出院时腹痛消失,但B超胰腺肿大,光点增粗3例,有2例因弥漫性腹膜炎行小切口腹腔引流术,最终治愈。
4体会
急性胰腺炎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除了传统的“胰酶自身消化”学说外,白细胞过度激活一炎性因子级联瀑布效应、胰腺微循环障碍、细胞凋亡、肠道细菌易位、“二次打击”学说等多种理论丰富了人们对AP发病机的认识[3]。传统的治疗原则是解痉止痛;补充液体;胃肠减压;抑制胰腺分泌;抗感染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积极给予病因治疗和并发症的治疗。目前大多主张早期(2w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多教学者认为:急性胆源胰腺炎(BAP)特别是重症患者早期手术治疗并发症多,可出现全身应激功能代偿,加重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征,而保守治疗有利于患者渡过早期严重应激反应期,改善全身各脏器状况,利于择期手术[4]。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在急腹症病人中有逐年增加趋势,已成为基层医院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运用以西医为主,配合中药保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减少了因手术治疗费用过高,加重病人费用,浪费国家卫生资源的弊端,以上是作者的一点体会,希望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治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仅供同仁们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圣道,雷诺庆,重症急性胰炎治疗的争论进展和发展趋势.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1):22-23.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1996年第2次方案].中华外科杂志。1996;35(12):773.
[3]赵玉沛,胆源性胰腺炎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的探讨[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2,8(2):95-96.
[4]秦仁义,邹声泉,吴在德等,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时机的探讨.中华外科杂志。1998;36(3):149-15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男性32例、女性71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7岁,根据胰腺炎轻重和有无胆道梗阻分为4类:轻症非梗阻型、轻症梗阻型、重症非梗阻型、重症梗阻型。轻症非梗阻型(26例)例轻症梗阻型(34例)重症非梗阻型(28例)重症梗阻型(15例)住院时间12—35天,平均17.5天。
1.2内科合并症
糖尿病22例,高血压34例,高冠心病7例慢性梗阻性肺疾病9例,同时有上述疾病2种以上18例。
1.3诊断标准
按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诊断分析标准[2],其诊断和分型依据为:(1)有急性胰腺炎症状和体征,特别是腹痛伴(或不伴)黄疸、寒战高热、腹膜刺激征、微循环障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表现。(2)血尿淀粉酶升高。(3)血清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异常。(4)BUS、CT或(和)MRI(或MRCP)等检查提示胰腺肿大、密度不均、包膜水肿增厚或(和)胰周积液、囊肿、脓肿,胆囊结石或(和)肿大、胆总管扩张或(和)结石。(5)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胰腺炎。本组病例胆总管下段狭窄6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3例。
2方法
2.1西医治疗
2.1.1体液补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维持循环稳定、改善微循环、预防和防治低血压,加强监护治疗。
2.1.2胰腺休息疗法: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胰液分泌和胰酶活性治疗,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在急性胰腺炎早期治疗中应用,奥曲肽用法:首次剂量推注0.1mg,继以25μg-50μg/h维持治疗。
2.1.3应用抗生素:替硝唑100ml静滴,2次/日;左氧氟沙量100ml静滴,2次/日;头孢呋辛钠1.5ml静滴,2次/日;一般三种药选用两种联用。
2.1.4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2.1.5镇静、解痉、止痛处理。
2.2中医治疗
2.2.1中医学认为,成因多由长期肝郁气滞,湿热内蕴,肝胆疏泄不利,胆汁淤滞不畅,再由于饮食不当,恣食肥腻醇酒、情志不畅或蛔虫上扰而诱发,至郁滞夹积,积滞于中,酿湿化热,邪热食滞等互结,脾胃实热,腑气不通,同时本病传变极快,且气、湿、热结聚不散则酿生热毒,热毒炽盛又易导致血热妄行而致血瘀,热毒血瘀互结,肉腐血败成脓,即所谓“邪热炽盛,郁火熏蒸,血液胶凝”故本病的病机在于少阳、阳明合病,胆胰郁热,腑结、血瘀是本病病机的关键。
2.2.2中药清肠泻热保留灌肠,水煎取200ml,每日二次,每次保留时间不少于30分钟,水煎取汁200ml,药液温度与肠腔温度接近,一般37℃-38℃,于患者左侧卧位保留灌肠,滴完后拔管,清洁肛周。灌肠后嘱患者保留2h以上才能排便。
2.2.3中药组成:柴胡15g,生大黄(后下)30g,芒硝(冲)20g,枳实20g,厚朴20g,桅子20g,延胡索20g,黄连20g,赤芍20g组成。
3结果
回顾性观察103例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效果,其中血尿淀粉酶复查正常,B超胰腺水肿消失,形态正常,能进流汁97例,出院时腹痛消失,但B超胰腺肿大,光点增粗3例,有2例因弥漫性腹膜炎行小切口腹腔引流术,最终治愈。
4体会
急性胰腺炎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除了传统的“胰酶自身消化”学说外,白细胞过度激活一炎性因子级联瀑布效应、胰腺微循环障碍、细胞凋亡、肠道细菌易位、“二次打击”学说等多种理论丰富了人们对AP发病机的认识[3]。传统的治疗原则是解痉止痛;补充液体;胃肠减压;抑制胰腺分泌;抗感染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积极给予病因治疗和并发症的治疗。目前大多主张早期(2w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多教学者认为:急性胆源胰腺炎(BAP)特别是重症患者早期手术治疗并发症多,可出现全身应激功能代偿,加重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征,而保守治疗有利于患者渡过早期严重应激反应期,改善全身各脏器状况,利于择期手术[4]。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在急腹症病人中有逐年增加趋势,已成为基层医院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运用以西医为主,配合中药保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减少了因手术治疗费用过高,加重病人费用,浪费国家卫生资源的弊端,以上是作者的一点体会,希望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治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仅供同仁们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圣道,雷诺庆,重症急性胰炎治疗的争论进展和发展趋势.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1):22-23.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1996年第2次方案].中华外科杂志。1996;35(12):773.
[3]赵玉沛,胆源性胰腺炎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的探讨[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2,8(2):95-96.
[4]秦仁义,邹声泉,吴在德等,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时机的探讨.中华外科杂志。1998;36(3):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