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中学生当中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厌学体育的学生。本文从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改革教材内容;改革教学办法,提高教学质量;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改革教学形式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厌学体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措施。
【关键词】激发厌学体育行为积极性
厌学体育作为人的一种行为表现,是指对体育活动的一种消极怠工行为。
许多资料表明,当代中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是好的,动机是正确的,但也应看到,在为数不少的学生中,的确存在着厌学体育的行为倾向,主要表现在: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难情绪较大,借故请假较多,完成任务勉强,考核只求及格,课外活动较少参加,没有喜爱的活动项目,怕出汗等。如何解决学生的厌学体育的行为,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教学质量呢?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
所谓转变学生态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生对体育(身体锻炼)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而忽视体育锻炼重要性的现象,导致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体育成绩及格就行了。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具体手段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有目的地举办体育讲座,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了解体育的功能和目的,以及体育在人才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体育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由于学生家庭、生长发育、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例如在跨栏教学中,素质好、跨栏技术好的学生是越跨越有劲,但那些体质差的学生,怕做得不好,被同学笑话,被老师指责,总是躲在别的同学后面或站在一旁观看。此时教师要因人而异,对跨栏技术好的同学提高栏架高度,提出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要求;对体质差的学生降低栏架高度,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并耐心地鼓励、帮助、辅导他们。对于他们在锻炼中表现出的一些不足之处,不讽刺挖苦,不奚落嘲笑,而要及时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随时加以肯定,公开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对体育的厌学倾向。此外,还应该注意到男女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爱好,女生心理素质相对较脆弱,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备课时,应把学生的个性、环境、气候、场地、器材等内容,以及临上课前或上课时可能发生的变化考虑进去。女生体育课应尽量避免在爆日、寒风、沙尘等恶劣环境进行,她们期待体育教师更多的关心、爱护和理解,这是女生的性别所致,值得我们关注。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末见乐处,必不我学”。可见任何一门课程要获得成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教学方法呆板、机械,学生就会产生怠倦、厌学行为。相反,如果教师教学中,语言风趣而含蓄,形象而生动,精练而带有鼓励性,并结合教材内容,根据课堂实际,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就容易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另外可根据中学生好奇心强和兴奋容易转移的特点,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如球类、游戏、舞蹈、形体操、教学比赛、表演活动、多媒体手段等。例如在加速跑练习中,如果每节课都采用直线跑,纠正动作跑等几种常见的方法,学生就会兴趣寡淡。但如果组织他们进行组与组、队与队之间的“迎面接力赛跑”、“团结接力赛跑”,课堂就会出现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活泼气氛。再如中长跑教学,采用变换队形跑,不同形式的接力跑、追逐跑、赶超跑、分组对抗赛等,也能使学生兴趣提高,情绪高涨。总之,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吸引力。
四、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改革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养成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也是目前改变中学生厌学体育的重要手段。从目前教学情况看,对学生课内教学相对比较重视,而对课外活动是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组织,形式单调划一。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还使一些学生把体育课当成了一种累赘,从而导致了厌学倾向的产生。因此,改革体育教学形式,丰富课外活动是引导学生投身体育、培养兴趣、消除厌学行为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首先应根据体育场地、器械、设备条件,开设田径、体操、球类、棋类等各项体育活动,配备有体育专长的教师或学生分工负责,现场辅导。学生可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其次是进行课外体育辅导,这是学校辅导体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这种辅导是体育课教学的补充,可以完成体育课授课计划内无法完成的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能力和兴趣。三是学校组建体育代表队,进行课余体育训练。这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校体育水平的主要手段。选拔具有体育天赋的学生,打破年级、班级的界限,根据年龄和运动项目组成各个专项体育集训队,由体育教师任各集训队的教练,逐步形成本校体育的传统。经常地组织一些比赛,不仅可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国教育学刊. 2000.02
2、陈祥宝《体育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施教》.中国学校体育2002.01
3、《教育学》.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4、《创新教育与教师观念更新》、《探索与求是》2000.04
5、王占春、耿培新《体育与健康》2000.12
6、苏燕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策略研究》、《体育教育》2002.03
【关键词】激发厌学体育行为积极性
厌学体育作为人的一种行为表现,是指对体育活动的一种消极怠工行为。
许多资料表明,当代中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是好的,动机是正确的,但也应看到,在为数不少的学生中,的确存在着厌学体育的行为倾向,主要表现在: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难情绪较大,借故请假较多,完成任务勉强,考核只求及格,课外活动较少参加,没有喜爱的活动项目,怕出汗等。如何解决学生的厌学体育的行为,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教学质量呢?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
所谓转变学生态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生对体育(身体锻炼)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而忽视体育锻炼重要性的现象,导致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体育成绩及格就行了。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具体手段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有目的地举办体育讲座,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了解体育的功能和目的,以及体育在人才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体育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由于学生家庭、生长发育、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例如在跨栏教学中,素质好、跨栏技术好的学生是越跨越有劲,但那些体质差的学生,怕做得不好,被同学笑话,被老师指责,总是躲在别的同学后面或站在一旁观看。此时教师要因人而异,对跨栏技术好的同学提高栏架高度,提出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要求;对体质差的学生降低栏架高度,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并耐心地鼓励、帮助、辅导他们。对于他们在锻炼中表现出的一些不足之处,不讽刺挖苦,不奚落嘲笑,而要及时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随时加以肯定,公开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对体育的厌学倾向。此外,还应该注意到男女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爱好,女生心理素质相对较脆弱,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备课时,应把学生的个性、环境、气候、场地、器材等内容,以及临上课前或上课时可能发生的变化考虑进去。女生体育课应尽量避免在爆日、寒风、沙尘等恶劣环境进行,她们期待体育教师更多的关心、爱护和理解,这是女生的性别所致,值得我们关注。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末见乐处,必不我学”。可见任何一门课程要获得成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教学方法呆板、机械,学生就会产生怠倦、厌学行为。相反,如果教师教学中,语言风趣而含蓄,形象而生动,精练而带有鼓励性,并结合教材内容,根据课堂实际,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就容易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另外可根据中学生好奇心强和兴奋容易转移的特点,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如球类、游戏、舞蹈、形体操、教学比赛、表演活动、多媒体手段等。例如在加速跑练习中,如果每节课都采用直线跑,纠正动作跑等几种常见的方法,学生就会兴趣寡淡。但如果组织他们进行组与组、队与队之间的“迎面接力赛跑”、“团结接力赛跑”,课堂就会出现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活泼气氛。再如中长跑教学,采用变换队形跑,不同形式的接力跑、追逐跑、赶超跑、分组对抗赛等,也能使学生兴趣提高,情绪高涨。总之,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吸引力。
四、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改革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养成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也是目前改变中学生厌学体育的重要手段。从目前教学情况看,对学生课内教学相对比较重视,而对课外活动是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组织,形式单调划一。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还使一些学生把体育课当成了一种累赘,从而导致了厌学倾向的产生。因此,改革体育教学形式,丰富课外活动是引导学生投身体育、培养兴趣、消除厌学行为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首先应根据体育场地、器械、设备条件,开设田径、体操、球类、棋类等各项体育活动,配备有体育专长的教师或学生分工负责,现场辅导。学生可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其次是进行课外体育辅导,这是学校辅导体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这种辅导是体育课教学的补充,可以完成体育课授课计划内无法完成的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能力和兴趣。三是学校组建体育代表队,进行课余体育训练。这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校体育水平的主要手段。选拔具有体育天赋的学生,打破年级、班级的界限,根据年龄和运动项目组成各个专项体育集训队,由体育教师任各集训队的教练,逐步形成本校体育的传统。经常地组织一些比赛,不仅可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国教育学刊. 2000.02
2、陈祥宝《体育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施教》.中国学校体育2002.01
3、《教育学》.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4、《创新教育与教师观念更新》、《探索与求是》2000.04
5、王占春、耿培新《体育与健康》2000.12
6、苏燕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策略研究》、《体育教育》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