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调查前提与目的
我国劳动力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和供求错位矛盾一直存在,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更加突出。高职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证。本次“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课题组就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展开调查,目的是了解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对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查分析,以便探索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课题组选取我院2010届部分毕业生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方法对毕业生求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就业形势的认知、就业心理、就业途径、就业技巧、专业技能等方面)做了调查。并对其中102份有效问卷结果进行分析,专业为技术类, 生源地为乡镇56人,城市28人,农村18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79人,试卷有效率为100%。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就业形势
调查显示,有30.3%的高职生认为形势严峻;54.9%的人认为虽然就业困难大,但通过努力仍可以找到工作;10.7%的人认为就业容易胸有成竹;3.9%的人则表示对就业形势“没关注,也没思考这些问题”。对“当前就业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48%的人认为就业人数太多,30.3%的人认为缺乏实际技巧,13.7%的人认为就业期望太高,1.9%的人认为企业的要求太高,5.9%的人认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这就要求高职就业指导工作要引导高职生正确认清就业形势,既看到就业的压力,又看到就业的机遇,明确努力方向,主动适应社会需要。
2.就业心理
认为先就业后择业人占52.9%,23.5%的人选择先择业后就业,8.8%的人选择继续深造,14.7%的人倾向于自主创业。对就业单位的选择上,43.1%的人选择国家单位,20.6%的人选择事业单位,13.7%的人选择中外企业,5.9%的人选择私企,16.7%无所谓。这说明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基本确立,自主创业的也占有了一定的比重,就业单位的选择上也较多样化。
在选择工作的原因中,57.8%的人选择实现自我价值,37.2%的人选择生存需要,4.9%的人选择其他。在“你怎样看待专业和工作性质”的问题上,78.4%的人选择可以与专业有关联性的工作,18.6%的人选择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行业,3.9%的人选择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就业地区的选择上,19.6%的人选择经济发达或东南沿海地区,50.9%的人选择自己理想或喜欢的城市,2.9%的人选择由父母或亲戚决定,2.9%的人选择到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23.5%没有特别的要求。在就业地区选择的原因上,有31.7%的人选择工作待遇好,收入可观,38.2%的人选择提供再学习的机会。“有较大的发展机会,你最看重企业的是什么”的问题上,40.1%的人选择个人发展空间,39%的人选择公司重视人才的程度。“你在择业时最看重的福利依次是什么”,第一位的是住房和假期占48%,第二位是工资待遇占42.5%,最后是保险户口和其他补贴占10.5%。“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金期望”上,12.7%的人选择1000元以内,53.9%的人选择1000-1500元,22.5%的人选择1500-2000元,6.8%的人选择2000-3000元,3.9%的人选择3000以上。“你认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什么”,有12.7%的人选择专业水平,47%的人选择综合能力,26.4%的人选择品德品优,13.7%的人选择对工作的态度。
3.就业途径和应聘技巧
调查显示,50.9%的人选择人才招聘会,19.6%的人选择父母亲戚朋友介绍。这说明,高职生择业方呈现多样化的特性,自主择业成为主流方式。在“用人单位要求的综合能力有哪些认识”,有60.7%的人认为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如果用人单位要跟你签订用人合同,你选择签订几年”,选一年的占15.6%,选择二年的占39.2%,选择三年的占34.3%,选择四年的占9.8%,选择五年以上(含五年)占2.9%。“你觉得应聘时遇到的困难是什么”,27.4%的人认为专业知识不够,34.3%的人认为是没有工作经验,14.7%的人认为是缺乏面试技巧,19.6%的人选择语言表达能力差。可以看出,刚毕业的学生除工作经验外,在自身面试技巧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上都有待提高。
4.专业技能
“你觉得目前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能否满足目标岗位的技能要求”,认为肯定可以占14.7%,必须进一步实践33.5%,认为不能满足22.5%,不清楚占18.6%,也许不行占10.7%。“企业要求的专业职能证书对就业有何帮助”,74.5%的人认为有利于就业,20.5%的人认为不知道是否有用,4.9%的人认为没有用处。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能力的要求有正确认识,但也要清晰地看到,还需要对专业技能认证认识模糊的学生进行引导
5.就业指导
“你认为就业指导应包括哪些”,企业用人标准和如何写简历占54.9%,如何面试占28.7%,了解一个企业的文化背景及如何谈工资和福利占16.4%。“你对学校的哪种就业指导方式最感兴趣”,经验分享和面对面咨询占40%,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占23.8%,集体活动占21.5%,专题讲座占14.7%。“对于就业指导,你最希望获得哪些方面的信息”,用人单位的信息和应聘技巧占48%,专业出路占26%,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占25%,其他占1%。可见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度和需求较大,在专业出路上和职业生涯指导上,也应该贴近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解惑,明确就业出路。
四、改进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1.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建设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必然要服务于区域经济、服务于行业的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树立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只有“出口”畅,才能“进口”旺,高职院校只有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才能应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完成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2.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就业指导的工作质量。就业指导教师要进行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培训,使其熟悉有关劳动就业法规与政策,具备敏锐的形势判断与预见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帮助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政策、就业技巧、调适就业心态、创业教育等,增强学生的创业、竞争、挑战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竞争,走“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之路。
3.加强职业生涯设计教育
高职院校要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角色意识,精心策划与组织各种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强调全体学生在校期间全过程的参与,分阶段实施。积极引导学生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充分运用自身优势为社会多做贡献,实现人生价值。同时,引领大学生转变单纯的求职观念,树立起既要求职又可以创业的崭新观念。唤醒、启发、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鼓励大学生开拓创新,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多作贡献,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地求职向主动创业转变。
4.加强就业心理指导教育
帮助学生完善自我,形成生存本领,以平常心面对,以保持冷静的思维进行生活中重大的抉择,要求大学生加强自我分析。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就终生职业”和“一锤定终生”的择业、就业观。要孕育真、善、美的感受,保持良好的心境,构筑完善情绪情感;排除诸如愤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感对正常思维、决策的干扰。建立新型就业观,强化择业意识,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跳出从众、攀比等心理陷讲。建立就业心理压力学校援助系统,积极开展大学生择业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
5.完善就业渠道,拓展就业信息获取方式
就业信息越广泛,择业的视野越宽阔。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拓展就业信息采集渠道,尝试开发家庭、教师、校友、社会中介等就业资源,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采集系统。如校友资源是就业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校友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行各业,与母校存在着特定血缘关系的群体,培育校友资源能为学院带来持久的就业优势。要主动走出去广交天下朋友,广建就业基地,还要主动与社会就业中介机构联系,利用他们的资源帮学生找工作岗位,尽最大努力为毕业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我国劳动力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和供求错位矛盾一直存在,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更加突出。高职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证。本次“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课题组就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展开调查,目的是了解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对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查分析,以便探索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课题组选取我院2010届部分毕业生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方法对毕业生求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就业形势的认知、就业心理、就业途径、就业技巧、专业技能等方面)做了调查。并对其中102份有效问卷结果进行分析,专业为技术类, 生源地为乡镇56人,城市28人,农村18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79人,试卷有效率为100%。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就业形势
调查显示,有30.3%的高职生认为形势严峻;54.9%的人认为虽然就业困难大,但通过努力仍可以找到工作;10.7%的人认为就业容易胸有成竹;3.9%的人则表示对就业形势“没关注,也没思考这些问题”。对“当前就业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48%的人认为就业人数太多,30.3%的人认为缺乏实际技巧,13.7%的人认为就业期望太高,1.9%的人认为企业的要求太高,5.9%的人认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这就要求高职就业指导工作要引导高职生正确认清就业形势,既看到就业的压力,又看到就业的机遇,明确努力方向,主动适应社会需要。
2.就业心理
认为先就业后择业人占52.9%,23.5%的人选择先择业后就业,8.8%的人选择继续深造,14.7%的人倾向于自主创业。对就业单位的选择上,43.1%的人选择国家单位,20.6%的人选择事业单位,13.7%的人选择中外企业,5.9%的人选择私企,16.7%无所谓。这说明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基本确立,自主创业的也占有了一定的比重,就业单位的选择上也较多样化。
在选择工作的原因中,57.8%的人选择实现自我价值,37.2%的人选择生存需要,4.9%的人选择其他。在“你怎样看待专业和工作性质”的问题上,78.4%的人选择可以与专业有关联性的工作,18.6%的人选择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行业,3.9%的人选择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就业地区的选择上,19.6%的人选择经济发达或东南沿海地区,50.9%的人选择自己理想或喜欢的城市,2.9%的人选择由父母或亲戚决定,2.9%的人选择到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23.5%没有特别的要求。在就业地区选择的原因上,有31.7%的人选择工作待遇好,收入可观,38.2%的人选择提供再学习的机会。“有较大的发展机会,你最看重企业的是什么”的问题上,40.1%的人选择个人发展空间,39%的人选择公司重视人才的程度。“你在择业时最看重的福利依次是什么”,第一位的是住房和假期占48%,第二位是工资待遇占42.5%,最后是保险户口和其他补贴占10.5%。“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金期望”上,12.7%的人选择1000元以内,53.9%的人选择1000-1500元,22.5%的人选择1500-2000元,6.8%的人选择2000-3000元,3.9%的人选择3000以上。“你认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什么”,有12.7%的人选择专业水平,47%的人选择综合能力,26.4%的人选择品德品优,13.7%的人选择对工作的态度。
3.就业途径和应聘技巧
调查显示,50.9%的人选择人才招聘会,19.6%的人选择父母亲戚朋友介绍。这说明,高职生择业方呈现多样化的特性,自主择业成为主流方式。在“用人单位要求的综合能力有哪些认识”,有60.7%的人认为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如果用人单位要跟你签订用人合同,你选择签订几年”,选一年的占15.6%,选择二年的占39.2%,选择三年的占34.3%,选择四年的占9.8%,选择五年以上(含五年)占2.9%。“你觉得应聘时遇到的困难是什么”,27.4%的人认为专业知识不够,34.3%的人认为是没有工作经验,14.7%的人认为是缺乏面试技巧,19.6%的人选择语言表达能力差。可以看出,刚毕业的学生除工作经验外,在自身面试技巧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上都有待提高。
4.专业技能
“你觉得目前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能否满足目标岗位的技能要求”,认为肯定可以占14.7%,必须进一步实践33.5%,认为不能满足22.5%,不清楚占18.6%,也许不行占10.7%。“企业要求的专业职能证书对就业有何帮助”,74.5%的人认为有利于就业,20.5%的人认为不知道是否有用,4.9%的人认为没有用处。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能力的要求有正确认识,但也要清晰地看到,还需要对专业技能认证认识模糊的学生进行引导
5.就业指导
“你认为就业指导应包括哪些”,企业用人标准和如何写简历占54.9%,如何面试占28.7%,了解一个企业的文化背景及如何谈工资和福利占16.4%。“你对学校的哪种就业指导方式最感兴趣”,经验分享和面对面咨询占40%,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占23.8%,集体活动占21.5%,专题讲座占14.7%。“对于就业指导,你最希望获得哪些方面的信息”,用人单位的信息和应聘技巧占48%,专业出路占26%,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占25%,其他占1%。可见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度和需求较大,在专业出路上和职业生涯指导上,也应该贴近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解惑,明确就业出路。
四、改进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1.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建设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必然要服务于区域经济、服务于行业的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树立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只有“出口”畅,才能“进口”旺,高职院校只有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才能应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完成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2.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就业指导的工作质量。就业指导教师要进行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培训,使其熟悉有关劳动就业法规与政策,具备敏锐的形势判断与预见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帮助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政策、就业技巧、调适就业心态、创业教育等,增强学生的创业、竞争、挑战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竞争,走“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之路。
3.加强职业生涯设计教育
高职院校要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角色意识,精心策划与组织各种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强调全体学生在校期间全过程的参与,分阶段实施。积极引导学生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充分运用自身优势为社会多做贡献,实现人生价值。同时,引领大学生转变单纯的求职观念,树立起既要求职又可以创业的崭新观念。唤醒、启发、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鼓励大学生开拓创新,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多作贡献,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地求职向主动创业转变。
4.加强就业心理指导教育
帮助学生完善自我,形成生存本领,以平常心面对,以保持冷静的思维进行生活中重大的抉择,要求大学生加强自我分析。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就终生职业”和“一锤定终生”的择业、就业观。要孕育真、善、美的感受,保持良好的心境,构筑完善情绪情感;排除诸如愤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感对正常思维、决策的干扰。建立新型就业观,强化择业意识,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跳出从众、攀比等心理陷讲。建立就业心理压力学校援助系统,积极开展大学生择业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
5.完善就业渠道,拓展就业信息获取方式
就业信息越广泛,择业的视野越宽阔。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拓展就业信息采集渠道,尝试开发家庭、教师、校友、社会中介等就业资源,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采集系统。如校友资源是就业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校友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行各业,与母校存在着特定血缘关系的群体,培育校友资源能为学院带来持久的就业优势。要主动走出去广交天下朋友,广建就业基地,还要主动与社会就业中介机构联系,利用他们的资源帮学生找工作岗位,尽最大努力为毕业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