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语文课堂教学高潮的措施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iwe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高潮,是指在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启发、点拨,使学生心中产生愉悦和冲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情绪达到最兴奋水平。营造课堂教学高潮可以帮助教师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因为进入高潮后,师生都处在最活跃、最积极的状态,师生思维敏捷,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亢奋,应变能力强,教学效果自然就好。同时,它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拥有爱学、乐学的心态,从而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共鸣,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既然课堂教学高潮如此重要,我们该如何去营造语文课堂教学高潮呢?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知识也在不断积累,当新知识和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及其经验产生联系时,学生较为容易接受,也容易产生兴趣,从而形成教学高潮。由于传统教学过多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淡化甚至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很少有课堂体验的机会,对教学内容难以深入理解,课堂教学难以产生高潮。新课标倡导课堂体验,倡导学生自主探究。那么,用什么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亲自尝试,使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产生直接的相互作用,从而掀起课堂教学高潮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例谈营造课堂教学高潮的手段。
  一、以乐渲染
  “音乐是不需要中介的语言,它往往通过直感式的体验,让听者从音响感知中产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起人们类似的联想。”如果我们能恰当地选用与课文内容配套的音乐,并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就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课堂教学高潮。例如,在教学《孔雀东南飞》之前播放小提琴名曲《梁祝》,渲染悲伤、惋惜的气氛;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前播放古筝名曲《广陵散》,渲染怀古、悲壮的氛围。音乐为课堂教学创设了特定的情境,学生的情感也被调动起来,随着音乐而起伏,他们开始关注主人公的命运遭遇,贴近了人物,走进了文本。在和谐的教学气氛中,课堂教学容易进入高潮。
  二、以唱助教
  在教学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播放或清唱一首能与课文内容高度匹配的歌曲,常常能把教师难以讲清的课文内涵淋漓尽致地传达给学生。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表达了作者复杂细腻的“愁”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播放罗大佑的歌曲《乡愁四韵》:“给我一瓢长江水呀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低沉浑厚的歌声,让浓浓的乡愁弥漫课堂,学生在朗诵课文时就更容易感受到绵绵的乡愁。在“唐宋诗词”专题教学中,可以播放《月满西楼》《雨霖铃》《声声慢》《虞美人》等歌曲,让学生跟着吟唱,在歌声中感受语言之美,体味诗歌的真情,在歌唱中理解诗歌的内涵,并轻松地完成背诵。学生细心体味了诗歌的美,获得了美的享受,课堂高潮自然也就形成了。
  三、以演助学
  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既可让学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又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中,通过课堂表演,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理解人物形象。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穿上大衣,戴着棉帽,穿上长靴,拿着雨伞进行表演,学生在快乐的笑声中可以对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课堂教学到达高潮时,学生会自然地把“因循守旧”“畏首畏尾”等词语与主人公别里科夫联系起来,这比教师生硬地分析人物形象的效果要好得多。再如《雷雨》《兵车行》等课文都很适合被改编为课本剧,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在表演中理解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的内涵。
  四、以画助解
  图画既具体又生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能使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根据小说中的描写,把王熙凤的肖像画出来:“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画好后要求学生观察并讨论,学生基本上能理解人物阴险、毒辣、狡猾的一面。再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四小节时,让学生试着画出荷叶的形态:“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如碧天里的星星”,“叶子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这样体验,学生画得兴趣盎然,课堂上顿时掀起了高潮。学生也在快乐的教学活动中理解了文章的内涵。
  五、以身入境
  教学高潮的“胜”境,往往是由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引入”的。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文本。如《琵琶行》里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这样的感叹包含了多少情愫!这里不应只有同病相怜与安慰,里面有痛,有愤,还有无可奈何的自欺……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根据白居易的窘境设身处地地体会。再如《孔雀东南飞》写焦仲卿之死是“自挂东南枝”,而刘兰芝的死为“举身赴清池”,一“挂”一“赴”,有何区别?仔细体验想象,不难感觉前者更有悲剧意味,并且有着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如感叹号,重在告诫和警醒;后者表现了兰芝赴难的从容,倾向于赞美,如英雄就义般可歌可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站在男女主人公的不同角度体验他们殉情前的内心世界。学生通过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课堂教学高潮就会自然地出现。
  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的放矢,恰当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使师生都“动”起来,才能使课堂的高潮迭起,才能使语文课更有吸引力,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现在的课堂教学,由于过分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反而出现了一种僵化的实用主义的倾向。表现在虽然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讨论交流的能力的提高,但是也有把课堂变成单纯的以掌握教材知识为目的的场所的倾向;也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一贯的明显的板块倾向——有的是师生活动的明显板块:自学、讨论交流、展示、点拨指导、拓展延伸,层次分明,逐层推进;有的是教学设计的明显板块:整体感知、内容分析、主题探究、语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暗示体现了教师娴熟而灵活的教学艺术与技巧,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活用各种暗示手段,诱导学生主动思索、积极探究,让语文课堂洋溢智慧的光彩。  一、抓住导入,灵活暗示  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本身就是常见而有效的暗示方法,尤其是新颖巧妙的导入语,就如磁铁一般,能快速聚拢同学们的学习注意力;也如电光石火般,给同学们以智慧的启迪,让课堂绽放光彩。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