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在胸部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行手术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方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快,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预防、减少胸部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方面价值明显。
关键词:胸部肿瘤手术;针对性护理;深静脉血栓
手术是治疗胸部肿瘤的常用方式,做好针对性护理则是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关键,一般护理针对性不强,作用不佳。鉴于此,本研究分析针对性护理在胸部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行胸部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8~75岁,平均(55.9±3.0)岁;胸部肿瘤病程:1~12个月,平均(5.5±0.4)个月;肺癌33例,食管癌17例。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37~77岁,平均(56.8±3.7)岁;胸部肿瘤病程:1~14个月,平均(5.8±0.6)个月;肺癌31例,食管癌19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方式干预,即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等。观察组则行针对性护理,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术前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情况,并开展知识讲解、情绪疏导,提升患者对胸部疾病及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等相关知识了解,提升患者对于治疗与护理配合度;同对了解其心理情况,对不良情绪者应针对性疏导,以稳定其情绪,促使患者以更好的状态配合干预和治疗。此外,需做好饮食指导,饮食方面以水果蔬菜为主,不可进食大量高脂食物,且应多饮水,同时禁烟禁酒,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2)术后护理。术后6 h内应及时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按摩、轻捏患者消退肌肉;术后1 d协助患者行足背屈伸、股四头肌、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的主动被动屈身运动,并指导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同时术后需做好对患者血管壁的重视,避免在相同部分反复穿刺,同时应缩短止血带绷扎时间,针对性保护下肢静脉。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根据患者情况严格控制止血药物使用情况,避免血小板聚集,降低深静脉血栓风险。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2)对比两组干预前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3)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量表满分为100分,以不记名方式进行评估,评分>80分为满意,60~80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1]。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出现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2/50),对照组出现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0%(10/50),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P=0.014)。
2.2 两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住院时间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快,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31例,一般满意17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满意18例,一般满意23例,不满意9例,护理满意度为82.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5.00,P=0.025)。
3讨论
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胸部肿瘤的常见手段,但术后患者因多种原因极易出现肺动脉栓塞,影响恢复,严重者甚至可引发死亡,对患者健康与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有研究显示,深静脉血栓是引发肺栓塞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对胸部肿瘤手术患者护理干预非常必要。
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通过术前知识宣教、心理疏导等可以增加患者对疾病、手术及深静脉血栓的了解;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还可以达到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的效果,对预防深静脉血栓有积极作用。术后及时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被动、主动运动,同时加强对血管壁保护的重视,对于预防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有积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下肢深靜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快,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针对性护理效果较显著,可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胸部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中针对性护理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喻意美.护理干预预防老年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8):181-182.
关键词:胸部肿瘤手术;针对性护理;深静脉血栓
手术是治疗胸部肿瘤的常用方式,做好针对性护理则是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关键,一般护理针对性不强,作用不佳。鉴于此,本研究分析针对性护理在胸部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行胸部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8~75岁,平均(55.9±3.0)岁;胸部肿瘤病程:1~12个月,平均(5.5±0.4)个月;肺癌33例,食管癌17例。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37~77岁,平均(56.8±3.7)岁;胸部肿瘤病程:1~14个月,平均(5.8±0.6)个月;肺癌31例,食管癌19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方式干预,即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等。观察组则行针对性护理,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术前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情况,并开展知识讲解、情绪疏导,提升患者对胸部疾病及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等相关知识了解,提升患者对于治疗与护理配合度;同对了解其心理情况,对不良情绪者应针对性疏导,以稳定其情绪,促使患者以更好的状态配合干预和治疗。此外,需做好饮食指导,饮食方面以水果蔬菜为主,不可进食大量高脂食物,且应多饮水,同时禁烟禁酒,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2)术后护理。术后6 h内应及时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按摩、轻捏患者消退肌肉;术后1 d协助患者行足背屈伸、股四头肌、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的主动被动屈身运动,并指导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同时术后需做好对患者血管壁的重视,避免在相同部分反复穿刺,同时应缩短止血带绷扎时间,针对性保护下肢静脉。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根据患者情况严格控制止血药物使用情况,避免血小板聚集,降低深静脉血栓风险。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2)对比两组干预前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3)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量表满分为100分,以不记名方式进行评估,评分>80分为满意,60~80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1]。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出现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2/50),对照组出现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0%(10/50),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P=0.014)。
2.2 两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住院时间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快,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31例,一般满意17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满意18例,一般满意23例,不满意9例,护理满意度为82.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5.00,P=0.025)。
3讨论
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胸部肿瘤的常见手段,但术后患者因多种原因极易出现肺动脉栓塞,影响恢复,严重者甚至可引发死亡,对患者健康与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有研究显示,深静脉血栓是引发肺栓塞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对胸部肿瘤手术患者护理干预非常必要。
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通过术前知识宣教、心理疏导等可以增加患者对疾病、手术及深静脉血栓的了解;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还可以达到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的效果,对预防深静脉血栓有积极作用。术后及时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被动、主动运动,同时加强对血管壁保护的重视,对于预防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有积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下肢深靜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快,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针对性护理效果较显著,可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胸部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中针对性护理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喻意美.护理干预预防老年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8):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