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与创新性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曾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生要创造性地学。因此,研究和倡导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主要目标的创造性教学,已经成为教学领域中的主旋律。
  数学教学 学习方式 生活材料
  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是现实的,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儿童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从而让亲近生活,体验活动,走向创新。
  一、创设生活情境,丰富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采撷数学信息,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真切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天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笔者在一次数学课中讲到求容积一部分时,由于农村孩子对容积的理解较差,讲了几次就是不懂,学生的错误率较高,在经过食堂时,我把食堂的铁皮水桶提到教室,让部分学生按要求量出数据,全体学生作记录,并根据需要摘取数据,算出容积,为了加深学生的直观理解,让学生把水桶装满水,用学校的磅秤称一下重量,倒出水除皮得出净重,告诉学生1立方分米水重相当于1千克,对照着看看自己算的结果和秤称出来的结果如何,从这个实验以后,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大幅度提高。学生稳固的知识就是来源于生活实践,通过利用熟悉的生活用具进行生活式实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而直观的可触摸的影像。
  二、提炼生活素材,创设活动空间
  叶圣陶说过:“循循善诱,教学相长,使学生如沐春风,如入胜境,自然乐于学习,勤于学习。”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增强学习的信心。
  我在教学“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时,设计“猜测一实践一探索一验证”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上课一开始,我偷偷在袋中装了4个红球2个黄球,先组织班级学生进行男女摸球比赛。比赛前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大胆猜测,然后男女各派一名代表进行摸球比赛,结果女同学赢了,男同学很不服气,都说袋中红球比黄球多。通过这个活动同学们很容易就知道因为袋中红球多所以女同学赢的可能性大,初步体验到由于可能性的不相等,使得游戏规则不公平。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学生能想出不同的方法,但不同的方法有着共同的特点:即两种球的个数是相同的。接着让学生运用自己设计的游戏规则开展活动,观察摸球结果从中感悟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不仅解决了所面临的问题,而且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创新性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必须丰富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有什么样的课程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尽量生活化,把数学学习融入到生活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把原本枯燥的书本知识变成充满生机和活力数学知识。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寻求探索新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借助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使数学具有创新性。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是人类心理的高级活动过程,是能产生新成果的思维,是人的思维活动的精髓。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还有直观形象性,它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考的教材,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的空间。
  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圆柱体,侧面积31.4平方厘米,半径1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按照传统算法用了四步:求底面周长:1×2×3.14=6.28厘米;求高:31.4÷(1×2×3.14)=5厘米;求底面积:1×1×3.14=3.14平方厘米;求体积:3.14×5=15.7平方厘米。
  学生通过圆柱体模型演示发现,圆柱的侧面积相当于长方体的上底和下底面积,也就是说,圆柱体侧面积的一半等于这个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半径相当于长方体的高,于是可以这样算出结果:31.4÷2×1=15.7平方厘米。
  然后让学生用泥土做模型进行验证。这样就得出了一个以前书上没有一种结论:圆柱体的体积等于这个圆柱体侧面积的一半×半径。让学生通过实践体会了数学的创新性,使学生对数学创新充满了兴趣,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课堂与生活实际和实践紧密结合,让课堂教学生活化,日常生活数学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数学的魅力,感受数学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跳出数学学数学——浅谈数学的生活化.新课程(小学),2010,(11).
  [2]让数学回归生活.辽宁教育,2011,(5).
  [3]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6).
  [4]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教育教学论坛,2011,(34).
  [5]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新课程(教师),2010,(2).
  [6]生活化的情境,数学味的课堂.知识窗(教师版),2010,(10).
  [7]让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7).
  [8]如何使数学课堂“生活化”浅探.吉林教育,2010,(25).
  [9]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与研究.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10]小学数学课堂呼唤“生活化”.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4).
  [11]数学教学要与生活相联系.考试周刊,2011,(43).
  [12]数学学习与生活化.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0).
  [13]生活化的数学——百分数教学思考.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8).
  [14]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学周刊,2011,(14).
  [15]走进新课程 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0).
其他文献
针对以家校合作促进中专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问题,研读了相关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探讨了家校合作培养中专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总结了几项具体的研究策略。  家校合作创业能力策略研究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从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国外的关于以家校合作促进中专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的文章不是很多,直接论述这方面的专著也不多。但是对家校合作的研究已经有了很丰富的成果。资料显示
职业学校是培养技术人员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本文通过对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方法状况的分析,指出了专业课教学在规范及提高教学质量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专业课教学中的侧重点和方法。  职业学校 教学方法 专业课教学  在职业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本身文化素质差不齐,而且大多数学生来到职业学校的目的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加上职业学校又没有普通高中的升学压力,有许多的学生来到职业学校只是为了混一张文凭,便于以后找工作
数学模型就是对于一个特定的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目标,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
本文探索了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对接,提出在创新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重营造校内企业管理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其在走上实习岗位时就熟悉企业的管理制度,顺利迈出“零距离就业”的第一步,具有重要意义。  中职学校 校园文化 办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