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单季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RBWD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单季杂交中籼稻是霍山县主产农作物,在袁隆平超级稻攻关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小面积高产栽培,2015年平均单产855.8kg,取得了霍山县新的突破。该文详细介绍了单季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
  关健词:杂交中籼稻;栽培技术;霍山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7-40-02
  1 栽培地点及其立地条件
  在霍山县与儿街镇指封山村梁家大弯村民组,前茬是冬闲田,土壤为沙壤土,排灌方便,pH5.1~5.4,有机质含量1.92g/kg,全氮0.12~0.14g/kg,碱解氮80~90mg/kg;有效磷5~8mg/kg;速效钾100~150mg/kg。无霜期225~235d,总日照2 050~2 100h,年平均气温15.1℃,≥10℃的活动积温4 850~4 900℃,≥10℃有效积温2 200~2 400℃,雨水充沛.常年降雨量1 300~1 400mm,适宜单季杂交中籼稻生长。
  2 技术路线及生产结果
  通过培育壮秧,合理株行距,科学施肥,科学田管,主攻有效穗和穗粒数,夺667m2产1 000kg高产。
  要求指标:667m2栽插基本苗5~6万;最高茎蘖苗达到24~26万;最后667m2成穗16~17万,成穗率≥65%。实际生产结果见表1。
  3 栽培技术
  3.1 培育壮秧
  3.1.1 苗床与品种选择 苗床选择农户菜园地,砂壤土,避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头年冬667m2施腐熟农家肥3 000kg;品种选用国审稻Y两优900,生育期141d。
  3.1.2 播种前准备 播种前土壤耕翻,667m2施45%三元复合200kg,5%克百威颗粒剂2kg,壮秧剂4.5kg,将肥药翻入土中约2~3cm,再开沟做畦,人工整平,畦宽1m,长20m。晒种除杂去劣,用25%咪鲜胺(2mL)+10%吡虫啉(8g)2 000~3 000倍水溶液进行种子处理6h后,用清水反复冲洗,浸种催芽,种子刚露白便可播种。
  3.1.3 播种 播种前1d,667m2用1kg50%敌克松苗床消毒,浇透水,30cm土层水分呈饱和状态,将刚露白的种子沥干明水,用旱育保姆包衣,每袋660g可包衣1.5kg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每667m2苗床播10kg干种,播后盖细土2cm~3cm,谷不见天,再用40%丁恶乳油(野老旱秧净)30mL对水40kg均均喷雾。插好育秧竹弓,覆盖农膜,用土压实。
  3.1.4 秧苗管理 播种至出苗前保持棚温30℃,出苗至1叶1心期,棚温25℃至30℃,1叶1心时施断乳肥,用1%尿素+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叶面喷施,土壤不发白不浇水。2叶1心期保持棚内温度25~28℃,土壤不开裂不浇水,3叶1心至5叶期保持棚内温度25~28℃,土壤墒情满足秧苗生长,根据苗情长势,适当追施叶面肥。秧苗整个生长过程中,棚内温度超过32℃揭膜通风,防止烧苗。在移栽前7d揭膜炼苗,让其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移栽前2d施一次送嫁肥,送嫁药,叶面喷施一次1%尿素+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每667m2苗床用40%异丙威·吡蚜酮粉剂40g加80%多菌灵粉剂80g对水40kg均匀喷雾。
  3.2 大田整理 667m2施生石灰15kg(调酸pH6.5)、“亿牛”牌有机肥500kg,翻耕入土,搭埂防渗,再在移栽前1d 667m2施45%(N∶P2O5∶K2O为15∶15∶15)司尔特复合肥50kg,整平。使耕层不低于30cm,田面高底落差小于3cm,试验小区四周设立保护行和排灌沟。
  3.3 规格移栽 拉绳人工移栽,栽插规格(46.7cm+23.3cm)/2×16.7cm,每667m2插1.143万穴,每穴插2粒谷秧,667m2基本苗6.17万。
  3.4 科学施肥 按照667m2产1 000kg稻谷目标,N∶P∶K=1∶0.5∶1.1计算,所需纯N 24kg,P2O5 12kg,K2O 26.4kg。基肥(氮肥占总氮27.6%),667m2施“亿牛”牌有机肥500kg ,45%司尔特复合肥50kg ;分蘖肥(氮肥占总氮38.9%),第一次,移栽后7d施尿素10kg+45%司尔特复合肥10kg。第二次,移栽后17d施45%司尔特复合肥30kg+秀谷硅谷子(SiO2≥20%)2kg;穗粒肥(氮肥占总氮33.5%),第一次在晒田复水后667m2追施45%司尔特复合肥30kg,第二次在幼穗分化第3期时施促花肥,施60%氯化钾12kg+尿素10kg。
  3.5 科学管水 移栽时保持浅水层4~5cm,自然落干后,再灌浅水,分蘖期薄水勤灌,干干湿湿,间歇灌溉。当田间总茎蘖数20万时,开始排水晒田,采取多次轻晒的方法,晒到叶色转淡、白根外露。在拔节初期,结束烤田,复水,抽穗期及其前后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后干干湿湿,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增重,活熟到老。
  3.6 病、虫、草害防治
  3.6.1 草害防除 667m2用22%野老苄乙(6%苄嘧磺隆,16%乙草胺)30g,移栽返青后(移栽约10d),将除草剂伴细砂均匀撒入田间,保持水层3-5cm7d以上。若生长过程中田间有少量杂草,人工拔除。
  3.6.2 虫害防治 防治二化塓、稻纵卷叶螟,667m2用48%毒死蜱乳油800倍液喷雾。二化螟一代于5月下旬至6月初,二代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1~2龄幼虫高峰期防治;稻纵卷叶螟在卵孵高峰至低龄幼虫高峰期防治;防治稻飞虱,667m2用50%吡蚜酮粉剂15g对水45kg于初发期喷雾。
  3.6.3 病害防治 防治稻瘟病,用45%咪鲜胺1 000倍、40%稻瘟灵500倍液交替使用,预防穗颈瘟,在水稻破口前3~5d喷药预防,齐穗后再用药一次;防治稻曲病。在水稻抽穗前10~15d,即水稻“叶枕平”时期(水稻剑叶抽出时叶枕与倒二叶的叶枕平齐),齐穗后再用药一次。667m2用有效成分量井·蜡芽菌25~30g或井冈霉素10g或戊唑醇6~7g或烯唑醇10g对水45kg喷雾;防治稻纹枯病,667m2用有效成分量井冈霉素10g或井·蜡芽菌25~30g或爱苗(丙环唑+苯醚甲环唑)5g对水45kg喷雾。
  (责编:吴祚云)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对全市甜豌豆种植基地的实地调研,分析了目前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从政策、运作模式、技术等方面提出了甜豌豆发展方向,促使甜豌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确保生产的甜豌豆达到出口要求。  关键词:甜豌豆;发展现状;发展建议;泰兴市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5-49-02  甜豌豆在泰兴市已有10多年的种植历史,种植面积由最初
摘 要:该文以野桃坝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土地整理对植烟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整理前后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发生显著变化,有效磷从18.17 mg/kg升高到29.87 mg/kg,有机质含量从27.5 g/kg降低为14.9 g/kg,速效钾从212.14 mg/kg降低为141.63 mg/kg,碱解氮含量变化不显著。在空间分布方面,土地整理使有效磷
摘 要:为鉴定和评价不同杂交籼稻品种的大田生产的长势、产量构成、丰产性、抗病抗逆性等,于2015年在池州市贵池区开展了单季杂交稻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隆两优1813、广两优1128、F两优6876、Y两优1998、隆两优华占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适合在贵池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杂交籼稻品种;展示试验;贵池区;2015年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
摘 要:研究农田小气候特征及其与背景大气候之间的关系,对深入了解农田生态系统水热平衡特性及其生态功能具有科学意义,对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及防御气象灾害具有重要意义。而农业小气候中果园小气候显著影响果园生态环境,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对果园小气候进行人为调节,将有利于果树的优质、丰产。该文主要分析了荔枝园生产与气候的关系。  关键词:荔枝;生产;气候关系  中图分类号 S66 文献标识
该文采用DPPH法研究了柠檬香茅精油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柠檬香茅精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达91.51%。柠檬香茅精油可作为天然抗氧化物质进一步开发利用。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该文结合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变化研究中应用极值统计理论的新成果,采用亳州4个站建站以来汛期的实测降雨资料,探讨了二维Gumbel分布模型,在研究其经验频率和理论频率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和条件概率分布,分析了汛期最大强降水雨量及最大过程雨量的联合分布,建立了其联合重现期和条件重现期的分布模型,拟合效果很理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设数字化标本馆已经成为标本馆建设的重要方向。该文介绍了病虫害图像的采集、制作以及数字化病虫害标本馆的设计实现的全过程及方法,重点阐述了利用Ac
以设施农业大棚中的黄瓜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的施用氮肥量来探讨对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可知,黄瓜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施肥处理中,黄瓜的Vc,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