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zc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学生为主体是广大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高中政治 转变观念 主体地位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面对普通高中政治教育發展史上空前、彻底的课程调整和改革,在校的政治教师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提高对政治新课程改革及其方向的理解和认识。
  一、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法
  在新课改理念中政治课必须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这是政治新课程实施能否顺利实现其目标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因此,新课改条件下高中政治教学方式、方法必须改革。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五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
  二、教师转变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新课改形势下,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就在于使政治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实现教育理念的现代化,转变教师自身的职能。但长期以来,由于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政治的兴趣。传统的政治课教学认为只要满足了“让学生掌握一些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巩固”即可。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政治课教学目标除了要满足以上内容外,还应该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培养学生养成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和良好行为习惯。也就是说,不但要让学生学到政治理论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这些知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现象,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问题,用自己的实践去改变行为。
  三、要授之以渔,不要授之以鱼
  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前提的。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讨等认识活动突出表现出来,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引导学生以质疑问难、动手实践、调查探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甚至让学生走出政治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选择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此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他们经历从问题的提出到自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并获取结论的过程。
  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和谐的课堂是流动变化着的。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迅速地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反应,调整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及时设疑解疑。在学生紧张又兴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是使课堂教学富有变化、富有激情的关键。而这种点拨不是即兴发挥,也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可见,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和谐的教学活动,师生双方都能产生求知的愉悦,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作为使用新课标新教材的政治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转变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在政治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这种观念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如果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民主、平等思想的对话,是不可能实现这种转变的。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广大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学生活起来,教师教学更要活起来,而抓住这“活”字就要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如果学生没有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那么思品知识对学生来说就成了外在的东西,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增强学习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根据思想品德课的特点,按照设置情境的手段,可采用以下几种类型。  一、问题情境体验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参与和体验
期刊
非智力因素是个体内部的动力体系,它包括一个人的各种心理品质,如动机、需要、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它的作用是能促进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态度,调节学习活动的进行。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发现,有些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不一定学习很好,而智力水平中等的学生成绩反而很好,这往往是由于前者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在我们认为某些差的学生,并非头脑不灵活、反应迟钝,大都是由于感情冷淡、意志薄弱、缺乏自制力和志趣爱好、
期刊
我们在教学中常有这样的体会:精心准备了一节课,教学目标设置明确、重难点突出,课已经备得很完美,但实际的效果却差强人意,在教学中反复强调的内容,学生常常在课后作业和考试中仍然出现错误,因此不少老师都抱怨说:“我都已讲了多少次,又讲得那么的清楚居然还是不明白,这样的学生实在太笨了!”我们总是以为只要自己“讲”清楚了,学生就会“听”明白,自然就能根据掌握的相关知识去解决问题。其实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我们
期刊
一、梳理課文,巩固基础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和其它课程一样,都要把搞好基础知识的教学放在首位。因此,中学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首先也应把巩固基础知识作为第一要义。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教学,应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实际,对基础知识认真设计好适量的书面练习。练习题力求做到系统全面,重在基础知识的同时,练习题的设计要尽量做到标准化,有利于学生思考。这样,通过练习题,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熟悉教材的基
期刊
蘇教版选读教材《史记》所选篇目《屈原列传》中最后有这样一句话“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对“爽然”一词的解释是“茫然”。新旧教材解释一致,但对整个句子教参给出的翻译不一样。  2005年6月第1版教参上的翻译是:我对屈原的选择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一解释显然不能为大家所接受。因为最后一句作者是站在贾谊的角度写的。  2006年8月第2版上的翻译是:“读了《服鸟赋》,(作者)认为死生
期刊
教读曾巩的《墨池记》一文时,我按照惯例,先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当读到“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这句话时,有学生读成“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我给学生纠正,应读成“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学生继续诵读,当我走到张海涛同学旁边时,他拿出一本翻译书,“老师,你看,这本书把它翻译成‘王君很害怕它不明显’,所以应该读成‘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我一看,有道理呀,真的是“王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了学案导学模式下的课堂预设与生成,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重点介绍高中历史基础知识中历史人物概念的预设与生成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预设 课堂生成 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 历史人物  “中学历史知识属于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所必不可少的,更是他们一生发展中必可少的知识。……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大多数同意把广义知识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为陈述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即对学习的强烈兴趣。他也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关系是何等密切!的确,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必须
期刊
课改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而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在“调”、“改”、“增”、“删”、“组”五个字上下功夫。  一、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
期刊
摘 要:提高课堂的效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和孩子都非常注重教学过程当中的效率问题。教学的成果成功与否很大的程度上是与之息息相关的。在提高教学课堂效率的时候,我们想到方法的问题,在初中的课堂上,将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提高课堂的效率是一个有待于更好研究的办法,将生动富有兴致的教学模式更好地运用下去。  关键词:物理实验 课堂效率 创新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