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项研究在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框架内,以英国的语言学家韩礼德和法国篇章分析语言学家沙龙特的理论为基础,以加缪的小说《局外人》的中、法文本为语料,对中、法文的逗号使用情况进行功能主义篇章分析。本项研究表明汉语中会使用更多的逗号,以及这种增多的篇章原因和所反映的汉法不同的篇章构建方式。
关键词:标点符号,衔接,回指,关联词
一、引言
自20世纪60年代起,语言学的研究便不再止于句法研究进而拓展到了篇章的分析,标点符号在篇章中画龙点睛,对于篇章信息的理解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细观法、汉两种语言的标点符号体系,无论是分类还是作用都不尽相同,这些使用的差异都受到了篇章组织规律的制约,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法、汉两种语言标点符号的使用差异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为了证实我们的假设,我们在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局外人》中收集了一些句子。该小说法语版的作者是加缪(Albert Camus),汉语版,我们则选取了郭宏安先生译本构成了本文的语料。标点符号体系复杂,本文只研究汉、法两种语言中基本标点的使用情况,主要是逗号和句号的使用情况。通过对《局外人》汉、法两个文本中逗号、句号使用情况的统计,我们得出了以下数据,反映出了汉、法两种语言在标点符号使用上的数量差异。
根据数据统计,我们发现了三个趋势:
1.汉语比法语使用了更多的标点符号(多1054处)。
2.法语中,句号比逗号使用得更多(多431处),也就是说,法语中的句间停顿比句内停顿更多。
3.汉语中,句号比逗号使用得更少(少787处),也就是说,汉语中有更多的分句,所以,在汉语中使用了更多的逗号。
从以上的数据出发,本文将重点讨论法译汉时增加的逗号从何而来以及何种篇章因素带来了逗号的增加。本文旨在证实标点符号也是一种重要的篇章衔接手段,汉、法标点符号的使用差异,实则是由于两种语言篇章衔接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
二、语篇衔接
篇章分析的首要观点就是承认语篇并不是由毫无关联的句子构建而成的,组篇的句子之间受到一些衔接手段的制约。研究篇章衔接手段对于我们理解篇章的信息以及文本的生成至关重要。说到法语的篇章研究,我们不得不提到法国著名的篇章语言学家米歇尔·夏洛尔(M.CHAROLLES)以及他的篇章衔接理论。
在米歇尔·夏洛尔看来,篇章的衔接是由篇章中各个层级组成部分的衔接共同实现的。因此,米歇尔·夏洛尔曾提出了语篇中不同层级组成单位的衔接方式(王秀丽,2006:113):
从图示看来,语篇的衔接分为三个层次:1.篇章的衔接;2.句法的整合;3.词汇的融合。这三个层级的衔接方式不但影响了语篇的构建,而且影响了语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为何汉语中使用了更多数量的逗号及其语篇原因。
三、汉语中逗号增加的篇章原因
从影响逗号增加的篇章因素来看,我们可以将其归为4类:法语中的句号转换为汉语中的逗号(56%);法语连词et转换为汉语中的逗号(29%);其他连接词转换为逗号(7%);关系词que转换为汉语中的逗号(8%)。下面,我们将——讨论这四种情况。
3.1法语句号转化为汉语逗号
法语中的句号之所以可以转化成逗号,是由于句号上游和下游的句子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共指关系。这种共指关系可能是主语间的共指,宾语间的共指或者是主语与宾语间的共指。语料中有56%的句子属这一类型,这些句子大多表现为主语间的共指。
例9中关系词que引导了一个形容词性从句,修饰了主句中的直接宾语。关系词que在汉语中则被逗号取而代之,小句间的顺序也发生了改变。两个小句不再是从属关系,而变成了因果关系,这两个因果关系的小句由“为了”引导。
四、结语
本文展示法译汉时标点符号的改变趋势:逗号的增加。通过对语料的研究,我们发现,标点符号的改变不是表面的书写现象,而是与语篇的构建相关联。本文参照篇章语言学的理论,分类讨论了几种汉语中逗号增加的语篇原因。
研究表明,标点符号改变的深层原因是两种语言中使用了不同的篇章衔接方式。法语中,篇章的衔接通过衔接标记词来实现(回指与连接词),而汉语中的标记词较少,因而出现了许多的省略现象,我们也称之为零回指。不同的衔接方式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方式也不尽相同,零回指与分离结构都是导致逗号增加的主要原因。可以说,除了词、句、篇之外,标点符号也是篇章衔接的重要手段,可以广泛用于语言学习、语言教学、翻译教学以及语言的自动处理中。
关键词:标点符号,衔接,回指,关联词
一、引言
自20世纪60年代起,语言学的研究便不再止于句法研究进而拓展到了篇章的分析,标点符号在篇章中画龙点睛,对于篇章信息的理解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细观法、汉两种语言的标点符号体系,无论是分类还是作用都不尽相同,这些使用的差异都受到了篇章组织规律的制约,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法、汉两种语言标点符号的使用差异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为了证实我们的假设,我们在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局外人》中收集了一些句子。该小说法语版的作者是加缪(Albert Camus),汉语版,我们则选取了郭宏安先生译本构成了本文的语料。标点符号体系复杂,本文只研究汉、法两种语言中基本标点的使用情况,主要是逗号和句号的使用情况。通过对《局外人》汉、法两个文本中逗号、句号使用情况的统计,我们得出了以下数据,反映出了汉、法两种语言在标点符号使用上的数量差异。
根据数据统计,我们发现了三个趋势:
1.汉语比法语使用了更多的标点符号(多1054处)。
2.法语中,句号比逗号使用得更多(多431处),也就是说,法语中的句间停顿比句内停顿更多。
3.汉语中,句号比逗号使用得更少(少787处),也就是说,汉语中有更多的分句,所以,在汉语中使用了更多的逗号。
从以上的数据出发,本文将重点讨论法译汉时增加的逗号从何而来以及何种篇章因素带来了逗号的增加。本文旨在证实标点符号也是一种重要的篇章衔接手段,汉、法标点符号的使用差异,实则是由于两种语言篇章衔接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
二、语篇衔接
篇章分析的首要观点就是承认语篇并不是由毫无关联的句子构建而成的,组篇的句子之间受到一些衔接手段的制约。研究篇章衔接手段对于我们理解篇章的信息以及文本的生成至关重要。说到法语的篇章研究,我们不得不提到法国著名的篇章语言学家米歇尔·夏洛尔(M.CHAROLLES)以及他的篇章衔接理论。
在米歇尔·夏洛尔看来,篇章的衔接是由篇章中各个层级组成部分的衔接共同实现的。因此,米歇尔·夏洛尔曾提出了语篇中不同层级组成单位的衔接方式(王秀丽,2006:113):
从图示看来,语篇的衔接分为三个层次:1.篇章的衔接;2.句法的整合;3.词汇的融合。这三个层级的衔接方式不但影响了语篇的构建,而且影响了语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为何汉语中使用了更多数量的逗号及其语篇原因。
三、汉语中逗号增加的篇章原因
从影响逗号增加的篇章因素来看,我们可以将其归为4类:法语中的句号转换为汉语中的逗号(56%);法语连词et转换为汉语中的逗号(29%);其他连接词转换为逗号(7%);关系词que转换为汉语中的逗号(8%)。下面,我们将——讨论这四种情况。
3.1法语句号转化为汉语逗号
法语中的句号之所以可以转化成逗号,是由于句号上游和下游的句子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共指关系。这种共指关系可能是主语间的共指,宾语间的共指或者是主语与宾语间的共指。语料中有56%的句子属这一类型,这些句子大多表现为主语间的共指。
例9中关系词que引导了一个形容词性从句,修饰了主句中的直接宾语。关系词que在汉语中则被逗号取而代之,小句间的顺序也发生了改变。两个小句不再是从属关系,而变成了因果关系,这两个因果关系的小句由“为了”引导。
四、结语
本文展示法译汉时标点符号的改变趋势:逗号的增加。通过对语料的研究,我们发现,标点符号的改变不是表面的书写现象,而是与语篇的构建相关联。本文参照篇章语言学的理论,分类讨论了几种汉语中逗号增加的语篇原因。
研究表明,标点符号改变的深层原因是两种语言中使用了不同的篇章衔接方式。法语中,篇章的衔接通过衔接标记词来实现(回指与连接词),而汉语中的标记词较少,因而出现了许多的省略现象,我们也称之为零回指。不同的衔接方式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方式也不尽相同,零回指与分离结构都是导致逗号增加的主要原因。可以说,除了词、句、篇之外,标点符号也是篇章衔接的重要手段,可以广泛用于语言学习、语言教学、翻译教学以及语言的自动处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