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res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将汉语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起来,用人类文化去熏陶学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供给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转变为了教语文而教的思想,从应试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的理念上来。
  
  一、教师必须博学多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把语文课教活,教师本身就要有独特的创新思维,如果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靠传授教材的知识来应付考试,那还远远不够。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钻研教材,并加以自己独特的见解,把自己理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告别那种依照教学参考资料画瓢的做法。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二、“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学的鲜活之气,课堂的精彩瞬间,语文的长久魅力,均来自于师生的双向带动,共同创造。具体有以下两点:
  1.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的研究者、开发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是师长、是朋友,老师要利用好自己的各种角色,给学生创造一种“人文性”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2.以人为本,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氛围。
  
  三、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一堂好的语文课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忙碌的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和手脚,如果仅仅是老师在忙碌,而学生很少参与,对学生自身而言也没有得到发展,这样的课就不能称之为好课。
  
  四、把语文与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教师要学会关注社会,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书。社会生活丰富多变,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不断地接触社会,不断地阅读生活,才能丰富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如果教师自觉接受当代学生对教师知识的挑战,以及学生生活中鲜活的语言,那么,语文课堂就能活起来。关注社会,从而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改变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陋习,将语言文字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起来。
  
  五、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做到知己知彼
  
  教师必须“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让教学方法、教学风格逐渐和学生的能力融为一体,作为教师不能不管学生的意愿、体会,缺少双边的了解;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了解学生的感情,以感情为纽带建立崭新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教、学,帮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六、要抓住语文教学的本质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认识到并真正领会到语言的魅力,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如果抛开交流,单纯地去教语文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的,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交流的特点,让学生学会用语言交流。
  1.要“读”好的文章,好的文章是学生和作者交流的最佳途径,学生要学会通过读文章和最优秀的文学家交流的能力,向他们学习文学功底,学习他们的思想性和时代性。
  2.要教师正确引领学生来读。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目的地读,即带着疑问去读,或是在读中读出疑问,重视读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读去了解横贯东西、纵横古今的历史,学习文章的文学、美学、政论等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审美力、创造力。
  3.教师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手段,抓住语文教学的本质。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不仅想学、能学,而且乐学、会学。
其他文献
今天的孩子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衣食无忧,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学习环境。  今天的孩子是不幸的,在他们的生活中,除了学习、学习,还是学习,他们过早失去了本应享有的快乐无忧。  近日,一位同乡跟我说,他的孩子上了初三,于是,就忙着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中考练习题。禁止孩子看电视、看课外书,放弃郊游,催促孩子多下苦功,以备战中考。  听了以后,我感到有些不以为然,的确,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