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金短缺、押金危机、裁员风波、人事变动……
自从摩拜被美团收购,哈罗单车背靠阿里巴巴之后,“独自作战”的ofo小黄车就进入了沉寂状态。最近,ofo小黄车再次成为市场的焦点,因为创始人戴威不再担任ofo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并退出了公司的董事会,法定代表人改由陈正江担任。
正常来说,公司的创始人不再担任法人,也算是比较正常的事情,君不见前面马云都已经让了多少次位了?但这次“让位”放在ofo身上,着实引起了大家不少的关注与遐想……
山东ofo运营情况如何?有没有押金难退的问题?本刊记者进行了实地调查。
济南ofo在减少
近几个月,济南街头ofo共享单车数量不断减少,甚至某些地区难觅踪影。用户王先生发现马路上停放的ofo小黄车越来越少,就准备把小黄车上面的199元押金取出來。可当他提交退还押金申请的时候,却显示“退款异常”。
王先生不免有些担心,随后立即拨打电话ofo客服进行询问,好不容易才打通电话,客服告诉王先生,您的退款申请已经完成提交,建议等待3天后查退款结果。可3天过去了,王先生的押金却依然未到账。
新用户在选择骑行小黄车时,系统会自动提示“用户尚未缴纳押金”,跳转页面之后,系统会默认选项为“99元红包年卡免押”。从中可以看出,ofo希望用户大量购买年卡。而如果用户选择退出押金时,流程却是非常繁琐。
“退押金在‘押金权益’页面的最下方,需手动下滑页面才可找到,退押金过程需要10多次点击才能提交申请,而押金到账更是需要长久等待。”王先生告诉记者。
“恒隆广场附近之前停放大量小黄车,可是最近几个月不知道出了啥问题,小黄车是越来越少。”在泉城路附近工作的张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也遭遇了小黄车押金退出难的问题。
对于这种情况,记者电话联系了ofo方面求证,相关人员表示,“ofo在济南运营一切正常,没有困难。”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ofo的运维人员相对较少,不少车子散布在郊区或者人口密度较少的地区,调度又跟不上,所以市民感觉车子少了很多。
ofo小黄车在济南街头数量的变化,表面上是济南公司运维人员减少,投放区域不均衡造成的,但在深层次上也显露出ofo发展的疲软。记者在ofo官方网站看到,其“新闻动态”停留在2018年3月13日上,是一则与融资有关的信息,之后则无新闻更新。
对于目前山东ofo的运营情况,记者联系了ofo山东地区相关负责人,据其称,押金退款一直很畅通,不存在押金难退的问题,对于“99元红包年卡免押”活动也已经停止,目前ofo在济南的投放数量并没有减少是正常投放,投放数量 的多少会受济南交警对共享单车的总量控制的要求。
ofo内外交困
众所周知,在摩拜被美团收购之后,ofo的处境就已经非常不妙。资金链紧张、押金危机、裁员风波等问题纷纷出现,甚至多次流传其将被滴滴和阿里收购的新闻,对此,ofo方面曾经多次予以否认。
而此次ofo小黄车最重要的运营主体进行了法人变更,甚至被自媒体解读为“戴威让位”,并将此次法人变更与ofo即将被收购传闻联系上,更是引发了市场的各种猜想。
对此,ofo方面称,法定代表人的变更是内部正常的人事变动,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仍为戴威,不存在“让位”一说。人事变更不会影响到ofo公司的任何经营和运营。
这一解释略显苍白,仅仅根据法人变更的确不能断言戴威“出局”或者”退出”。只是,在这个秋天,ofo遭遇浓浓寒意,却是事实。多项资料显示,ofo面临的最大困境,或许仍然是资金问题。
有报道披露,到今年5月中旬,ofo单月成本高达2.5亿元!同时有媒体爆料,称ofo账面资金仅有6亿元。
同时还有公开的报道称,ofo不仅关闭了海外业务,还大面积裁员,更出现了管理层巨变等大事件……甚至于一度传出“向阿里借钱6000万给员工发工资”的消息。
内部问题不断,资金链条紧张,还有各路合作伙伴纷纷讨债,上海凤凰、天津飞鸽、富士达、雷克斯等自行车生产商都曾被ofo拖欠货款,甚至走过法律途径;德邦物流、云造科技等物流公司也曾因拖欠账款问题与ofo产生纠纷,即便其中部分公司收回账款,也宣布了与ofo终止合作。
连资本市场中,也有超力电机、优博讯、哇棒传媒等17家上市、拟上市公司以及新三板挂牌企业与ofo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其中数家公司的订单和应收账款等都受到了ofo的巨大影响。
实际上,无论从内部还是从外部看,ofo都已经陷入危机时刻。盈利无望、融资无期、资金链紧张,再加上裁员、国际化缩水等,虽然ofo努力商业化自救,但已经难逃卖身的命运。
戴威退出:自愿?无奈?
最新消息显示,ofo背后运营主体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戴威变更为陈正江,旗下12家分公司仅有2家现在仍为戴威负责,外界纷纷解读为戴威“让位”。
无论是否“让位”,在这个时候变更法人,引起外界的各种猜测也是正常现象。
戴威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校期间曾经担任学生会主席。2014年,还在北大读硕士时,创办了ofo,致力于“以共享经济+智能软件,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
ofo一路上得到了滴滴、小米、蚂蚁金服等知名企业的加持,短短4年时间,拿到了约20亿美元的投资。而现在,这条用美元铺就的独角兽之路仿佛走到了尽头,只在身后留下了一堆无处安放的小黄车。
戴威曾说,资本让梦想实现的脚步加快了,他享受着这种被加速的感觉。
如今,这位将ofo带出校园、走向资本化却想在资本面前保持“独立”的北大高材生,疑似出局。
确实,在2016年中国市场退出的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的形势下,以钢铁为原材料的小黄车却一路狂奔,在几年内迅速攻城略地,尤其是在融资上屡屡刷新纪录的表现,使其一时风头无两。 为了争夺新用户,ofo从2016年冬天就开始了烧钱大战,补贴方式花样百出,相继推出“充值返现”活动、“红包车”“免费骑”“宝箱车”等等。
曾经,小黄车花钱也是豪气的,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烧光了6亿美元。然而,当融资速度跟不上烧钱的速度,之前被繁华掩盖的暗疾暴露,它正从炙手可热的“独角兽”变身烫手的山芋。
无论是前期的补贴活动还是后期的明星代言公关推广,还是各种IP化的跨界合作,都需要非常高的资金投入。
只是资本的严冬,并没有使戴威主导下的ofo沿着“单车托拉斯”的梦想一路高歌猛进。
2017年7月,ofo宣布完成超过7亿美元的E轮融资。但是在随后近8个月的时间里,都没有大型融资进入。直到今年3月13日,ofo小黄车宣布完成E2-1轮融资8.66亿美元。此后,再次陷入沉寂。
从被爆办公场所收缩,到用户投诉押金变成了购买年卡红包,越来越多的证据似乎都指向了ofo资金链出现了严重问题,甚至处于难以扭转的亏损困境,被收购的消息也从来没有消失,不过至今没有具体动静。即便如此,戴威仍拒绝并购,坚持ofo独立发展的道路,力图维持ofo不失体面的尊严。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此次ofo运营主体的工商变更或许是为了防止与供应商打官司需要戴威出庭的麻烦,毕竟在非常时刻,创始人的尊严颜面与公司生死存亡已然捆绑,而这个时候顶上去做ofo名下公司的企业法人也需要莫大的勇气,非忠诚之士难以托付。
不过,应该也不排除是戴威开始让步和妥协的开始……
ofo如何续命?
ofo创始人戴威与资本博弈,坚持“独立运营”做法,现在看来却是致使ofo错过被收购的最佳时机。错过了朱啸虎、程维和马云,ofo如何续命?
在外界看来,对于ofo而言,卖身其实是最好的选择,硬扛最终不过是徒劳。
苦苦撑到3月份的ofo,抵押了共享单车,从阿里拿到共计17.7亿元救命钱。然而曾经的对手摩拜已经归于美团并落袋为安,哈罗单车也在阿里巴巴加持下逆袭。没有资本加持的小黄车还能坚持多久?
被认为最可能接盘ofo的滴滴,如今已是自顾不暇,其主营业务“网约车”正面临着强监管,作为场景补充的共享单车业务可能暂且搁置。核心问题不再是ofo卖不卖?而是滴滴买不买?而阿里巴巴虽想拿下ofo,但在已经拥有哈罗单车的情况下对ofo的收购需求并不迫切。
无法自我造血的ofo,在巨大的运营成本压迫下,没有资本的加持或许大概率会走向破产。如果收购是注定的事情,不明白戴威为什么坚持这么久。
现在看来,独立运营等待翻盘奇迹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要继续运营下去,目前主要供应商飞鸽、凤凰肯定得结清旧款才会生产新车,这就需要ofo快速融得一笔巨额资金,目前来看,很难指望上哪家机构能接得起这个大盘子。
而单车的租赁模式很难解燃眉之急,很多用户做补贴时充的钱现在还没有用完;试水区块链短期之内又没有突破。在供应商欠款、员工工资以及运维费用高昂压力之下,ofo被迫走上了“裁员”之路。
有謠言传闻ofo在理想国际的大厦人去楼空,有ofo的工作人员称, “ofo原本在理想国际有四层办公楼分别是10楼、11楼、15楼、20楼均有办公,前面经过三轮裁员员工大幅减少,已不需要那么大的办公室了,同时10楼、11楼的租约到期,就没有再续租了,现在的确只剩下15楼和20楼。”
有人惋惜ofo错过了最佳“卖身”时期,也有人认为戴威天生具有领袖气质,有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理想主义。回看现实,如果ofo熬不过当前,不断被昔日的合作伙伴追债、用户如雪崩一样挤兑和谩骂,单车散落街头再无人打理,这肯定不是创始团队想看到的。
谈合并几乎是唯一的选择,戴威应该做好付出比去年更大的代价。现在主要考虑或许不是自己的位置,而是供应商债务交由谁来承担?ofo的固定资本能否继续运转下去?
虽有自媒体曾经传言ofo被滴滴和蚂蚁金服联合收购的消息,但被ofo相关负责人否认。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与滴滴和蚂蚁金服洽谈收购的事情并不是空穴来风,主要是价格问题没有达成一致。”
8月22日,有媒体报道称,ofo最终卖身滴滴的协议已经达成,公司作价20亿美元左右。如果以此价格,还不及ofo合计融资21亿美元,如果从投入与产出比的角度来看,显然是一笔亏本的买卖。
今年4月,美团以27亿美元收购摩拜,而从最近美团更新的招股中显示,摩拜是非常好的无形资产,商标和用户名单分别价值16亿元与8亿元,商誉价值128亿元。对于美团来说,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而且有利于提高美团的估值。
对于ofo而言,如果想“卖身”,摩拜自然是参照系,因为摩拜相对于美团来说是优质资产。如果也作27亿美元甚至是更高的价格卖给滴滴,又或者被滴滴和蚂蚁金服联合收购,或许是ofo所希望的。
从滴滴的角度来看,它本来就是ofo的大股东,在2017年上半年甚至派高管入驻ofo,由于戴威的强势赶走了滴滴系高管,后来才自己孵化了青桔单车,又代管小蓝单车,想在共享单车领域抢占市场。
由于ofo有先发优势,已经在一线城市站稳脚跟,滴滴想拓展出行大生态布局,还是想把ofo纳入麾下。
不过滴滴又不想花高价收购,也与ofo现在的困境有关,相当于两者在价格方面博弈。
ofo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包括:为了降低成本,运营人员开始收缩;车的损坏率、折旧率攀升;美国、澳大利亚等海外业务不断收缩,缩减市场;供应商讨债的消息,接连不断等。
以目前的情形来看,矛盾的主要点是ofo值多少钱,滴滴和蚂蚁金服又想花多少钱收购的问题。
也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戴威明智的做法是应该尽早与美团CEO王兴谈合并。王兴在收购了摩拜之后,承担了摩拜巨额的债务,面对滴滴在外卖及出行领域的攻击,但是收购一个摩拜效果还不明显,还欠点火候,如果索性咬牙跺脚再收一个ofo,足以能够在短途出行领域形成垄断地位,依靠其上市公司的地位再进行融资也是有可能的。
自从摩拜被美团收购,哈罗单车背靠阿里巴巴之后,“独自作战”的ofo小黄车就进入了沉寂状态。最近,ofo小黄车再次成为市场的焦点,因为创始人戴威不再担任ofo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并退出了公司的董事会,法定代表人改由陈正江担任。
正常来说,公司的创始人不再担任法人,也算是比较正常的事情,君不见前面马云都已经让了多少次位了?但这次“让位”放在ofo身上,着实引起了大家不少的关注与遐想……
山东ofo运营情况如何?有没有押金难退的问题?本刊记者进行了实地调查。
济南ofo在减少
近几个月,济南街头ofo共享单车数量不断减少,甚至某些地区难觅踪影。用户王先生发现马路上停放的ofo小黄车越来越少,就准备把小黄车上面的199元押金取出來。可当他提交退还押金申请的时候,却显示“退款异常”。
王先生不免有些担心,随后立即拨打电话ofo客服进行询问,好不容易才打通电话,客服告诉王先生,您的退款申请已经完成提交,建议等待3天后查退款结果。可3天过去了,王先生的押金却依然未到账。
新用户在选择骑行小黄车时,系统会自动提示“用户尚未缴纳押金”,跳转页面之后,系统会默认选项为“99元红包年卡免押”。从中可以看出,ofo希望用户大量购买年卡。而如果用户选择退出押金时,流程却是非常繁琐。
“退押金在‘押金权益’页面的最下方,需手动下滑页面才可找到,退押金过程需要10多次点击才能提交申请,而押金到账更是需要长久等待。”王先生告诉记者。
“恒隆广场附近之前停放大量小黄车,可是最近几个月不知道出了啥问题,小黄车是越来越少。”在泉城路附近工作的张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也遭遇了小黄车押金退出难的问题。
对于这种情况,记者电话联系了ofo方面求证,相关人员表示,“ofo在济南运营一切正常,没有困难。”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ofo的运维人员相对较少,不少车子散布在郊区或者人口密度较少的地区,调度又跟不上,所以市民感觉车子少了很多。
ofo小黄车在济南街头数量的变化,表面上是济南公司运维人员减少,投放区域不均衡造成的,但在深层次上也显露出ofo发展的疲软。记者在ofo官方网站看到,其“新闻动态”停留在2018年3月13日上,是一则与融资有关的信息,之后则无新闻更新。
对于目前山东ofo的运营情况,记者联系了ofo山东地区相关负责人,据其称,押金退款一直很畅通,不存在押金难退的问题,对于“99元红包年卡免押”活动也已经停止,目前ofo在济南的投放数量并没有减少是正常投放,投放数量 的多少会受济南交警对共享单车的总量控制的要求。
ofo内外交困
众所周知,在摩拜被美团收购之后,ofo的处境就已经非常不妙。资金链紧张、押金危机、裁员风波等问题纷纷出现,甚至多次流传其将被滴滴和阿里收购的新闻,对此,ofo方面曾经多次予以否认。
而此次ofo小黄车最重要的运营主体进行了法人变更,甚至被自媒体解读为“戴威让位”,并将此次法人变更与ofo即将被收购传闻联系上,更是引发了市场的各种猜想。
对此,ofo方面称,法定代表人的变更是内部正常的人事变动,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仍为戴威,不存在“让位”一说。人事变更不会影响到ofo公司的任何经营和运营。
这一解释略显苍白,仅仅根据法人变更的确不能断言戴威“出局”或者”退出”。只是,在这个秋天,ofo遭遇浓浓寒意,却是事实。多项资料显示,ofo面临的最大困境,或许仍然是资金问题。
有报道披露,到今年5月中旬,ofo单月成本高达2.5亿元!同时有媒体爆料,称ofo账面资金仅有6亿元。
同时还有公开的报道称,ofo不仅关闭了海外业务,还大面积裁员,更出现了管理层巨变等大事件……甚至于一度传出“向阿里借钱6000万给员工发工资”的消息。
内部问题不断,资金链条紧张,还有各路合作伙伴纷纷讨债,上海凤凰、天津飞鸽、富士达、雷克斯等自行车生产商都曾被ofo拖欠货款,甚至走过法律途径;德邦物流、云造科技等物流公司也曾因拖欠账款问题与ofo产生纠纷,即便其中部分公司收回账款,也宣布了与ofo终止合作。
连资本市场中,也有超力电机、优博讯、哇棒传媒等17家上市、拟上市公司以及新三板挂牌企业与ofo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其中数家公司的订单和应收账款等都受到了ofo的巨大影响。
实际上,无论从内部还是从外部看,ofo都已经陷入危机时刻。盈利无望、融资无期、资金链紧张,再加上裁员、国际化缩水等,虽然ofo努力商业化自救,但已经难逃卖身的命运。
戴威退出:自愿?无奈?
最新消息显示,ofo背后运营主体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戴威变更为陈正江,旗下12家分公司仅有2家现在仍为戴威负责,外界纷纷解读为戴威“让位”。
无论是否“让位”,在这个时候变更法人,引起外界的各种猜测也是正常现象。
戴威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校期间曾经担任学生会主席。2014年,还在北大读硕士时,创办了ofo,致力于“以共享经济+智能软件,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
ofo一路上得到了滴滴、小米、蚂蚁金服等知名企业的加持,短短4年时间,拿到了约20亿美元的投资。而现在,这条用美元铺就的独角兽之路仿佛走到了尽头,只在身后留下了一堆无处安放的小黄车。
戴威曾说,资本让梦想实现的脚步加快了,他享受着这种被加速的感觉。
如今,这位将ofo带出校园、走向资本化却想在资本面前保持“独立”的北大高材生,疑似出局。
确实,在2016年中国市场退出的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的形势下,以钢铁为原材料的小黄车却一路狂奔,在几年内迅速攻城略地,尤其是在融资上屡屡刷新纪录的表现,使其一时风头无两。 为了争夺新用户,ofo从2016年冬天就开始了烧钱大战,补贴方式花样百出,相继推出“充值返现”活动、“红包车”“免费骑”“宝箱车”等等。
曾经,小黄车花钱也是豪气的,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烧光了6亿美元。然而,当融资速度跟不上烧钱的速度,之前被繁华掩盖的暗疾暴露,它正从炙手可热的“独角兽”变身烫手的山芋。
无论是前期的补贴活动还是后期的明星代言公关推广,还是各种IP化的跨界合作,都需要非常高的资金投入。
只是资本的严冬,并没有使戴威主导下的ofo沿着“单车托拉斯”的梦想一路高歌猛进。
2017年7月,ofo宣布完成超过7亿美元的E轮融资。但是在随后近8个月的时间里,都没有大型融资进入。直到今年3月13日,ofo小黄车宣布完成E2-1轮融资8.66亿美元。此后,再次陷入沉寂。
从被爆办公场所收缩,到用户投诉押金变成了购买年卡红包,越来越多的证据似乎都指向了ofo资金链出现了严重问题,甚至处于难以扭转的亏损困境,被收购的消息也从来没有消失,不过至今没有具体动静。即便如此,戴威仍拒绝并购,坚持ofo独立发展的道路,力图维持ofo不失体面的尊严。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此次ofo运营主体的工商变更或许是为了防止与供应商打官司需要戴威出庭的麻烦,毕竟在非常时刻,创始人的尊严颜面与公司生死存亡已然捆绑,而这个时候顶上去做ofo名下公司的企业法人也需要莫大的勇气,非忠诚之士难以托付。
不过,应该也不排除是戴威开始让步和妥协的开始……
ofo如何续命?
ofo创始人戴威与资本博弈,坚持“独立运营”做法,现在看来却是致使ofo错过被收购的最佳时机。错过了朱啸虎、程维和马云,ofo如何续命?
在外界看来,对于ofo而言,卖身其实是最好的选择,硬扛最终不过是徒劳。
苦苦撑到3月份的ofo,抵押了共享单车,从阿里拿到共计17.7亿元救命钱。然而曾经的对手摩拜已经归于美团并落袋为安,哈罗单车也在阿里巴巴加持下逆袭。没有资本加持的小黄车还能坚持多久?
被认为最可能接盘ofo的滴滴,如今已是自顾不暇,其主营业务“网约车”正面临着强监管,作为场景补充的共享单车业务可能暂且搁置。核心问题不再是ofo卖不卖?而是滴滴买不买?而阿里巴巴虽想拿下ofo,但在已经拥有哈罗单车的情况下对ofo的收购需求并不迫切。
无法自我造血的ofo,在巨大的运营成本压迫下,没有资本的加持或许大概率会走向破产。如果收购是注定的事情,不明白戴威为什么坚持这么久。
现在看来,独立运营等待翻盘奇迹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要继续运营下去,目前主要供应商飞鸽、凤凰肯定得结清旧款才会生产新车,这就需要ofo快速融得一笔巨额资金,目前来看,很难指望上哪家机构能接得起这个大盘子。
而单车的租赁模式很难解燃眉之急,很多用户做补贴时充的钱现在还没有用完;试水区块链短期之内又没有突破。在供应商欠款、员工工资以及运维费用高昂压力之下,ofo被迫走上了“裁员”之路。
有謠言传闻ofo在理想国际的大厦人去楼空,有ofo的工作人员称, “ofo原本在理想国际有四层办公楼分别是10楼、11楼、15楼、20楼均有办公,前面经过三轮裁员员工大幅减少,已不需要那么大的办公室了,同时10楼、11楼的租约到期,就没有再续租了,现在的确只剩下15楼和20楼。”
有人惋惜ofo错过了最佳“卖身”时期,也有人认为戴威天生具有领袖气质,有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理想主义。回看现实,如果ofo熬不过当前,不断被昔日的合作伙伴追债、用户如雪崩一样挤兑和谩骂,单车散落街头再无人打理,这肯定不是创始团队想看到的。
谈合并几乎是唯一的选择,戴威应该做好付出比去年更大的代价。现在主要考虑或许不是自己的位置,而是供应商债务交由谁来承担?ofo的固定资本能否继续运转下去?
虽有自媒体曾经传言ofo被滴滴和蚂蚁金服联合收购的消息,但被ofo相关负责人否认。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与滴滴和蚂蚁金服洽谈收购的事情并不是空穴来风,主要是价格问题没有达成一致。”
8月22日,有媒体报道称,ofo最终卖身滴滴的协议已经达成,公司作价20亿美元左右。如果以此价格,还不及ofo合计融资21亿美元,如果从投入与产出比的角度来看,显然是一笔亏本的买卖。
今年4月,美团以27亿美元收购摩拜,而从最近美团更新的招股中显示,摩拜是非常好的无形资产,商标和用户名单分别价值16亿元与8亿元,商誉价值128亿元。对于美团来说,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而且有利于提高美团的估值。
对于ofo而言,如果想“卖身”,摩拜自然是参照系,因为摩拜相对于美团来说是优质资产。如果也作27亿美元甚至是更高的价格卖给滴滴,又或者被滴滴和蚂蚁金服联合收购,或许是ofo所希望的。
从滴滴的角度来看,它本来就是ofo的大股东,在2017年上半年甚至派高管入驻ofo,由于戴威的强势赶走了滴滴系高管,后来才自己孵化了青桔单车,又代管小蓝单车,想在共享单车领域抢占市场。
由于ofo有先发优势,已经在一线城市站稳脚跟,滴滴想拓展出行大生态布局,还是想把ofo纳入麾下。
不过滴滴又不想花高价收购,也与ofo现在的困境有关,相当于两者在价格方面博弈。
ofo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包括:为了降低成本,运营人员开始收缩;车的损坏率、折旧率攀升;美国、澳大利亚等海外业务不断收缩,缩减市场;供应商讨债的消息,接连不断等。
以目前的情形来看,矛盾的主要点是ofo值多少钱,滴滴和蚂蚁金服又想花多少钱收购的问题。
也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戴威明智的做法是应该尽早与美团CEO王兴谈合并。王兴在收购了摩拜之后,承担了摩拜巨额的债务,面对滴滴在外卖及出行领域的攻击,但是收购一个摩拜效果还不明显,还欠点火候,如果索性咬牙跺脚再收一个ofo,足以能够在短途出行领域形成垄断地位,依靠其上市公司的地位再进行融资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