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国家倡导的新基建政策要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不仅包含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向信息、通讯,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发展。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涉及众多领域项目,其设计、实施、管理和后期维护需要大量操作、管理与设计研发等专业人才。重庆邮电大学作为一所在信息通信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工科类院校,培养了一大批信息通信、计算机行业人才,契合时代发展要求,在来华留学生培养方面也应当发挥培养国际专业人才的重要作用。
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发展和合作交流的需求,当前的留学生教育培养模式应以此为目标导向。因此,文章力图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归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培育模式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政策导向性,从学业导向、职业生涯规划导向、政策导向三个维度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的质量。
一、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下推进国家政策的现实需要
在全国留学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留学工作要适应国家发展大势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努力开创留学工作新局面”,这为新时代来华留学生培养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来华留学生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着先导性作用,也为来华留学生教育指明了方向和教育定位,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培养知华友华的高素质外国专业人才是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应有之义。来华留学生教育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所以,对于工科院校培养专业性国际人才,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作用应当更加突出。
重庆邮电大学具有来华留学生600余名,来自43个国家,分布在11个学院,包含研究生、本科生,涉及26个专业。在校学习阶段,学校严格落实安全稳定、宿舍管理、医保处理、平台管理、社团指导、日常考勤延签等事务,也实施趋同化日常教育管理,但留学生培养的实效性仍然有待提高。面对“一带一路”建设和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基建的需求,理工科类院校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培养成效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应用型的工科类院校本科院校的来华留学生规模相对较小,在教育管理软硬件和经验积累方面普遍有待提升,培养能力和管理水平存在短板。这与“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型、复合型、职业性人才的需求是不相匹配的。通过对我校留学生培养现状的分析,可见当前我校留学生教育培养在学业辅导、就业指导、政治认同导向中的薄弱,亟需整合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为决策提供现实依据。
二、建立来华留学生“三维度”导向性培育模式的现实意义
面对我国的海外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可为其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在对外贸易合作的过程中,国内企业公司也普遍存在各种投资风险、受挫、失败的案例。缺乏国际化经营所需的人才和经验,不适应东道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与沿线国家成功开展海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原因。为促进全球化的合作交流形式,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繁荣,需要吸纳引入大量本土化人才资源。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培养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必须培养一批知华友华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创新教育管理导向,丰富我校留学生教育培养管理形式。根据“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国家的发展业态和人才需求、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培养能力,应确立高素质职业型人才为职业生涯规划导向,以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人才为政策导向,本文的研究有利于丰富留学生教育管理管理形式。
三、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三维度导向性培育模式
本文旨在探究从学业导向、就业导向、政策导向三个维度保障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质量。
(一)确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才培育模式的学业导向性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培养的学业辅导导向性尚未明确。当前,对于留学生专业教育体系的研究多集中于留学生课程设置,授课教学方式方法,汉语基础养成方面,对于课后的学业辅导研究相对匮乏。在实际的教育管理中也没有形成体系化的长效性学业辅导机制。
我校通信、计算机等技术性专业课程设置较难,对于汉语言水平不够高的留学生来说,在理解专业术语方面非常吃力,进而导致专业学习受限。教育培养的过程中,发现留学生在选课时存在困难、对课程信息了解不足 、课堂上的内容听不懂、课堂分组讨论有困难、独立完成课程作业有困难、考试无法读懂试题的现象普遍存在。 同学朋友是留学生的学业辅导的主要支持群体,其次才是教师。 但教师在这方面与留学生的沟通频率并不高,需要增加定期沟通的频率。而这些问题表明,要培养符合“一带一路”要求的专业高素质人才急需加强学业支持和专业辅导的导向性,确立一套完整的学业辅导长效机制,让留学生的培养在注重管理后勤服务的同时,加强学业辅导,提高学业支持。
学业辅导科目以汉语和专业课为主,招募学业辅导志愿者,组织留学生研讨课题并进行授课,负责现场答疑,同时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线上资源,通过微信小程序平台开展专业课程答疑。
(二)树立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导向性
目前,来华留学生培养方案里很少有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服务导向。2000年1月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9号《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外国留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得就业、经商,或从事其他经营性活动。”留学生完成学业后需要回原国工作,现实条件也无法延伸至国外去指导生源国的就业,那么长期以来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很少针对留学生开展,所以,针对长期以来留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研究相对处于空白,目前有待加强研究。
绝大部分留学生都要回国工作,中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无法延伸至国外,要培养“一带一路”战略需求的国际人才,结合重庆邮电大学的学科背景,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还可以导向输出,对我校毕业留学生进行就业导向咨询服务,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培养各类技术人才。随着,我国和沿线国家不断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合作,越来越多的通信服务计算机网络公司在沿线国家建立合作业务,则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来华留学生是他们的最优选择,在中国学习相关技术,专业过硬,应聘于这些通信服务公司派到生源国工作,又当地语言和国情,所以需要对来华留学毕业生开展就業导向咨询,熟悉了解我国的招聘形式。
随着就业政策的改变,现规定来华留学生可以在中国就业,更需要确立就业指导工作的导向性,对留学生从简历制作到面试技巧,以及解读就业政策,推送就业信息,必须树立全程、全方位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导向。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服务、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就业实习几个方面都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在培养管理过程中确立导向性。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没有全面地向留学生展开,由于覆盖面较小,所以对于留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还没有形成体系,服务质量因此受到影响。我校主要培养大量工科类人才,面向技术型就业,对于职业型人才,还应进行就业前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教育。
(三)加强从了解中国文化的知华到政治认同的友华政策导向性
在“一带一路”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中,来华留学生培养教育将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培养一大批关键领域的专业人才,而且还能促进沿线国家人文交流和民意相通。因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出于各种原因,如避免意识形态冲突,高校教育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导向时常被忽视。
高校广泛针对留学生开展各类文化节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异域文化与中华文化交流碰撞。高校在传播中国文化,在让留学生感知中华文化的同时,却相对缺乏传播国家方针政策路线的导向性。作为未来的知华人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是推动未来“一带一路”建设的桥梁枢纽,更是向沿线国家传播中国形象的发声者,回国后他们在生源国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对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的政治认同起到关键少数作用,所以不仅要向留学生传播中国文化,在此基础上还要让留学生感知国情民情,宣传中国精神、国家方针政策,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来华学生的政治情感认同。
作者简介:余跃(1988年8月),女,汉族,四川大竹,硕士研究生,重庆邮电大学(重庆,400000)思想政治教育
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发展和合作交流的需求,当前的留学生教育培养模式应以此为目标导向。因此,文章力图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归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培育模式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政策导向性,从学业导向、职业生涯规划导向、政策导向三个维度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的质量。
一、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下推进国家政策的现实需要
在全国留学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留学工作要适应国家发展大势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努力开创留学工作新局面”,这为新时代来华留学生培养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来华留学生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着先导性作用,也为来华留学生教育指明了方向和教育定位,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培养知华友华的高素质外国专业人才是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应有之义。来华留学生教育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所以,对于工科院校培养专业性国际人才,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作用应当更加突出。
重庆邮电大学具有来华留学生600余名,来自43个国家,分布在11个学院,包含研究生、本科生,涉及26个专业。在校学习阶段,学校严格落实安全稳定、宿舍管理、医保处理、平台管理、社团指导、日常考勤延签等事务,也实施趋同化日常教育管理,但留学生培养的实效性仍然有待提高。面对“一带一路”建设和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基建的需求,理工科类院校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培养成效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应用型的工科类院校本科院校的来华留学生规模相对较小,在教育管理软硬件和经验积累方面普遍有待提升,培养能力和管理水平存在短板。这与“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型、复合型、职业性人才的需求是不相匹配的。通过对我校留学生培养现状的分析,可见当前我校留学生教育培养在学业辅导、就业指导、政治认同导向中的薄弱,亟需整合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为决策提供现实依据。
二、建立来华留学生“三维度”导向性培育模式的现实意义
面对我国的海外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可为其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在对外贸易合作的过程中,国内企业公司也普遍存在各种投资风险、受挫、失败的案例。缺乏国际化经营所需的人才和经验,不适应东道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与沿线国家成功开展海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原因。为促进全球化的合作交流形式,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繁荣,需要吸纳引入大量本土化人才资源。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培养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必须培养一批知华友华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创新教育管理导向,丰富我校留学生教育培养管理形式。根据“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国家的发展业态和人才需求、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培养能力,应确立高素质职业型人才为职业生涯规划导向,以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人才为政策导向,本文的研究有利于丰富留学生教育管理管理形式。
三、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三维度导向性培育模式
本文旨在探究从学业导向、就业导向、政策导向三个维度保障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质量。
(一)确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才培育模式的学业导向性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培养的学业辅导导向性尚未明确。当前,对于留学生专业教育体系的研究多集中于留学生课程设置,授课教学方式方法,汉语基础养成方面,对于课后的学业辅导研究相对匮乏。在实际的教育管理中也没有形成体系化的长效性学业辅导机制。
我校通信、计算机等技术性专业课程设置较难,对于汉语言水平不够高的留学生来说,在理解专业术语方面非常吃力,进而导致专业学习受限。教育培养的过程中,发现留学生在选课时存在困难、对课程信息了解不足 、课堂上的内容听不懂、课堂分组讨论有困难、独立完成课程作业有困难、考试无法读懂试题的现象普遍存在。 同学朋友是留学生的学业辅导的主要支持群体,其次才是教师。 但教师在这方面与留学生的沟通频率并不高,需要增加定期沟通的频率。而这些问题表明,要培养符合“一带一路”要求的专业高素质人才急需加强学业支持和专业辅导的导向性,确立一套完整的学业辅导长效机制,让留学生的培养在注重管理后勤服务的同时,加强学业辅导,提高学业支持。
学业辅导科目以汉语和专业课为主,招募学业辅导志愿者,组织留学生研讨课题并进行授课,负责现场答疑,同时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线上资源,通过微信小程序平台开展专业课程答疑。
(二)树立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导向性
目前,来华留学生培养方案里很少有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服务导向。2000年1月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9号《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外国留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得就业、经商,或从事其他经营性活动。”留学生完成学业后需要回原国工作,现实条件也无法延伸至国外去指导生源国的就业,那么长期以来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很少针对留学生开展,所以,针对长期以来留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研究相对处于空白,目前有待加强研究。
绝大部分留学生都要回国工作,中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无法延伸至国外,要培养“一带一路”战略需求的国际人才,结合重庆邮电大学的学科背景,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还可以导向输出,对我校毕业留学生进行就业导向咨询服务,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培养各类技术人才。随着,我国和沿线国家不断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合作,越来越多的通信服务计算机网络公司在沿线国家建立合作业务,则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来华留学生是他们的最优选择,在中国学习相关技术,专业过硬,应聘于这些通信服务公司派到生源国工作,又当地语言和国情,所以需要对来华留学毕业生开展就業导向咨询,熟悉了解我国的招聘形式。
随着就业政策的改变,现规定来华留学生可以在中国就业,更需要确立就业指导工作的导向性,对留学生从简历制作到面试技巧,以及解读就业政策,推送就业信息,必须树立全程、全方位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导向。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服务、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就业实习几个方面都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在培养管理过程中确立导向性。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没有全面地向留学生展开,由于覆盖面较小,所以对于留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还没有形成体系,服务质量因此受到影响。我校主要培养大量工科类人才,面向技术型就业,对于职业型人才,还应进行就业前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教育。
(三)加强从了解中国文化的知华到政治认同的友华政策导向性
在“一带一路”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中,来华留学生培养教育将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培养一大批关键领域的专业人才,而且还能促进沿线国家人文交流和民意相通。因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出于各种原因,如避免意识形态冲突,高校教育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导向时常被忽视。
高校广泛针对留学生开展各类文化节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异域文化与中华文化交流碰撞。高校在传播中国文化,在让留学生感知中华文化的同时,却相对缺乏传播国家方针政策路线的导向性。作为未来的知华人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是推动未来“一带一路”建设的桥梁枢纽,更是向沿线国家传播中国形象的发声者,回国后他们在生源国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对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的政治认同起到关键少数作用,所以不仅要向留学生传播中国文化,在此基础上还要让留学生感知国情民情,宣传中国精神、国家方针政策,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来华学生的政治情感认同。
作者简介:余跃(1988年8月),女,汉族,四川大竹,硕士研究生,重庆邮电大学(重庆,400000)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