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径只待用心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校沟通往往是为了解决儿童成长中的具体问题,但有时候教师与家长沟通缺乏策略、技巧,沟通不畅或不够坦诚深入,使得家校在孩子教育上难以形成教育合力。为解决这些困扰,本文尝试在家校沟通中借助心理学理论指导,从聚焦问题变为聚焦解决,教师帮助家长远离“问题”本身带来的消极影响,化解家校矛盾。
  〔关键词〕家校沟通;心理学理论;班级管理;小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9-0070-04
  俗话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每个人都无可避免会与他人在某种相同刺激下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或心理体验。家长和学校是一对教育者,切实有效的家校沟通不仅有助于增进双方了解与互信,更有利于双方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作为班主任,我们也发现,每一届学生中,总会存在那么几个不好对付的家长,他们要么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要么动不动“投诉”,使教师在管理上患得患失,束手束脚。与这类家长沟通,如果不能打开他们的心“门”,消除他们的抵触心理,取得某些共识,一旦对方排斥你,紧闭“心”门,就什么也没法谈。
  如何攻破家长“心”门 ?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班主任如果能换位思考,便能与家长形成共振共鸣,学生教育和班级管理都会收到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必须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懂得察言观色,恰如其分地运用相关心理学理论,使之成为自己日常工作的助推器,改聚焦问题为聚焦解决,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家长远离“问题”本身带来的消极影响。一旦家长看到改变即将来临的预设画面时,“花径只待用心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场景就会来到,“家校共育”工作就进入良性循环。
  一、运用同理心理论,与家长保持“同心”
  所谓“同理心”,简单说就是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考虑对方感受,与对方建立共情,让对方感受到你理解他的感受,这样双方就会避免误会,更易达成一致意见。
  (一)同情——读懂你心
  一个周六下午,我走进小宋家——一间狭小杂乱的出租房。小宋父母窘迫不安,他们找来一把小凳子,擦了又擦。我微笑着接过凳子,先聊开了:“你们外出打工不容易呀,这房子每个月房租也要好几百吧?”“打工难、房租贵”话题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小宋妈愁眉苦脸地说:“我们夫妻俩每天很晚下班,也没什么文化,只好把孩子全交给辅导班和他奶奶管。”小宋爸一脸无奈:“我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急性子,看到他不听话,成绩差,我忍不住打他骂他,孩子现在越来越逆反。”我感同身受点头说:“你们夫妻俩早出晚归很辛苦,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也无法辅导孩子,不得已才把孩子交给奶奶带。”小宋父母如遇知音,继续倾诉着:“我们夫妻俩省吃俭用,花钱送他去辅导班学习,可这孩子不争气,也不懂事,真让人伤心……”我倾听着家长的“心语”,发现了问题:小宋爸在单亲家庭长大,内在父爱力量较弱,打骂孩子的教育方式恶化了亲子关系;小宋妈缺乏母亲责任意识,把教育陪伴孩子的责任推卸到奶奶身上,淡化了母子亲情。
  (二)投情——痛你所痛
  我动之以情:“小宋爸,您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当时您心里肯定非常渴望有父亲陪伴。但您仍比儿子幸福,小时候您还有妈妈陪伴,小宋却只有年迈的奶奶陪护他。”小宋妈不好意思地说:“老师,不瞒您说,我和婆婆关系不好,分开居住。”我顺势引导:“是呀,哪有爸妈不疼自己孩子的,你们也是认为他和奶奶在一起可以得到更好照顾。但试想一下,如果你是小宋,一直照顾陪伴自己的是奶奶,而爸妈长期不在身边,连偶尔相聚也总是伴随指责打骂,他心里好受吗?”小宋父母默默点头,低眉垂眼的神情中充满愧疚,眼圈发红……我也陪着沉默了一会儿。我知道我的话触动了他们内心深处的伤痛,也拨动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之弦。
  (三)通情———如你所愿
  看到小宋妈流泪,我递上纸巾说:“我知道您很伤心,您肯定希望自己儿子好好学习,孝顺懂事。”小宋妈忙不迭点头,脸色充满被理解的感激之情说:“我们从安徽阜阳来这里,也是为了他有更好的环境,希望他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可这孩子……也怪我们夫妻俩没文化,帮不了他。”我鼓励道:“现实中很多没有文化的农民工培养出了大学生,关键不在于父母辅导,而是父母关爱。你们每天下班后多关心一下孩子的学校生活,多和他交流,孩子肯定能感受到你们的爱。”小宋妈连连点头说:“老师,您说得对!以后我就按您说的去做。可现在这孩子也不愿意和我们在一起,您说怎么办?”我趁热打铁说:“恕我冒昧,将心比心,小宋和你疏远,让您觉得悲伤,您婆婆又何尝不是?何不尽弃前嫌住在一起?”小宋妈若有所思说:“老师您说得有道理,我也有责任……”天色渐晚,我的心里却越来越亮堂。我用“同理心”这把“金钥匙”打开了家校沟通之门,和家长沟通越来越顺畅……告别之时,小宋父母满怀感激地说:“江老师,谢谢您!您能说到我们心坎上,理解我们的难处,帮我们想办法,欢迎您常来!”
  二、巧用情绪ABC理论,发现正面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所创建的情绪ABC理论认为,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的不正确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一些不合理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因此在面对家长质疑甚至责难时,如果教师能调整心态,发现事情背后的正面动机,就能够避免让沟通陷入僵局。
  那天课间,周老师利用课前时间检查了昨天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发现四个孩子没能及时上交作业,匆忙中把没有及时上交家庭作业的孩子拍了照片,直接发在班级微信群,并留言:“这四个孩子今天没能及时上交家庭作业,请家长关注孩子是否完成,并找找作业本是否落在家里,中午带来。”然后随着紧接而来的上课铃声忙着上课了。不多久,四个被拍照的其中一个家长——小俊爸爸也在微信群里直接留言:“小孩子偶尔几次把作业本忘在家里实属正常,老师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正确,但周老师为这样的小事直接把孩子照片拍下而且发在班级群,做法很不可取,为什么不可以個别打个电话,或者私发家长。如果在班级群公布,也应该是孩子的学号,进行善意提醒,给孩子和家长都留有一定面子。”课后,周老师看完留言,顿时心生反感:小俊,一个最会“惹事生非”的孩子,三天两头找不到作业本或者漏做家庭作业,本来就认为家长不负责,现在其他三个家长没有什么想法,只有小俊爸爸居然对老师工作“指手画脚”,把老师的善意提醒误解为侮辱孩子,让家长失了面子。这口气如何咽得下去?于是周老师回复道:“因为忙着要上课,也没有多想,只是提醒家长多关注孩子,让孩子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无他意。如果让您觉得不舒服,我向您道歉,以后不会‘多管闲事’。”小俊爸爸不再说话了。但周老师心里并没有“获胜”的喜悦……   案例中,对应情绪ABC理论,A是家长第一份留言,周老师看完这段留言后的心理活动则是B,C则是周老师暗含了复杂情绪的那一份回复。在这件事整个反应模式中,家长想给周老师提个工作上的建议,针对班级个别学生忘带作业本或漏做家庭作业这样的事情,觉得有更人文的教育方法(A),而周老师却理解为这是刺头家长对自己的不理解和挑衅(B),导致她不客气回复(C)。站在教师角度,这一次家校沟通出现问题,是由周老师的非理性情绪造成的。实际上,当面对家长质疑时,如能运用情绪ABC理论改变信念,发现家长的正面动机,就会改变教师对事件本身的认识,从而避免与家长的沟通陷入僵局。如小俊爸爸认为周老师处理这件事情不够人文,有失家长面子,教师应该感到理解和高兴,因为只有负责任的家长才会理解和配合学校教育。小俊爸爸在微信群上发表意见,说明他对教育有自己的理解,教师不妨运用拿来主义精神,充分采纳家长的合理建议,这样家长就得到认可,会更加积极支持老师工作。家长认为周老师可以个别沟通和交流,正说明他想向老师倾诉愿望,重视孩子教育。此时老师如能“放下身段”,与家长真诚沟通,效果可能大不一样,同时吸引更多家长为班级建设做出贡献。
  三、妙用安慰剂效应,化干戈为玉帛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安慰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发自内心的善良。安慰者出于一种关心,而被安慰者往往需要得到外界给予的一种支持,以获得内心满足。如何去安慰别人?安慰剂效应告诉我们,通过引导需要安慰的人的主观意识,从而达到安慰的效果。安慰剂效应又称为假药效应或者被期望效应。
  那天早上,我上完第一节课走进办公室,刚拿起手机就看到同一时间、同一家长——蒋妈打过来的3个未接来电。小蒋是班里一个内向、不善言辞,学习存在严重惰性,近段时间又沉迷网络游戏,导致成绩“惨不忍睹”的问题男生。赶紧回拨过去,蒋妈在第一声铃响后立刻接起电话,口气是愤怒的,语速是急促的,能想象蒋妈此时的激动心情:“江老师,如果不是因为尊重您,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和您沟通联系,一起想办法解决的话,我早就把她投诉到教育局了……”原来,蔣妈口中的她是指班里的数学老师忻老师。昨天下午数学课,小蒋回答不出问题,竟被忻老师扇了一巴掌。孩子放学后哭诉着告诉了蒋妈,今天早上连学校都不肯来,感觉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在蒋妈“软硬兼施”下才勉强到校。蒋妈越想越气愤,于是就有了上述一幕。感受着蒋妈的愤怒情绪,我首先站在对方角度思考整件问题的性质,表示理解:“每个当妈的,听到孩子如此遭遇,肯定是心疼和气愤的,如果是我,我也一定会和你有同样反应。”然后继续给予语言上的支持,期望帮助她走出困境,进入良好状态。我接着说:“但事已至此,忻老师昨晚已经后悔得一夜没有睡了。”蒋妈听闻,惊讶极了:“这么说,江老师您也知道这件事情?”“是的,一大早忻老师就来和我沟通,表达着她内心的愧疚和歉意:当时看到小蒋在课堂上要么走神发呆,要么低头做自己的事情,丝毫不理会忻老师在讲台上激情澎湃的讲解。忻老师刚仔细分析完毕一道题,让儿子站起来再重复一遍时,他竟然一问三不知。正因为师者父母心,所以爱之深恨之切呀,忻老师冲动之下,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一巴掌就下去了。冷静后,忻老师内心深深懊悔起来:毕竟已经是六年级的孩子,大庭广众之下挨老师打,真的很伤孩子自尊,她今天会找个合适时间在全班面前向小蒋道歉,也准备今天下班和我一起登门拜访请求您原谅。我本来第一节课上完,正要给您打电话交流这件事,这不您先打过来了。但蒋妈,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老师可以一次次原谅孩子的错误,我相信孩子,还有,家长也会原谅老师这一次失误,对吗?”一番话让蒋妈的戒备心松懈下来,她的语气开始缓和:“江老师,只要孩子在学校能得到你们的关注和关心,不放弃我们,我就放心了,不需要来我家道歉。忻老师也是对我儿子‘恨铁不成钢’,一片苦心呀……”
  这件事中,被安慰者蒋妈想要得到的无疑是心理上的需求,后进生家长本来就因为孩子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落后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极端者会认为老师会厌恶自己的孩子。对忻老师这一失误动作,蒋妈第一感受,很可能就认定是忻老师厌恶成绩落后的儿子,绝不会理解为老师“恨铁不成钢”,更不会想到儿子存在课堂纪律问题。蒋妈向我“告状”,甚至要投诉到上一级,无非想从外界获取一种支撑自己的力量。所以作为一个安慰者,我就要在潜意识里给予她真正意义上的鼓励和支持,暗示她一个更加积极的想法:是因为忻老师对待小蒋如同自己儿子一样“恨铁不成钢”,也一直对小蒋不离不弃,才会一巴掌打下去,但这个动作是不够理智的,老师也已经深刻意识到,并会第一时间内做好弥补工作,请家长放心。这样就会帮助家长建立积极、正面的心态。
  四、智用社会影响理论,巧妙“借力”转化家长
  关于“社会影响理论”,有一个很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哥伦比亚市,一批心理学研究员挨家挨户为一项慈善运动发起募捐,并向每户人家展示该住宅区已捐款人的名单。研究员发现,随着已捐款人的名单越来越长,后续者捐款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对被请求捐款人来说,已经捐款名单上的朋友和邻居名字就像一种社会规范证明,提示他们该如何做出正确选择。但是,假如那些名字只是一些没有什么关系的陌生人名字,说服力就会大幅降低。通过这一心理学实验可以看出,来自周围的同等群体对一个人有着异常强大的说服力。
  最近,班里经常收到扣分通知单,扣分的主要原因是接送孩子车辆过线、家长不按规定停车等,很令我头疼。我曾发动孩子监督家长,但效果不佳。下周又要召开家长会,我该如何在家长会上讲这件事呢?一个想法在我的脑海中闪现:我何不利用家长来教育家长?让家长站在家长的立场分析他们应该遵守学校常规、管理要求,他们相对更容易接受。于是我决定尝试。我选定王妈,该家长素质高,教育孩子也有一套。我与王妈在电话里说明想法,她欣然答应。很快她就以“孩子的行为是家长的影子”为题完成家长会发言稿。王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话:“有一次,我为了赶时间,骑车带孩子闯红灯。第二天,我领孩子散步经过一个路口时,黄灯开始闪烁,孩子撒腿就往对面马路上跑,还没跑到路中间就亮起红灯,车一辆接一辆开过去,我当时就吓出一身冷汗。当绿灯亮起来之后,我赶紧跑过去,狠狠揍了女儿一顿。她委屈极了,反驳说:‘你不也带着我闯红灯,你这样做就对了,为什么我就不对了?’我无言以对,孩子的行为正是受到我的影响,我给孩子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孩子亲眼看见我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她才会认为交通规则可以随便破坏。这是多么可怕的认知,我真后悔当时的行为,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宁可再等上一分钟,做个遵守规则的人,让孩子以我为榜样,尊重社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这不是我们家长所希望的吗?那就让我们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做出榜样,从小事做起,自觉遵守学校有关规定,遵守社会公德,我们才有底气来教育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一语惊醒梦中人,家长曾经不以为然的行为,在别的家长提醒下,开始有清醒的认识。家长会后,我班扣分明显减少。我强调多次的家长车辆管理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借助家长的力量来教育家长,真正触动他们心灵深处。由此看来,“借力”未尝不是一种好方法。
  家校沟通是学问,也是艺术。从心理学理论角度看待家长的“难缠”,关注“例外”情况,会帮助老师软化家长的强硬态度,为他们打开一扇朝向减少抱怨、开始思索且更为合作的大门。当教师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想出一套不同于原来的沟通方法,并尝试将这些方法运用于家校沟通,那么,不但教师本身能获得成长,更能使家长相信,教师是真诚且令人尊敬的人。
  参考文献
  [1]瞿春红.攻“心”为上,家校沟通的破冰之旅[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0):71-73.
  [2]杨雪梅.重沟通讲技巧,让家校通联顺畅无碍[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1):38.
  [3]郑 娟.家校沟通“不谐音”的心理分析[J] .中小学德育,2018(8):67-68.
  [4]仪萍萍.巧妙实现家校沟通[J] .教学与管理,2012(12):16.
  (作者单位: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第一小学,舟山,316100)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其他文献
〔摘要〕这是一例因对英语老师感到恐惧前来求助的案例。咨询师和来访者一次次谈话过程中,信息搜集全面之后,逐渐发现来访者更深层的问题源自自我概念的模糊和混乱,于是咨询师使用行为实验、箭头向下技术及焦点解决取向中关注资源、例外和小改变的发生等方式方法,让来访者更清楚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和肯定自身优势,激发内在学习动力。  〔关键词〕自我概念;学习压力;个案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所以班主任要用爱心、关心、耐心、细心关注每一个学生。  关键词:爱心;关心;耐心;细心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我认为,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应具备爱心、关心、耐心、细心。  一、爱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班主任走进学生的法宝  爱是育人的根本。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
摘要:“信号与系统”实验的开发背景、开发平台软件简要介绍,采用编写演示程序,建立MATLAB虚拟实验室等方法,可明显提高实验效果。    关键词:信号与系统;矩阵实验室(Matlab);演示程序;虚拟实验   “信号与系统”是高职工科电子类专业学生受益面最广而又最有用途的课程之一, 该课程所涉及的有关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处理和信息重视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对几乎所有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都是
如果一个人可以活到80岁,那么在大多数人生命的前1/4都将和一种人密切相关,那就是“老师”。  曾经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一生中最有用的东西是从哪里学到的。那人回答:幼儿园。  幼儿园就像是童话里被施了魔法的欢乐小屋,屋顶是香甜的奶油蛋糕,窗户是透明的水晶糖果,屋门是香浓的黑巧克力,地板则是一块块方方正正的甜脆饼干,就连窗外天空中摇摆的浮云也变成了大团大团绵软的棉花糖。当然,还有一群美丽善良
摘要:三年级的学生,一挨批评就哭,作业不会做也哭,一哭就是一节课。遇到这样的学生怎么办?首先与家长沟通交流,尋找造成学生这种情况的背后原因。然后制定三步走的解决问题方案:(1)学生哭闹时冷处理,不被裹挟;(2)积极干预,教给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3)肯定积极行为,为学生解决具体问题支招,发掘闪光点,帮学生建立自尊自信,促进心理成长。  关键词:心理成长;情绪调节;特殊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关键词〕青年教师;浮躁情绪;自我管理  我的这条州河便是一条我认为全中国的最浮躁不安的河。浮躁当然不是州河的美德,但它是州河不同于别河的特点,这如同它翻洞过峡吼声价天喜欢悲壮声势一样,只说明它还太年轻,事实也正如此,州河毕竟是这条河流经商州地面的一段上游,它还要流过几个省,走上千里上万里的路往长江去,往大海去。它的前途是越走越深沉,越走越有力量的。对于州河,我们不需要作过分的赞美,同时亦不需要作
天行兄是我的老同学,从南开大学到南京大学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从本科到研究生再到研究员,他一直潜心学习研究中国哲学。世事变幻数十年,对他却仿佛只是沉思一刻钟。各种风肆虐中华大地时,他只是听风,既不惧风,更不跟风。40年来,对哲学,对智慧,天行兄一直保持童心;对人生,对民族,天行兄一直保持虔信;对先哲,对师友,天行兄一直保持赤诚。这一切,凝结在了《规矩草》这本书的百篇短文中。  在天行兄笔下,哲学仍
杨扬那是2002年2月16日,美国盐湖城冬奥会展开了第9个比赛日的争夺,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比赛中,27岁的中国选手杨扬第一个冲过终点线,捧起冠军。这是中国自1980年参加冬奥会以来获得的第一枚金牌。杨扬在夺金之前已获得过几十个世界冠军。她说,即使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每次回忆起盐湖城那惊心动魄的画面,往事仍历历在目。1998年,日本长野,杨扬第一次参加冬奥会,虽然和队友一起拿到了短道速滑女子300
菲尔·杰克逊档案  出生年月:1945年9月17日  身高:2.03米体重:104.3公斤  毕业于北达科他大学  NBA经历1967年第2轮第17位被纽约尼克斯队选中;1978年6月8日被交换到新泽西网队。1989年至1998年担任芝加哥公牛队主教练,2000-2004、2005年至今任湖人队主教练。    美国“奈史密斯篮球名人纪念堂”是美国篮球界的最高荣誉殿堂。2007年的名人堂入选仪式9月
〔关键词〕心灵捕手;观后感;美好意愿  《心灵捕手》这部影片,笔者十年前看过,现在再看,有更深的感动和感触。看到心理教师肖恩(Sean)给威尔(Will)做心理咨询的那几个情节,脑海里瞬间浮现出一句话“在生命最深处与人相遇。”这是前段时间我读的介绍欧文·亚隆思想传记的一本书的书名《在生命最深处与人相遇》。作为一名心理教师,这句话是影片中心理教师肖恩的角色状态带给我的最大感动和启发。  这次再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