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便秘是一种多症状多病因的疾病症候群,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影响生活质量并带来经济负担的常见疾病。我国相关指南中一般将原发性便秘分为3种类型:结肠慢传输型(STC)、出口梗阻型(ODS)和混合型便秘。通常参考罗马Ⅳ型标准并结合临床情况及患者主诉进行诊断。通过详尽的问诊查体及各种检查,排除继发性原因,争取对因治疗。手术一般作为二线疗法选择,最终只有少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在STC患者手术方式及吻合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一定争议,常用术式包括全结肠切除术加回肠直肠吻合术(TAC-IRA)和次全结肠切除术加回肠乙状结肠吻合、回直肠吻合术或盲直肠吻合术。现腹腔镜技术已大量应用于此类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机器人的应用也在探索中。ODS因其原因复杂,目前已明确的有关机制包括耻骨直肠肌矛盾收缩、会阴部下降过深、直肠肠套叠、直肠前突和直肠脱垂。针对上述机制,近年来探索了多种多样的手术方式,包括治疗耻骨直肠肌矛盾收缩的双侧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治疗直肠脱垂的直肠黏膜纵行折叠术加硬化剂注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直肠黏膜切除肌层折叠术(Delorme)、经肛门吻合器直肠部分切除术(STARR)以及腹腔镜直肠功能性悬吊术(LVR)等,但目前尚无长期大样本研究证明上述手术方式的优劣性,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随着发病机制的综合化,治疗方式的多样化,未来便秘仍需联合多学科精准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