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净南极 静悄悄地来去

来源 :地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henwe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2月19日傍晚,乌斯怀亚号邮轮的休息厅,告别南极派对。船长Aldegheri颁发了登陆南极证书之后,来自14国的80位游客同举香槟,拥抱亲吻道别:再见了,同船过渡的朋友们!再见了,憨态可掬的企鹅和海豹!再见了,纯净静谧的南极!
  就在11天前,12月10日18点,在号称地球尽头的乌斯怀亚港口6号码头,我们的邮轮鸣笛起锚,开始向1000公里外的南极进发。邮轮上的第一课就是南极环保教育,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保护南极野生动植物,保持南极的原始状态。除了脚印,不要留下任何东西;除了记忆,不要带走任何东西。
  夕阳里的毕格尔水道,两岸雪山绵延,海上鸥鸟翩飞。半夜时分,邮轮进入世上著名的德雷克海峡。太平洋、大西洋在此交汇,且处于南半球高纬度,这段航线终年狂风怒号,巨浪滔天,被航海者视为畏途,称之为“魔鬼西风带”。邮轮上人们在眩晕和呕吐的难忘体验中,迎来了新的一天。
  晃悠中我们走上甲板——除了邮轮上的生物学博士卢卡斯的讲解之外,广州来的“鸟人”先生也带领同胞们举着“长枪短炮”出击“打鸟”。船尾海浪翻腾,海鸟翔集,陆续收入镜头的有巨海燕、佛得角海燕、飘泊信天翁、黑眉信天翁以及各种鹱,一时间,收获的喜悦掩去了晕船的难受。
  12日下午抵达南雪特兰群岛,准备登陆南极。我们心情激动而紧张,迫不及待地穿上防水>中锋衣裤和长统胶靴,套上早已领到的救生圈,带上摄影器材,分AB组先后下橡皮艇。不过,下艇前有一项重要任务:为了避免污染南极大陆,大家排队走过,在消毒池用药水洗净靴裤。出发了,几艘快艇掠过海面,浪花飞溅,雪花飞扬,波峰浪谷里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时隐时现。到得岸边,我们一个个抓住快艇舵手伸过的手臂,踩着海水,双脚实实在在地踏上了南极大陆。
  在探险队领队的带领下,我们在半月岛的雪地里艰难跋涉,右边的高地里出现了群群企鹅,而左边锯齿形峭壁间也栖息着不少企鹅。从企鹅群居的高地延伸出一道道纵横交错的“红路”,这是因为企鹅吃磷虾,拉出的红色粪便沾到了脚上,行走时便在白茫茫的雪原上踏出了红色的“企鹅路”。这个岛屿栖息的是红嘴红脚的阿黛利企鹅,小个子,胖乎乎,走起路来摇摇摆摆,颟顸可爱。游客们长枪短炮一阵猛扫,由于兴奋,偶尔会忽略与企鹅的距离,领队会提醒我们的动作要安静缓慢,遵守“不能主动走到企鹅5米范围内”的规则。翻过山梁,远处一头肉呼呼的海豹伏在雪中,全然不顾来自备方的长短镜头正对准了它。
  南极大陆是一片净土,动物们还没学会怕人,即使是正在孵卵的企鹅爸爸或妈妈们,也不知躲避危险。因而大家常常互相提醒:不要大声说话,不要过于靠近企鹅或踩了它们的路。雪花仍然飘飘洒洒,除了企鹅和海豹。只有一小队五颜六色的身影行进在白茫茫的雪野之中。与企鹅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静悄悄地完成了。
  接下来的五天里,我们一次次乘橡皮艇登陆南极或在美妙的海湾游弋。从威廉明娜湾、屈韦维尔岛到利马水道;从彼得曼岛、天堂湾、维因科岛到洛克若港;从罗克岛、密科申岛到乔治王岛……。其问各类南极动物,如帽带企鹅、巴布亚企鹅、鸬鹚、贼鸥、雪燕、象海豹、鲸鱼等,吸引我们不停地按下快门,哪怕冰雪打湿相机也在所不惜。其间各种冰山、冰川、冰谷、浮冰,千姿百态,晶莹幽蓝,那如雕如凿、似真似幻的造型,让我们连连惊叹。其间我们还探访了多个南极工作站,如英国站、阿根廷站、智利站,特别是在中国长城站的参观,那飘扬的五星红旗和镌刻着红色“好汉”字样的巨石,令我们无比骄傲和自豪。
  南极,这是一片至今没有永久居民的雪域冰原,神秘、静谧、纯净。现在我们来了,轻轻地,没有大声喧哗,没有侵扰和掠夺。记得16日上午坐在罗克岛的雪坡上,面对千年雪山、亿年冰川,我们想:人们不顾航程艰辛与价格昂贵远赴南极,难道只是为了亲眼看看这银色世界、拍下大量企鹅冰川的照片吗?非也。更深层的追求应该是挑战自我、净化心灵。只是,挑战自我和净化心灵,不仅仅在于考量自己的体能和适应性,不仅仅在于荡涤耳中尘嚣和心底尘垢,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保持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如何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如何爱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南极南极,我们来过了!静悄悄地来,又静悄悄地去,除了记忆,没有带走一片云彩。
其他文献
向着天空喷吐烟雾的工厂烟囱好似一台台加热器,不断暖化着地球。能不能把这些烟囱倒个个儿,让它们头朝下,将大量温室气体注入千米之下的地底一一这主意是不是有些疯狂?  全球碳捕获与封存协会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披露,世界各国现已规划出213个“反装烟囱”项目,其中101个具备商业规模,7个已处于实际运行之中。当然,高耸的烟囱无法直接掉头,借助一项名为“碳捕获与封存(ccs)”的技术,原本直冲云霄的二氧化碳即
期刊
马尔代夫,一个印度洋上的小岛国。国土由26组珊瑚环礁、1200多个珊瑚岛组成,绵延长达900千米,平均海拔只有1.2米。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这个天堂岛国正面临“消失”的危险。为此,政府不得不做出将旅游业的部分收入积累起来,用于到临国购买新土地,以安置全国38.6万居民的决定。  在世界范围内,因全球变暖而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正日趋加剧。据统计,全球海平面平均高度比1870年高出20厘米。最近一
期刊
保护区在减少引起气候变化的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是气候变化影响和其他灾难的自然缓存器,可以减缓泛滥的洪水,避免水土流失引起的泥石流灾害,并避免风暴潮袭击。  一本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IUCN、大自然保护协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世界银行所出版的新书指出:自然保护区是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有效解决方案。尼古拉斯·斯特恩爵士为此书撰写了前言并表示:“这本名为《自然解决
期刊
研究人员发现,沙漠土壤中缺乏植物所必需的氮。而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沙漠土壤中残存的可怜的一点氮肥也不断变成气体挥发到大气中。土壤中氮的不断流失,导致能够生存的植物也越来越少,沙漠的零星绿色将逐渐被气候变暖所扼杀,沙漠的未来令人担忧。    我们都知道,沙漠是地球上最荒凉的区域之一,那里很少有植物能够生存下来,依靠植物生活的动物也因此罕见。为什么沙漠如此荒凉?按照我们一贯的理解是,沙漠地区缺
期刊
全球气候变暖最明显的证据就是极地冰川开始大面积融化。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北极考察,当看到一些冰川因融化而呈现光秃秃的面貌时,感到非常震惊。潘基文表示:“与世界上的其他地方相比,北极变暖的速度要快得多。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来遏制这一趋势。”2007年,英国《每日邮报》公布了一张挪威北极地区冰川融化的照片,照片中融化的冰壁内出现了一张哭泣的脸,融水成为这张脸流下的“伤心泪”。拍摄“冰川哭泣”照片的摄影
期刊
淡水资源的短缺一直都是国际环境专家、科学家与政治家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的一项统计,目前全球还有10亿人缺少干净的饮用水,而每天多达6000人因为缺水而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儿童。科学家通过最新技术证实海底之下蕴藏着丰富的淡水资源。美国和欧洲科学家都在酝酿设计开发巨型钻探装置,以便深入海底之下抽取淡水,缓解全球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危机。  海底淡水储量惊人 美国科学家近日绘制出全球首幅地幔电导率三
期刊
我国科学家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被列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的水葫芦,可在微波联合碱作用下实现能源化利用,制取燃料酒精、氢气、甲烷等清洁燃料。  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课题组研究了微波联合碱对水葫芦降解和糖化的影响规律,包括微波加热时间、功率以及碱用量等。  这项研究发现,在微波联合碱作用下,水葫芦有机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蛋白质等都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再经过纤维素酶作用后水解生
期刊
北极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关键地区,也是科学家聚焦和聚集之地。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的冰雪正以超出科学家预测的速度快速融化。这是一组图片,讲述了一次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新奥尔松地区的中国北极环境科学考察野外工作的故事。    2009年8月26日晚18点,刚刚吃完晚饭,连续几天的风雨停了。太阳露出了一丝笑容,天有些放晴的样子。  气象预报显示,未来的一天天气不错,适合野外工作。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的陈
期刊
斯瓦尔巴群岛自然资源丰富,17世纪时期,斯瓦尔巴群岛附近海域渔业发达,渔民已经开始在这里捕杀鲸鱼、海豹、海象等海洋生物。由于长期过量的捕杀,到18世纪末期,渔业开始衰落。斯瓦尔巴群岛各个岛屿上储存着丰富的煤炭资源,附近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1194年斯瓦尔巴群岛由挪威人首次发现,1596年,荷兰探险家巴伦支重新发现。16世纪,英国、荷兰、丹麦、挪威、俄国等国渔民先后到达斯瓦尔巴群岛捕杀鲸鱼
期刊
在新疆哈密,巍巍天山下,一座美丽的现代化新城屹立在绿洲的边缘,这里有规划整齐的街道、被绿树环绕的座座高楼,片片如毯的草坪上点缀着各色花草……特别是道路两旁、居民小区、广场上一个个太阳能照明路灯,还有新建住宅楼顶的太阳能热水器以及外墙的隔热装置,显得尤为醒目,处处让人感到这是一个现代气息很浓的小城镇!这就是以节能减排著称的深居内陆的吐哈油田。  吐哈油田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