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的重任。本文针对当前高职教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探讨,为高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方案。
关键词:创新能力 “三心激励”教学法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b)-0214-01
创新是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标志。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并列为着重培养的三大能力。毫无疑问,创新已成为新世纪教育的使命。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在强调素质培养的学校教育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突出的课题。
经过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确有待增强,并且造成能力不高的原因很多。譬如学生学习目标定位较低,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对自己将来的奋斗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往往仅满足于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或是考取专升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也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教师经常使用“喂养式”、“灌输式”的办法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教师主宰课堂教学,学生只听命于教师,很少独立思考,很少开展实践,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對高职教育教学需要进一步改革,下面对培养高职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进行探讨。
1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本在于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1.1 要转变教育质量观,树立“知识传递与创新相统一”的观念
教育创新要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自己的目标,就必须改变传统教育陈旧的、单一的“知识传递”观,树立“知识传递与创新相统一”的现代教育观。使学生们懂得,他们在知识的传递中所得到的不仅是已有结论,而主要是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此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1.2 要转变教师的“师长”教学观,树立“主体性教育”观念,使学生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主体意识是创新精神的重要特征。因此,通过主体意识的培养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根本途径。改变学生只是作为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为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创新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主选择性,使教学过程充满创新创造的激情。
2 深化创新教育改革,基础在于改革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影响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关键因素。学科设置应综合化,注重文理渗透,改变专业划分过细、学生知识狭窄的现状。我们设立了以理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训、生产实习、工程实践为主线的实践教学环节,并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引入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实现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来巩固、创新理论,突出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内容上按照优化组合原理,能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要科学地进行,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祈求一蹴而就。因此,内容选取上也要体现前后照应,避免先难后易、重复及脱节等现象。
3 通过 “三心激励”教学法,提高课堂创新能力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一种针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新教学方法—— “三心激励法”。 所谓“三心”是指:好奇心、疑心、恒心,它们是创新能力形成依靠的三个主要因素。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在一定限度内,大学生自主创新的好奇心越强,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推动力就越大;反之,大学生缺乏积极性,其活动效率就较低。教师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需要精心设计学习环节,创造与知识相关的学习情境,及时观察学生行为变化,并及时提供支持性材料,以提高学生的好奇心水平。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扉,是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另一重要要素。课堂上教师应该注意在讲课过程中设疑或是引导学生质疑,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疑心。在教学中,思维的标高要难易适中,设计一些易出错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错误并加以改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自主创新是一个漫长而又很艰难的过程,挫折和失败是难免的,如果遇到困难就退缩,那么创新永远不能实现。恒心是坚持力,是一种钻劲,迎难而上,才能取得创新。因此,恒心是自主创新的第三要素。
笔者以从事多年的电子教学中实训环节为例,说明“三心激励”教学方法的应用。在电子实训课堂上,首先教师在引入题目时,使用多媒体技术、动画演示等教学手段给学生展示与题目有关的最新电子产品,充分表现出电子课程的实用性,运用情景,在此环节激发学生好奇心;其次,选题(按兴趣多选一)时,教师将所选题目的不完整的原理图提供给学生,图内还存在布错件、少元件、参数错误等等的问题,面对不完整的错图,学生会想:“少了哪些器件?这里的器件对不对?这样连接正确吗?参数是否合理呢?”等等问题,在这些疑问的促使下,进一步通过思考、讨论、提问、仿真找出正确原理图,在这个过程中,主要依靠疑心作为推动力;得到正确原理图后,课程最后要制作出可用的电子作品,这需要学生自己购买器件、工具,焊接出成品,并通过不断地调试,使作品达到预期的要求,这整个过程中在各个环节都有可能遇到问题,专业知识不足、经验缺乏、思路狭窄等都是科技活动中常见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其间不断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恒心的养成,不能半途而废,坚持作品完成。
4 重视创新大赛,鼓励、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大赛
创新大赛可以提供系统的训练,特别是有创新团队的组织学习,创新理论知识能成为诱发其创新行动的媒介,使创新教育的效果大大增强。创新竞赛有项目载体和具体要求,为学生提供了研究目标和探索方向。大赛既可以是省市级甚至国家级的比赛,也可以是学院组织的校内竞赛,形式可以多样灵活,教师要积极组织并进行引导与培训。为了增强学生兴趣,可以增设创新能力奖学金。
提高高职学生创新能力,高校重任在肩,我们既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又要让学生开展创新的实践。作为一线教师,要不断的尝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兴民.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7).
[2] 方存好.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无锡高职教育创新发展战略选择[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关键词:创新能力 “三心激励”教学法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b)-0214-01
创新是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标志。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并列为着重培养的三大能力。毫无疑问,创新已成为新世纪教育的使命。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在强调素质培养的学校教育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突出的课题。
经过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确有待增强,并且造成能力不高的原因很多。譬如学生学习目标定位较低,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对自己将来的奋斗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往往仅满足于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或是考取专升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也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教师经常使用“喂养式”、“灌输式”的办法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教师主宰课堂教学,学生只听命于教师,很少独立思考,很少开展实践,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對高职教育教学需要进一步改革,下面对培养高职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进行探讨。
1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本在于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1.1 要转变教育质量观,树立“知识传递与创新相统一”的观念
教育创新要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自己的目标,就必须改变传统教育陈旧的、单一的“知识传递”观,树立“知识传递与创新相统一”的现代教育观。使学生们懂得,他们在知识的传递中所得到的不仅是已有结论,而主要是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此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1.2 要转变教师的“师长”教学观,树立“主体性教育”观念,使学生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主体意识是创新精神的重要特征。因此,通过主体意识的培养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根本途径。改变学生只是作为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为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创新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主选择性,使教学过程充满创新创造的激情。
2 深化创新教育改革,基础在于改革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影响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关键因素。学科设置应综合化,注重文理渗透,改变专业划分过细、学生知识狭窄的现状。我们设立了以理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训、生产实习、工程实践为主线的实践教学环节,并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引入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实现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来巩固、创新理论,突出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内容上按照优化组合原理,能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要科学地进行,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祈求一蹴而就。因此,内容选取上也要体现前后照应,避免先难后易、重复及脱节等现象。
3 通过 “三心激励”教学法,提高课堂创新能力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一种针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新教学方法—— “三心激励法”。 所谓“三心”是指:好奇心、疑心、恒心,它们是创新能力形成依靠的三个主要因素。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在一定限度内,大学生自主创新的好奇心越强,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推动力就越大;反之,大学生缺乏积极性,其活动效率就较低。教师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需要精心设计学习环节,创造与知识相关的学习情境,及时观察学生行为变化,并及时提供支持性材料,以提高学生的好奇心水平。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扉,是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另一重要要素。课堂上教师应该注意在讲课过程中设疑或是引导学生质疑,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疑心。在教学中,思维的标高要难易适中,设计一些易出错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错误并加以改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自主创新是一个漫长而又很艰难的过程,挫折和失败是难免的,如果遇到困难就退缩,那么创新永远不能实现。恒心是坚持力,是一种钻劲,迎难而上,才能取得创新。因此,恒心是自主创新的第三要素。
笔者以从事多年的电子教学中实训环节为例,说明“三心激励”教学方法的应用。在电子实训课堂上,首先教师在引入题目时,使用多媒体技术、动画演示等教学手段给学生展示与题目有关的最新电子产品,充分表现出电子课程的实用性,运用情景,在此环节激发学生好奇心;其次,选题(按兴趣多选一)时,教师将所选题目的不完整的原理图提供给学生,图内还存在布错件、少元件、参数错误等等的问题,面对不完整的错图,学生会想:“少了哪些器件?这里的器件对不对?这样连接正确吗?参数是否合理呢?”等等问题,在这些疑问的促使下,进一步通过思考、讨论、提问、仿真找出正确原理图,在这个过程中,主要依靠疑心作为推动力;得到正确原理图后,课程最后要制作出可用的电子作品,这需要学生自己购买器件、工具,焊接出成品,并通过不断地调试,使作品达到预期的要求,这整个过程中在各个环节都有可能遇到问题,专业知识不足、经验缺乏、思路狭窄等都是科技活动中常见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其间不断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恒心的养成,不能半途而废,坚持作品完成。
4 重视创新大赛,鼓励、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大赛
创新大赛可以提供系统的训练,特别是有创新团队的组织学习,创新理论知识能成为诱发其创新行动的媒介,使创新教育的效果大大增强。创新竞赛有项目载体和具体要求,为学生提供了研究目标和探索方向。大赛既可以是省市级甚至国家级的比赛,也可以是学院组织的校内竞赛,形式可以多样灵活,教师要积极组织并进行引导与培训。为了增强学生兴趣,可以增设创新能力奖学金。
提高高职学生创新能力,高校重任在肩,我们既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又要让学生开展创新的实践。作为一线教师,要不断的尝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兴民.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7).
[2] 方存好.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无锡高职教育创新发展战略选择[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