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小学田径运动项目,尤其是业余田径训练的开展存在诸多困难,有来自家长的、学生的,老师的,等等,这些因素大大降低了训练的效果。如何有效组织小学的田径业余训練?在此,与各位做些肤浅的交流,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小学田径业余训练现状
一是大多数家长认为,读书才是头等大事,孩子进行体育训练会影响学习,尤其是田径运动,既艰苦又枯燥,得不到家长的支持,愿意进行业余田径训练的学生越来越少。二是随着“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学生的回家作业少了,那么学生在校的时间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许多教师经常放弃休息,对学生进行辅导,体育训练很难插足,不少学生也会迫于学业压力而放弃训练,有的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把本就有限的训练时间不断切割,很难进行完整的周期训练。
二、小学田径业余训I练的成功实践与探索
面对现实的困境,如何组织有效的田径业余训练呢?对此,我在以下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科学宣传,提高认识——播下希望的种子
体育训练和文化课学习是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两个重要方面,对我们小学体育教师来讲需要做的很多,学生体质提高应该视为已任,同时还要纠正社会、家长偏重文化课的倾向,打开家长的心结,跟家长常进行交流,让家长知道文化课学习只是孩子成长当中的一个部分,他们更需要的是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他们需要的是增加社会知识,学习一些课堂当中无法学到的东西,他们需要的是取得更多的成就感,从而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而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项目,能满足了学生的这些需要,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作为所有运动项目基础的田径运动,田径素质好了,任何运动都能随心所欲,加之丰富的文化知识,这才是现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不是一个十足的“书呆子”。
从运动员的选拔开始,我就着手学生对于训练兴趣的培养及训练意义的教育,让学生爱上训练,明白训练的意义,小手拉大手,让学生感染家长,让家长逐渐支持孩子参与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也会有意地给学生一些“告家长书”,或是直接与家长进行交流,双管齐下,让学生家长更好地来了解训练的作用,同时拉近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由于采用这种主动出击的方法,在训练时就减少了家长的阻碍,学生也少了家里的压力,在训练时间上就没有太多的顾忌,训练的参与度有了明显提高。
(二)惜生爱生,激励鼓舞——浇灌成长的花朵
参与了只是开始,田径训练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没有半点捷径可走,学生的成长同样需要激励,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要根据学生的这种需求,科学安排训练内容,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激发学生实现这种需要的欲望,使他们产生内在动力,朝著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奋斗与前进。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取得成功产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追求新目标、新成绩的新动力,心理因素会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因此,在田径训练工作中,必须尽可能多地运用激励的武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念。让无形枯燥的田径训练变成看得到、感受得到的成功体验,让参与训练的学生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增加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作为教练应珍惜少年儿童心灵深处的这种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主动与主课老师交流、与学生交流,让较好地完成功课成为田径训练的一部分,如不能及时完成功课,停训一次,或较好地完成了功课,能够训练前加人一点游戏等惩罚激励办法,使学生在田径训练的同时,获得更多情感上的体验,敢于承担、敢于担当、敢于为自己树立的目标努力奋斗,纠正主课老师、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想法,使他们懂得参加体育锻炼,能强身健体,开发智力,使学生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训练与学习其实并不矛盾,只要处理得好,参加训练不但不影响学习,反而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主课老师对田径训练的抵触心理有了明显的转变,与其他球类训练的竞争也有了自己的优势。
(三)争分夺秒,科学安排——收获成功的果实
小学的田径业余训练最大的敌人是时间,以我校为例,1个多小时的训练时间分布在第一节课前与放学后2个时段,一个时段有时只有不足20分钟的训练时间,对于田径训练而言,准备活动都来不及做。实践证明,常规的田径训练已经无法满足现状,必须做出改变,基于以上情况,我将一周8次的训练任务进行再分配,其中第一节课前5次20分钟为专业素质练习,如柔韧、力量、技术等,活动课3次40分钟为专项练习,短跑项目60米跑、100米跑等,跳远项目助跑、腾空步等,每周重复训练。这样的训练看似分散,毫无目的,实际将分散的时段获得了有效的利用,是《田径》训练理论“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的体现,每周都能看到学生的进步。
训练中既要重视身体素质训练,又要注重技术、技能的培养,素质是基础,良好的动作技术是前提,只有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才能使参与训练的学生获得正确的引导。田径作为竞技运动,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兴趣、素质、技术的基础上,注重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田径队的队员们成为了学校各项活动的主力,也培养出了多名市比赛、区比赛的冠军队运动员,学生们体验到了更多成功的快乐,也解开了家长、其他老师对于田径训练的顾忌。
三、结语
以上是我的一些做法与想法,当然还有很多的缺憾,相信通过接下来的摸索探究能够学到更多的与小学业余田径训练有关的知识。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作为一个小学体育教师,将不断探索着……
一、小学田径业余训练现状
一是大多数家长认为,读书才是头等大事,孩子进行体育训练会影响学习,尤其是田径运动,既艰苦又枯燥,得不到家长的支持,愿意进行业余田径训练的学生越来越少。二是随着“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学生的回家作业少了,那么学生在校的时间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许多教师经常放弃休息,对学生进行辅导,体育训练很难插足,不少学生也会迫于学业压力而放弃训练,有的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把本就有限的训练时间不断切割,很难进行完整的周期训练。
二、小学田径业余训I练的成功实践与探索
面对现实的困境,如何组织有效的田径业余训练呢?对此,我在以下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科学宣传,提高认识——播下希望的种子
体育训练和文化课学习是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两个重要方面,对我们小学体育教师来讲需要做的很多,学生体质提高应该视为已任,同时还要纠正社会、家长偏重文化课的倾向,打开家长的心结,跟家长常进行交流,让家长知道文化课学习只是孩子成长当中的一个部分,他们更需要的是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他们需要的是增加社会知识,学习一些课堂当中无法学到的东西,他们需要的是取得更多的成就感,从而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而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项目,能满足了学生的这些需要,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作为所有运动项目基础的田径运动,田径素质好了,任何运动都能随心所欲,加之丰富的文化知识,这才是现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不是一个十足的“书呆子”。
从运动员的选拔开始,我就着手学生对于训练兴趣的培养及训练意义的教育,让学生爱上训练,明白训练的意义,小手拉大手,让学生感染家长,让家长逐渐支持孩子参与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也会有意地给学生一些“告家长书”,或是直接与家长进行交流,双管齐下,让学生家长更好地来了解训练的作用,同时拉近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由于采用这种主动出击的方法,在训练时就减少了家长的阻碍,学生也少了家里的压力,在训练时间上就没有太多的顾忌,训练的参与度有了明显提高。
(二)惜生爱生,激励鼓舞——浇灌成长的花朵
参与了只是开始,田径训练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没有半点捷径可走,学生的成长同样需要激励,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要根据学生的这种需求,科学安排训练内容,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激发学生实现这种需要的欲望,使他们产生内在动力,朝著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奋斗与前进。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取得成功产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追求新目标、新成绩的新动力,心理因素会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因此,在田径训练工作中,必须尽可能多地运用激励的武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念。让无形枯燥的田径训练变成看得到、感受得到的成功体验,让参与训练的学生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增加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作为教练应珍惜少年儿童心灵深处的这种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主动与主课老师交流、与学生交流,让较好地完成功课成为田径训练的一部分,如不能及时完成功课,停训一次,或较好地完成了功课,能够训练前加人一点游戏等惩罚激励办法,使学生在田径训练的同时,获得更多情感上的体验,敢于承担、敢于担当、敢于为自己树立的目标努力奋斗,纠正主课老师、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想法,使他们懂得参加体育锻炼,能强身健体,开发智力,使学生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训练与学习其实并不矛盾,只要处理得好,参加训练不但不影响学习,反而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主课老师对田径训练的抵触心理有了明显的转变,与其他球类训练的竞争也有了自己的优势。
(三)争分夺秒,科学安排——收获成功的果实
小学的田径业余训练最大的敌人是时间,以我校为例,1个多小时的训练时间分布在第一节课前与放学后2个时段,一个时段有时只有不足20分钟的训练时间,对于田径训练而言,准备活动都来不及做。实践证明,常规的田径训练已经无法满足现状,必须做出改变,基于以上情况,我将一周8次的训练任务进行再分配,其中第一节课前5次20分钟为专业素质练习,如柔韧、力量、技术等,活动课3次40分钟为专项练习,短跑项目60米跑、100米跑等,跳远项目助跑、腾空步等,每周重复训练。这样的训练看似分散,毫无目的,实际将分散的时段获得了有效的利用,是《田径》训练理论“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的体现,每周都能看到学生的进步。
训练中既要重视身体素质训练,又要注重技术、技能的培养,素质是基础,良好的动作技术是前提,只有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才能使参与训练的学生获得正确的引导。田径作为竞技运动,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兴趣、素质、技术的基础上,注重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田径队的队员们成为了学校各项活动的主力,也培养出了多名市比赛、区比赛的冠军队运动员,学生们体验到了更多成功的快乐,也解开了家长、其他老师对于田径训练的顾忌。
三、结语
以上是我的一些做法与想法,当然还有很多的缺憾,相信通过接下来的摸索探究能够学到更多的与小学业余田径训练有关的知识。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作为一个小学体育教师,将不断探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