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为贯彻“精准扶贫”思想,对高校贫困学生的成长辅导不仅要为其提供必要的基本生活资助,助其顺利毕业,而且要助他们增强自信,树立积极的三观,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其创造财富和价值的能力。
关键词:贫困学生;精准帮扶;成长辅导
现阶段我国各高校都存在着“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这一特殊小群体,对他们的“精准帮扶”不仅关系到贫困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也是高校发挥教育扶贫功能,实现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重要举措。
贫困学生的高校成长辅导者需要深入细致、体贴入微地助其解决其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指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规划、协调好学习和生活,用积极的情绪体验超越自身的自卑、恐惧、嫉妒、焦虑等消极心态,以充满希望和正能量的姿态发奋图强,促进自身的思想、知识、能力的提升。
1当前贫困生成长辅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贫困生成长辅导重物质帮扶,轻精神引导。
当前帮扶贫困生重在经济资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但若未对其精神与心理进行足够关注和及时引导,则会忽视其健全人格的培养。研究表明,贫困生因家境贫困而囊中羞涩,因成长背景与环境等因素而内心自卑、知识视野狭窄、社会经验缺乏、自我评价偏低,虽然通过自身努力考上大学,希望融入大学生活,渴望被纳理解,但受经济条件限制,加之自卑心作祟,往往习惯独来独往。如果不关心其内心世界,重视精神引导,则会让其陷入精神贫困,易出现自卑、敏感、脆弱、孤僻等心理问题。对贫困生的成長辅导,需要在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同时,让其感受到爱与尊重的需要。
1.2贫困生成长辅导重学习引导,忽视能力培养。
为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目前对贫困生的成长辅导偏重于学业成绩指标,关注其分数达标而忽略了能力培养。实际上,贫困生不仅要提升其学习能力,而且要提升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因而当前对贫困生的成长辅导要加强综合能力的提升。
1.3贫困生成长辅导工作零散,缺乏系统性
对贫困学生的成长辅导没有形成科学的、系统与具体的方案。具体表现为缺乏全面的数据平台、成长辅导零散、随意性较大,辅导人员变动大、缺乏长期跟踪、没有精准分析不同类型贫困生的不同需要。对贫困生的成长辅导,需要为他们提供生存与发展的保障与提高机制,需要扶贫与扶志同步进行,需要系统与具体的引导方案与实施平台,让其从入学开始到顺利就业都得到精准帮扶。
1.4贫困生成长辅导未注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缺少实践平台
当前貧困生往往是被动接受资助与辅导,在成长辅导时没有考虑其参与性,对其引导时也没有注重激发其主观能动性。经济上被动接受资助,易让贫困生造成思想上的等靠要;缺乏实践机会与平台,易造成“贫困一缺少机会与平台一贫困”的循环往复,难以走出困境。贫困生成长辅导应充分考虑其辅导过程中的参与性,注重提供主动参与的勤工俭学平台与感恩社会的德育实践平台,以激发其自立自信的潜能和社会认同感。
2如何对贫困生的成长辅导实施精准帮扶
2.1收集详细信息,为贫困生建档立卡
在新生信息登记和入学初期,能及时加注家境贫困的学生名单及详细信息,建立帮扶信息库。深入观察、访谈和调查,建立健全贫困生工作档案,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绩、奖惩情况、家庭情况、困难程度、困难原因、心理健康状况、获得资助情况、个人信誉等。信息登记需真实、详细、完整和安全并及时更新,建立电子版动态档案,为成长辅导提供精准参考。
2.2了解困难与需求,提供帮扶精准点
有学者指出高校反贫困行动包括反经济贫困、反学习贫困、反心理贫困和反技能贫困,反映出贫困生困难的类型与需求多样化,因而对贫困生的成长辅导应全方位考察和针对性辅导。因为贫困的原因和类别有多种,如家庭现状、成长背景、成长经历、个体个性与素质、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等。因此,对贫困生的成长辅导要注重调研,从本人和家长、舍友和同学等方面了解贫困生的困难与需求,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有方案按步骤有针对性地实施精准帮扶。
2.3建立实践平台,助其能力提升
对贫困生的成长辅导,要为其提供参与性助学平台与德育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思想认识与技能,磨炼毅力与品德。高校要强化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和合作企业兼职岗位的资助与育人功能,积极参与实践锻炼,既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又能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加强德育实践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引领作用,内化作用,发挥其诚信感恩教育等功能,并通过评选励志之星,树立诚信感恩励志典型,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强宣传,发挥朋辈问的影响作用。建立高年级学生党员干部联系低年级困难学生制度,了解受助对象在学习、生活及心理方面的困难,对受助对象进行人文关怀和正面引导,充分发挥助学平台、党校平台、朋辈平台的帮扶功能,助贫困生能力提升。
2.4实施精准帮扶全程化与精细化,助其成长成才。
建立以精准帮扶成长辅导计划为实施依据的贫困生个体成长辅导台帐。具体包括帮扶学生基本信息、家境情况、困难与需求、综合素质、学业成绩、在校表现、优势与特长、缺点与不足等等;确定由帮扶导师负责的精准帮扶团队;由帮扶导师和受助学生共同商议并制定和实施成长辅导计划,内容包括:引导贫困生践行核心价值观,促其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分析贫困生的学习现状,指导其明确学业目标,制定学业计划;分析贫困生的职业理想与目标,指导其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制定职业规划;提供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勤工助学岗、临特困补助等途径保险其学习与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实践锻炼岗位,助其思想与能力提升;毕业时推荐实习岗位与就业机会。在成长辅导过程中,既要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更要注重精神和心理辅导,要扶贫扶志,重视辅导的过程与细节,让受助学生在为人与为学上受益,成为有理想有自信自强自立之才。
3实施精准帮扶的目的和意义
高校肩负着教学、科研、传承文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以人才培养为起点和归宿,高校对贫困生群体与个体的成长辅导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家庭贫困的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辅助他们努力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能依靠知识技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高校开展精准帮扶体现了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了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和人文关怀。同时也让受扶助的学生感受到社会关爱与温暖,更会感染学生感恩党和国家,感恩学校和师友。这也将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沉淀与传承。
精准帮扶是高校成长辅导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关爱每一位学生,辅导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将会使高校成长辅导工作得到学生和社会的支持和尊重,这也必将是高校未来教育扶贫的趋势之一。
关键词:贫困学生;精准帮扶;成长辅导
现阶段我国各高校都存在着“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这一特殊小群体,对他们的“精准帮扶”不仅关系到贫困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也是高校发挥教育扶贫功能,实现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重要举措。
贫困学生的高校成长辅导者需要深入细致、体贴入微地助其解决其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指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规划、协调好学习和生活,用积极的情绪体验超越自身的自卑、恐惧、嫉妒、焦虑等消极心态,以充满希望和正能量的姿态发奋图强,促进自身的思想、知识、能力的提升。
1当前贫困生成长辅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贫困生成长辅导重物质帮扶,轻精神引导。
当前帮扶贫困生重在经济资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但若未对其精神与心理进行足够关注和及时引导,则会忽视其健全人格的培养。研究表明,贫困生因家境贫困而囊中羞涩,因成长背景与环境等因素而内心自卑、知识视野狭窄、社会经验缺乏、自我评价偏低,虽然通过自身努力考上大学,希望融入大学生活,渴望被纳理解,但受经济条件限制,加之自卑心作祟,往往习惯独来独往。如果不关心其内心世界,重视精神引导,则会让其陷入精神贫困,易出现自卑、敏感、脆弱、孤僻等心理问题。对贫困生的成長辅导,需要在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同时,让其感受到爱与尊重的需要。
1.2贫困生成长辅导重学习引导,忽视能力培养。
为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目前对贫困生的成长辅导偏重于学业成绩指标,关注其分数达标而忽略了能力培养。实际上,贫困生不仅要提升其学习能力,而且要提升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因而当前对贫困生的成长辅导要加强综合能力的提升。
1.3贫困生成长辅导工作零散,缺乏系统性
对贫困学生的成长辅导没有形成科学的、系统与具体的方案。具体表现为缺乏全面的数据平台、成长辅导零散、随意性较大,辅导人员变动大、缺乏长期跟踪、没有精准分析不同类型贫困生的不同需要。对贫困生的成长辅导,需要为他们提供生存与发展的保障与提高机制,需要扶贫与扶志同步进行,需要系统与具体的引导方案与实施平台,让其从入学开始到顺利就业都得到精准帮扶。
1.4贫困生成长辅导未注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缺少实践平台
当前貧困生往往是被动接受资助与辅导,在成长辅导时没有考虑其参与性,对其引导时也没有注重激发其主观能动性。经济上被动接受资助,易让贫困生造成思想上的等靠要;缺乏实践机会与平台,易造成“贫困一缺少机会与平台一贫困”的循环往复,难以走出困境。贫困生成长辅导应充分考虑其辅导过程中的参与性,注重提供主动参与的勤工俭学平台与感恩社会的德育实践平台,以激发其自立自信的潜能和社会认同感。
2如何对贫困生的成长辅导实施精准帮扶
2.1收集详细信息,为贫困生建档立卡
在新生信息登记和入学初期,能及时加注家境贫困的学生名单及详细信息,建立帮扶信息库。深入观察、访谈和调查,建立健全贫困生工作档案,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绩、奖惩情况、家庭情况、困难程度、困难原因、心理健康状况、获得资助情况、个人信誉等。信息登记需真实、详细、完整和安全并及时更新,建立电子版动态档案,为成长辅导提供精准参考。
2.2了解困难与需求,提供帮扶精准点
有学者指出高校反贫困行动包括反经济贫困、反学习贫困、反心理贫困和反技能贫困,反映出贫困生困难的类型与需求多样化,因而对贫困生的成长辅导应全方位考察和针对性辅导。因为贫困的原因和类别有多种,如家庭现状、成长背景、成长经历、个体个性与素质、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等。因此,对贫困生的成长辅导要注重调研,从本人和家长、舍友和同学等方面了解贫困生的困难与需求,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有方案按步骤有针对性地实施精准帮扶。
2.3建立实践平台,助其能力提升
对贫困生的成长辅导,要为其提供参与性助学平台与德育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思想认识与技能,磨炼毅力与品德。高校要强化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和合作企业兼职岗位的资助与育人功能,积极参与实践锻炼,既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又能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加强德育实践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引领作用,内化作用,发挥其诚信感恩教育等功能,并通过评选励志之星,树立诚信感恩励志典型,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强宣传,发挥朋辈问的影响作用。建立高年级学生党员干部联系低年级困难学生制度,了解受助对象在学习、生活及心理方面的困难,对受助对象进行人文关怀和正面引导,充分发挥助学平台、党校平台、朋辈平台的帮扶功能,助贫困生能力提升。
2.4实施精准帮扶全程化与精细化,助其成长成才。
建立以精准帮扶成长辅导计划为实施依据的贫困生个体成长辅导台帐。具体包括帮扶学生基本信息、家境情况、困难与需求、综合素质、学业成绩、在校表现、优势与特长、缺点与不足等等;确定由帮扶导师负责的精准帮扶团队;由帮扶导师和受助学生共同商议并制定和实施成长辅导计划,内容包括:引导贫困生践行核心价值观,促其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分析贫困生的学习现状,指导其明确学业目标,制定学业计划;分析贫困生的职业理想与目标,指导其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制定职业规划;提供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勤工助学岗、临特困补助等途径保险其学习与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实践锻炼岗位,助其思想与能力提升;毕业时推荐实习岗位与就业机会。在成长辅导过程中,既要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更要注重精神和心理辅导,要扶贫扶志,重视辅导的过程与细节,让受助学生在为人与为学上受益,成为有理想有自信自强自立之才。
3实施精准帮扶的目的和意义
高校肩负着教学、科研、传承文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以人才培养为起点和归宿,高校对贫困生群体与个体的成长辅导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家庭贫困的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辅助他们努力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能依靠知识技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高校开展精准帮扶体现了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了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和人文关怀。同时也让受扶助的学生感受到社会关爱与温暖,更会感染学生感恩党和国家,感恩学校和师友。这也将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沉淀与传承。
精准帮扶是高校成长辅导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关爱每一位学生,辅导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将会使高校成长辅导工作得到学生和社会的支持和尊重,这也必将是高校未来教育扶贫的趋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