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可一出生在1994年10月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阳光灿烂,也是这个小女孩带给这个家庭的感觉。父母给予女儿的是一个快乐的性格和不断进取的理想。在爱与快乐中成长的可一,已经是一个颇有名气的小作家了,撰写出版了四本书。
《七岁之痒》:快乐是如此简单
可一从小就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女孩,母亲钱晓征回忆说,自从生下来,可一除了睡觉是安静的,所有的时间都在运动中。10个月刚学走路时,从早到晚在地上又叫又跳,直跳出个疝气。两岁之前,她的额头总是跌出一个一个大包,长大一点了,开始受伤的是腿和膝盖,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洗澡时水浸得伤口特别疼,可一哭兮兮地撒娇:为什么我总要受这份苦啊,人为什么要长腿呀!
父亲毛文凤苦恼地说,可一在学校里也是这样,下课就算了,上课也总是惹老师生气。可就是这样一个没一刻安稳的小丫头,却出书了——《七岁之痒》。六万多字,厚厚的一本。要知道,没有点定力,怎么能写得出一本书?可见,可一还是有安稳时间的。而这安稳是哪来的呢?答案是——
小可一不仅手脚好动,嘴巴也特别好动,三四个月大时,只要家里来了客人,躺在婴儿床上的她,就兴奋地大叫,妈妈发现这是可一希望与人交流。于是,妈妈经常给她讲故事,还给她朗读古诗。可一对“读书”的反应让妈妈大为惊奇,一岁半时,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春晓》《清明》。
这鼓励了妈妈对可一潜质的开发,更加认真地与女儿一起读书。可一看图,妈妈读文字,而可一总是让妈妈再读一遍,直到她指着图,能一字不漏地读出来。但她并不是认识字,她只是读图,只是跟着“朗读”。母女俩都很乐意做这个游戏,而更让妈妈高兴的是,女儿在不知不觉中,有了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妈妈的可一书店,本来是销售文化、学术类图书的,这时也有了一角销售儿童图书,可一几岁,这个角落里就卖几岁的儿童图书。每天妈妈带着可一去书店上班,可一就呆在书店里看一整天的书,有时是撕书、画书。总之,她和书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好动贪玩的可一,只要一遇上她有兴趣的书,可以几个小时连续读。晚上都是强行给她关灯,否则她就一直在看书。一个暑假,更是读了四十几本小说。
于是,当二年级时,其他同学刚开始学习作文,可一却已舞文弄墨,开始她的文学创作了,并结集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书《七岁之痒》。
《三月,桃红柳绿》:勤于创作的“小懒虫”
可一是个快乐的孩子,一个会制造快乐享受快乐的孩子,她的快乐随时收获,她的创造力也在快乐中信手拈来。一天晚上,她在浴缸里泡澡,妈妈听见浴室传出长时间的巨大水声,走进去发现满地是水,问可一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一笑嘻嘻地回答:我在玩“推波助澜”。
孩子的快乐,其实并不一定要大人弄懂,但是却需要大人的宽容,因为,孩子的快乐,往往会给大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有一次,可一书房的门关上了。妈妈好奇女儿这次怎么这么安静地做作业,敲开门,只见整个书房一片白茫茫,一挪步,泡沫碎屑便浮动起来,有的吸附到妈妈的身上,掸也掸不掉。妈妈对着可一大叫:你怎么这样无聊啊!这乱糟糟的怎么收拾干净?可一赶紧拿扫帚扫,可是越扫越飞,搞得一塌糊涂。妈妈举手就想打她,可是可一脸上还未褪去的梦样的喜悦,让妈妈停住了手。妈妈顺手把女儿搂到怀里,问她在做什么。可一兴奋地说:我在做天女散花呢!妈妈,来,我们一起玩!
是啊,孩子的快乐如此简单!他们不一定要豪华的旅行,丰盛的酒席,奢侈的消费。孩子,只要有一方不被打扰的空间,他们就会创造和享受最真切的快乐了。
可一上学后,妈妈主动与老师联系,希望老师能多鼓励可一的优点,帮助她克服缺点,让可一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学校,可一敢于表达自己的喜好,敢于表现自己,敢于竞争,同时,又特别想得开,能进能退。比如,她会参加班干部竞选,选上了,她会握紧小拳头,得意地叫一声“YES”!如果没选上,拉倒,下次一定再参加!可一决不会沮丧,决不影响她的开心。
小学的最后一个寒假结束前三天,可一说想写小说,但还没有想好写些什么,妈妈建议她写最想做的事。可一回答,希望没有作业没有考试尽情地玩。妈妈说,那就写你如果不上学,你会做什么。于是可一用了三天的时间完成了《生病在家的日子》。后来重新命名为《三月,桃红柳绿》。
《三月,桃红柳绿》还收录了《鸭子王国》等多篇小说和随笔。《鸭子王国》是可一写的第一篇小说,这篇小说的创作灵感得自她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某个暑假,妈妈带着可一吃了一个星期的烤鸭,一共六只。每次可一都会跑去厨房看厨师做烤鸭,整整一个星期下来,可一的感慨也随之而生:我不要再吃鸭子了,我要解放鸭子!就在那天下午,她写了两千多字的《鸭子王国》。
这部书和前一部书一样,几百幅插图也均由可一自绘。在孩子感兴趣的空间里,孩子的激情和潜能是无限大的。一本几万字小说,加上配图,可一就在课余时间,轻松完成了。
《华月初开》《舞月清和》:“小宇宙”大爆发
“妈妈,我的眼睛肿了。”毛可一上初一时,有一天给母亲钱晓征打电话。钱晓征抱怨:学校的作业怎么这么多?可一坦白了:“妈妈,不是的,我是在写小说。”于是,摆在妈妈面前的是厚厚的四五本写满文字的本子,短的几千字,长的四五万字,而这都是毛可一进入初中之后半年里写成的。
疯狂写作终于“惹恼”了考试,可一的成绩亮起了“红牌”:期中考试,全年级700多人,她位居500多名。妈妈不得不下达“写作封杀令”。可一是个懂事的孩子,她哭了一场,擦干眼泪说:“妈妈,我不写了。”很快,不足两个月后的期末考试,可一的成绩一跃进入年级200多名。成绩进步后,妈妈又同意她写作了。按可一自己的说法,就是“学习累了,就写小说休息休息”。
上中学后,可一的文字都是在“穿越”。她以自己所喜欢的动漫为素材,为动漫中的人物写同人小说,《华月初开》《舞月清和》是以动漫《死神》为题材的同人小说,可一将自己对人生、对人物、对未来的理解和憧憬融入其中,讲了一个与《死神》完全不一样的故事,其间,有很多同学的影子,亦真亦幻,字里行间透出的淡淡的忧伤,传达出90后对生活、情感满怀向往而又望而却步的朦胧忧郁的情绪。
同学们很喜欢她的穿越小说,觉得他们90后一代生活太平静,除了考试还是考试,所以需要一点刺激。可是身为哲学博士的爸爸却很茫然,不知道可一写的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爸爸的茫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15岁的女儿写了一部浩大的长篇,40万字,都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是死后的世界,是灵魂的世界,然而,却不是死亡的世界。死后的世界居然是那样鲜活,那样生动诡异,那样明媚斑斓,充满了人类性。
而在爸爸的朋友、著名作家毕飞宇看来,这样的小说却独具意义,他专门写文点评此书:这来自于一个孩子的天性和本能,她的健康,她的善良,她的乐观,她小小的、带有一点忧郁气质的希望。她稚嫩的声音有这样一种求诉——世界不只是钢筋与水泥、废话与出版物、防盗门与说教、计划与智慧、科学和单词、提拔和卷铺盖、满仓和空头、明星与想唱就唱。在物质所构成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世界,那是灵魂的世界。一个人在青春期的时候都是天才的哲学家。前世,未来,憧憬,担忧,“人”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他(她)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这些永无答案的追问属于青春,这追问是他们精神上的内分泌,它能在最大的限度内激活并升华生命。我喜爱那些相信灵魂的人,无论他是一个长者、孩子,无论他是国王、乞丐。
编辑 朱璐 [email protected]
《七岁之痒》:快乐是如此简单
可一从小就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女孩,母亲钱晓征回忆说,自从生下来,可一除了睡觉是安静的,所有的时间都在运动中。10个月刚学走路时,从早到晚在地上又叫又跳,直跳出个疝气。两岁之前,她的额头总是跌出一个一个大包,长大一点了,开始受伤的是腿和膝盖,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洗澡时水浸得伤口特别疼,可一哭兮兮地撒娇:为什么我总要受这份苦啊,人为什么要长腿呀!
父亲毛文凤苦恼地说,可一在学校里也是这样,下课就算了,上课也总是惹老师生气。可就是这样一个没一刻安稳的小丫头,却出书了——《七岁之痒》。六万多字,厚厚的一本。要知道,没有点定力,怎么能写得出一本书?可见,可一还是有安稳时间的。而这安稳是哪来的呢?答案是——
小可一不仅手脚好动,嘴巴也特别好动,三四个月大时,只要家里来了客人,躺在婴儿床上的她,就兴奋地大叫,妈妈发现这是可一希望与人交流。于是,妈妈经常给她讲故事,还给她朗读古诗。可一对“读书”的反应让妈妈大为惊奇,一岁半时,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春晓》《清明》。
这鼓励了妈妈对可一潜质的开发,更加认真地与女儿一起读书。可一看图,妈妈读文字,而可一总是让妈妈再读一遍,直到她指着图,能一字不漏地读出来。但她并不是认识字,她只是读图,只是跟着“朗读”。母女俩都很乐意做这个游戏,而更让妈妈高兴的是,女儿在不知不觉中,有了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妈妈的可一书店,本来是销售文化、学术类图书的,这时也有了一角销售儿童图书,可一几岁,这个角落里就卖几岁的儿童图书。每天妈妈带着可一去书店上班,可一就呆在书店里看一整天的书,有时是撕书、画书。总之,她和书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好动贪玩的可一,只要一遇上她有兴趣的书,可以几个小时连续读。晚上都是强行给她关灯,否则她就一直在看书。一个暑假,更是读了四十几本小说。
于是,当二年级时,其他同学刚开始学习作文,可一却已舞文弄墨,开始她的文学创作了,并结集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书《七岁之痒》。
《三月,桃红柳绿》:勤于创作的“小懒虫”
可一是个快乐的孩子,一个会制造快乐享受快乐的孩子,她的快乐随时收获,她的创造力也在快乐中信手拈来。一天晚上,她在浴缸里泡澡,妈妈听见浴室传出长时间的巨大水声,走进去发现满地是水,问可一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一笑嘻嘻地回答:我在玩“推波助澜”。
孩子的快乐,其实并不一定要大人弄懂,但是却需要大人的宽容,因为,孩子的快乐,往往会给大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有一次,可一书房的门关上了。妈妈好奇女儿这次怎么这么安静地做作业,敲开门,只见整个书房一片白茫茫,一挪步,泡沫碎屑便浮动起来,有的吸附到妈妈的身上,掸也掸不掉。妈妈对着可一大叫:你怎么这样无聊啊!这乱糟糟的怎么收拾干净?可一赶紧拿扫帚扫,可是越扫越飞,搞得一塌糊涂。妈妈举手就想打她,可是可一脸上还未褪去的梦样的喜悦,让妈妈停住了手。妈妈顺手把女儿搂到怀里,问她在做什么。可一兴奋地说:我在做天女散花呢!妈妈,来,我们一起玩!
是啊,孩子的快乐如此简单!他们不一定要豪华的旅行,丰盛的酒席,奢侈的消费。孩子,只要有一方不被打扰的空间,他们就会创造和享受最真切的快乐了。
可一上学后,妈妈主动与老师联系,希望老师能多鼓励可一的优点,帮助她克服缺点,让可一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学校,可一敢于表达自己的喜好,敢于表现自己,敢于竞争,同时,又特别想得开,能进能退。比如,她会参加班干部竞选,选上了,她会握紧小拳头,得意地叫一声“YES”!如果没选上,拉倒,下次一定再参加!可一决不会沮丧,决不影响她的开心。
小学的最后一个寒假结束前三天,可一说想写小说,但还没有想好写些什么,妈妈建议她写最想做的事。可一回答,希望没有作业没有考试尽情地玩。妈妈说,那就写你如果不上学,你会做什么。于是可一用了三天的时间完成了《生病在家的日子》。后来重新命名为《三月,桃红柳绿》。
《三月,桃红柳绿》还收录了《鸭子王国》等多篇小说和随笔。《鸭子王国》是可一写的第一篇小说,这篇小说的创作灵感得自她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某个暑假,妈妈带着可一吃了一个星期的烤鸭,一共六只。每次可一都会跑去厨房看厨师做烤鸭,整整一个星期下来,可一的感慨也随之而生:我不要再吃鸭子了,我要解放鸭子!就在那天下午,她写了两千多字的《鸭子王国》。
这部书和前一部书一样,几百幅插图也均由可一自绘。在孩子感兴趣的空间里,孩子的激情和潜能是无限大的。一本几万字小说,加上配图,可一就在课余时间,轻松完成了。
《华月初开》《舞月清和》:“小宇宙”大爆发
“妈妈,我的眼睛肿了。”毛可一上初一时,有一天给母亲钱晓征打电话。钱晓征抱怨:学校的作业怎么这么多?可一坦白了:“妈妈,不是的,我是在写小说。”于是,摆在妈妈面前的是厚厚的四五本写满文字的本子,短的几千字,长的四五万字,而这都是毛可一进入初中之后半年里写成的。
疯狂写作终于“惹恼”了考试,可一的成绩亮起了“红牌”:期中考试,全年级700多人,她位居500多名。妈妈不得不下达“写作封杀令”。可一是个懂事的孩子,她哭了一场,擦干眼泪说:“妈妈,我不写了。”很快,不足两个月后的期末考试,可一的成绩一跃进入年级200多名。成绩进步后,妈妈又同意她写作了。按可一自己的说法,就是“学习累了,就写小说休息休息”。
上中学后,可一的文字都是在“穿越”。她以自己所喜欢的动漫为素材,为动漫中的人物写同人小说,《华月初开》《舞月清和》是以动漫《死神》为题材的同人小说,可一将自己对人生、对人物、对未来的理解和憧憬融入其中,讲了一个与《死神》完全不一样的故事,其间,有很多同学的影子,亦真亦幻,字里行间透出的淡淡的忧伤,传达出90后对生活、情感满怀向往而又望而却步的朦胧忧郁的情绪。
同学们很喜欢她的穿越小说,觉得他们90后一代生活太平静,除了考试还是考试,所以需要一点刺激。可是身为哲学博士的爸爸却很茫然,不知道可一写的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爸爸的茫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15岁的女儿写了一部浩大的长篇,40万字,都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是死后的世界,是灵魂的世界,然而,却不是死亡的世界。死后的世界居然是那样鲜活,那样生动诡异,那样明媚斑斓,充满了人类性。
而在爸爸的朋友、著名作家毕飞宇看来,这样的小说却独具意义,他专门写文点评此书:这来自于一个孩子的天性和本能,她的健康,她的善良,她的乐观,她小小的、带有一点忧郁气质的希望。她稚嫩的声音有这样一种求诉——世界不只是钢筋与水泥、废话与出版物、防盗门与说教、计划与智慧、科学和单词、提拔和卷铺盖、满仓和空头、明星与想唱就唱。在物质所构成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世界,那是灵魂的世界。一个人在青春期的时候都是天才的哲学家。前世,未来,憧憬,担忧,“人”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他(她)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这些永无答案的追问属于青春,这追问是他们精神上的内分泌,它能在最大的限度内激活并升华生命。我喜爱那些相信灵魂的人,无论他是一个长者、孩子,无论他是国王、乞丐。
编辑 朱璐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