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小孩学走路,重要的,是他自己走,而不是对他进行走路的“指导”:提起右脚,重心落到左脚;右脚前移,重心随之前移;右脚落地,重心逐渐落在右脚上。左脚提起,重心落在右脚上……
其实,小孩子哪懂什么“重心”,哪懂什么“逐渐”,它只会使孩子害怕学走路,以为“学走路”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你让孩子自己走,走得摇摇晃晃,不要紧;要摔跤,赶去扶一把;扶不上,摔跟头,也没事,爬起来不就得了。学走路,小孩第一要的,不是“走”的技巧,而是“走”的勇气、“走”的实践。
多鼓励孩子,孩子多走了,走多了,尝到自个儿走的甜头了,哪能学不会?孩子会走了,你看着孩子走,适当的时候,提醒提醒,注意前面,别跟人撞;注意脚下,有绊脚的东西。那不就得了?
小孩子学说话,哪个年轻的爸妈,先教孩子“主谓宾”的?有的话,准是书呆子。孩子听多了,咿咿呀呀多了,自然会说。孩子会说了,说的时候,有不准的,不妥当的,提醒提醒,哪个字发音要准一点,哪句话不该那么讲,要这么讲。
小孩子学走路、学说话,都是“先”开动实践,“后”评点帮助。没学之前,你“指导”来“指导”去,反把人整糊涂了。
二
小孩子写作文,咬着笔杆,怎么也写不出来,你不要去“指导”。一“指导”,完了,负面效应大啦——
(1)他以后一拿起笔来写作文,心里就诞生出一个“依赖”,找老爸、老妈去;(2)写之前,一“指导”,他只知道循着你的路走,永远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走。
你真要“指导”,也行,放孩子写好作文后,放孩子自己动过一番脑子、绞尽一番心力后,你认真读孩子的作文,“指”出哪句写得好,句子就该这么写;哪段写得好,段落就该这么断;哪篇的结构好,结构就该这么处理,作文就该这么写。
或者,“指”出哪里有问题,有什么问题,该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写出作文后的“指导”,就是实实在在的“指导”,这样的“指导”,贴近孩子作文的“最近发展区域”,最有效。孩子写出作文前,他的作文还是个子虚乌有,你“指导”得再卖力,到底还是“空对空”的虚浮。
孩子的作文出来了,看得见、摸得着了,你的“指导”就实在,孩子不会听得云里雾里。也不用你花心思、费力气地找什么“教作文”的点子,孩子的作文就是实打实的靶子。你一边看孩子的作文,一边发现孩子作文里的亮点或缺点,那就是你等会儿要做的“指导”。
少在孩子作文前,“指导”这个、“指导”那个。作文写出来之前,你所有的“指导”,都只是你的猜测。即便你是猜谜高手,也不能保证每次都猜对,何况在作文这件扑朔迷离的事上,我们还真只是猜谜的菜鸟。
三
幼儿园老师对小朋友说,管老师给你一个苹果,王老师给你一个苹果,张阿姨给你一个苹果,你有几个苹果?小朋友开心地说:“我有四个。”老师不开心了,耐心启发:“管老师给你一个梨,王老师给你一个梨,张阿姨给你一个梨,你有几个梨?”小朋友开心地说:“三个。”有门啊,老师回到“苹果”上。“四个。”老师正郁闷呢,小朋友从桌兜里掏出一个苹果,“老师,早上奶奶给了我一个苹果呢。”
问题没暴露之前,你哪知道症结在这里——奶奶给了一个苹果呢?很多事儿,不能提前干。“指导”也是。元旦那天,你说,我要提前去吃感冒灵、阿莫西林,理由是,今年我肯定会感冒几次的。你要那么说,家人一定很紧张,以为你脑子里的某根筋,搭错了。
有人说,打预防针不也先“指导”,效果挺好嘛!预防针是个好东西。每一个预防针,都是医学专家反复权衡,反复试验,每一针的生产,都科学规范。你能确定,孩子作文前,你的“指导”能像预防针那样科学吗?
四
教学这事儿,学生在前面小跑,教师在后面跟着,学生遇到坑坑洼洼,要摔跤、要跌倒,老师上前去扶一把,告诉他要注意的事项。而不是老师在前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跑啊跑,学生在后面跟啊跟;跟不上,恨不得把他们臭骂一通。
亲爱的朋友,你若要“指导”孩子的作文,道理完全一样。“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闻名全国的洋思经验、杜朗口经验,不就这几个字吗?学作文,也要遵循,那就是“先写后教”“以写定教”“顺写而教”。
孩子作文前,假设学生会有什么问题,提前防范。那是以科学的理性思维,解决人文的模糊思维。“写人”的作文,作文前,很多老师要学生注意人物外貌、对话、动作、表情等。没有“外貌、对话、动作、表情”,就不能成为一篇好的写人作文?绝不是。老师假设的问题,以及假设的解决方略,只是老师的,不是学生的。对甲学生来说,你的假设可能是如鱼得水的金箍棒,对乙学生来说,可能是深恶痛绝的紧箍咒。
作文,要先“号脉”,再“下药”,孩子写出了作文,有什么问题,你给诊断,给开药方,这药就能下得准,药到病能除。药到病不能除,也没啥副作用:孩子已经写出作文了。
很多老师看了我班上学生的作文,说:“你的学生的作文,就是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他们说,鲜的、活的,各有各的话,各有各的样。我想了N年才明白,为什么我的学生的作文“不一样”——
学生写作文前,我不“指导”;我的力气,都花在学生写出了作文之后。
盆景制作有两种典型方式:(1)强制地将枝杆朝着人为的方向前进,从而制作出大量相似的盆景;(2)顺着枝杆原有的姿态,做必要的牵引,每一个盆景都是不可复制的唯一。
让孩子自己写作文,写出来后,你顺着孩子的作文,做必要的指点,走的正是第二种盆景的制作方式,那是真正有艺术生命的制作方式。
编辑 朱璐 [email protected]
小孩学走路,重要的,是他自己走,而不是对他进行走路的“指导”:提起右脚,重心落到左脚;右脚前移,重心随之前移;右脚落地,重心逐渐落在右脚上。左脚提起,重心落在右脚上……
其实,小孩子哪懂什么“重心”,哪懂什么“逐渐”,它只会使孩子害怕学走路,以为“学走路”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你让孩子自己走,走得摇摇晃晃,不要紧;要摔跤,赶去扶一把;扶不上,摔跟头,也没事,爬起来不就得了。学走路,小孩第一要的,不是“走”的技巧,而是“走”的勇气、“走”的实践。
多鼓励孩子,孩子多走了,走多了,尝到自个儿走的甜头了,哪能学不会?孩子会走了,你看着孩子走,适当的时候,提醒提醒,注意前面,别跟人撞;注意脚下,有绊脚的东西。那不就得了?
小孩子学说话,哪个年轻的爸妈,先教孩子“主谓宾”的?有的话,准是书呆子。孩子听多了,咿咿呀呀多了,自然会说。孩子会说了,说的时候,有不准的,不妥当的,提醒提醒,哪个字发音要准一点,哪句话不该那么讲,要这么讲。
小孩子学走路、学说话,都是“先”开动实践,“后”评点帮助。没学之前,你“指导”来“指导”去,反把人整糊涂了。
二
小孩子写作文,咬着笔杆,怎么也写不出来,你不要去“指导”。一“指导”,完了,负面效应大啦——
(1)他以后一拿起笔来写作文,心里就诞生出一个“依赖”,找老爸、老妈去;(2)写之前,一“指导”,他只知道循着你的路走,永远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走。
你真要“指导”,也行,放孩子写好作文后,放孩子自己动过一番脑子、绞尽一番心力后,你认真读孩子的作文,“指”出哪句写得好,句子就该这么写;哪段写得好,段落就该这么断;哪篇的结构好,结构就该这么处理,作文就该这么写。
或者,“指”出哪里有问题,有什么问题,该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写出作文后的“指导”,就是实实在在的“指导”,这样的“指导”,贴近孩子作文的“最近发展区域”,最有效。孩子写出作文前,他的作文还是个子虚乌有,你“指导”得再卖力,到底还是“空对空”的虚浮。
孩子的作文出来了,看得见、摸得着了,你的“指导”就实在,孩子不会听得云里雾里。也不用你花心思、费力气地找什么“教作文”的点子,孩子的作文就是实打实的靶子。你一边看孩子的作文,一边发现孩子作文里的亮点或缺点,那就是你等会儿要做的“指导”。
少在孩子作文前,“指导”这个、“指导”那个。作文写出来之前,你所有的“指导”,都只是你的猜测。即便你是猜谜高手,也不能保证每次都猜对,何况在作文这件扑朔迷离的事上,我们还真只是猜谜的菜鸟。
三
幼儿园老师对小朋友说,管老师给你一个苹果,王老师给你一个苹果,张阿姨给你一个苹果,你有几个苹果?小朋友开心地说:“我有四个。”老师不开心了,耐心启发:“管老师给你一个梨,王老师给你一个梨,张阿姨给你一个梨,你有几个梨?”小朋友开心地说:“三个。”有门啊,老师回到“苹果”上。“四个。”老师正郁闷呢,小朋友从桌兜里掏出一个苹果,“老师,早上奶奶给了我一个苹果呢。”
问题没暴露之前,你哪知道症结在这里——奶奶给了一个苹果呢?很多事儿,不能提前干。“指导”也是。元旦那天,你说,我要提前去吃感冒灵、阿莫西林,理由是,今年我肯定会感冒几次的。你要那么说,家人一定很紧张,以为你脑子里的某根筋,搭错了。
有人说,打预防针不也先“指导”,效果挺好嘛!预防针是个好东西。每一个预防针,都是医学专家反复权衡,反复试验,每一针的生产,都科学规范。你能确定,孩子作文前,你的“指导”能像预防针那样科学吗?
四
教学这事儿,学生在前面小跑,教师在后面跟着,学生遇到坑坑洼洼,要摔跤、要跌倒,老师上前去扶一把,告诉他要注意的事项。而不是老师在前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跑啊跑,学生在后面跟啊跟;跟不上,恨不得把他们臭骂一通。
亲爱的朋友,你若要“指导”孩子的作文,道理完全一样。“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闻名全国的洋思经验、杜朗口经验,不就这几个字吗?学作文,也要遵循,那就是“先写后教”“以写定教”“顺写而教”。
孩子作文前,假设学生会有什么问题,提前防范。那是以科学的理性思维,解决人文的模糊思维。“写人”的作文,作文前,很多老师要学生注意人物外貌、对话、动作、表情等。没有“外貌、对话、动作、表情”,就不能成为一篇好的写人作文?绝不是。老师假设的问题,以及假设的解决方略,只是老师的,不是学生的。对甲学生来说,你的假设可能是如鱼得水的金箍棒,对乙学生来说,可能是深恶痛绝的紧箍咒。
作文,要先“号脉”,再“下药”,孩子写出了作文,有什么问题,你给诊断,给开药方,这药就能下得准,药到病能除。药到病不能除,也没啥副作用:孩子已经写出作文了。
很多老师看了我班上学生的作文,说:“你的学生的作文,就是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他们说,鲜的、活的,各有各的话,各有各的样。我想了N年才明白,为什么我的学生的作文“不一样”——
学生写作文前,我不“指导”;我的力气,都花在学生写出了作文之后。
盆景制作有两种典型方式:(1)强制地将枝杆朝着人为的方向前进,从而制作出大量相似的盆景;(2)顺着枝杆原有的姿态,做必要的牵引,每一个盆景都是不可复制的唯一。
让孩子自己写作文,写出来后,你顺着孩子的作文,做必要的指点,走的正是第二种盆景的制作方式,那是真正有艺术生命的制作方式。
编辑 朱璐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