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三英语阅读 “借力” 提高写作质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zzg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和写作在高三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不容忽视的两个环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利用阅读中的丰富词汇、紧凑的结构和地道的表达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提高写作质量。
  关键词: 阅读课 写作质量 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的读写技能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往往会把读和写分为单独的两个板块进行练习及讲评,导致阅读课讲评效果不明显,学生在写作时觉得无从下笔。事实上,阅读侧重理解,而作文侧重表达,教师可以尝试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去粗取精后使之成为学生日后写作的素材。高中学生接触的阅读材料题材广泛、贴近生活、句式优美,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剖析文化内涵、熟悉不同题材文章的写作风格,从而为写作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如果把读和写结合起来,使前者为后者服务,就可以提升英语阅读效率,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作为一名高三英语教师,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做了以下几点探索。
  一、积累阅读词汇,丰富作文表达
  丰富的词汇量对提高写作质量有重要影响。作文中词汇的运用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词汇掌握情况,因而在作文中高级词汇的使用对作文分数的提高有较大的影响。新课标规定高三学生要学会使用30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而事实上,高三学生对词汇的掌握仅仅停留于根据中文提示将其拼写出来,学生自己无法根据现实不同语境从记忆库提取足够丰富的词汇运用到作文中,从而使得英语作文用词匮乏。因此,若要使学生有效而快速地提取合适的高级词汇,就必须在平时通过课堂中设置相关的语境,给学生创造运用高级词汇的机会,在练习中强化高级词汇的运用。高三阅读材料恰恰为语言的长久记忆提供了合适的语境,有助于学生深化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可以结合阅读中的相关话题,总结一些材料中出现的高频词汇,设计相应的练习形式,如同义词组替换、翻译句子、话题简述等,提供相应的语境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提高高级词汇的使用频率,为学生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例如,在处理《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九第三单元的阅读材料时,我首先从文章中找出一些含有高频词的句子,然后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同义词组替换练习。我先展示课文原句:“When Americans objected to this,the Britain would not compromise,but increased control over their American colonies instead.”然后提示学生找出作文高频词object to并说出与它意思类似的词组。由于“反对”一词是议论文写作表达观点时的常用词,学生马上想到disagree with和be against,但这两个个词太过普通,因此我先提醒学生改变单词词性,改用be in disagreement with,再引导学生用第七模块第一单元的oppose,并请学生说出相关搭配,即be opposed to doing和oppose doing。在学生做完对“反对”一词的横向拓展后,我鼓励学生用不同词汇表达“支持、赞成”。学生积极思考,不再局限于agree with的古板表达,给出be in agreement with,approve of,subscribe to,be in favor of和applaud for等丰富的答案。紧接着我设计了以“是否更改五星红旗颜色”为主题的辩论赛,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结合课上提到的词汇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为观点类写作打下基础。对阅读中的词汇多加关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温故知新,而且可以提高作文质量,使表达形式多样化。
  二、把握阅读材料的结构,增强作文内在逻辑性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高三学生必须能识别不同的文体特征。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都有其清晰的特征,阅读时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剖析。由于高考作文倾向于对一个现象或一件事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继而要求表明个人态度或解决方法,因此教师可以侧重挑选议论文或配图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再将其作为学生写作时模仿的范例。教师首先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如导入部分、正文部分、结尾部分三者是如何衔接以突出主题的。然后找出每一个段落的中心句,并观察该文的作者是如何有效地佐证中心内容的。最后最关键的是要引导学生把句与句之间的衔接词及重要的句型结构标出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十第一单元“Teach a man to fish”就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开头描述饥饿问题的原因及问题的严重性,再写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为饥荒地区提供粮食援助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引出三大长远措施即改善基础设施、解决就业问题并重视教育,最后做出总结。作者用make the headlines, the gravity of the situation, the dilemma,stand at the crossroads突出饥饿问题的严重性。为了说明提供粮食不能根本解决饥饿问题,作者借“There is a say that goes”这个句型,通过引用来增强说服力。在论述具体措施时,用“One way to ... is ... Another way to ... is ...和Finally,...”这三个句型分别论述三个解决方案,并用lie in和This is why论证自己的观点,巧妙地避免使用常用词because,使句与句之间更连贯,衔接更为自然。我设计了课堂写作环节,请学生针对“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能够根本解决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列出两到三个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在写作前提示学生理清思路,从公民、政府和科技三大方面进行考虑,并给出合理的解释支撑自己的观点。在写作中,很多同学都用到了课文中的衔接词、句型,也引用了名言,使自己的议论文有理有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在高三阅读课中,教师利用一点时间对议论文的整体结构、衔接词、写作手法进行分析,对提高学生的作文的连贯性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三、注意阅读材料中的文化差异,使用词更地道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一门语言中往往会有一些词汇因为文化差异成为学生阅读理解中的障碍。同样的,在写作中学生也很容易受到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写出不地道的中式英语。例如学生会把“开阔眼界”(broaden one’s horizons)翻译成open one’s eyes或expand one’s horizons,两种语言在文化上的差异使学生在读和写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文化知识和深化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尽可能地避免中国式英语出现在作文中。
  高三英语阅读材料一般都是选自国外的报纸、杂志等,语言地道,是不可或缺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从中选取一些常用的地道表达,让学生摘抄下来,作为写作素材。例如在读奥巴马的演讲时,我强调了文章中出现的pave the way for(为某事铺平道路),学生后来在作文中也运用到了词组,得到了较高的作文分数。另外,由于写作的话题都是关于最近发生的国内国际的热点话题,会涉及一些固定的表达,如二胎政策(two-child policy),全球变暖(global warming),核武器(nuclear weapon),信息爆炸(information explosion)等。教师可以从新闻题材的阅读中选出一些热点话题的固定表达,印发给学生,加深他们的印象。其实,阅读中出现的很多谚语、典故若是能恰当地运用到写作中,反而能成为加分的亮点。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十一第四单元中出现了很多典故,可以灵活运用到作文中。比如feet of clay是出自《圣经》的典故,指(受景仰受尊敬的人)品格上的缺陷或弱点。倘若在写作中要描述公众人物也有隐藏的缺点时,用feet of clay比起shortcoming,weakness或drawback更出彩。教师如果能够充分挖掘阅读中的难点并给出相应的解释和适当的练习机会,那么原本阅读中遇到的文化障碍反而可以帮助写出更地道的英语作文。
  阅读的过程主要是信息的理解和输入,而写作的过程恰恰是信息输出的过程。高三英语阅读课堂多半由老师讲解,学生理解领会,缺乏可检测的课堂活动,效率不高。如果将写作作为检验阅读课堂效果的活动形式,则有利于改善阅读课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践证明,将优秀的阅读材料转化为写作教学资源,利用其丰富的词汇、清晰的结构、地道的语言为写作提供可靠的范例对提高作文质量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读与写结合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督促学生将阅读中的高级词汇、谚语、典故、关联词等分类分话题记录下来,并设计相关课堂活动提供给学生运用词组句型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改善写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尔金斯,著.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2]陈琳,王蔷,程晓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季春艳.读写结合——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J].文理导航(中旬),2011(2).
其他文献
摘 要: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建构和指导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借鉴。通过对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规划及教学模式校内研究实践,探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项目组所在院校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践。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 教学规划 教学模式  引言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
1.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要具有广泛性  课堂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可获取知识营养,满足需要。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宜偏重某一层次的学生而忽视其余。可以采取这样的策略:对尖子生可适当“提高”,对普通生可逐步“提升”,对后进生可稍微“降低”,这样才能引导全体学生集中注意听讲。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与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采用多种方式问答,如学生单独解答、小组代表回答、自由抢答等
摘 要: 本研究以江苏省常熟理工学院日语专业学习者为对象,通过学习类APP使用状况实施问卷调查,发现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使用后对于学习类APP的看法等,提高日语学习者利用学习工具的效率,增强日语学习能力。  关键词: 日语学习 学习者 移动APP 调查分析  一、引言  移动APP是指在移动终端上运行的应用软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学习类APP种类繁多。此次调查项目便针对日语学习者对学习工具的使用
摘 要: 本文围绕怎样做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而论述,第一段落揭示了上好每一堂英语课的策略,第二段落分析了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英语的方法。  关键词: 成功 英语教师 英语课 快乐学习  一、上好每一堂英语课  上好每一堂英语课是让学生学好英语的基础,然则何谓上好?实际教学工作中,我觉得一节好课应该具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英语学科的课堂围绕充分学习课堂的主题,很好地展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特色。
摘 要: 当前中职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给英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源自于德国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这一教育理念,通过角色扮演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分工合作等使学生体验成功,并在协作游戏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运用能力,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推广。作者就行为导向教学法对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采用行为导向教学
摘 要: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存在很多弊端,因而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中职生学习兴趣具有良好的激发作用。本文阐述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形成性评价、制定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评价表、采用活动评价、采用鼓励评价激发中职生英语学习兴趣。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中职英语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一
摘 要:重视农业产业经济效益评价,加快农村产业发展是新时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可以补齐社会发展短板,充分发挥农村资源效益,提升区域整体经济。本文从新时期农业产业化经济效益评价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新时期农业产业化传统经济效益评价和生态效益评价,结合笔者经验提出了推动农业产业化经济效益高水平发展的策略,希望进一步提高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经济效益;高质量发展  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