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逐渐深入,“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有效地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极为关心的问题。作为班主任,更应深入学生,有意识地对后进生进行细心观察和分析,在正确分析情况的基础上,按照教学原则,能很好地把握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本文着重谈后进生的成因及其转化
关键词:后进生 转化 教学原则 班主任
随着新课标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出了很多可行的转化措施,促进了“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开展。如何有效地转化后进生是许多班主任极为关心的问题。我认为在教育张扬学生个性、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后进生”,探索其转化的新思路。
进行“后进生”转化的前提是能将“后进生”界定出来,在教育词典中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而通常许多班主任把“后进生”称为“差生”,教育理论界也经常用“学习不良”、“学习困难”、“学习障碍”等名词替代“后进生”。而我所说的“后进生”多是指“在学业失败”、或“智力水平与实际学业成就存在显著差异”或“思想落后”或在班级中“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成绩较落后”的学生。
长期以来,在人们心中一般认为“后进生”的智力是正常的,但在完成学习任务上有困难,并且形成学习困难的原因不在于生理上的缺陷,他们必须通过额外的辅导才能达到一般学习水平或大纲所要求的水平。后进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阶段,这个年龄也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可塑性大,模仿力强。如果教育者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优秀个性品质,就能使他们健康成长。尤其作为班主任,更应深入学生,有意识地对后进生进行细心观察和分析,在正确分析情况的基础上,按照教学原则,能很好地把握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如何转化后进生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我们应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差异并不是要把学生分成优生和差生,而是意味着认可每个学生的潜能,要全面地看待每个学生的表现,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可取的一面,对学生一视同仁,相信没有不可转化的“后进生”。对这一点有力的证明是,许多在学校教育中曾经被认为是“后进生”的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却有着优异的表现,取得骄人的成绩。
2、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
班主任要对全班学生有清楚的了解,尤其是在传统教育中被认定的“后进生”,班主任要予以特别关注。通过跟其他任课教师交流,了解这些学生在这些科目上的表现:亦可通过与他人的谈话,帮他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还可以开展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为学生提供优势智能的舞台。提供以上种种途径,我们很可能就会发现以前曾被贴上“差生”标签的学生,在其他方面有着较好的表现,如有的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很强,有的在团体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组织能力,擅长与他人沟通合作等等。
3、要注重培养非智力因素。
要对学生进行“四心”教育,即教育学生树立信心,铸就恒心,养成静心即虚心求教的习惯,消除基础差学不进的思想,树立必胜的信念。要使学生将学习负担变为乐趣,精力高度集中于学习上。教育学生有了进步更要虚心求教,刻苦钻研,奋发向上。
4、要教给后进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年龄尚小,学习自觉性不强,往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完成作业敷衍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要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教给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教材的方法,要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讲,结合自身情况研究学法,不断积累起自学的方法、经验。
5、要坚持个别辅导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对后进生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深入观察,耐心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分析“后进”的原因,进行正面教育,扬长避短,因材施教。促使他把外部动力转化为内部动力。只有这样长期坚持,才能真正使后进生得以转化。
6、对后进生的教育还要特别注意抓住锲机,即人们常说的闪光点。
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更要进一步诱发其闪光点。他们由于蒙受过多次失败的打击,思想包袱重,因此教师上课时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让其回答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并加以赞扬。多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不仅可使后进生心理上得到满足,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上进心。把握后进生的特长和优点进行教育,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件十分细致而又艰巨的工作,絕非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作为教师,我们要真正重视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千万不能以“朽木不可雕”为借口而放任自流,“后进生”转化的有效途径不在于“补短”,而在于“扬长”。我们要改变过去单一、片面的观点,要全面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其不同的智能特点因材施教。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勤奋工作下去,后进生中的绝大多数都有希望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立英.《关于后进生转化的思考及对策初探》【J】.教育研究2007第2期
[2].韩素梅.《苏赫姆林斯基对的教育观与“后进生”转化》【J】.科技资讯2007年第2期
关键词:后进生 转化 教学原则 班主任
随着新课标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出了很多可行的转化措施,促进了“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开展。如何有效地转化后进生是许多班主任极为关心的问题。我认为在教育张扬学生个性、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后进生”,探索其转化的新思路。
进行“后进生”转化的前提是能将“后进生”界定出来,在教育词典中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而通常许多班主任把“后进生”称为“差生”,教育理论界也经常用“学习不良”、“学习困难”、“学习障碍”等名词替代“后进生”。而我所说的“后进生”多是指“在学业失败”、或“智力水平与实际学业成就存在显著差异”或“思想落后”或在班级中“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成绩较落后”的学生。
长期以来,在人们心中一般认为“后进生”的智力是正常的,但在完成学习任务上有困难,并且形成学习困难的原因不在于生理上的缺陷,他们必须通过额外的辅导才能达到一般学习水平或大纲所要求的水平。后进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阶段,这个年龄也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可塑性大,模仿力强。如果教育者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优秀个性品质,就能使他们健康成长。尤其作为班主任,更应深入学生,有意识地对后进生进行细心观察和分析,在正确分析情况的基础上,按照教学原则,能很好地把握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如何转化后进生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我们应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差异并不是要把学生分成优生和差生,而是意味着认可每个学生的潜能,要全面地看待每个学生的表现,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可取的一面,对学生一视同仁,相信没有不可转化的“后进生”。对这一点有力的证明是,许多在学校教育中曾经被认为是“后进生”的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却有着优异的表现,取得骄人的成绩。
2、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
班主任要对全班学生有清楚的了解,尤其是在传统教育中被认定的“后进生”,班主任要予以特别关注。通过跟其他任课教师交流,了解这些学生在这些科目上的表现:亦可通过与他人的谈话,帮他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还可以开展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为学生提供优势智能的舞台。提供以上种种途径,我们很可能就会发现以前曾被贴上“差生”标签的学生,在其他方面有着较好的表现,如有的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很强,有的在团体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组织能力,擅长与他人沟通合作等等。
3、要注重培养非智力因素。
要对学生进行“四心”教育,即教育学生树立信心,铸就恒心,养成静心即虚心求教的习惯,消除基础差学不进的思想,树立必胜的信念。要使学生将学习负担变为乐趣,精力高度集中于学习上。教育学生有了进步更要虚心求教,刻苦钻研,奋发向上。
4、要教给后进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年龄尚小,学习自觉性不强,往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完成作业敷衍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要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教给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教材的方法,要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讲,结合自身情况研究学法,不断积累起自学的方法、经验。
5、要坚持个别辅导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对后进生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深入观察,耐心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分析“后进”的原因,进行正面教育,扬长避短,因材施教。促使他把外部动力转化为内部动力。只有这样长期坚持,才能真正使后进生得以转化。
6、对后进生的教育还要特别注意抓住锲机,即人们常说的闪光点。
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更要进一步诱发其闪光点。他们由于蒙受过多次失败的打击,思想包袱重,因此教师上课时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让其回答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并加以赞扬。多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不仅可使后进生心理上得到满足,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上进心。把握后进生的特长和优点进行教育,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件十分细致而又艰巨的工作,絕非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作为教师,我们要真正重视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千万不能以“朽木不可雕”为借口而放任自流,“后进生”转化的有效途径不在于“补短”,而在于“扬长”。我们要改变过去单一、片面的观点,要全面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其不同的智能特点因材施教。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勤奋工作下去,后进生中的绝大多数都有希望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立英.《关于后进生转化的思考及对策初探》【J】.教育研究2007第2期
[2].韩素梅.《苏赫姆林斯基对的教育观与“后进生”转化》【J】.科技资讯200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