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在美术教育教学中也专指绘画,而绘画是美的一种情感体验和表达。而无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表达都缺少不了一个“万法归宗”的原则——爱。爱的内源外化,决定了美的价值与美的内涵,以及美感主体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全过程。而整个美术教育教学也是美与爱的交融,爱为美推波助澜,美为爱锦上添花,爱与美衍生着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因此,美术教学中应以“爱”的教育贯穿始终。
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活动,美术教学中不仅应体现美育的功能,更应体现"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美术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美的体验、美的原理、美的表达,更应教给学生如何发现美,而发现美之前应有一种激情和状态,那就是爱的激情、热爱的状态。若没有“热爱”你不会想去探寻,若没有“热爱”你会迟钝于发现。所以,首要的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去爱,如何去爱已、爱人、爱家、爱国、爱生活、爱自然、爱社会、爱艺术……一个学生若懂得如何去爱,他必懂得如何去尊重,如何去崇敬,自然就懂得如何去鉴赏美,表达美。
一、美术教学中应教育学生热爱生活
(一)没有对生活的热爱无从谈创作激情
美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画家的创作激情、创作素材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因而生活是美的源泉和基础。
生活是艺术家想象的土壤,任何一种艺术作品都不可能脱离生活而孤立存在。一幅绘画作品的产生,源于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依赖于他所热爱之生活中积累的大量感性材料。画家对这种感性材料的掌握越丰富,想象力就越强,也就越利于艺术的创造。比如宋代画家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在对生活进行观察和体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想象力而创作出来的艺术珍品。若画家没有对那个时代的热爱、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和体验,怎能表达出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和谐统一?是生活孕育了画家的爱之激情,推动了画家的想象力,因此产生了感人的作品。
(二)没有对生活的热爱无从谈创作技巧的发展
绘画技巧的形成在于画家对生活和思想情感进行表现的过程中,技巧的提高是永无止境的,社会在不断发展,画家的思想状态也在不断变化,必然要求艺术技巧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1961年,画家博抱石曾到东北的镜白湖、长白山、天池等地游历、写生,由于广泛接触现实生活,在思想情感上受到启发,而且在笔墨技巧上也有的新的发展。博抱石说:“几次深入生活,都给人以新的体会和启发,这就推动了我思想上尖锐的斗争……由于时代变了,生活、感情也跟着变了,通过新的生活感受,不能不要求在原有笔墨技法的基础上,大胆赋以新生命,大胆寻找补充新的形式技法,使我们的笔墨能够有力的表达新时代、新生活的歌颂与热爱。”将博抱石的画作《镜白湖》与前期作品进行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生活在技巧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应多让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生活,多给学生机会去体验生活,感知生活,在观察生活、表达生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绘画技法和创作技巧,不停的感知生活的美,才能不断滋长爱的热情。
二、美术教学中应教育学生热爱自然
(一)没有对自然的热爱无从谈鉴赏美
自然是优美的,它是“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是“杏花春雨的江南”;是山涧溪流潺潺而来。它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闲适;是《蒙娜利莎》的温柔娴静,它令人心旷神怡,精神愉悦。
自然是崇高的,不在于自然对象的本身,而在于自然对象的巨大的体积和力量以及粗犷不羁的形式。如汹涌的波涛、直泻而下的瀑布、奔腾的长江、咆啸的黄河。这难道不是一卷卷自然存在的画幅?它的清丽秀雅、悠然闲适、靓丽婉约、跌宕起伏、气势恢弘、巧夺天工,难道不值得我们由衷的热爱和赞美吗?
若自然的美你都无法去热爱去欣赏,你怎能将它淋漓于笔端、盈然与纸上呢?更别说去鉴赏那一幅幅静然不动的美术作品呢。
(二)没有对自然的热爱无从谈探究美
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审美领域和探究美的领域。
大自然是美的,美得惊心动魄,如悬崖峭壁、古树参天、惊涛骇浪、雷鸣电闪、瀑布高悬……
大自然是美的,美的幽静典雅,如幽谷溪流、清潭印月、空山鸟鸣、明月星稀、浓荫滴翠……
自然界是美的,美的恢弘、美的博大、美的不可探知,而我们美术教育教学者,只有不断的引领我们的学生领略自然的美,探索自然界的美,才能将美推向一次又一次的高潮,而这一切都源于对自然的热爱。
三、 美术教学中应教育学生热爱社会
(一)没有自尊自爱无从谈内在美
就像一个画家所表达的感情、意蕴,都有其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一样,我们教育的主体学生,他们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内心世界都存在不同的差异,这些内在不同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外在的行为、气质、言语表达等等各方面的不同。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自爱自尊、自我完善。只有自已在乎自已,自已尊重自已,自已热爱自已,才能自主自觉地学习真(知识)、习得善(道德),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了趋向真善美的意愿,陶冶和提高了自已内在的修养、情操,从而使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样才完备了内在美的形成。
(二)没有人与人、人与邻舍、人与社会的爱,无从谈和谐之美
正象美不是孤立存在的,无论何种美都是互相辉映,彼此联合,和谐统一的一样,我们人生在世界上,亦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有家庭、有朋友、有邻舍及其他不相识的人。我们要彼此维系以友情、亲情、爱情,才能彼此相合,彼此融洽,彼此共同发展。人是家庭的一份子,家庭是民族的一分子,民族是国家的一分子,国家是世界的一分子,世界是宇宙的一分子。人与人和谐了,家庭与家庭和谐了,民族与民族和谐了,国家与国家和谐了,世界与宇宙和谐了,我们将是多么美的存在着?那将构成一幅多么壮观的和谐美的图画啊!
唯有爱能使世界这样,唯有爱谱写人生壮丽的篇章,唯有爱才是生命最美的图画,唯有爱……
让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以大水冲激般的爱,洗礼我们的学生,浇灌祖国的花朵,让那姹紫嫣红的花在风和日丽之下深情舒放,让那灵与魂之爱焰,深情涌动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活动,美术教学中不仅应体现美育的功能,更应体现"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美术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美的体验、美的原理、美的表达,更应教给学生如何发现美,而发现美之前应有一种激情和状态,那就是爱的激情、热爱的状态。若没有“热爱”你不会想去探寻,若没有“热爱”你会迟钝于发现。所以,首要的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去爱,如何去爱已、爱人、爱家、爱国、爱生活、爱自然、爱社会、爱艺术……一个学生若懂得如何去爱,他必懂得如何去尊重,如何去崇敬,自然就懂得如何去鉴赏美,表达美。
一、美术教学中应教育学生热爱生活
(一)没有对生活的热爱无从谈创作激情
美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画家的创作激情、创作素材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因而生活是美的源泉和基础。
生活是艺术家想象的土壤,任何一种艺术作品都不可能脱离生活而孤立存在。一幅绘画作品的产生,源于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依赖于他所热爱之生活中积累的大量感性材料。画家对这种感性材料的掌握越丰富,想象力就越强,也就越利于艺术的创造。比如宋代画家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在对生活进行观察和体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想象力而创作出来的艺术珍品。若画家没有对那个时代的热爱、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和体验,怎能表达出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和谐统一?是生活孕育了画家的爱之激情,推动了画家的想象力,因此产生了感人的作品。
(二)没有对生活的热爱无从谈创作技巧的发展
绘画技巧的形成在于画家对生活和思想情感进行表现的过程中,技巧的提高是永无止境的,社会在不断发展,画家的思想状态也在不断变化,必然要求艺术技巧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1961年,画家博抱石曾到东北的镜白湖、长白山、天池等地游历、写生,由于广泛接触现实生活,在思想情感上受到启发,而且在笔墨技巧上也有的新的发展。博抱石说:“几次深入生活,都给人以新的体会和启发,这就推动了我思想上尖锐的斗争……由于时代变了,生活、感情也跟着变了,通过新的生活感受,不能不要求在原有笔墨技法的基础上,大胆赋以新生命,大胆寻找补充新的形式技法,使我们的笔墨能够有力的表达新时代、新生活的歌颂与热爱。”将博抱石的画作《镜白湖》与前期作品进行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生活在技巧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应多让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生活,多给学生机会去体验生活,感知生活,在观察生活、表达生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绘画技法和创作技巧,不停的感知生活的美,才能不断滋长爱的热情。
二、美术教学中应教育学生热爱自然
(一)没有对自然的热爱无从谈鉴赏美
自然是优美的,它是“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是“杏花春雨的江南”;是山涧溪流潺潺而来。它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闲适;是《蒙娜利莎》的温柔娴静,它令人心旷神怡,精神愉悦。
自然是崇高的,不在于自然对象的本身,而在于自然对象的巨大的体积和力量以及粗犷不羁的形式。如汹涌的波涛、直泻而下的瀑布、奔腾的长江、咆啸的黄河。这难道不是一卷卷自然存在的画幅?它的清丽秀雅、悠然闲适、靓丽婉约、跌宕起伏、气势恢弘、巧夺天工,难道不值得我们由衷的热爱和赞美吗?
若自然的美你都无法去热爱去欣赏,你怎能将它淋漓于笔端、盈然与纸上呢?更别说去鉴赏那一幅幅静然不动的美术作品呢。
(二)没有对自然的热爱无从谈探究美
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审美领域和探究美的领域。
大自然是美的,美得惊心动魄,如悬崖峭壁、古树参天、惊涛骇浪、雷鸣电闪、瀑布高悬……
大自然是美的,美的幽静典雅,如幽谷溪流、清潭印月、空山鸟鸣、明月星稀、浓荫滴翠……
自然界是美的,美的恢弘、美的博大、美的不可探知,而我们美术教育教学者,只有不断的引领我们的学生领略自然的美,探索自然界的美,才能将美推向一次又一次的高潮,而这一切都源于对自然的热爱。
三、 美术教学中应教育学生热爱社会
(一)没有自尊自爱无从谈内在美
就像一个画家所表达的感情、意蕴,都有其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一样,我们教育的主体学生,他们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内心世界都存在不同的差异,这些内在不同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外在的行为、气质、言语表达等等各方面的不同。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自爱自尊、自我完善。只有自已在乎自已,自已尊重自已,自已热爱自已,才能自主自觉地学习真(知识)、习得善(道德),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了趋向真善美的意愿,陶冶和提高了自已内在的修养、情操,从而使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样才完备了内在美的形成。
(二)没有人与人、人与邻舍、人与社会的爱,无从谈和谐之美
正象美不是孤立存在的,无论何种美都是互相辉映,彼此联合,和谐统一的一样,我们人生在世界上,亦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有家庭、有朋友、有邻舍及其他不相识的人。我们要彼此维系以友情、亲情、爱情,才能彼此相合,彼此融洽,彼此共同发展。人是家庭的一份子,家庭是民族的一分子,民族是国家的一分子,国家是世界的一分子,世界是宇宙的一分子。人与人和谐了,家庭与家庭和谐了,民族与民族和谐了,国家与国家和谐了,世界与宇宙和谐了,我们将是多么美的存在着?那将构成一幅多么壮观的和谐美的图画啊!
唯有爱能使世界这样,唯有爱谱写人生壮丽的篇章,唯有爱才是生命最美的图画,唯有爱……
让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以大水冲激般的爱,洗礼我们的学生,浇灌祖国的花朵,让那姹紫嫣红的花在风和日丽之下深情舒放,让那灵与魂之爱焰,深情涌动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