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参加社会实践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锻炼自我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实践教学的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也在不断进步与完善,但是仍然没有形成严格系统的体系,存在着内容形式化、方式单一化,监督与考察机制缺乏等问题。因此,高校要使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发挥应有的作用,就要逐步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 问题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但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并不显著,因此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也就成为了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在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造成社会实践活动失去应有的效果和意义,不管是活动策划上还是实际实践中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活动前期的策划考虑不全面
活动策划是在整个社会实践中占据重要地位,社会实践活动要按照活动策划依次进行。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之前,都需要一份详细完整的活动策划书,策划书包含了活动背景、活动目的、活动主题、时间地点以及开展的过程、所需经费等。活动的选址要符合自身实际情况,实践地点不能太远或不安全。社会实践的目的要有其价值和意义,不能浪费时间而做一些毫无疑义的实践活动,这样不仅造成活动资源的浪费,还会造成大学生实践积极性降低。制定好活动主题,接下来的活动开展一定要围绕活动主题展开,不能出现脱离主题的情况。活动的开展要根据实际情况,注意不能超出经费预算,考虑到各种突发状况,做好预防准备或者其他措施。只有把各方面要素考虑全面才能保证程,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
(二)活动前期报名人数多,真正参与人数少
刚步入大学的大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新鲜感,什么事情都愿意试一试。在社会实践上积极性特别高,在社会实践中他们能够认识周围的大学生,相互了解,与不同的人交朋友,他们也能通过社会实践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不能不说,在大学生刚入大学时能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因多集中于认识身边同学,熟悉周围环境。然而,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出现参加社会实践的人越来越少的情况。一方面,对社会实践的新鲜感逐渐减少,觉得周围的人和环境已经熟悉的差不多了,所以就不愿意拿出时间参与社會实践活动。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活动多以调查问卷、倡议书等形式开展活动,大家对实践活动失去了兴趣。这样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参加度越来越低。随着大学生参与度的降低,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也会变差,社会实践活动也就逐渐失去了意义。
(三)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枯燥,形式过分单一,缺乏创新
社会实践活动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从内容形式上开始改变,提高创新能力。在活动前期宣传活动时,大家表现积极,都愿意报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到活动外出实践时,参与人数少了近一半,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深反思,究其根本还是社会实践活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吸引力。社会实践活动之所以不能对大学生形成吸引力,这不仅与大学生个人有关,更多的要考虑到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枯燥,形式过分单一化上。将以往的社会实践与今年的相比,不难看出,社会实践的开展形式就这么几种,社会实践内容上也没什么创新。这可能是影响大学生不愿意投入精力,时间去参加活动的根本原因,在创新这一点上,可能是很多学校没能做好的。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多以常规的宣传教育、社会调查为主,内容单调,形式无外乎调查问卷、倡议书、文艺表演、做好事等几种形式。要解决这些问题,创新是重要的突破口,除此之外,如果短时间内无法提出新的方案,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丰富内容,提高活动的趣味性也是合适的选择。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既锻炼了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创新组织能力,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优势,更好地适应环境的更替。可是,部分研究资料表明,多数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仍存在着实效性不强、理论性不佳等问题,脱离实际,内容单一的缺乏吸引力。例如在清明节之前,全国各地都在提倡“低碳清明,节俭祭祖”,当然各高校也不例外,然而各高校都不约而同的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了宣传或是扫墓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大街上你会看到来自不同学校的大学生都在进行“低碳清明”的宣传活动,一个路人可能会先后遇到几个大学生对其进行”低碳清明”意义的传播,而且在一个城市里,各大学往往连宣传的地点也会趋同。在烈士陵园,你更是会看到大学生成群结对扫墓的画面,本来是很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最后却产生了滑稽的结果。除此之外,大学生社会实践还存在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的问题。社会实践的意义在于服务群众,奉献社会,锻炼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有些高校却忽略了社会实践的意义,把开展社会实践作为进行专业教学的附属品,甚至有的高校在平常并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集中在寒暑假进行,即使这样,也仅仅是因为上级下达了相关的红头文件,并且只根据文件要求确定实践主题,完全忽视了本专业和学生需求。在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也并没有进行预期的详细规划,虽然在活动前期也有相当长时间的准备,但只是准备一些呈报材料,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宣传和完善的资料搜集,活动的开展多采用实地的考察或调研形式开展,但是走过场的情况较多,开展的时间较短,一天或是几天就完成,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没有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的学生,由于开学后要交社会实践报告,所以不得已抽出寒暑假的几天时间进行实践活动,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进行,而是仅仅利用网上查找的资料,来撰写自己的报告,抄袭现象严重,最终使得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演变成大学生寒暑假的机械化的作业。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为了在你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实践中体验社会生活,为以后踏入社会做准备。而事实上学校并没有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没有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造应有的环境,这就使得社会实践成了一种形式,没有办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校也相应的无法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小结:社会实践旨在磨练大学生,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得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然而,由于各高校社会实践的开展还存在很多问题,社会实践的效果没有办法真正实现。不管是国家还是学校都应该给与社会实践更大的支持,毕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提高能力,走向社会前的一种很好锻炼方式。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把社会实践纳入到学校教学计划,把社会实践纳人人才培养成本,按照课程化管理的方式逐年级、有计划的推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转变社会实践形式化的现状,真正把开展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使大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实现自我,奉献社会。
参考文献:
[1]练琪、李延;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教资料;2007年32期
[2]黄永斌;浅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问题及对策;高等教育论文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 问题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但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并不显著,因此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也就成为了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在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造成社会实践活动失去应有的效果和意义,不管是活动策划上还是实际实践中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活动前期的策划考虑不全面
活动策划是在整个社会实践中占据重要地位,社会实践活动要按照活动策划依次进行。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之前,都需要一份详细完整的活动策划书,策划书包含了活动背景、活动目的、活动主题、时间地点以及开展的过程、所需经费等。活动的选址要符合自身实际情况,实践地点不能太远或不安全。社会实践的目的要有其价值和意义,不能浪费时间而做一些毫无疑义的实践活动,这样不仅造成活动资源的浪费,还会造成大学生实践积极性降低。制定好活动主题,接下来的活动开展一定要围绕活动主题展开,不能出现脱离主题的情况。活动的开展要根据实际情况,注意不能超出经费预算,考虑到各种突发状况,做好预防准备或者其他措施。只有把各方面要素考虑全面才能保证程,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
(二)活动前期报名人数多,真正参与人数少
刚步入大学的大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新鲜感,什么事情都愿意试一试。在社会实践上积极性特别高,在社会实践中他们能够认识周围的大学生,相互了解,与不同的人交朋友,他们也能通过社会实践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不能不说,在大学生刚入大学时能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因多集中于认识身边同学,熟悉周围环境。然而,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出现参加社会实践的人越来越少的情况。一方面,对社会实践的新鲜感逐渐减少,觉得周围的人和环境已经熟悉的差不多了,所以就不愿意拿出时间参与社會实践活动。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活动多以调查问卷、倡议书等形式开展活动,大家对实践活动失去了兴趣。这样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参加度越来越低。随着大学生参与度的降低,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也会变差,社会实践活动也就逐渐失去了意义。
(三)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枯燥,形式过分单一,缺乏创新
社会实践活动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从内容形式上开始改变,提高创新能力。在活动前期宣传活动时,大家表现积极,都愿意报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到活动外出实践时,参与人数少了近一半,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深反思,究其根本还是社会实践活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吸引力。社会实践活动之所以不能对大学生形成吸引力,这不仅与大学生个人有关,更多的要考虑到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枯燥,形式过分单一化上。将以往的社会实践与今年的相比,不难看出,社会实践的开展形式就这么几种,社会实践内容上也没什么创新。这可能是影响大学生不愿意投入精力,时间去参加活动的根本原因,在创新这一点上,可能是很多学校没能做好的。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多以常规的宣传教育、社会调查为主,内容单调,形式无外乎调查问卷、倡议书、文艺表演、做好事等几种形式。要解决这些问题,创新是重要的突破口,除此之外,如果短时间内无法提出新的方案,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丰富内容,提高活动的趣味性也是合适的选择。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既锻炼了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创新组织能力,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优势,更好地适应环境的更替。可是,部分研究资料表明,多数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仍存在着实效性不强、理论性不佳等问题,脱离实际,内容单一的缺乏吸引力。例如在清明节之前,全国各地都在提倡“低碳清明,节俭祭祖”,当然各高校也不例外,然而各高校都不约而同的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了宣传或是扫墓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大街上你会看到来自不同学校的大学生都在进行“低碳清明”的宣传活动,一个路人可能会先后遇到几个大学生对其进行”低碳清明”意义的传播,而且在一个城市里,各大学往往连宣传的地点也会趋同。在烈士陵园,你更是会看到大学生成群结对扫墓的画面,本来是很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最后却产生了滑稽的结果。除此之外,大学生社会实践还存在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的问题。社会实践的意义在于服务群众,奉献社会,锻炼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有些高校却忽略了社会实践的意义,把开展社会实践作为进行专业教学的附属品,甚至有的高校在平常并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集中在寒暑假进行,即使这样,也仅仅是因为上级下达了相关的红头文件,并且只根据文件要求确定实践主题,完全忽视了本专业和学生需求。在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也并没有进行预期的详细规划,虽然在活动前期也有相当长时间的准备,但只是准备一些呈报材料,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宣传和完善的资料搜集,活动的开展多采用实地的考察或调研形式开展,但是走过场的情况较多,开展的时间较短,一天或是几天就完成,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没有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的学生,由于开学后要交社会实践报告,所以不得已抽出寒暑假的几天时间进行实践活动,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进行,而是仅仅利用网上查找的资料,来撰写自己的报告,抄袭现象严重,最终使得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演变成大学生寒暑假的机械化的作业。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为了在你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实践中体验社会生活,为以后踏入社会做准备。而事实上学校并没有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没有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造应有的环境,这就使得社会实践成了一种形式,没有办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校也相应的无法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小结:社会实践旨在磨练大学生,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得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然而,由于各高校社会实践的开展还存在很多问题,社会实践的效果没有办法真正实现。不管是国家还是学校都应该给与社会实践更大的支持,毕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提高能力,走向社会前的一种很好锻炼方式。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把社会实践纳入到学校教学计划,把社会实践纳人人才培养成本,按照课程化管理的方式逐年级、有计划的推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转变社会实践形式化的现状,真正把开展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使大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实现自我,奉献社会。
参考文献:
[1]练琪、李延;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教资料;2007年32期
[2]黄永斌;浅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问题及对策;高等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