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学生时代尤其崇拜语文老师,在他的课上会经常听到一些书上看不到的故事;前两年看百家讲坛着迷于纪连海,因为他能把枯燥的历史演绎得像评书一样动听;就在那时候电子教室走进农村学校,笔者幻想着,如果有一天要是能把课上得像放电影一样,肯定是一种创新。于是笔者致力于研究运用信息技术,尝试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享受学习。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让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就是要把书本知识转化成课件,以图文并茂、灵活多样、形象逼真的效果,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地参与教学,学会学习的方法与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从教学的角度上讲,信息技术就是运动的思维,它把构成知识的要件全方位地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感受荧屏所带来的快乐的同时获得新的知识,是实现快乐学习的捷径。然而在通往这条捷径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一项必修课,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也必须为此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开发新的教育资源,设计新颖的课堂,促进学生活动。课堂上,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更多的学生活动提供了便利。
笔者曾经教授过一篇名为“It’s raining”的课文,与传统的教法相比,明显感觉到利用课件教学的优势。在这篇课文中笔者设置了几个教学环节,在实现师生互动的同时轻松完成教学任务。
1)在导入新课阶段,笔者利用多媒体,设置知识情境。大屏幕先后出示世界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就产生认识上的需要。学生欣赏着优美的音乐,以无比喜悦的心情进入英语课堂,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这样笔者先赢得教学的第一步。随即笔者通过对一幅幅常见的画面的展示,把英语学习形象化,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让学生产生共鸣,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2)在主题知识教学阶段, 简单呈现已学过的语法后利用黄金时间进行主要知识的教学,紧扣重点。在整个过程中,运动的屏幕让新旧知识衔接自然,笔者利用多媒体look,listen and say,ask。不断质疑,学生边看图边回答,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巩固了旧知识。
3)在巩固新课阶段,充分运用电脑及网络资源,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增强教学效果。将网络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融入英语教学中,运用电脑,巧妙设计教学对话,促进个性化学习,练习和巩固所学语言。
4)设计新颖的课堂,促进学生活动。课堂上,电脑技术的运用为更多的学生活动提供了便利。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程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感受成功。
笔者在组织学生练习英语重点句型“How is the weather? It’s raining/windy/cloudy/sunny”时,注重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请几位学生仿播天气预报并肯定他们的优点,从而激励学生真正将所学英语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那节课结束时,在多媒体的伴奏下师生共唱一首天气歌,使学生情绪高涨,对英语课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信息技术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课堂教学的艺术美。正如《英语教学法》中提到的那样:“一堂课犹如一出戏,结束时应该是高潮。”
那节课的成功,让笔者对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课充满信心,同时笔者也向理想中的课堂迈出坚实的一步。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必然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新教育的发展。
无独有偶,笔者也在思考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运用的前景。和小平同志所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道理一样,一部分人尽管已熟练掌握多媒体的运用,但怎样让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遍地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仍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一方面因为部分农村教师知识结构陈旧,甚至还存在少部分转正的老民师,他们成为信息技术在农村推广的困难所在;另一方面,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缺乏,成为信息技术在农村普及的瓶颈。所以,笔者期待教育公平的早日实现,还期待有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到农村支教,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带到农村,让更多的农村学生享受学习。到那时,银幕式的教学,实现动感的知识链条,将不再是梦想,信息技术将真正成为知识的领跑者。
(作者单位:安徽省凤台县钱庙中学)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让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就是要把书本知识转化成课件,以图文并茂、灵活多样、形象逼真的效果,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地参与教学,学会学习的方法与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从教学的角度上讲,信息技术就是运动的思维,它把构成知识的要件全方位地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感受荧屏所带来的快乐的同时获得新的知识,是实现快乐学习的捷径。然而在通往这条捷径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一项必修课,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也必须为此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开发新的教育资源,设计新颖的课堂,促进学生活动。课堂上,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更多的学生活动提供了便利。
笔者曾经教授过一篇名为“It’s raining”的课文,与传统的教法相比,明显感觉到利用课件教学的优势。在这篇课文中笔者设置了几个教学环节,在实现师生互动的同时轻松完成教学任务。
1)在导入新课阶段,笔者利用多媒体,设置知识情境。大屏幕先后出示世界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就产生认识上的需要。学生欣赏着优美的音乐,以无比喜悦的心情进入英语课堂,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这样笔者先赢得教学的第一步。随即笔者通过对一幅幅常见的画面的展示,把英语学习形象化,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让学生产生共鸣,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2)在主题知识教学阶段, 简单呈现已学过的语法后利用黄金时间进行主要知识的教学,紧扣重点。在整个过程中,运动的屏幕让新旧知识衔接自然,笔者利用多媒体look,listen and say,ask。不断质疑,学生边看图边回答,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巩固了旧知识。
3)在巩固新课阶段,充分运用电脑及网络资源,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增强教学效果。将网络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融入英语教学中,运用电脑,巧妙设计教学对话,促进个性化学习,练习和巩固所学语言。
4)设计新颖的课堂,促进学生活动。课堂上,电脑技术的运用为更多的学生活动提供了便利。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程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感受成功。
笔者在组织学生练习英语重点句型“How is the weather? It’s raining/windy/cloudy/sunny”时,注重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请几位学生仿播天气预报并肯定他们的优点,从而激励学生真正将所学英语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那节课结束时,在多媒体的伴奏下师生共唱一首天气歌,使学生情绪高涨,对英语课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信息技术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课堂教学的艺术美。正如《英语教学法》中提到的那样:“一堂课犹如一出戏,结束时应该是高潮。”
那节课的成功,让笔者对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课充满信心,同时笔者也向理想中的课堂迈出坚实的一步。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必然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新教育的发展。
无独有偶,笔者也在思考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运用的前景。和小平同志所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道理一样,一部分人尽管已熟练掌握多媒体的运用,但怎样让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遍地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仍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一方面因为部分农村教师知识结构陈旧,甚至还存在少部分转正的老民师,他们成为信息技术在农村推广的困难所在;另一方面,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缺乏,成为信息技术在农村普及的瓶颈。所以,笔者期待教育公平的早日实现,还期待有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到农村支教,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带到农村,让更多的农村学生享受学习。到那时,银幕式的教学,实现动感的知识链条,将不再是梦想,信息技术将真正成为知识的领跑者。
(作者单位:安徽省凤台县钱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