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圳云计算中心)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摘要】在建筑风格日渐纷杂的今天,建筑师总茫然无措或茫然追随。作者以自身的建筑实践为例,主张建筑应回归理性,多一些脚踏实地,多一些和谐、得体和内敛。
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从2009年9月中标开始,到2011年年底建成, 2年有余。期间见证了它从图纸,一步步矗立到眼前的过程。虽然历经业主几次大的调整,但是设计人员依然不离不弃,积极配合。最终经过各方的努力,本项目得到业主方的认可,并为深圳市乃至华南地区的高科技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设计人员也经过了两年脚踏实地的建筑实践,理论知识及业务水品均有了较大的提升。
本项目从设计构思到最终建成,将理性的设计原则贯穿其中的。与当下所流行的非线性、无规律,同时又很炫目的建筑风格不同,作者认为真正符合时代要求,大量的非标志性建筑,应该是回归理性、得体而内敛的。接近于包豪斯所建立的现代派建筑所遵循的原则,形式与内容、艺术和技术的统一。 这种原则促使建筑的成本低廉,形象简洁明快、真实坦诚,形体和细部合乎逻辑。这个出发点也是设计人员和IT行业的业主所达成的共识。
项目概况
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项目,是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是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和《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及《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是为满足我国华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性能计算资源的要求和深圳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战略而发展的基础建设工程,将建成为亚洲前列、国际一流的国家超级计算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中心,由传统超算中心迈向新时代创新型国家超级计算中心。
本中心的超级计算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之一,核心主计算机为曙光6000A(代号星云),峰值计算能力超过每秒3000万亿次,实测Linpack性能达到每秒1271万亿次,由一台主计算机和多台不同架构和加速方案的辅助计算机共同组成了中心的混合架构高性能计算机,供约120多套机柜,其目标是满足未来云计算环境的应用需求。
作为深圳市建市以来投入的最大的公共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将运用先进的“云计算”理念,广泛的应用于市政政务信息化、文化创意产业、城市规划及管理、物联网、数字新媒体以及气象、生物工程、航天等领域,必将对深圳市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巨大作用,并将成为国家级的“云计算”节点之一。
本工程,位于深圳市南山西丽大学城区,南侧为南开大学深圳市金融工程学院,东侧为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北侧现状为丘陵延伸的缓坡地段,拟建大学校园,附近路网完善,道路畅通。本工程建设用地12000㎡,规划总建筑面积:43414㎡,由机房楼和科研楼组成,两楼之间有连廊连接。其中,地上16层,地下2层;机房楼地上4层,地下1层。基地北侧设计为本项目的主入口,西侧为次入口。
主要设计原则
科学而理性:基于本项目的特殊性,首先要满足超算主机的使用要求,又要兼顾科研人员办公环境的舒适度。因此本设计更多的注重理性而非感性,建筑形式追随内部的功能。从整体布局到功能分析,立面造型到细部构造均可以根据场地及功能要求解读、分析。
注重工艺:设计充分考虑超算机房、数据机房的运作流线以及对土建、设备等技术条件的要求,满足机房运行维护要求,组成合理的设备物流及人流流线。通过合理的柱网配比,达到提高超算设备安装及维护方便的目的。
安全可靠:注重超算中心运营管理和安全防卫,注重数据空间的保密安全,注重超算主机房、数据机房、研发服务和后勤配套服务用房之间的联系沟通,并作为独立功能使用的便捷性。通过分区布局及各类防控措施,满足机房保密安全的同时,实现开放的展览参观空间和流程,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服务空间、环保节能的后勤空间、经济适用的地下交通以及运行可靠的设备系统,满足本计算中心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节能环保、高效:针对数据机房的高耗能、不间断运行的特点,设计从建筑维护体系到各机电系统配置等全面体现节能环保理念,通过对IT设备自身合理布局;机房楼使用水冷冷水机组为冷源、超算主机采用全封闭式液冷机柜系统、合理设置供配电系统减少供电损耗、采用完善的监控系统等措施,使得整个建筑在高效、经济、节能、协调的运行状态,营造绿色节能的建筑。
灵活、经济:采用超算主机房及数据机房分层设置的布局,形成了从机房到配套设施的整体模块化布局,可根据需要分期建设投入使用,增加了机房使用的灵活性,同时又可降低初次投资。
以人为本:针对项目对社会开放参观以及科研办公的特点,在建筑空间的设计上在满足各种功能的同时,实现动静分离、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以外遮阳、立体绿化、自然通风等建筑手段,创造舒适优美的园区和办公环境。
“景观建筑”原则:由于基地周边环境优美,本设计将景观融入建筑,建筑主入口向景观敞开,形成层次丰富、内外渗透的景观体系。
理性的解读
本工程从整体布局到内部功能,再到立面造型以及细部构造无不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在建设用地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建筑布局很好的贴合了矩形的用地红线,在北侧用机房楼、科研楼和连廊围合出入口广场,同时为保证广场的通透性,及建筑的自然通风,将连廊部分首层架空。在方寸之间营造出宜人的环境。
其中机房楼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使超算主机高效的运行,供电及制冷等设备输出路径最方便直接。因此我们将机房楼平面设计为正方形,中间跨度较大达11米,周边较小为7.5米。中间为超算主机,周边布置空调房间及电力设备房间,从而保证了设备路由的直接有效,同时设备荷载较重布置在小跨度房间中也符合结构受力原理。在科研楼中,在标准层面积不大的情况下(1300平方米),尽量压缩核心筒的面积,使其只占标准层面积的17%。沿建筑周边设柱子,办公空间不再设柱子,有效的提高房间利用率。建筑层高为3.9米,通过管网综合设计将办公室内净高保证在2.8米。在电梯厅两侧交错设计有两层通高的空中庭院,改善了高层办公环境。
建筑所处地区的深圳大学城,周边的建筑形象多为文化科研建筑,因此建筑外立面的设计体现科研建筑的简洁、大方的特点。运用理性的处理手法,使立面风格及色彩较好的融入到周边的环境当中。通过对科研、机房及参观等不同功能需求理解,来区分出不同的立面形象,并使用相同的材质和色彩,相似的处理手法将整个建筑统一起来。机房楼由于外立面几乎不用开窗,因此立面造型相对实些,科研楼相对开敞,而中间参观门厅最为通透。通过外墙铝板和门窗的比率,开窗的手法,以及玻璃透光率的控制,表达出不同部分的功能属性。同时,本设计深入研究墙身和门窗洞口比例、饰面材料及建筑构造,通过1.2米的模数,将外立面,室内吊顶、墙面、地面,以及室外景观铺装对缝处理,使室内外有机的融为一体。结合屋顶绿化,空中庭院,以及景观水池的设计,营造绿色节能的计算中心,使其成为建筑艺术和技术完美结合的建筑精品。本工程建成后必将成为深圳大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地标。
建成效果
结语
本工程为我公司设计总承包项目。由我方牵头整合建筑相关专业以及外幕墙、室内、景观、自动化、标识设计的高完成度设计。从而保证了在业主方、施工方和设计方共同努力下,生产出高完成度的整体建筑作品。同时恰逢在“云计算”概念炙手可热的今天,本中心的适时落为深圳市高科技产业掀开了新的篇章。作为方案的设计者和全过程建筑实践的参与者,使我更加坚定在理性设计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摘要】在建筑风格日渐纷杂的今天,建筑师总茫然无措或茫然追随。作者以自身的建筑实践为例,主张建筑应回归理性,多一些脚踏实地,多一些和谐、得体和内敛。
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从2009年9月中标开始,到2011年年底建成, 2年有余。期间见证了它从图纸,一步步矗立到眼前的过程。虽然历经业主几次大的调整,但是设计人员依然不离不弃,积极配合。最终经过各方的努力,本项目得到业主方的认可,并为深圳市乃至华南地区的高科技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设计人员也经过了两年脚踏实地的建筑实践,理论知识及业务水品均有了较大的提升。
本项目从设计构思到最终建成,将理性的设计原则贯穿其中的。与当下所流行的非线性、无规律,同时又很炫目的建筑风格不同,作者认为真正符合时代要求,大量的非标志性建筑,应该是回归理性、得体而内敛的。接近于包豪斯所建立的现代派建筑所遵循的原则,形式与内容、艺术和技术的统一。 这种原则促使建筑的成本低廉,形象简洁明快、真实坦诚,形体和细部合乎逻辑。这个出发点也是设计人员和IT行业的业主所达成的共识。
项目概况
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项目,是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是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和《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及《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是为满足我国华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性能计算资源的要求和深圳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战略而发展的基础建设工程,将建成为亚洲前列、国际一流的国家超级计算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中心,由传统超算中心迈向新时代创新型国家超级计算中心。
本中心的超级计算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之一,核心主计算机为曙光6000A(代号星云),峰值计算能力超过每秒3000万亿次,实测Linpack性能达到每秒1271万亿次,由一台主计算机和多台不同架构和加速方案的辅助计算机共同组成了中心的混合架构高性能计算机,供约120多套机柜,其目标是满足未来云计算环境的应用需求。
作为深圳市建市以来投入的最大的公共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将运用先进的“云计算”理念,广泛的应用于市政政务信息化、文化创意产业、城市规划及管理、物联网、数字新媒体以及气象、生物工程、航天等领域,必将对深圳市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巨大作用,并将成为国家级的“云计算”节点之一。
本工程,位于深圳市南山西丽大学城区,南侧为南开大学深圳市金融工程学院,东侧为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北侧现状为丘陵延伸的缓坡地段,拟建大学校园,附近路网完善,道路畅通。本工程建设用地12000㎡,规划总建筑面积:43414㎡,由机房楼和科研楼组成,两楼之间有连廊连接。其中,地上16层,地下2层;机房楼地上4层,地下1层。基地北侧设计为本项目的主入口,西侧为次入口。
主要设计原则
科学而理性:基于本项目的特殊性,首先要满足超算主机的使用要求,又要兼顾科研人员办公环境的舒适度。因此本设计更多的注重理性而非感性,建筑形式追随内部的功能。从整体布局到功能分析,立面造型到细部构造均可以根据场地及功能要求解读、分析。
注重工艺:设计充分考虑超算机房、数据机房的运作流线以及对土建、设备等技术条件的要求,满足机房运行维护要求,组成合理的设备物流及人流流线。通过合理的柱网配比,达到提高超算设备安装及维护方便的目的。
安全可靠:注重超算中心运营管理和安全防卫,注重数据空间的保密安全,注重超算主机房、数据机房、研发服务和后勤配套服务用房之间的联系沟通,并作为独立功能使用的便捷性。通过分区布局及各类防控措施,满足机房保密安全的同时,实现开放的展览参观空间和流程,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服务空间、环保节能的后勤空间、经济适用的地下交通以及运行可靠的设备系统,满足本计算中心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节能环保、高效:针对数据机房的高耗能、不间断运行的特点,设计从建筑维护体系到各机电系统配置等全面体现节能环保理念,通过对IT设备自身合理布局;机房楼使用水冷冷水机组为冷源、超算主机采用全封闭式液冷机柜系统、合理设置供配电系统减少供电损耗、采用完善的监控系统等措施,使得整个建筑在高效、经济、节能、协调的运行状态,营造绿色节能的建筑。
灵活、经济:采用超算主机房及数据机房分层设置的布局,形成了从机房到配套设施的整体模块化布局,可根据需要分期建设投入使用,增加了机房使用的灵活性,同时又可降低初次投资。
以人为本:针对项目对社会开放参观以及科研办公的特点,在建筑空间的设计上在满足各种功能的同时,实现动静分离、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以外遮阳、立体绿化、自然通风等建筑手段,创造舒适优美的园区和办公环境。
“景观建筑”原则:由于基地周边环境优美,本设计将景观融入建筑,建筑主入口向景观敞开,形成层次丰富、内外渗透的景观体系。
理性的解读
本工程从整体布局到内部功能,再到立面造型以及细部构造无不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在建设用地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建筑布局很好的贴合了矩形的用地红线,在北侧用机房楼、科研楼和连廊围合出入口广场,同时为保证广场的通透性,及建筑的自然通风,将连廊部分首层架空。在方寸之间营造出宜人的环境。
其中机房楼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使超算主机高效的运行,供电及制冷等设备输出路径最方便直接。因此我们将机房楼平面设计为正方形,中间跨度较大达11米,周边较小为7.5米。中间为超算主机,周边布置空调房间及电力设备房间,从而保证了设备路由的直接有效,同时设备荷载较重布置在小跨度房间中也符合结构受力原理。在科研楼中,在标准层面积不大的情况下(1300平方米),尽量压缩核心筒的面积,使其只占标准层面积的17%。沿建筑周边设柱子,办公空间不再设柱子,有效的提高房间利用率。建筑层高为3.9米,通过管网综合设计将办公室内净高保证在2.8米。在电梯厅两侧交错设计有两层通高的空中庭院,改善了高层办公环境。
建筑所处地区的深圳大学城,周边的建筑形象多为文化科研建筑,因此建筑外立面的设计体现科研建筑的简洁、大方的特点。运用理性的处理手法,使立面风格及色彩较好的融入到周边的环境当中。通过对科研、机房及参观等不同功能需求理解,来区分出不同的立面形象,并使用相同的材质和色彩,相似的处理手法将整个建筑统一起来。机房楼由于外立面几乎不用开窗,因此立面造型相对实些,科研楼相对开敞,而中间参观门厅最为通透。通过外墙铝板和门窗的比率,开窗的手法,以及玻璃透光率的控制,表达出不同部分的功能属性。同时,本设计深入研究墙身和门窗洞口比例、饰面材料及建筑构造,通过1.2米的模数,将外立面,室内吊顶、墙面、地面,以及室外景观铺装对缝处理,使室内外有机的融为一体。结合屋顶绿化,空中庭院,以及景观水池的设计,营造绿色节能的计算中心,使其成为建筑艺术和技术完美结合的建筑精品。本工程建成后必将成为深圳大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地标。
建成效果
结语
本工程为我公司设计总承包项目。由我方牵头整合建筑相关专业以及外幕墙、室内、景观、自动化、标识设计的高完成度设计。从而保证了在业主方、施工方和设计方共同努力下,生产出高完成度的整体建筑作品。同时恰逢在“云计算”概念炙手可热的今天,本中心的适时落为深圳市高科技产业掀开了新的篇章。作为方案的设计者和全过程建筑实践的参与者,使我更加坚定在理性设计的道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