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0年,我国对外贸易强劲复苏,逐步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全年进出口总值逼近3万亿美元,达2.97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在外部需求恢复的背景下,出口规模比上年增长31.3%,达15778亿美元,全年有出口记录的企业数量也由2009年的21.6万家增加至23.4万家。我国外贸出口稳步回升,一方面离不开入围门槛高达6.4亿美元的外贸200强等大型外贸企业的努力,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数量多,活力强”的中小外贸企业(报告中特指年出口规模在100万~1500万美元之间的外贸企业)的支撑,尤其是高成长性的中小外贸企业,对外贸增长的贡献也是可圈可点的。
数据显示,当前在我国的出口企业分布结构中,数量占4成左右的中小企业占据了我国20%以上出口比重。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有出口记录的中小外贸企业数量(当年出口规模在100万美元~1500万美元之间)为88965家,占同期我国出口企业数量的38%,全年累计出口规模为3624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23%。相对于2009年97935家中小外贸企业3065亿美元的出口规模,2010年我国的中小外贸企业平均出口额由上年的313万美元提升至407.3万美元。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众多中小外贸企业当中,有497家脱颖而出,自2008年以来连续3年出口同比增速在30%以上,历经金融危机洗礼仍然保持了逆势快速增长的昂扬态势,成为引领风骚的“新鲜血液”和“先锋部队”。我们将这部分出口增速连续3年维持在30%以上,2010年的出口绝对规模又能保持在100万~1500万美元之间的企业,称之为出口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也可以称之为出口企业中的“瞪羚企业”。“瞪羚”是一种善于跳跃和奔跑的羚羊,一个国家的“瞪羚”企业数量越多,表明国家的创新活力越强,发展速度越快。通过对高成长性中小外贸出口企业特点的剖析,可以洞悉高速增长的玄机,并能为其他中小外贸企业的成长提供借鉴。
我国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的
出口特点
高速增长使企业出口规模急剧攀升497家出口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在2010年合计出口4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9.2%;其中有105家企业出口同比增速连续3年超过50%以上,2010年合计出口规模为10.7亿美元。以1500万美元为限,在2010年出口规模最接近1500万美元的10家企业中,有7家当年的出口增速超过50%,且连续3年的出口增速都在30%以上。如以化工医药原料贸易为主的青岛世达通商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其2008年和2010年出口规模均实现倍增,即使2009年也达到48.7%,从而使其出口规模从2008年的497.4万美元迅速提升至2010年的1499万美元(见表1)。
而2010年位列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榜单前10位的企业中有6家出口规模超过1000万美元。以空调行业、船舶行业电气产品为主营业务的常州曼淇威电气产品有限公司也是3年中有2年增速超过1倍,其2010年凭借对墨西哥和美国出口规模的成倍攀升,以2.1倍的增速将上年356.8万美元的出口记录刷新至1123万美元,成为2010年增长速度最快的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
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一直以来,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外贸发展程度和活力最强的区域,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外贸结构使东部沿海省市的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数量最多,且平均规模也位居前列。据海关统计,这497家企业分布于我国的25个省市当中,而浙江、广东和江苏就分别占据了136家、99家和72家,三者合计出口规模为10.4亿美元,合计数量和规模均占到6成以上。而在中西部地区省市,河南以9家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位列前10位省市(见表2)。
6成以上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为民营企业在高成长性中小外贸出口企业中, 2010年民营企业达306家,合计出口规模为26.6亿美元,同比增长59.7%。伴随着中国鼓励私营企业从事外贸经营的政策不断完善,民营企业的进出口潜力得到了进一步释放,其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广。2010年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为177家,合计出口15.4亿美元,同比增长59.1%。而国有企业仅有14家,2010年合计出口1071万美元。
一般贸易出口占8成从贸易方式上看,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主要从事的是一般贸易出口,2010年一般贸易出口35.8亿美元,同比增长59%,占同期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总值的83.2%;加工贸易出口7亿美元,同比增长58.9%。
欧盟为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对拉丁美洲出口增速最快欧盟是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0年对欧盟出口9.3亿美元,同比增长56.7%;美国和东盟以8亿美元和4.2亿美元分列出口伙伴的第2、3位。而前10大出口目的地中增速最快的则是拉丁美洲,2010年对拉丁美洲出口达2.95亿美元,同比出口增速达82.3%(见表3)。
机电产品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均超过3成2010年,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机电产品15.9亿美元,同比增长60.3%,占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总值的37%;出口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有交叉)2.6亿美元,同比增长61.6%,占6%。其中,汽车零件和医疗仪器及器械分别出口1.3亿美元和5050万美元,而汽车零件66.9%的出口增速也位居出口规模5000万美元以上商品的首位。
尽管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近4成,但是从具体商品种类上来看,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仍然可观,在前10大类商品中占据了7类,其中排名前2位的服装和纺织纱线分别出口6.2亿美元和4.2亿美元,合计比重达24.1%。此外,农产品出口2.2亿美元,所占比重位列第3(见表4)。
从出口行业性质上看,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分别为2010年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行业的前3位;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出口增速是前10大行业中最快的,为68.4%(见表5)。
非外贸专业公司占8成以上 从企业类型上看,497家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中有95家企业为外贸专业公司,占19.1%,2010年合计出口规模为3.3亿美元,占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总值的7.7%。不过,出口规模前10位中有6家企业为外贸专业公司;而出口增速前10位企业中则只有1家为外贸专业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497家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当中,有7家企业出口同比增速自2008年起连续3年在80%以上(见表6)。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荣成)食品有限公司更是成为唯一一家连续3年实现出口规模倍增的企业,该公司是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在山东荣成投资并于2007年正式揭牌成立的,主要从事水产品加工,年加工成品能力为5000吨,其连续3年出口倍增主要依赖于对澳大利亚出口持续、高速增长。
当前我国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的有利条件
各级政府利好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一直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在此背景下,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国务院于2009年9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发展环境、企业融资、财税扶持和市场服务等方面提出了29条意见。此后,上海、福建、山东等东部省市和湖北、安徽、甘肃、贵州等中西部省市,纷纷出台具体政策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如北京在2011年正式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将获得最高可达10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金;上海明确鼓励各类资本参与本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湖北则力推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60个重点产业集群;甘肃将以贷款贴息等方式资助中小企业进行产业升级等。各级政府利好政策的出台为中小企业减轻负担,抗击金融危机冲击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跨省市的招商引资也为中小企业的区域布局提供了良好条件,例如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荣成)食品有限公司出口的连续高速增长即是辽宁与山东合作的典范。
明确的出口导向策略和专业化生产为高成长创造条件在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名单中,珠海珍迎机电有限公司等外商投资企业和相当部分的民营企业,从设立之初就与海外市场密切相关,由于企业具有明确的出口导向意图,其投资设厂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外品牌商提供零配件生产和组装服务,稳定的市场销路和较强的专业化生产为其出口的高速成长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由于从建厂、试投产到正式投产一般需要几年时间,因此其出口规模也就随着工厂建设进度在连续几年内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而主要以“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贸易方式出口的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等中小国有企业的高成长性也是伴随国外工程的进展而实现的。
化“危”为“机”调整市场布局保持高速增长2008~2010年的3年时间,正好跨越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前后,“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面对危机,能够化“危”为“机”的中小外贸企业,出口不仅没有下滑反而逆势高速增长,证明其市场嗅觉敏感,善于捕捉国际市场变化,在激励的竞争中调整市场布局。高成长性的中小外贸企业在纺织服装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中的分布较广,而这些行业市场竞争最为激烈,如2010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仅为1.3,由于中小外贸企业在积极开拓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市场上大展身手,使得企业出口“西方不亮东方亮”,从而能够维持30%以上的持续增长态势。
高附加值产品优化中小外贸企业出口商品结构从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出口商品结构上看,尽管传统行业比重仍占主导,但是机电产品等高科技、高附加值出口增速则更为迅速,以常州曼淇威电气产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出口电机电气、汽车零件、医疗器械、医药原料等商品的中小外贸企业增速均靠前,其原因之一是随着企业科技研发的投入,专利和自主品牌建设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从而增强了其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出口规模的快速扩大并从整体上优化了我国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的出口商品结构。
我国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货币政策收紧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愈发严峻融资困难一直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心头之痛,尽管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各项措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增速达到48.7%,但是在2010年以来货币政策收紧的背景下,整体信用程度较低的中小企业仍然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多数银行规定中小企业融资年利率最低为银行基准利率上浮30%,个别商业银行甚至上浮100%。2011年5月12日,央行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一周后我国大型和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历史最高的21%和17.5%。这是自2010年11月以来的连续第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频率之高竟然达到了平均每月1.14次之多,市场上数万亿流动性被冻结。与此同时,在央行严控流动性情况下,中小企业被迫寻求更为昂贵的“地下金融”市场,民间融资成本迅速提高,据媒体报道,深圳典当行抵押贷款的月息已达到4%左右,浙江的民间贸易融资利息每月也已高达4%。大批中小企业在超高融资成本面前选择停产或倒闭,工信部数据显示,2011年1~2月,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亏损面达15.8%,同期增长0.3%,亏损额度增长率高达22.3%;规模以下的小企业,亏损情况可能更加严重。紧缩性货币政策带来的“钱荒”可能抑制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增长空间。
生产成本上升及人民币升值削弱中小企业利润空间此次经济周期中,中小企业都强烈感受到了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带给企业的冲击,突出表现为国际大宗原材料商品价格、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和短缺。2011年3月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7.3%;而调查显示,74.5%的企业员工工资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其中26.2%的企业员工工资涨幅超过10%,在浙江一带机械、纺织、服装、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大幅上涨达30%。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和短缺直接影响到国内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尽管如此,“民工荒”和“招工难”仍然挥之不去,2011年1~2月,杭州萧山区27家纺织羽绒企业用工缺口达1000多人,缺工率到18.4%。另一方面,企业还承受着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压力,2011年4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6.5重要关口,2011年初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约1.9%,而2010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约3.1%。纺织服装企业普遍反映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价格竞争优势进一步丧失,而市场竞争激烈也使得中小企业不敢轻言提价来减轻压力。2011年1~3月,温州35家出口导向型企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7%,利润同比下降30%左右;其中亏损的占1/4多,仅3成企业利润保持增长;行业平均利润率为3.1%,利润率超过5%的企业不到10家,众多不利因素削弱了中小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的高成长性面临制约。
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使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健全的立法是中小企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以美国为例,美国目前有50多部专项法律构成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保证了美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但是,中国的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一直缺乏比较有效的法律保护。尽管近年来我国已经出台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乡镇企业法》等法律法规,但都是从不同的法律侧面对中小企业加以规定的。因此,中小企业在法律不甚完善的条件下,在经营与发展,贷款与担保,股票债券的发行与上市等融资方面处于十分不利的被动地位,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往往成为不正当竞争的牺牲品,为了维护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颁布制定了维护中小企业权益的法律与法规,以保护中小企业的正当权益。如美国早在1953年就制定了《中小企业法》,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又陆续颁布了《中小企业经济政策法》等十几部法律法规。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就制定了30多种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而我国在这方面差距甚远。
中小企业是我国最大的企业群体,是我国吸纳社会就业的主渠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中小企业在“保增长、保就业”中仍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从2011年的国内外复杂经济社会环境和目前通胀形势和货币政策展望看,货币紧缩仍然会得到维持或加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作者单位:海关监测预警专业小组)
数据显示,当前在我国的出口企业分布结构中,数量占4成左右的中小企业占据了我国20%以上出口比重。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有出口记录的中小外贸企业数量(当年出口规模在100万美元~1500万美元之间)为88965家,占同期我国出口企业数量的38%,全年累计出口规模为3624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23%。相对于2009年97935家中小外贸企业3065亿美元的出口规模,2010年我国的中小外贸企业平均出口额由上年的313万美元提升至407.3万美元。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众多中小外贸企业当中,有497家脱颖而出,自2008年以来连续3年出口同比增速在30%以上,历经金融危机洗礼仍然保持了逆势快速增长的昂扬态势,成为引领风骚的“新鲜血液”和“先锋部队”。我们将这部分出口增速连续3年维持在30%以上,2010年的出口绝对规模又能保持在100万~1500万美元之间的企业,称之为出口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也可以称之为出口企业中的“瞪羚企业”。“瞪羚”是一种善于跳跃和奔跑的羚羊,一个国家的“瞪羚”企业数量越多,表明国家的创新活力越强,发展速度越快。通过对高成长性中小外贸出口企业特点的剖析,可以洞悉高速增长的玄机,并能为其他中小外贸企业的成长提供借鉴。
我国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的
出口特点
高速增长使企业出口规模急剧攀升497家出口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在2010年合计出口4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9.2%;其中有105家企业出口同比增速连续3年超过50%以上,2010年合计出口规模为10.7亿美元。以1500万美元为限,在2010年出口规模最接近1500万美元的10家企业中,有7家当年的出口增速超过50%,且连续3年的出口增速都在30%以上。如以化工医药原料贸易为主的青岛世达通商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其2008年和2010年出口规模均实现倍增,即使2009年也达到48.7%,从而使其出口规模从2008年的497.4万美元迅速提升至2010年的1499万美元(见表1)。
而2010年位列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榜单前10位的企业中有6家出口规模超过1000万美元。以空调行业、船舶行业电气产品为主营业务的常州曼淇威电气产品有限公司也是3年中有2年增速超过1倍,其2010年凭借对墨西哥和美国出口规模的成倍攀升,以2.1倍的增速将上年356.8万美元的出口记录刷新至1123万美元,成为2010年增长速度最快的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
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一直以来,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外贸发展程度和活力最强的区域,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外贸结构使东部沿海省市的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数量最多,且平均规模也位居前列。据海关统计,这497家企业分布于我国的25个省市当中,而浙江、广东和江苏就分别占据了136家、99家和72家,三者合计出口规模为10.4亿美元,合计数量和规模均占到6成以上。而在中西部地区省市,河南以9家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位列前10位省市(见表2)。
6成以上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为民营企业在高成长性中小外贸出口企业中, 2010年民营企业达306家,合计出口规模为26.6亿美元,同比增长59.7%。伴随着中国鼓励私营企业从事外贸经营的政策不断完善,民营企业的进出口潜力得到了进一步释放,其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广。2010年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为177家,合计出口15.4亿美元,同比增长59.1%。而国有企业仅有14家,2010年合计出口1071万美元。
一般贸易出口占8成从贸易方式上看,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主要从事的是一般贸易出口,2010年一般贸易出口35.8亿美元,同比增长59%,占同期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总值的83.2%;加工贸易出口7亿美元,同比增长58.9%。
欧盟为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对拉丁美洲出口增速最快欧盟是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0年对欧盟出口9.3亿美元,同比增长56.7%;美国和东盟以8亿美元和4.2亿美元分列出口伙伴的第2、3位。而前10大出口目的地中增速最快的则是拉丁美洲,2010年对拉丁美洲出口达2.95亿美元,同比出口增速达82.3%(见表3)。
机电产品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均超过3成2010年,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机电产品15.9亿美元,同比增长60.3%,占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总值的37%;出口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有交叉)2.6亿美元,同比增长61.6%,占6%。其中,汽车零件和医疗仪器及器械分别出口1.3亿美元和5050万美元,而汽车零件66.9%的出口增速也位居出口规模5000万美元以上商品的首位。
尽管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近4成,但是从具体商品种类上来看,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仍然可观,在前10大类商品中占据了7类,其中排名前2位的服装和纺织纱线分别出口6.2亿美元和4.2亿美元,合计比重达24.1%。此外,农产品出口2.2亿美元,所占比重位列第3(见表4)。
从出口行业性质上看,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分别为2010年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行业的前3位;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出口增速是前10大行业中最快的,为68.4%(见表5)。
非外贸专业公司占8成以上 从企业类型上看,497家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中有95家企业为外贸专业公司,占19.1%,2010年合计出口规模为3.3亿美元,占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总值的7.7%。不过,出口规模前10位中有6家企业为外贸专业公司;而出口增速前10位企业中则只有1家为外贸专业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497家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当中,有7家企业出口同比增速自2008年起连续3年在80%以上(见表6)。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荣成)食品有限公司更是成为唯一一家连续3年实现出口规模倍增的企业,该公司是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在山东荣成投资并于2007年正式揭牌成立的,主要从事水产品加工,年加工成品能力为5000吨,其连续3年出口倍增主要依赖于对澳大利亚出口持续、高速增长。
当前我国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的有利条件
各级政府利好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一直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在此背景下,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国务院于2009年9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发展环境、企业融资、财税扶持和市场服务等方面提出了29条意见。此后,上海、福建、山东等东部省市和湖北、安徽、甘肃、贵州等中西部省市,纷纷出台具体政策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如北京在2011年正式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将获得最高可达10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金;上海明确鼓励各类资本参与本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湖北则力推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60个重点产业集群;甘肃将以贷款贴息等方式资助中小企业进行产业升级等。各级政府利好政策的出台为中小企业减轻负担,抗击金融危机冲击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跨省市的招商引资也为中小企业的区域布局提供了良好条件,例如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荣成)食品有限公司出口的连续高速增长即是辽宁与山东合作的典范。
明确的出口导向策略和专业化生产为高成长创造条件在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名单中,珠海珍迎机电有限公司等外商投资企业和相当部分的民营企业,从设立之初就与海外市场密切相关,由于企业具有明确的出口导向意图,其投资设厂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外品牌商提供零配件生产和组装服务,稳定的市场销路和较强的专业化生产为其出口的高速成长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由于从建厂、试投产到正式投产一般需要几年时间,因此其出口规模也就随着工厂建设进度在连续几年内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而主要以“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贸易方式出口的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等中小国有企业的高成长性也是伴随国外工程的进展而实现的。
化“危”为“机”调整市场布局保持高速增长2008~2010年的3年时间,正好跨越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前后,“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面对危机,能够化“危”为“机”的中小外贸企业,出口不仅没有下滑反而逆势高速增长,证明其市场嗅觉敏感,善于捕捉国际市场变化,在激励的竞争中调整市场布局。高成长性的中小外贸企业在纺织服装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中的分布较广,而这些行业市场竞争最为激烈,如2010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仅为1.3,由于中小外贸企业在积极开拓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市场上大展身手,使得企业出口“西方不亮东方亮”,从而能够维持30%以上的持续增长态势。
高附加值产品优化中小外贸企业出口商品结构从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出口商品结构上看,尽管传统行业比重仍占主导,但是机电产品等高科技、高附加值出口增速则更为迅速,以常州曼淇威电气产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出口电机电气、汽车零件、医疗器械、医药原料等商品的中小外贸企业增速均靠前,其原因之一是随着企业科技研发的投入,专利和自主品牌建设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从而增强了其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出口规模的快速扩大并从整体上优化了我国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的出口商品结构。
我国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货币政策收紧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愈发严峻融资困难一直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心头之痛,尽管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各项措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增速达到48.7%,但是在2010年以来货币政策收紧的背景下,整体信用程度较低的中小企业仍然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多数银行规定中小企业融资年利率最低为银行基准利率上浮30%,个别商业银行甚至上浮100%。2011年5月12日,央行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一周后我国大型和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历史最高的21%和17.5%。这是自2010年11月以来的连续第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频率之高竟然达到了平均每月1.14次之多,市场上数万亿流动性被冻结。与此同时,在央行严控流动性情况下,中小企业被迫寻求更为昂贵的“地下金融”市场,民间融资成本迅速提高,据媒体报道,深圳典当行抵押贷款的月息已达到4%左右,浙江的民间贸易融资利息每月也已高达4%。大批中小企业在超高融资成本面前选择停产或倒闭,工信部数据显示,2011年1~2月,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亏损面达15.8%,同期增长0.3%,亏损额度增长率高达22.3%;规模以下的小企业,亏损情况可能更加严重。紧缩性货币政策带来的“钱荒”可能抑制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增长空间。
生产成本上升及人民币升值削弱中小企业利润空间此次经济周期中,中小企业都强烈感受到了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带给企业的冲击,突出表现为国际大宗原材料商品价格、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和短缺。2011年3月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7.3%;而调查显示,74.5%的企业员工工资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其中26.2%的企业员工工资涨幅超过10%,在浙江一带机械、纺织、服装、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大幅上涨达30%。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和短缺直接影响到国内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尽管如此,“民工荒”和“招工难”仍然挥之不去,2011年1~2月,杭州萧山区27家纺织羽绒企业用工缺口达1000多人,缺工率到18.4%。另一方面,企业还承受着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压力,2011年4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6.5重要关口,2011年初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约1.9%,而2010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约3.1%。纺织服装企业普遍反映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价格竞争优势进一步丧失,而市场竞争激烈也使得中小企业不敢轻言提价来减轻压力。2011年1~3月,温州35家出口导向型企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7%,利润同比下降30%左右;其中亏损的占1/4多,仅3成企业利润保持增长;行业平均利润率为3.1%,利润率超过5%的企业不到10家,众多不利因素削弱了中小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的高成长性面临制约。
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使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健全的立法是中小企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以美国为例,美国目前有50多部专项法律构成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保证了美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但是,中国的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一直缺乏比较有效的法律保护。尽管近年来我国已经出台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乡镇企业法》等法律法规,但都是从不同的法律侧面对中小企业加以规定的。因此,中小企业在法律不甚完善的条件下,在经营与发展,贷款与担保,股票债券的发行与上市等融资方面处于十分不利的被动地位,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往往成为不正当竞争的牺牲品,为了维护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颁布制定了维护中小企业权益的法律与法规,以保护中小企业的正当权益。如美国早在1953年就制定了《中小企业法》,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又陆续颁布了《中小企业经济政策法》等十几部法律法规。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就制定了30多种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而我国在这方面差距甚远。
中小企业是我国最大的企业群体,是我国吸纳社会就业的主渠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中小企业在“保增长、保就业”中仍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从2011年的国内外复杂经济社会环境和目前通胀形势和货币政策展望看,货币紧缩仍然会得到维持或加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作者单位:海关监测预警专业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