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型”扶贫资源供给政策浅析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q770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反贫困问题是举世关注的社会性热点,中国作为脱贫攻坚的典范,在帮扶政策上有其社会主义特色。近年来,“给予型”扶贫资源供给政策在社会兜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后续问题诸如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福利依赖”等也随之出现。为此,今后可通过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注重本土劳力的新创造;加强脱贫精神援助,树立“自助、自强”风尚;加强培训,增设农民新型社保制度等3个路径改善区域性整体贫困,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键词:给予型;扶贫资源;供给政策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7-0011-03
  The Supply Policy of Poverty Alleviation Resources and its Analysis
  ——Take Linxian County of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Wang Yaohong
  (Shanxi Institute of Energy,Jinzhong 030600,China)
  Abstract:The anti-poverty problem is a social hot spot that attracts worldwide attention. China,as a model of poverty alleviation,has its socialist characteristics in helping policies. In recent years,the "giving-oriented" poverty alleviation resource supply policy has played a certain role in the aspect of social support,but subsequent problems have emerged,such as in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welfare dependence" and so on. To this end,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new creation of indigenous labor should be emphasized. We will strengthen mental assistance i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foster a culture of "self-help and self-improvement". We will strengthen poverty alleviation assistance,set up three approaches to improve poverty in the region as a whole,and win the battle against poverty as scheduled.
  Key words:Giving;Poverty alleviation resources;Supply policy
  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的必要任务。吕梁山区是全国11个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临县是吕梁山区的人口大县,同时也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当前,临县的脱贫政策以“补助、补贴、奖补”为主要特点,以给予资金为主要形式,属于典型的“给予型”的扶贫资源供给政策。
  1 “给予型”扶贫资源供给政策梳理
  根据临县扶贫开发中心出台的《2018年脱贫政策解读》,可以看出,脱贫政策涉及面广,涵盖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实施“两业(产业和就业)并重”、“两生(生态与生计)共贏”、“两房(移民房和危房)同建”、“两基(基础教育与基本医疗)并举”等综合措施,实现“一策为主,多策跟进、协同发力”。从政策解读来看,临县的扶贫政策主要以保障式帮扶为主,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患有所医、居有所安、难有所帮”(见表1)。
  2 “给予型”的扶贫资源供给政策分析
  2.1 “给予型”的扶贫资源供给政策实施的原因
  2.1.1 自然地理因素 吕梁山区地貌大致分为中山区、丘陵区、平川区3种类型。临县属于丘陵山区地貌,海拔在900~1500m,黄土覆盖广,厚度大,地形破碎,坡陡沟深,平地较少,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另外,临县气候呈现出“十年九旱”的特点,干旱、冰雹灾害较为常见。
  2.1.2 社会经济因素 临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致贫原因有其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如下:一是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薄弱。主要表现为:交通建设滞后,险路、危路多,防滑固坡设施缺乏;安全饮水率不达标,饮水设施不健全;卫生设施配置不全,医务人员缺乏;网络覆盖质量较差,通信质量连续性、稳定性不佳;农村文化、娱乐、健身设施缺乏等。二是农村劳动力缺乏,集体经济发展艰难。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常住村民大多为老、弱、病、残人口,缺乏项目带头人、技术指导员。三是农村基层组织力量涣散,干部队伍素质不高。贫困村的农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低下,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家族势力、宗派实力不同程度存在,很多村干部外出打工、经商,给基层组织治理带来严重影响。四是村风、村貌建设差,生活习惯懒散。因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缺乏,村民采取垃圾随意堆放、焚烧等方式,造成了污染,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此外,村民多数饮食习惯不佳,没有早起习惯,表现为“一日两餐”(11时和4时左右2次进餐),勤劳风尚缺乏。   2.2 “给予型”的扶贫资源供给政策实施影响
  2.2.1 扶贫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财政压力大 从临县的扶贫政策来看,扶貧形式以“补贴、补助、奖补、减免”等形式为主,实质是“给予型”的扶贫资源供给方式,以资金注入为主要方式。但是在扶贫资源配置过程中,也出现了“抢贫困帽子、贫困光荣”的不良现象,很多村民在识别贫苦户期间,争抢名额,“抢、等、靠、要”思想突出,导致贫困户精准识别期间,扶贫资源未真正落产到最需要的人身上,很多贫困户在得到扶贫资源福利时,没有考虑发展性需求,出现“坐等山空”现象。另外,政府扶贫资金的不断注入,也不同程度造成了财政压力,影响社会经济建设进程。
  2.2.2 形成“福利依赖”,不利于激发“自助能力” “给予型”扶贫资源供给在某种程度上是消极扶贫路径,容易让受惠群众形成“福利依赖”,增加贫困户对扶贫资源的粘性,不会更多考虑如何将“给予型福利”转化成“发展性福利”,积极的思考如何脱贫,如何创造美好生活。为此,我们要最大限度激发“自助能力”,在利用好政府、企业、高校所提供的社会资源网络的同时,充分激发自身的能动性,提升就业能力,增强脱贫动力,避免“依赖”,主动创造。
  3 增强内生动力的扶贫路径:“给予型”扶贫向发展性福利的转变
  3.1 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注重本土劳力的新创造 临县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很大程度是因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而经济的发展需要科技和人才。基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社会信用综合评价,人才引进并常驻较为困难。为此,应该加强现有劳动力(截至2018年11月,约有15万人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占全县总人口的68%)的人力资本投资,充分利用临县的劳力资源、农业资源、旅游资源以及矿产资源,引导并指导当地居民在劳务输出、农技推广、休闲服务及开采利用矿产等方面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和技术支撑,注重本土劳力的新创造。
  3.2 加强脱贫精神援助,树立“自助、自强”风尚 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作为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降低贫困发生率,改善区域性贫困现状,是举县上下应有的统一意识和致富追求。反观临县各贫困村,少数村民“坐、等、靠、要”的思想突出,争抢贫困名额和福利矛盾加剧,以贫为生、以贫为荣风气恶劣。为此,今后应大力加强脱贫精神援助,增加医疗机构、心理辅导机构的定点帮扶单位成员,鼓励积极、正能量的志愿者深入贫困一线,开导贫困村户的不良思绪,加强精神援助,营造自助就业、自强兴业、勤劳致富的社会风尚。
  3.3 加强培训,增设农民新型社保制度 今后应加强农民专业技能培训,增加农民创收来源。作为民生保障工程的关键——社保制度,也应充分考虑符合农民新型社保制度的出台和制定,统筹城乡社保,让农民也享受到应有的福利待遇。
  4 结语
  “给予型”扶贫资源供给政策实质是停留在物质层面上的帮扶,如补贴性农业的性质,而无法让深度贫困县的脱贫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今后扶贫工作要做到不仅“给”物质,也要“给”精神、动力、努力,政策端要从“救济式”到“开发式”进行转型,注重从内生动力增长出发,调动贫困村民“要富”的积极性,实现早日脱贫。
  参考文献
  [1]贺雪峰.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中的扶贫政策与社会保障政策[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71 (3):147-153.
  [2]赵晓峰.精准扶贫政策的分级落实机制及其基层实践困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6):34-43.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苗香梨是从爱宕梨芽变品种中发现的一个短枝型品种,具有树冠小,适合密植,结果早,产量高,果大,品质好,耐贮藏等优点。在近年来城步开展精准扶贫、发展特色农业的背景下,苗香梨已成为城步的第一大经济作物,深受果农的喜爱,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该文从城步气候条件以及气象灾害的分析出发,指出城步主要气象灾害为大风、冰冻、强降雨和雹灾,以及次生的病虫害,并根据灾害类型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以期可以有效的减
期刊
摘 要:选择冬季校园外侧3种防护林(女贞林、龙柏林、针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校园外侧防护林与城市主干道交接处为参照,连续监测其距道路不同距离处的空气负离子浓度、PM10浓度、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以及光照强度,对比分析3种防护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与PM10浓度及主要气象因子关系。结果表明:3种防护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明显;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女贞林(280个/cm3)>龙柏林(2
期刊
摘 要:物联网能够应用在复合肥从生产到销售终端整个过程中,生产前期通过测土配方配制出最适合本土的复合肥,后期通过物联网智能监测设备收集农作物生长环境物理参数,以此来检测复合肥质量。对复合肥进行电子编码,方便进行产品溯源,特别在产品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找出问题源头;同样也能够使复合肥的仓储和物流环节更加精准。物联网+复合肥不仅提高了复合肥的利用效率、流通效率,而且减小了环境压力以及人力资源浪费,打开了
期刊
摘 要:多肉植物由于造型别致、色彩绚丽、繁殖简单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室内装饰及温室展览景观中,在庭院绿化、街道绿化、岩石园等室外景观中也越来越多地使用。不同种类的多肉植物在观赏特点、生态习性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应用时应根据栽培地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遵循景观美学原则,在株型、高度、色彩等方面全盘统筹,层次分明。该文主要介绍了多肉植物的应用特点及应用形式,并提了应用管理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
期刊
摘 要:为研究锡林郭勒盟克氏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种间联结性及群落稳定性,以阿巴嘎旗阿拉腾陶高图嘎查牧户草场为例,采用X2检验法、Spearman秩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Schluter方差比例法、M.Godron稳定性测定法对群落种间关系和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阿拉腾陶高图嘎查牧户草场内植物群落种间独立性强,联结较为松散,联结性较差;样方内植物群落总体联结较差,植物群落处于动态演替的不
期刊
摘 要:该文以池州市为例,分析了当前农业农村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城乡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路及建议。   关键词:城乡融合发展;问题;对策;池州市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6-0001-0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
期刊
摘 要:为了研究水生植物对共生藻类生长的影响,采用常见水生植物菖蒲的浸泡液培养斜生栅藻,改变不同光照条件,考察斜生栅藻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菖蒲浸提液浓度相同的条件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斜生栅藻的生长速率逐渐增加;在光照强度相同的条件下,随着菖蒲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菖蒲对斜生栅藻的抑制率逐渐增加。在光照强度为4000lx时,菖蒲浸提液浓度为1、4、8、12、16g/L时,其抑制率依次为14.70
期刊
摘 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目前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所面临的普遍问题。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辽东学院首批转型发展的试点专业,经过近3年的探索和实践,制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了实践教学,建立了实践教育基地,基本保障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
期刊
摘 要:对嫁接冬瓜和自根冬瓜进行了氮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嫁接冬瓜的适宜N用量为330~365kg/hm2,自根冬瓜的适宜N用量为335~370kg/hm2;嫁接冬瓜平均产量为99412.7kg/hm2,自根冬瓜平均产量为89500.0kg/hm2。与自根冬瓜相比,嫁接冬瓜平均增产9912.7kg/hm2,增幅11.1%;单果重增加了2.1kg,增幅19.6%;果直径增加了1.6cm,增幅10.7
期刊
摘 要:乡村旅游综合体是引领第4代乡村旅游风尚的新坐标,是现代农业产业时代的新引擎。该文以政策导向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现状为着手点,从总体规划思路、空间规划体系、产业发展规划和村落建设等方面探讨了乡村旅游综合体在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并提出了通过打造主题特色、三生综合发展、传承与创新结合等方式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景观园区。  关键词:乡村旅游综合体;现代农业;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