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1月,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有报天天读》节目闪亮登场,50岁的杨锦麟以节目主持人的身份亮相荧屏。他的一张利嘴,快人快语、睿智犀利、妙语连珠,把每天的报刊读出趣味,读出思想火花。为此,杨锦麟赢得了数千万观众的肯定与认可。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他那风趣幽默的口才。
口才之一:
生动自嘲,解剖自我
没有任何电视、播音专业训练和所谓“科班”背景,却要面对镜头侃侃而谈,靠一张嘴吃饭,“国语不准,英文走调”一度成为杨锦麟最大的诟病。踉踉跄跄,摸着石头一路过来,人们终于接受了杨锦麟大气之下的不完整。为此,杨锦麟曾这样自嘲一一
“老头子这个年龄,能够和观众建立如此亲密的互动,的确是挺好的生活体验和美好记忆。只有凤凰敢用我这样的人,自己长得马马虎虎,说话嗓门大还不够标准,反正就是一句话——聋子不怕惊雷响,死猪不怕开水烫,记得自己不要晕了就好。”
杨锦麟这番自嘲的话,生动地道出了他自己的人生旅途,相遇凤凰,与观众结缘,对他来说是人生的一大幸运。一句“自己长得马马虎虎,说话嗓门大还不够标准”,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先天不足;一句“聋子不怕惊雷响,死猪不怕开水烫,记得自己不要晕了就好”,展示了他淡然的心态。敢用这种自嘲的方式来解剖自己,足见其真诚,且勇气可佳,令人佩服。
杨锦麟成名后,“性感糟老头”的封号不胫而走。对此,时常有媒体拿来调侃,还有的人向杨锦麟考证。这时,杨锦麟连连自嘲道——
“千万不要以为我和性感有什么联系,我也不觉得自己很有魅力。有空的时候,可以尽情地在这个‘糟’字上浮想联翩,哈哈!”
虽然被封为“性感糟老头”,但未必与“性感”有什么关系。一番貌似漫不经心的玩笑话,不但幽默了别人,也幽默了自己,同时又流露出杨锦麟面对媒体和观众的调侃,还表现出豁达大度的人生境界。
杨锦麟非常清楚,内地电视节目主持人或播音员,作为一个行当,按照科班标准,除了要有完美的声音,还要经过严格训练,标准发音是要素之一,他曾经自嘲——
“按照当下最科学和传统的观念,我大概没有一样符合电视主持人的基本要求。窃以为,我这种变音国语,臃肿身材,平凡长相,年过半百的对象,在内地任何一家电视台,不仅不可能上岗,即使哭着喊着争取在电视台当个门卫保安也未必有机会,更追论被推到前台。由着自己的性子干上一番。”
此话不假。在内地,许多电视台更多的是把字正腔圆、模样俊美作为挑选主持人的必备条件。照此标准,杨锦麟自然是无缘的。同样,作为一家电视台,敢不敢“热卖”一个主持人,也是需要勇气的,并非所有的媒体都会这么做。杨锦麟的这段话,既直率又坦然,显露了杨锦麟洞明世事的一面,也让人充分领略到了杨锦麟的自信、从容及幸运。
口才之二:
即席幽默,良苦用心
那时候,杨锦麟刚刚主持《有报天天读》节目时,他每天满脑子都是读报节目,就连走路、吃饭睡觉他都想着读报,甚至连做梦、上厕所他也想着读报。《有报天天读》节目火爆之后,在单位的一次饭局上,杨锦麟冷不丁冒出的坦白直言,让满桌人喷饭——
“为了这档节目,饥一顿、饱一顿,全部嗜好统统戒了,连夫妻幸福生活都戒掉了。”
这番自嘲,既俏皮又中肯,直白的话语让我们见识了一个知性的杨锦麟,又在调侃中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工作的态度和作风,想必让他的同事们大笑“喷饭”之余心里还暖乎乎的。此外,两个“戒”字,透着智慧的狡黠和生活的风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给人们留下无尽的回味。
某次读报,谈到中国人普遍地发福,肥胖人群比例大幅度增加。杨锦麟这样说道——
“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1世纪,中国人民胖起来了。”
杨锦麟一言既出,立即在坊间流传,成了人们新的口头禅。“1949年”与“21世纪”,一前一后,形成两个时间段的比较;一“站”一“胖”,两种变化形态的对照。这番生动而又形象的比较,貌似戏言谑语,却又非常联系实际,让人感觉到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的变化,其良苦用心,巧言妙道,由此可见一斑。
2005年10月,在凤凰卫视优秀主持人颁奖会上,杨锦麟是第一个上台领奖的人。他的获奖感言仅仅六个字——
“活着干,死了算。”
我们知道,动听的感言宁可短得令人回味,不可长得令人乏味。一个凡人成了一个名人,一个报人成了一个电视人,光环之下,屏幕背后的生活又是多么单调寂寞。杨锦麟风风雨雨走过的不平常路,用短短的六个字“活着干,死了算”来概括,可谓言语不多而含义颇丰,语虽质朴而意境悠远,对工作的执着态度溢于言表,同时也告诉人们: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是努力出来的,而不是媒体捧出来的。这样的感言真是见微而知著,自然随和,又富有感染力,让人信服!
口才之三:
纠正发音,道出无奈
浓重的闽南口音,杨锦麟总是“花…发”不分,“飞”“灰”不辨,“吃饭”从他嘴里说出变成“吃患”,民族英雄“岳飞”读成“岳灰”,连自己的家乡“福建”经他一开口也成了“胡见”……“这厮总是将‘幸福’读作‘性壶’。”这是凤凰卫视杨锦麟的福建同乡程鹤麟,经常挂在嘴边拿来开涮杨锦麟的一句话。
有一次,在杨锦麟作为名人演讲的现场,到了答问环节,有“粉丝”提请他纠正两个发音,杨锦麟欣然接受,但却保证不了,最后他这样感叹道——
“难免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请大家姑妄听之。”
一句“难免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不仅道出了杨锦麟的无奈,也为自己的无法纠正发音而感到难为情而找个“台阶”。一句“请大家姑妄听之”,告诉听众要么将就凑合,要么全盘接受,照单全收。
凤凰邮箱里,一度专给杨锦麟纠错的邮件排起了长队,指点纠错的、诲人不倦的,甚至调侃、痛惜,不一而足。别说杨锦麟的“大无畏”,还真引起了个别观众的“极度愤慨”。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电视媒体同行,曾经发来长长的电子邮件,一条条历数杨锦麟读音不准的“罪状”,严厉地要求杨锦麟即刻放弃读报,改让帅哥美女上场。可杨锦麟就是脸皮厚,还公然“家丑”外扬,把这事情搬到节目上去曝光,他坦然地对着镜头说——
“这把年纪,找一份工作不容易,你就凑合着听吧。”
正所谓“江山”易改,“口音”难改。闻过则改,观众的监督、厚爱,热情纠正,一度使杨锦麟虚心地动了真格,他刻意纠正起自己太不标准的普通话。只是,一场颇见声势的“正音运动”下来,杨锦麟普通话依然不正,发音依然不准,所谓字正腔圆、标准播音依然遥不可及。 一句“这把年纪,找一份工作不容易,你就凑合着听吧”,传达了一种理智和无奈,显示了一种诚实和纯朴。这样的感叹,既是一种机敏,也是一种幽默,赢得了观众心理上的倾势,也赢得观众的理解。
口才之四:
读报评报,客观真诚
言责是杨锦麟的理想,无论是作为一名学者、报人,还是专栏作家,杨锦麟都非常注意利用每一次机会,表达自己的声音。每每被人问及《有报天天读》的尺度时,杨锦麟的说法都是——
“《参考消息》敢刊登披露的,就是我取舍的尺度。”
杨锦麟在这里的回答非常明了——只要是善意的、负责的、积极的新闻,只要“《参考消息》敢登”,我就敢读。不仅没有脱离现实中国的现实环境,还给自己的读报节目“画了一个圈”。杨锦麟目光之敏锐,定位之客观,划分之精巧,均令人叹服。
《有报天天读》在节目设置上的特点在于分段、趣味和音乐氛围。分段是指节目分成几个小环节,趣味则表现在节目背景和设计上:一个书房、一个茶几、一杯茶、一个盆景、一袭唐装,一个传统的中国读书人的形象。为此,杨锦麟曾这样幽默地形容自己——
“一位古风犹存的老板在管理一个现代新闻的杂货店。”
这句话,把《有报天天读》这个节目的背景、设计、主持方式的辩证关系讲得十分透彻。前五个“一”是节目背景和设计,组成“现代新闻的杂货店”;“一位古风犹存的老板在管理”就是节目主持人。精辟的比喻,不仅展示了杨锦麟敏捷的思维,而且也捧出了他对《有报天天读》节目的一片热心肠。
杨锦麟每期节目必说的一句话——
“杨锦麟给您读报。”
这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广告词,也不仅仅是客套话,而是用心良苦。杨锦麟期望的是让观众感到自己的节目是对着一个人,一个家庭,一群志趣相投者,而不是动辄面向中国、世界的大而无当。一句“杨锦麟给您读报”,这简单的表述,传达着他对观众的一往深情;给观众的感觉应该是,我需要你,你需要我,我喜欢你,你喜欢我。如此,忠诚度才能建立起来,每天都说一句让观众感到“百听不厌”的话,那是心灵的碰撞,也是真情的流露,只有对观众怀着深厚感情的主持人,才会有这样的感受。
口才之一:
生动自嘲,解剖自我
没有任何电视、播音专业训练和所谓“科班”背景,却要面对镜头侃侃而谈,靠一张嘴吃饭,“国语不准,英文走调”一度成为杨锦麟最大的诟病。踉踉跄跄,摸着石头一路过来,人们终于接受了杨锦麟大气之下的不完整。为此,杨锦麟曾这样自嘲一一
“老头子这个年龄,能够和观众建立如此亲密的互动,的确是挺好的生活体验和美好记忆。只有凤凰敢用我这样的人,自己长得马马虎虎,说话嗓门大还不够标准,反正就是一句话——聋子不怕惊雷响,死猪不怕开水烫,记得自己不要晕了就好。”
杨锦麟这番自嘲的话,生动地道出了他自己的人生旅途,相遇凤凰,与观众结缘,对他来说是人生的一大幸运。一句“自己长得马马虎虎,说话嗓门大还不够标准”,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先天不足;一句“聋子不怕惊雷响,死猪不怕开水烫,记得自己不要晕了就好”,展示了他淡然的心态。敢用这种自嘲的方式来解剖自己,足见其真诚,且勇气可佳,令人佩服。
杨锦麟成名后,“性感糟老头”的封号不胫而走。对此,时常有媒体拿来调侃,还有的人向杨锦麟考证。这时,杨锦麟连连自嘲道——
“千万不要以为我和性感有什么联系,我也不觉得自己很有魅力。有空的时候,可以尽情地在这个‘糟’字上浮想联翩,哈哈!”
虽然被封为“性感糟老头”,但未必与“性感”有什么关系。一番貌似漫不经心的玩笑话,不但幽默了别人,也幽默了自己,同时又流露出杨锦麟面对媒体和观众的调侃,还表现出豁达大度的人生境界。
杨锦麟非常清楚,内地电视节目主持人或播音员,作为一个行当,按照科班标准,除了要有完美的声音,还要经过严格训练,标准发音是要素之一,他曾经自嘲——
“按照当下最科学和传统的观念,我大概没有一样符合电视主持人的基本要求。窃以为,我这种变音国语,臃肿身材,平凡长相,年过半百的对象,在内地任何一家电视台,不仅不可能上岗,即使哭着喊着争取在电视台当个门卫保安也未必有机会,更追论被推到前台。由着自己的性子干上一番。”
此话不假。在内地,许多电视台更多的是把字正腔圆、模样俊美作为挑选主持人的必备条件。照此标准,杨锦麟自然是无缘的。同样,作为一家电视台,敢不敢“热卖”一个主持人,也是需要勇气的,并非所有的媒体都会这么做。杨锦麟的这段话,既直率又坦然,显露了杨锦麟洞明世事的一面,也让人充分领略到了杨锦麟的自信、从容及幸运。
口才之二:
即席幽默,良苦用心
那时候,杨锦麟刚刚主持《有报天天读》节目时,他每天满脑子都是读报节目,就连走路、吃饭睡觉他都想着读报,甚至连做梦、上厕所他也想着读报。《有报天天读》节目火爆之后,在单位的一次饭局上,杨锦麟冷不丁冒出的坦白直言,让满桌人喷饭——
“为了这档节目,饥一顿、饱一顿,全部嗜好统统戒了,连夫妻幸福生活都戒掉了。”
这番自嘲,既俏皮又中肯,直白的话语让我们见识了一个知性的杨锦麟,又在调侃中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工作的态度和作风,想必让他的同事们大笑“喷饭”之余心里还暖乎乎的。此外,两个“戒”字,透着智慧的狡黠和生活的风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给人们留下无尽的回味。
某次读报,谈到中国人普遍地发福,肥胖人群比例大幅度增加。杨锦麟这样说道——
“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1世纪,中国人民胖起来了。”
杨锦麟一言既出,立即在坊间流传,成了人们新的口头禅。“1949年”与“21世纪”,一前一后,形成两个时间段的比较;一“站”一“胖”,两种变化形态的对照。这番生动而又形象的比较,貌似戏言谑语,却又非常联系实际,让人感觉到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的变化,其良苦用心,巧言妙道,由此可见一斑。
2005年10月,在凤凰卫视优秀主持人颁奖会上,杨锦麟是第一个上台领奖的人。他的获奖感言仅仅六个字——
“活着干,死了算。”
我们知道,动听的感言宁可短得令人回味,不可长得令人乏味。一个凡人成了一个名人,一个报人成了一个电视人,光环之下,屏幕背后的生活又是多么单调寂寞。杨锦麟风风雨雨走过的不平常路,用短短的六个字“活着干,死了算”来概括,可谓言语不多而含义颇丰,语虽质朴而意境悠远,对工作的执着态度溢于言表,同时也告诉人们: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是努力出来的,而不是媒体捧出来的。这样的感言真是见微而知著,自然随和,又富有感染力,让人信服!
口才之三:
纠正发音,道出无奈
浓重的闽南口音,杨锦麟总是“花…发”不分,“飞”“灰”不辨,“吃饭”从他嘴里说出变成“吃患”,民族英雄“岳飞”读成“岳灰”,连自己的家乡“福建”经他一开口也成了“胡见”……“这厮总是将‘幸福’读作‘性壶’。”这是凤凰卫视杨锦麟的福建同乡程鹤麟,经常挂在嘴边拿来开涮杨锦麟的一句话。
有一次,在杨锦麟作为名人演讲的现场,到了答问环节,有“粉丝”提请他纠正两个发音,杨锦麟欣然接受,但却保证不了,最后他这样感叹道——
“难免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请大家姑妄听之。”
一句“难免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不仅道出了杨锦麟的无奈,也为自己的无法纠正发音而感到难为情而找个“台阶”。一句“请大家姑妄听之”,告诉听众要么将就凑合,要么全盘接受,照单全收。
凤凰邮箱里,一度专给杨锦麟纠错的邮件排起了长队,指点纠错的、诲人不倦的,甚至调侃、痛惜,不一而足。别说杨锦麟的“大无畏”,还真引起了个别观众的“极度愤慨”。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电视媒体同行,曾经发来长长的电子邮件,一条条历数杨锦麟读音不准的“罪状”,严厉地要求杨锦麟即刻放弃读报,改让帅哥美女上场。可杨锦麟就是脸皮厚,还公然“家丑”外扬,把这事情搬到节目上去曝光,他坦然地对着镜头说——
“这把年纪,找一份工作不容易,你就凑合着听吧。”
正所谓“江山”易改,“口音”难改。闻过则改,观众的监督、厚爱,热情纠正,一度使杨锦麟虚心地动了真格,他刻意纠正起自己太不标准的普通话。只是,一场颇见声势的“正音运动”下来,杨锦麟普通话依然不正,发音依然不准,所谓字正腔圆、标准播音依然遥不可及。 一句“这把年纪,找一份工作不容易,你就凑合着听吧”,传达了一种理智和无奈,显示了一种诚实和纯朴。这样的感叹,既是一种机敏,也是一种幽默,赢得了观众心理上的倾势,也赢得观众的理解。
口才之四:
读报评报,客观真诚
言责是杨锦麟的理想,无论是作为一名学者、报人,还是专栏作家,杨锦麟都非常注意利用每一次机会,表达自己的声音。每每被人问及《有报天天读》的尺度时,杨锦麟的说法都是——
“《参考消息》敢刊登披露的,就是我取舍的尺度。”
杨锦麟在这里的回答非常明了——只要是善意的、负责的、积极的新闻,只要“《参考消息》敢登”,我就敢读。不仅没有脱离现实中国的现实环境,还给自己的读报节目“画了一个圈”。杨锦麟目光之敏锐,定位之客观,划分之精巧,均令人叹服。
《有报天天读》在节目设置上的特点在于分段、趣味和音乐氛围。分段是指节目分成几个小环节,趣味则表现在节目背景和设计上:一个书房、一个茶几、一杯茶、一个盆景、一袭唐装,一个传统的中国读书人的形象。为此,杨锦麟曾这样幽默地形容自己——
“一位古风犹存的老板在管理一个现代新闻的杂货店。”
这句话,把《有报天天读》这个节目的背景、设计、主持方式的辩证关系讲得十分透彻。前五个“一”是节目背景和设计,组成“现代新闻的杂货店”;“一位古风犹存的老板在管理”就是节目主持人。精辟的比喻,不仅展示了杨锦麟敏捷的思维,而且也捧出了他对《有报天天读》节目的一片热心肠。
杨锦麟每期节目必说的一句话——
“杨锦麟给您读报。”
这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广告词,也不仅仅是客套话,而是用心良苦。杨锦麟期望的是让观众感到自己的节目是对着一个人,一个家庭,一群志趣相投者,而不是动辄面向中国、世界的大而无当。一句“杨锦麟给您读报”,这简单的表述,传达着他对观众的一往深情;给观众的感觉应该是,我需要你,你需要我,我喜欢你,你喜欢我。如此,忠诚度才能建立起来,每天都说一句让观众感到“百听不厌”的话,那是心灵的碰撞,也是真情的流露,只有对观众怀着深厚感情的主持人,才会有这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