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一个具有时代感的词语,科技在创新,教育在创新。创新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方法,它体现出的是一种精神,体现出的是一种地位。在教育不断完善发展的时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班级音乐会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自我的全面发展,自我价值的肯定有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教学评价;班级音乐会;创新能力
G633.951
随着教育体系的丰富,国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发达地区已经对中高考进行改革,高校特长生的招收,中考加入综合考试(音乐、舞蹈、美术)都是对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支撑,所以学校也不再将艺术节作为学生的课余生活,不再将音乐、美术、信息作为调剂学生课业负担的副科,而是一切以学生的成长为目标,以学生的发展而发展。
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评价又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去的终结性评价我们评价的结果就是一个分数,而在我们新的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们终结性评价所反应出来的评价结果则更注重看学生的发展,看学生的进步。终结性评价“班级音乐会”的提出,为广大一线音乐教育者开辟了全新的思路和广阔的“教育平台”。“班级音乐会”不仅更新了评价内容,改变了评价方法,注重评价对象的差异,而且还多角度客观地审视终结性评价。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激励着教师不断进取,不断发展,推动着音乐课堂终结性评价不断完善。更重要的是,它能让“音乐分数”的内涵丰富起来。
从课堂的教学环节,教学评价入手进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成为一名基层教师基本的教学目标。班级音乐会的开展从组织形式开展上我提出两种思路,依照两种不同的班级音乐会组织形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不同培养方式。针对初一学生独立创新能力还不强的特点,以艺术节为依托,以编排节目为出发点开展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对全班同学进行调研,发现人才,团结协作。初一的班级音乐会的展开分为三个阶段:1、开学初学生自我展示。加强自信心,提高积极性,让学生对初中音乐课堂形式的创新有了初步的认识。2、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差异性,帮助学生制定编排适合本班特点的艺术节节目,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大型活动中来,提升他们的班级荣誉感,加强团结协作的能力。从选择节目类型到选拔人才,再到学生对节目的创编都是对他们创新能力的一种培养。3、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排练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为创新能力的提升搭桥引路。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锻炼,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认知性,审美能力与组织能力也有了极大的提升,让学生针对每个单元的特点,在单元进行的最后一个课时,以单元知识点作为音乐会的主题,围绕主题进行班级音乐会的构思、设计进行节目编排:演唱、舞蹈、小品、相声或者用PPT进行知识扩展都可以。例如人音版16册第四单元《亚洲弦歌》一个班的学生就针对亚洲各国乐器特点进行器乐表演,还有班级学生针对亚洲各国不同的舞蹈特点进行舞蹈展示,还有班级针对日本音乐特点进行旋律创编比赛。这些都是班级音乐会展开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活动设计到活动组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班级音乐会,却不仅仅限制于“班级”这一方小小的天地。它最初起源于個人或小组,而后发展到全班、级段、全校甚至影响更广,以小见大,自下而上,层层推进。它从教学的特点和目的出发,坚持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建立于生活之上,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与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及个性特点,因人制宜、因班制宜和因校制宜。班级音乐会是一种集表现性、合作性、人文性、愉悦性为一体的一种动态的、开放式的、弹性化的综合评价方式。它面向全体学生,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艺术特色舞台。它尊重差异,注重个性,呵护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及难易程度,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班级音乐会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一学期、一学年音乐学习态度、知识技能的掌握、对音乐审美的感受与认知以及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等各项能力,体现了音乐学科特色。是一项可长期持续进行的有效评价,其最终目标在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
音乐本身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课程,那么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创造和实践过程。对学生而言,在某种程度上,音乐课不仅是一堂课,或者是某个知识点,学生更希望音乐课是一种美,他们可以在课堂中发现美、感悟美。学生只有在不断的参与中才能真正体会。因此,音乐学科的终结性评价改革应紧紧围绕学生的艺术实践,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
唐萌,1987年4月,女,陕西咸阳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硕士,中学素质教育方向
关键词:教学评价;班级音乐会;创新能力
G633.951
随着教育体系的丰富,国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发达地区已经对中高考进行改革,高校特长生的招收,中考加入综合考试(音乐、舞蹈、美术)都是对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支撑,所以学校也不再将艺术节作为学生的课余生活,不再将音乐、美术、信息作为调剂学生课业负担的副科,而是一切以学生的成长为目标,以学生的发展而发展。
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评价又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去的终结性评价我们评价的结果就是一个分数,而在我们新的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们终结性评价所反应出来的评价结果则更注重看学生的发展,看学生的进步。终结性评价“班级音乐会”的提出,为广大一线音乐教育者开辟了全新的思路和广阔的“教育平台”。“班级音乐会”不仅更新了评价内容,改变了评价方法,注重评价对象的差异,而且还多角度客观地审视终结性评价。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激励着教师不断进取,不断发展,推动着音乐课堂终结性评价不断完善。更重要的是,它能让“音乐分数”的内涵丰富起来。
从课堂的教学环节,教学评价入手进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成为一名基层教师基本的教学目标。班级音乐会的开展从组织形式开展上我提出两种思路,依照两种不同的班级音乐会组织形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不同培养方式。针对初一学生独立创新能力还不强的特点,以艺术节为依托,以编排节目为出发点开展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对全班同学进行调研,发现人才,团结协作。初一的班级音乐会的展开分为三个阶段:1、开学初学生自我展示。加强自信心,提高积极性,让学生对初中音乐课堂形式的创新有了初步的认识。2、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差异性,帮助学生制定编排适合本班特点的艺术节节目,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大型活动中来,提升他们的班级荣誉感,加强团结协作的能力。从选择节目类型到选拔人才,再到学生对节目的创编都是对他们创新能力的一种培养。3、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排练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为创新能力的提升搭桥引路。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锻炼,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认知性,审美能力与组织能力也有了极大的提升,让学生针对每个单元的特点,在单元进行的最后一个课时,以单元知识点作为音乐会的主题,围绕主题进行班级音乐会的构思、设计进行节目编排:演唱、舞蹈、小品、相声或者用PPT进行知识扩展都可以。例如人音版16册第四单元《亚洲弦歌》一个班的学生就针对亚洲各国乐器特点进行器乐表演,还有班级学生针对亚洲各国不同的舞蹈特点进行舞蹈展示,还有班级针对日本音乐特点进行旋律创编比赛。这些都是班级音乐会展开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活动设计到活动组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班级音乐会,却不仅仅限制于“班级”这一方小小的天地。它最初起源于個人或小组,而后发展到全班、级段、全校甚至影响更广,以小见大,自下而上,层层推进。它从教学的特点和目的出发,坚持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建立于生活之上,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与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及个性特点,因人制宜、因班制宜和因校制宜。班级音乐会是一种集表现性、合作性、人文性、愉悦性为一体的一种动态的、开放式的、弹性化的综合评价方式。它面向全体学生,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艺术特色舞台。它尊重差异,注重个性,呵护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及难易程度,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班级音乐会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一学期、一学年音乐学习态度、知识技能的掌握、对音乐审美的感受与认知以及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等各项能力,体现了音乐学科特色。是一项可长期持续进行的有效评价,其最终目标在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
音乐本身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课程,那么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创造和实践过程。对学生而言,在某种程度上,音乐课不仅是一堂课,或者是某个知识点,学生更希望音乐课是一种美,他们可以在课堂中发现美、感悟美。学生只有在不断的参与中才能真正体会。因此,音乐学科的终结性评价改革应紧紧围绕学生的艺术实践,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
唐萌,1987年4月,女,陕西咸阳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硕士,中学素质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