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绩效评估

来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289868538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1984年到2014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经开区”)建设发展历经30年,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作为工业生产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国家级经开区不可避免地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本文对近几年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发展,土地资源、水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情况,以及污染排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家级经开区经济保持高速持续增长,且年均增速大幅高于全国年均增速水平。此外,国家级经开区土地占地,水资源和综合能源消耗总量分别占全国的0.15%,1.9%和2.2%,COD和SO2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0.8%和0.6%,但同时创造了占全国8.7%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占全国15.6%的工业增加值。国家级经开区以较小的土地占地,较少的水资源、能源消耗量,较低的污染排放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强度均大幅领先于全国水平。2007-2011年,国家级经开区水资源和能源消耗总量小幅增长,但其消耗强度明显下降,年均降幅分别为15.3%和14.9%;单位土地面积经济产出年均增长8.6%;污染物COD和SO2排放量年均降幅分别为6.9%和8.8%,其排放强度年均降幅分别为28.0%和23.2%,且各项年均降幅都显著高于全国年均削减幅度。因此,国家级经开区在经济发展,资源、能源优化利用和污染减排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其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在我国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实践中,国家级经开区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关键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经济绩效;资源环境绩效
  中图分类号X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5)06-0012-05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5.06.003
  1984年,在总结经济特区[1]成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经开区”)的决定[2],首批14个国家级经开区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建设[3]。到2014年,国家级经开区历经30年建设发展,数量已增长到218个,涉及地区也由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扩展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级经开区在经济发展、吸引外资、技术创新等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地方经济的增长极[4]。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资源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自然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国家级经开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经济发展最活跃和工业生产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不可避免地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区域,是我国工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区。
  1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绩效评估研究现状
  绿色发展的概念是相对于工业化时代传统的以生态、环境、资源破坏为代价的黑色发展方式提出的。绿色发展是强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统一与协调的发展战略,是一条更加积极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5]。
  2010年我国推出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及其指标测算体系,用以测度中国绿色发展现状,以及各地区绿色发展的进展[6]。中国绿色发展指数的核心是突出绿色与发展的结合,既要衡量资源承载能力与环境保护水平,也要衡量经济发展情况。中国绿色发展指数适用于同等条件不同区域之间的绿色发展绩效对比和评估,目前该指数已应用于国家、各省和地区的绿色发展进展评价,而本文拟评价国家级经开区整体的绿色发展绩效,不适用该指数法。
  与此相关的方法或研究还包括:商务部推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办法”,并利用该方法每年对国家级经开区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和排名。另外,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绩效评估与生态工业园区绩效评估的研究方法和内容较为接近,现有研究包括:①生态工业园区绩效评估或评价体系研究[7-12];②生态工业园区典型要素的环境绩效,如基于基础设施共享[13]、基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4]的环境绩效;③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生态工业园区生态效率研究[15]、DEA在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绩效评价中的应用[16]等。这些研究对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绩效评估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国家级经开区现有指标和数据较为有限,较难建立比较完善的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绩效指数、包络分析以及针对园区建设的某一方面的绩效评价等方法,都更适用于不同工业园区之间绩效的评价和比较,不适用于国家级经开区整体的绿色发展绩效评估。
  国家级经开区实现绿色发展是由区内企业、产业、园区和社会多个层面协同作用,园区产生的绿色发展效益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认为,国家级经开区的绿色发展绩效评估应结合绿色和发展两个方面,着重评价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发展绩效和资源、环境绩效,以此综合表征国家级经开区的绿色发展成果。
  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评估方法
  通过分析国家级经开区的经济发展总量,资源、能源利用总量和污染排放总量分别占全国的相应比例,以及国家级经开区资源、能源利用和污染排放强度平均水平与全国相应强度的对比,表征国家级经开区对我国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贡献。
  同时,以2006年之前已建成的54家国家级经开区为对象,分析其2007-2011年间,在经济发展,资源、能源利用和污染排放等方面的变化趋势以及五年年均变化率与全国相应年均变化率的比较,表征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和资源、环境绩效的年度变化趋势和速率。
  由于国家级经开区涉及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多种产业结构和类型的工业园区,园区发展基础和发达程度参差不齐,个别园区发展差距较大。因此,国家级经开区数据极差较大,且极大、极小值偏多,其算术平均值与国家级经开区平均水平偏离较大,因此本文选用中位数来表征国家级经开区的平均水平。   2.2数据来源
  文中以2007-2013年为研究时段,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数据,国家统计局年度统计数据,中国开发区协会(网站),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网站)等。
  3国家级经开区经济绩效评估
  2013年,210家国家级经开区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 063亿元,工业增加值47 987亿元,财政收入12 702亿元,税收收入10 932亿元,进出口总额7 761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相应经济总量的11.7%,22.1%,9.8%,9.9%和18.7%,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5.2%、14.7%、13.3%、11.6%和4.7%。国家级经开区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且保持高速增长,是我国经济的增长极。
  2007-2011年,54个国家级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税收收入、进出口总额以及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平均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且各项经济指标五年年均增长率均明显高于全国相应经济指标的年均增长率,见表1。
  国家级经开区的建设和发展为我国贡献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且以高于全国经济增速的水平保持快速、持续的增长,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新型工业化、现代化和对外开放的进程,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4国家级经开区资源、环境绩效评估
  4.1国家级经开区整体资源、环境绩效
  国家级经开区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利用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经济产出总量分别占全国相应总量的比例,见图1。国家级经开区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利用强度以及污染物排放强度平均水平分别与全国各相应强度对比,见表2。
  2011年,131个国家级经开区占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0.15%,工业新鲜水消耗总量占全国工业新水取用总量的1.9%,综合能源消耗总量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2.2%,COD 和SO2排放量分别占全国COD和SO2排放总面积地区生产总值的51.5倍;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平均水平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平均水平分别比全国新鲜水耗强度和综合能耗强度低74.1%和80.1%;单位工业增加值COD排放量平均水平和单位工业增加值SO2排放量平均水平分别仅占全国COD排放强度和SO2排放强度的6.2%和11.7%。
  国家级经开区单位经济产出的资源、能源消耗量和污染排放量大幅低于全国水平,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污染排放的有效控制。
  4.2国家级经开区资源、环境绩效年度变化
  表3为54个国家级经开区2007-2011年土地资源利用强度、水资源利用总量和强度,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COD排放总量和强度以及SO2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平均水平,以及各项指标五年年均变化率和全国年均变化率。
  从表3可见,2007-2011年国家级经开区单位土地面积经济产出平均水平持续增长,五年年均增长率8.6%;水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小幅提升,但水资源消耗强度水平和能源消耗强度水平呈逐年显著下降,五年年均降幅分别为15.3%和14.9%;污染物COD和SO2排放量和排放强度水平双下降,其排放量的五年年均降幅分别为6.9%和8.8%,排放强度五年年均降幅分别为28.0%和23.2%。国家级经开区资源、能源消耗强度,以及污染排放总量和强度都持续下降,且五年年均降低速率均明显快于全国年均降速,因此,国家级经开区在资源优化利用和节能减排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了显著的资源环境绩效,引领全国工业园区的绿色发展。
  5结论与建议
  30年来,国家级经开区的建设发展有利地推进了我国新型工业化、现代化和对外开放的进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但与此同时,工业发展,产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环境风险等问题日益突出,国家级经开区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点对象。本文从经济和资源环境两方面分析了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的绩效。基本结论为国家级经开区以较小的土地占地,较少的水资源、能源消耗量,较低的污染排放量,实现了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且其资源、能源利用和污染排放强度均大幅领先于全国水平。2007-2011年国家级经开区土地资源、水资源和能源消耗强度持续下降,且污染物COD和SO2的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均显著下降,各项年均降速均明显快于全国年均降速。国家级经开区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在资源、能源优化利用和污染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实现园区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在我国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方面具有突出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目前,国家级经开区资源、能源消耗强度持续降低,但水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呈持续增长趋势,仍面临着资源、能源供应不足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挑战。未来国家级经开区应明确绿色发展方向,通过推进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加快推进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等方式,逐步形成与区域资源、能源及环境容量相适应、主导产业特色优势突出的园区绿色发展新模式,实现园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有1 500余家工业园区,且多数为欠发达地区的省级及以下的工业园区。随着国家级经开区数量的不断增多,其绿色发展经验对于促进我国其他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提升我国工业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绿色发展将成为工业园区的必然趋势和选择。
  (编辑:刘照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顾朝林,赵令勋,等. 中国高技术产业与园区[M]. 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Gu Zhaolin, Zhao Lingxun, et al. High Technology Industries and Industrial Parks in China[M]. Beijing: CITIC Punishing House, 1998.]   [2]国务院关于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的通知[EB/OL]. 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1200/22016/22017/22048/22059/2006/3/li90921827617360026748-0. [Not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Transmission after Approval ‘The Summary of Some Coastal Cities Symposium’[EB/OL]. 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1200/22016/22017/22048/22059/2006/3/li90921827617360026748-0.]
  [3]中国开发区协会.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历程[EB/OL]. http://cn.chinagate.cn/zhuanti/zgkfq/2011-01/06/content_21686409. [China Association of Development Zones.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s [EB/OL]. http://cn.chinagate.cn/zhuanti/zgkfq/2011-01/06/content_21686409.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EB/OL]. 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b/fwzl/201211/20121108455704. [Ministry of Commer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a Nation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s and Border Economic Cooperation Districts ‘Twelfth Five Year Plan’ (2011-2015) [EB/OL]. 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b/fwzl/201211/20121108455704. ]
  [5]胡鞍钢. 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是中国的必选之路[J]. 绿叶,2003,(6):15-19. [Hu Angang. Implementing Green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the Only Choice for China [J]. Green Leaf,2003, (6):15-19.]
  [6]李晓西,潘建成. 中国绿色发展指数的编制:《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省际比较》内容简述 [J]. 经济研究参考,2011,(2):36-64. [Li Xiaoxi, Pan Jiancheng. The Compilation of China Green Development Indexes: Resume of Annual Reports of China Green Development Indexes, 2010[J]. 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2011, (2): 38-66.]
  [7]乔琦. 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绩效评估[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1,1(1):82-86.[Qiao Qi.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Sectorintegrate Ecoindustrial Park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2011, 1(1):82-86.]
  [8]孙晓梅,崔兆杰,朱丽,等. 生态工业园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124-128.[Sun Xiaomei, Cui Zhaojie, Zhu Li, et al. Establishment of Indicator Set for Evaluating Operating Efficiency of Ecoindustrial Parks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0, 20(1): 124-128.]
  [9]田金平,刘巍,赖玢洁,等.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经济和环境绩效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11):119-122. [Tian Jinping, Liu Wei, Lai Binjie, et al.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of Ecoindustrial Park Development in China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2, 22(11): 119-122.]
  [10]Dai T J. Two Quantitative Indices for the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of Ecoindustrial Parks[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10, 54(7): 442-448.
  [11]雷明,钟书华. 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09,(11):110-115. [Lei Ming, Zhong Shuhua. Study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coindustrial Parks [J]. 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2009, (11): 110-115.]   [12]赖玢洁,田金平,刘 巍,等.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环境绩效指数构建方法研究[J]. 生态学报,2014,22:1-19.[Lai Binjie, Tian Jinping, Liu Wei, et al. Study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for Ecoindustrial Park Development in China [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4, 22: 1-19. ]
  [13]Chertow M R, Lombardi D R. Quantifying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Colocated Firms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5, 39(17): 6535- 6541.
  [14]Van Behkel R, Fujita T, Hashimoto S, et al.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Urban and Industrial Symbiosis in Kawasaki,Japan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9, 43(5): 1271-128.
  [15]刘巍,田金平,李星,等. 基于DEA 的中国综合类生态工业园生态效率评价方法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S1):93-97. [Liu Wei, Tian Jinping, Li Xing, et al. Ecoefficiency Assessment of Ecoindustrial Parks in China wit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2, 22(S1): 93-97.]
  [16]薛婕,周景博,罗宏. DEA在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8):37-40. [Xue Jie, Zhou Jingbo, Luo Hong. Application of DEA in the Circular Econom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Ecoindustrial Parks [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ReCycling Economy, 2009,(8):37-40.]
  AbstractFrom 1984 to 2014,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Zones (NETDZs) have developed for 30 years and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strength for China’s economic growth. However, as the concentrated areas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e NETDZs inevitably became the key practice area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ccording to the data analysis of economy growth,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pollution emiss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economy of the NETDZs grew rapidly and became an important support to promote and push China’s economy. What’s more, in the NETDZs, the total area of land use, the consumption of fresh water and energy accounted for 0.15%, 1.9% and 2.2% of the country’s total consumption respectively. In the same time 8.7% of GDP and 15.6% of Industrial Added Value of the country were created by the NETDZs. So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of the NETDZs had mad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to our country’s economy with fewer burdens on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And the intensities of the NETDZs were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e country’s level. In addition, the 54 NETDZs were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annual change of green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from 2007 to 2011. During this period, water consumption and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increased slightly, but their intensities decreased in annual by 15.3% and 14.9% respectively.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economic output per unit of land area was 8.6%. Meanwhile, COD emissions and its intensity decreased in annual by 6.9% and 28.0%. SO2 emissions and its intensity decreased in annual by 8.8% and 23.2%. All the average annual decrease rates of 54 NETDZs were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decrease rates. So the NETDZs achieved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of green development, and would play a prominent role in leading our country’s green, lowcarbon and circular development.
  Key words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Zones; green development; economic performanc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其他文献
摘要  抗生素类兽药在预防和治疗生猪感染性疾病,控制寄生虫和非感染性疾病,提高饲料转化率和促进生猪生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已有的研究已证实,我国养殖户在生猪养殖中滥用、超量使用抗生素类兽药等负面行为,已形成严重的兽药残留、抗生素耐药性等问题,可能危及消费者的健康。本研究在分析江苏省阜宁县654户生猪养殖户案例的基础上,归纳影响养殖户兽药使用行为的认知特征,综合考量其期望收益,构建行为概率模
期刊
摘要  随着气候问题日益突出和减排形势的持续严峻,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开始尝试多策并举的方式来削减碳排放。但这两种“单一对峙”的减排制度能否兼容成为我国低碳路径选择必须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文章通过分析绝对减排目标和相对减排目标与碳税的兼容性,提出相对减排目标下的碳交易能够和碳税兼容,共同实现减排目标;接着针对绝对减排目标下的碳交易与碳税的相悖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引入限价模式、调整对象适度重合和
期刊
摘要  本文采用panel data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对我国采矿占损土地的时空分布、影响因素和资金使用效益进行了定量研究。2003-2012年,我国矿山累计占用和破坏土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治理任务繁重。以31个省(市)10年数据开展的计量研究表明,当年和上一年采掘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会对当年采矿占损土地面积的增加起显著正向作用,当年及上一年治理总资金的增加会显著提高本年恢复治理面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
期刊
摘要  本文综合运用Tapio脱钩模型、面板协整检验、滞后期工具变量法和碳排放峰值预测,使用1995-2012年的18年长面板数据,研究中部六省经济增长方式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研究思路是先用Tapio脱钩模型考察中部各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和碳强度之间的关系,找到中部各省的个体差异和共性,接着检验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在确定两者存在长期均衡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和
期刊
摘要由空间集聚引起的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是空间经济学关注的重要主题。在全球化、市场化以及分权化的背景下,中国各省对于各自区域的发展战略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同时,各省首位城市往往意味着更强大的政治资源,因而导致其发展过快,吸收外围城市的各种要素,从而拉大省域地区差距。基于中国各省份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试图分析各省份首位城市规模对于省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即首位城市过大是否会在刺激区域经济增
期刊
摘要  耕地保护区地方政府很难获取土地财政,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积累,损害了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打击了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因此,基于地方政府经济福利视角,构建耕地保护跨区域财政转移机制迫在眉睫。本文采用中国1999-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考察了土地财政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定量关系,从地方政府经济福利视角测算了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研究结果发现,土地财政不利
期刊
摘要  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我国各地区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巨大差异,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将碳排放交易优化模型和能源-环境-经济多区域CGE模型相结合,并考虑了六种碳市场情景,包括历史排放、支付能力、十二五规划三种配额分配准则和免费分配方式、能源行业免费发放高耗能行业拍卖的混合方式两种配额分配方式,模
期刊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陕西人均水资源只相当于全国的52%,人口和经济集中的关中地区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针对生产用水消耗问题,采用LMDI方法从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用水技术效应三个方面分析了陕西省用水变动的驱动因素及影响程度。根据本文对陕西省2001年至2011年
期刊
摘要  在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的中国,都市化与中小城镇化何种城市化模式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存在争议。通过对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巴西、印度、墨西哥、南非等发达国家与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城镇人口比重等宏观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揭示城市化客观规律,并与中国实际结合。研究表明:其一,百万以上人口城市的都市化更符合生态资源的可持续
期刊
摘要自然保护区在生态保护的同时也面临着当地发展的矛盾。本文基于陕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660户农民的调研数据,发现农民对政府主导的生态保护行为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情绪,主要原因是农民在提供环境服务的过程中也面临因土地产权受限导致的利益失衡问题。根据调研结果,本文指出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过程中存在收入、产权、退耕配置和生态补偿的扭曲行为。表现为农民的“失地化”、土地使用权受限、土地“闲置”、“级差配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