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业质量提升背景下的职业指导,需要以学科化的思维厘清职业指导理念、以专业化的发展提升职业指导内涵、以扎实化的工作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以针对性的指导提升工作满意度,最终实现就业质量的不断提升。当然,就业质量提升背景下职业指导的做法、策略远不止于此,时代的变迁、环境的不同、对象的差异也会导致职业指导的差异,还需要职业指导人员根据具体情况,与时俱进地开展工作,不断总结、不断提升,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的质量迈上新的台阶,以实现就业质量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就业质量;高校职业指导;策略
职业指导不仅是指为了帮助大学生就业而进行的指导,还侧重于指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就业能力、择业观念、就业竞争力等方面的专业指导。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式的发展,各高校与社会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做好高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是保证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是保持社会稳定大局的需要。
一、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但始终遵循这一基本过程:以高校大学生为指导对象,以实现人职匹配为最终目标,根据社会就业形势、政策法规以及对大学生需求的特点,引导大学生结合自身优劣势,运用职业分析评价工具恰当地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并为其提供各种咨询、指导和帮助。目前,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依靠政策引领方向,依靠规章制度约束,国家和各级政府都会颁布相关的职业指导政令、制度,保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稳定发展环境;二是洋为中用,积极借鉴国外高校职业指导模式,开始进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就业指导并举阶段;三是职业指导培训系统和管理工作不断加强,高校职业指导队伍逐渐专业化;四是职业指导呈现多元化发展,受众范围不断扩大,但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指导体系还未完全建立。
二、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而言,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专业职业指导人员不足。大部分高校达不到教育部所要求的职业指导人员与在校学生1:500的比例,很多高校只有少数的专业职业指导人员,部分还由辅导员兼任;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除了相关的就业及指导部门外,大部分职业指导人员由辅导员兼任,而辅导员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的职业指导培训,专业化水平较低;职业指导人员队伍不稳定。职业指导人员大部分由辅导员组成,然而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流动性大,岗位变动的发生概率较高,从而导致职业指导工作在岗位变动的时候会出现断层现象。基于以上三个方面问题,首先,高校应配置足够的职业指导人员,从而在数量上支持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其次,高校应强化职业指导人员的思想业务观念,增强职业指导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其事业心及责任感。同时,高校应为职业指导人员创造条件进修,组织参观学习,鼓励职业指导人员参加培训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学校职业指导体系建设的系统化。
三、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发展的有效途径
(1)网络求职面试,开辟新的职业选择模式。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新速度迅猛,运用范围也更加广泛,网上求职已成为毕业生求职的一种新方式,其快捷性和便利性更受毕业生青睐。同时,网络求职的方式,让毕业生通过网上筛选及匹配信息,直接向用人单位投递简历,从而有效减少了求职所需时间及成本。由于网络求职的广泛应用,视频面试也逐渐被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接受,毕业生只需运用电脑媒介即可完成用人单位的面试。这种基于双重了解的全新交流互动方式,能使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足不出户就完成面试,节约了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时间,也有助于一些高级人才摆脱不善于面试的尴尬。
(2)加强高校职业指导人员梯队管理和专業化培养。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工作开展需要投入专业化、高水平的指导人员,所以在构建职业指导体系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高校应成立专门的职業指导研究部门,设立师资发展培训中心,建立良性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管理、培训常态化机制,同时要建设相应的考核晋升制度,严把关口,促进职业指导老师不断提升,提高工作创新能力;其次,要加强校企合作交流,让年轻教师进入企业挂职学习,吸收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高校要多邀请企业名家、资深职业指导师进入校园开展培训,举办经验交流沙龙,形成系统的培训机制,实现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最后,在人员分布和职责分工上,要建立起自上而下的多级师资梯队,合理配置能力资源,让每个职业指导老师能够做好自己的职业定位和生涯发展规划,增强职业归属感。
(3)更新理念,合理规划课程体系。当前形势下,职业指导不能仅局限于指导学生找到一份好工作,在培养模式不断改革创新的背景下,高校必须把握好外部就业形势、课程改革内容、学生能力、兴趣等多方面的契合关系,做到人职的发展性匹配,树立全程指导生涯规划的工作理念,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建立起一套从入学到毕业,甚至毕业后的课程体系和跟踪制度。例如,对大一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指导、兴趣引导和培养,大二学生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大三学生注重分流引导,就业观念、生涯规划的定型,大四学生注重就业政策教育、择业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并且在每一阶段,都要注重个性化、多角度的分类指导。要注重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针对不同的阶段性问题,适时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做到动态匹配,切实提高指导效果。
综上,大学生就业“难”,有教育改革带来的系统性原因,但也有择业者主观方面的原因,诸如“有岗不就”“下一个更好”“高不成,低不就”等消极就业观念。究其原因,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还不能正视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阵痛”,也没有有效把握好随之而来的机遇,对自身定位不准或对职业期望太高。新形势下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要紧紧把握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方向,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职业指导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择业观。
关键词:就业质量;高校职业指导;策略
职业指导不仅是指为了帮助大学生就业而进行的指导,还侧重于指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就业能力、择业观念、就业竞争力等方面的专业指导。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式的发展,各高校与社会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做好高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是保证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是保持社会稳定大局的需要。
一、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但始终遵循这一基本过程:以高校大学生为指导对象,以实现人职匹配为最终目标,根据社会就业形势、政策法规以及对大学生需求的特点,引导大学生结合自身优劣势,运用职业分析评价工具恰当地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并为其提供各种咨询、指导和帮助。目前,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依靠政策引领方向,依靠规章制度约束,国家和各级政府都会颁布相关的职业指导政令、制度,保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稳定发展环境;二是洋为中用,积极借鉴国外高校职业指导模式,开始进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就业指导并举阶段;三是职业指导培训系统和管理工作不断加强,高校职业指导队伍逐渐专业化;四是职业指导呈现多元化发展,受众范围不断扩大,但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指导体系还未完全建立。
二、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而言,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专业职业指导人员不足。大部分高校达不到教育部所要求的职业指导人员与在校学生1:500的比例,很多高校只有少数的专业职业指导人员,部分还由辅导员兼任;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除了相关的就业及指导部门外,大部分职业指导人员由辅导员兼任,而辅导员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的职业指导培训,专业化水平较低;职业指导人员队伍不稳定。职业指导人员大部分由辅导员组成,然而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流动性大,岗位变动的发生概率较高,从而导致职业指导工作在岗位变动的时候会出现断层现象。基于以上三个方面问题,首先,高校应配置足够的职业指导人员,从而在数量上支持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其次,高校应强化职业指导人员的思想业务观念,增强职业指导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其事业心及责任感。同时,高校应为职业指导人员创造条件进修,组织参观学习,鼓励职业指导人员参加培训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学校职业指导体系建设的系统化。
三、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发展的有效途径
(1)网络求职面试,开辟新的职业选择模式。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新速度迅猛,运用范围也更加广泛,网上求职已成为毕业生求职的一种新方式,其快捷性和便利性更受毕业生青睐。同时,网络求职的方式,让毕业生通过网上筛选及匹配信息,直接向用人单位投递简历,从而有效减少了求职所需时间及成本。由于网络求职的广泛应用,视频面试也逐渐被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接受,毕业生只需运用电脑媒介即可完成用人单位的面试。这种基于双重了解的全新交流互动方式,能使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足不出户就完成面试,节约了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时间,也有助于一些高级人才摆脱不善于面试的尴尬。
(2)加强高校职业指导人员梯队管理和专業化培养。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工作开展需要投入专业化、高水平的指导人员,所以在构建职业指导体系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高校应成立专门的职業指导研究部门,设立师资发展培训中心,建立良性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管理、培训常态化机制,同时要建设相应的考核晋升制度,严把关口,促进职业指导老师不断提升,提高工作创新能力;其次,要加强校企合作交流,让年轻教师进入企业挂职学习,吸收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高校要多邀请企业名家、资深职业指导师进入校园开展培训,举办经验交流沙龙,形成系统的培训机制,实现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最后,在人员分布和职责分工上,要建立起自上而下的多级师资梯队,合理配置能力资源,让每个职业指导老师能够做好自己的职业定位和生涯发展规划,增强职业归属感。
(3)更新理念,合理规划课程体系。当前形势下,职业指导不能仅局限于指导学生找到一份好工作,在培养模式不断改革创新的背景下,高校必须把握好外部就业形势、课程改革内容、学生能力、兴趣等多方面的契合关系,做到人职的发展性匹配,树立全程指导生涯规划的工作理念,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建立起一套从入学到毕业,甚至毕业后的课程体系和跟踪制度。例如,对大一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指导、兴趣引导和培养,大二学生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大三学生注重分流引导,就业观念、生涯规划的定型,大四学生注重就业政策教育、择业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并且在每一阶段,都要注重个性化、多角度的分类指导。要注重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针对不同的阶段性问题,适时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做到动态匹配,切实提高指导效果。
综上,大学生就业“难”,有教育改革带来的系统性原因,但也有择业者主观方面的原因,诸如“有岗不就”“下一个更好”“高不成,低不就”等消极就业观念。究其原因,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还不能正视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阵痛”,也没有有效把握好随之而来的机遇,对自身定位不准或对职业期望太高。新形势下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要紧紧把握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方向,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职业指导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择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