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中心摆位技术在中段食管癌精确放疗中的应用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ep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在线kV级锥束CT(kV-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刚性配准误差,比较双中心和单中心摆位技术的摆位误差,分析两种方法对食管癌患者体内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扰动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例中段食管癌患者,采用双中心定位摆位治疗技术,应用机载CBCT在每周治疗前行图像扫描,同时从X线容积图像(XVI)系统中选取20例患者的单中心定位摆位图像。比较两种定位摆位方法采集的图像与对应计划CT图像配准误差及引起的患者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扰动。每例患者每周治疗前均行kV-CBCT扫描分析,共扫描6次。将所有患者前后240组kV-CBCT图像和治疗计划CT图像进行离线配准,将患者左右方向线性误差和旋转误差分别标记为T(X)、R(X),前后方向分别标记为T(Y)、R(Y),冠状面方向分别标记为T(Z)、R(Z)。获取患者线性和旋转摆位误差数据,并把误差数据作为扰动因子引入患者治疗计划,分析其对患者体内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影响。

结果

采用双中心定位摆位治疗的配准分别为:T(X)(0.28±0.19) cm, T(Y)(0.27±0.19) cm, T(Z)(0.33±0.12) cm,R(X)(0.40±0.19)°,R(Y)(0.30±0.18)°,R(Z)(0.30±0.19)°;单中心定位摆位分别为:T(X)(0.32±0.20) cm, T(Y) (0.29±0.25) cm, T(Z)(0.31±0.16) cm, R(X)(2.2±0.68)°,R(Y)(0.5±0.32)°,R(Z)(2.10±0.60)°。两组T(X)方向的线性误差和R(X)、R(Y)、R(Z)方向的旋转误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双中心定位摆位治疗技术在减少旋转误差尤其是左右和冠状面方向的旋转误差方面有很大优势,对没有CBCT验证系统的治疗单位有更大的帮助。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铂类耐药患者血清中耐药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筛选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998年8月—2013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卵巢肿瘤患者106例,其中卵巢癌铂类耐药患者44例(铂类耐药组),卵巢癌铂类敏感患者52例(铂类敏感组),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患者10例(良性肿瘤组);以2008年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妇女33例为对照组。采集4组患者的血清标本。(1)每组各
原发系统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是一组临床罕见的异质性疾病,早期更为少见。目前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临床多采用类似于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方案,回顾性研究中主要的治疗手段为化疗联合局部区域放疗。由于缺乏前瞻性研究,因此对于放疗在其中的治疗意义仍不清楚。此外,合适的化疗方案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其中的价值尚不明确。文章对早期ALCL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是一种新发现的原癌基因,在胚胎的形成、维持胚胎干细胞多能性和自我更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SALL4与遗传性疾病、良性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肿瘤、生殖细胞肿瘤均有密切的关系,且与肿瘤患者的化疗耐药性及不良预后相关。SALL4通过调节不同的信号通路,转录因子和表观遗传修饰等机制获得相关的生物学功能。深入研究SALL4的作用机制及其与各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将为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介入手术中双侧股动脉穿刺和单侧股动脉穿刺所受辐射剂量。方法23例子宫肌瘤患者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1例观察组患者行双侧股动脉穿刺,12例对照组患者行单侧股动脉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血管造影图像数、剂量与面积乘积(DAP)、累积剂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50.23±7.02)min比(81.20±10.16) min、透视时间(10
目的探讨stathmin、p16、Ki-67检测在子宫颈疑难病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检测288例子宫颈疑难病例标本中子宫颈良性反应性改变(3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70例)、CINⅡ级(78例)、CINⅢ级(85例)及子宫颈鳞状细胞癌(25例,对照组)中stathmin、 p16、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者在子宫颈疑难病例中的检测价值。结果Ki-67在子宫
目的探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口服替吉奥胶囊维持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标准放化疗治疗后有效的52例进展期食管癌患者,以抛硬币方式随机分为替吉奥胶囊维持治疗组(试验组)及安慰剂组(对照组),每组26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4.6 % (22/26),对照组为76.9 %(20/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5,P=0.049)。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无进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胃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119例(93.7 %)患者行R0切除,123例(96.9 %)行D2淋巴结清扫术,51例(40.2 %)行术后辅助化疗。所有患者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HER2的表达。分析HER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HER2阳性率为8.7 %(
目的探讨耐药基因检测联合三磷酸腺苷-肿瘤体外药敏试验(ATP-TCA)对肺鳞状细胞癌二线化疗的指导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行NP方案一线化疗出现病情进展的肺鳞状细胞癌患者150例,采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行耐药基因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 mRNA、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1) mRNA检测及ATP-TCA。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同时